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5日 11:13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7合集)基层组织工作理论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合集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11-17 09:16: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合集)基层组织工作理论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合集,供大家参考。

    (7合集)基层组织工作理论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合集

    2023年基层组织工作理论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合集(76篇)

    点亮“群雁”回乡之“路”

      基层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实现基层现代化必由之路的新征程中,人才是“重中之重”,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各级组织部门要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情况,筑造宜居宜业“幸福巢”,点亮“雁归”之路,大力引才、服务人才、用心育才,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群雁”队伍,为乡村振兴“提味增鲜”。

      点亮人才政策“长明灯”,吸引“群雁”回乡筑巢。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重视人才是建成人才强国的关键。我们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不拘一格降人才,广纳贤士、求贤若渴,聚焦“引育管留”四大工程,不断建强基层人才队伍。A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人才引进新政策,不断拓宽“新渠道”、找寻“新门路”,出台“双返双创”“产才融合”“引凤来栖”等政策,全方位打造“人才”引进计划。各级组织部门要下力气做好铺垫、点亮政策,要立足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依托本地特色,因地制宜“下调料”,“吊”住人才“胃口”,完善激励机制增强人才认同感、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回乡”的温暖。

      点亮人才服务“聚光灯”,助力“群雁”展翅高飞。“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不光是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更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走进基层,与基层干部弹出“共鸣曲”,为基层干部筑起“爱的港湾”。随着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质增效等工作的开展,加之各项检查、各类会议、各种材料层出不穷,难免心生“退意”,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才能懂得基层、爱护基层,才能理解基层干部的不易。A总书记指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人才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基层“减负”工作亟不可待,各级组织部门要精准解读人才政策,做好政策“宣讲员”“实施者”,做好人才“服务员”,真正做到人才政策通达“零距离”、知晓“零错误”、落实“零障碍”,把人才服务放心上,让政策实施“掷地有声”、人才服务“无微不至”。

      点亮人才发展“指示灯”,掌稳“群雁”飞行航向。A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把稳人才前进“总航线”。人才队伍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存,是激发“群雁”一往无前的必要条件,防微杜渐、严加管教,避免出现“偏离航向”的情况。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监管链”,加强与人才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用“制度”规范、以“纪律”约束,扎紧织密“思想网”,让人才习惯在“显微镜”“摄像头”下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筑牢“对党忠诚,纪律严明”的思想堤坝,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作风建设,让“群雁”飞得更稳、飞得更高。

    让干部教育培训“走新”更“走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级党组织、相关部门要聚焦上级要求,坚持精准施教、精细落实、系统推进,用心烹制干部教育培训“营养餐”,筑牢干部成长基石,为推动事业发展赋能助力。

      聚焦“新需求”设置“新课程”,涵养精准对接、精益求精的“匠心”。A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要加强统筹管理,科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意见,明确课程设置、申报审批、程序标准等具体要求,校准培训“准度”、拓宽培训“效度”、提升培训“精度”。要着力优化“供给侧”,充分利用座谈会、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干部意见建议,切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围绕中心大局,立足实际情况,突出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年轻干部培养等重点课题,开发设计对口课程。要强化过程管理,建立课前审查、课中跟班、课后评估制度,由组织部、党校、行业部门联合评课审课,帮助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精品示范课程。

      聚焦“新变化”探索“新形式”,锤炼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细心”。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兴趣爱好是基础前提。要改善教学模式,变“讲授式”为“互动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被动接受为主观获取,把主动权交给受训干部,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干部在学习中研究问题,在研究中深化学习。要建强用好师资库,善于发现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采用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让学员更有代入感,拉近距离,提高实效。要坚持因人施策,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科学确定集体培训、分散培训、重点培训、线下培训等方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要强化实践锻炼,探索开展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培训,推动干部到关键吃劲岗位和艰难困苦一线磨砺,激发干部乐学好学热情,提高处理疑难复杂问题能力。

      聚焦“新问题”力求“新效果”,恪守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的“戒心”。干部教育培训,廉洁教育必不可少。抓实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将党章、党规、党纪等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精心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开设党风廉政教育课堂,精心打造党性教育主题教学路线,通过理论测试、撰写心得等手段,开展融入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让学员走到现场、身临其境、直观感受。要抓好党内政治生活训练,大力推行情景模拟教学,围绕组Z生活H、“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内容,组织学员认领题目、撰写脚本、扮演角色、打分点评,推动知行合一、学用转化。要强化警示教育,及时搜集整理相关案例,通过现身说法、研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干部举一反三,严格自律,真正将所学所感融入实践工作中,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用好“加减法”探寻干部教育培训“最优解” 

      近日,A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时间表”、擘画“路线图”。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要有“新突破”,只有用好“加减法”探寻干部教育培训“最优解”,方能促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全力构建新格局。

      加“循序渐进”减“生搬硬套”,聚焦“组织需求”探寻党性教育“最优解”。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为党而兴,姓党是第一原则、政治性是第一属性,所以把提升干部思想素质、深化干部政治素养摆在首位,在“润物细无声”的党性教育中,不断增强干部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方能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永远明亮的灯塔,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踏步在“许党报国”的路上。与此同时,各级组织部门也应该意识到,政治训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是搞几次培训、办几次课堂就万事大吉,必得下足“绵绵用力”的滴水穿石之功,在“循序渐进”中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切忌陷入“生搬硬套”的复制粘贴式教育培训,在加入基层事例、结合生动语言、开展交流互动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方针飞入干部“最心间”,真正聚焦“组织需求”探寻党性教育“最优解”。

      加“学用相长”减“大水漫灌”,聚焦“岗位需求”探寻因岗施教“最优解”。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是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变化加速的大环境背景下,不少干部都会产生“本领恐慌”的焦虑情绪,随着事业发展的加速,更是对干部的能力水准提出了“新要求”,当外部压力开始“水涨船高”,教育培训就不可能“原地踏步”,只有保持与时偕行的新鲜感和适配度,在优化内容、精准匹配上下功夫,方能产生深远影响,为干部干事创业注入源头动力。所以,各地区要改变“大水漫灌”的老套路,就得将填鸭式、快餐式教学变为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在加“学用相长”中组织干部走上岗位练、扎根基层学、加入榜单比,在各式各样的培训课堂和测验考核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解题答卷的能力,真正在聚焦“岗位需求”中探寻因岗施教“最优解”。

      加“不同口味”减“乏味可陈”,聚焦“干部需求”探寻精心设计“最优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对象经历不同、喜好不同、个性不同,自然需求也不同、期待更不同,若老是用“大锅炖菜”,就难免出现有人甘之如饴、有人食之无味的情况,不断擦亮干部教育培训的“个性标签”,就得“精心设计”不做大锅菜、不搞一刀切。组织部门当根据培训对象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兴趣喜好进行“量身定制”,既要推陈出新各类有滋有味的“必修课”,也要回应期待上新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始终把干部的心声和反馈放在重要位置来关注,在课前广泛收集意见、在课中时刻关注随堂反应、在课后归纳整理调研问卷,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对味”更“有味”,在点燃干部兴趣中激发主动求学求进的动力,真正聚焦“干部需求”探寻精心设计“最优解”。

    “三把刷子”为干部教育培训增“色”添“彩”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不断优化方式方法,用好增强教育培训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这“三把刷子”,为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增“色”、添“彩”、提“质”,更好服务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

      科学谋划、统揽全局,以“系统性教学”为干部教育培训增“色”。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系统性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科学谋划、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强化干部政治修养,把学懂弄通做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党的政治理论、DS国情、党章党规等内容要“日常做”,引导干部不断强基固本,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开展特色能力培训,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堵点进行针对性学习,遵循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优选教学内容、丰富授课形式,全面系统地打造适应本土发展、具备实干本领的优秀干部队伍。

      瞄准需求、有的放矢,以“针对性授课”为干部教育培训添“彩”。干部教育培训重在按需施教,组织部门应找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间的“公约数”,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针对性培训机制。要建好干部教育培训“台账”,将干部的岗位要求、能力特长、弱项短板摆到“台面上”,以“点菜式”“自选式”“服务型”授课,精准“供需”,满足干部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创新情景式调研、搭建实践平台、干部轮岗调训、实战以练代训等方法,结合干部主责主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培训精准度和适配度,为干部破除“本领恐慌”,补齐个人短板,进一步优化专业能力。

      以学促干、跟踪问效,以“有效性落实”为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让干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实干出彩,因此要努力在学用结合、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不仅要看“眼前之效”,更要做好长效保障,着力增强干部培训质量和效果。组织部门要狠抓落实,坚持将“学”与“研”“学”与“练”“学”与“考”有机结合,综合检验干部在党性修养、作风养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成效。建立完善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任用、评优、晋升挂钩,引导干部适应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正确导向,激励干部增长才干、提升本领。在培训后积极跟踪问效,做好干部信息建档造册、跟踪监督、二次培训等“后半篇文章”,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

    藏在“学”字里的党员教育心得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作出了明确的部署。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说:“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学者,教也”,一个“学”字涵盖古今、包蕴万物。各地各级党组织想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要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四个方面发力,助力党员干部写好“学”字华章。

      学深悟透、启智润心,夯实“信仰基桩”,拧紧思想“总开关”。A总书记指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铸魂之基”,信仰之火能够点燃发展“百炬”,在时代发展的惊涛骇浪中,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远征的航程中就无法在“浪遏飞舟”时“乘风破浪”。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将理论学习贯穿党员教育全过程,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补齐思想上的“短板”,通过系统学、跟进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刻理解把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成果”转化成“无坚不摧”的理想信念,解决好“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如穿井、敦本务实,练就“调研脚力”,找准问题“切入点”。“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将调查研究之风融入党员教育之中,引导党员干部“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不断深入基层,要承继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之风”,不能“走马观花”,搞“蜻蜓点水式”调研,要“下马看花”,勤于“蹲下身子看蚂蚁”,让身子下沉,搞“蹲点式”调研,要聚焦党员教育现存的问题,对照问题清单和专项整治任务清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凿井精神”聚焦群众最关注的焦点、最想解决的问题、最想表达的诉求,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个别访谈法等听取群众的“弦外音”,做到深挖“根源”,剖析“病因”,找准矛盾症结,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负人民的期望。

      以学促干、枝叶关情,开好“解忧铺子”,永葆党群“鱼水情”。A总书记指出,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人民是检验成效的“明镜”,各地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中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将人民的急难愁盼在心中“置顶”,将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成效的“唯一标准”。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理论成果的“转化题”,将党员教育和工作实际、职责职能紧密结合起来,创新进取,出实招、出真招、出好招,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实现大突破、大提升,真正将党员教育成果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问题的“有利法宝”,深入解决问题的“难点”“痛点”“堵点”,解决发展难题,在“谋福祉、惠民生”上“建奇功”。

      学以致用、整改到底,守住“硬挺作风”,激发成事“热力值”。A总书记指出,检视问题要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检视整改的力度直接反映出学习教育深不深、调查研究实不实,关系着整改落实的效果。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在党员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对党章党规党纪做到“如数家珍”,要教育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敢于真刀真枪、动真碰硬,盯住问题不放,不能“装样子”“打太极”,督促党员干部对照“问题清单”“整改清单”“措施清单”常“回头看”、敢杀“回马枪”。要切实把“改”字贯穿始终,做到立查立改、即知即改,防止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达到“红脸出汗”“刮骨疗毒”“治病救人”的效果,切实让党员教育成果转化为正风肃纪、锤炼党性的内生动力。

    干部教育培训要“有的放矢”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各级组织部门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到“供需匹配”“有的放矢”,以高质量教育培训服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以组织需求为“的”,放坚定理想信念之“矢”。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现实中,一些干部“学历高却无担当”“善谈兵却懒作为”,有的甚至“鬼迷心窍”“走上歧途”,根源往往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因此,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把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要把《A著作选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一系列重要论著作为培训重要课本,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理论微宣讲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足真功夫,将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掌握思想武器、提升理论素养中夯实信念根基、锻造政治能力。

      以岗位需求为“的”,放增强执政本领之“矢”。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工作岗位的差异,决定了差异化的专业性质和能力需求,组织部门要对不同岗位的专业性和特异性充分考虑,避免出现教育培训“大水漫灌”、学不适用的问题。因此,要将岗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体现针对性和侧重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培训原则,选配专业师资,开设专业课程,帮助特定岗位的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干部履职需求,设置差异化培训,分级分类开展“一把手”、班子副职、基层干部、年轻干部等专项培训,因材施教、按需培训,在充分考虑岗位特点的基础上,精准提高教育培训的“适岗度”,切实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以干部需求为“的”,放提升综合素质之“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修好“必修课”的基础上,组织部门还应借助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摸清干部“喜好”,允许干部“自主点单”上好“选修课”,充分调动干部接受培训提升的主观能动性。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基层一线开设“实战课堂”,让干部在具体实践中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并根据干部的实践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提升方案,确保干部们学有所获、学而能用。同时,丰富教育培训形式,采用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育方法,开发“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帮助干部充分吸收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干部教育需用“新”化“危”为“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用“新”化解干部成长的“危”转为勇毅前行的“势”。

      激发理论学习“新活力”,化理想信念“怠惰之危”为“坚定之势”,推动对党忠诚更牢靠。在时间维度上,要以更高的格局、更远的目光,聚焦“终身学习”这个关键词,紧跟党的创新理论的“更新速度”,加快理论教育的“落实速度”,加强培训课程的设计质量,以连续性集中学习助推干部“放心学”,以常态化周期学习破解干部“没空学”,用学习时间的“紧”杜绝理想信念的“松”。在空间维度上,要紧紧依托各级党校这个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坚持方便就近原则,封闭式“进校学”和流动式“就地学”相并重,重点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运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把优秀师资、精致课程引进来,用学习空间上的“方便”激发理论学习的“内需”。

      对标实践考验“新要求”,化担当作为“退怯之危”为“奋进之势”,实现勤政务实更扎实。要建立健全“上派下挂”干部锻炼机制,上派至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重要岗位,挑重担、抗压力,磨砺出“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闯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下派至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基层一线,解难题、办实事,正确把握“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厚植人民情怀。要不断优化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以“人岗匹配”为最终目标,在过程中穿插“人岗不匹配”,将干部安排到“陌生”的岗位,考验干部的“政治三力”和组织服从度,重点提升跳出“舒适圈”的魄力、探索“未知区”的能力,以实践能力的提升克服畏惧挑战的焦虑。

      打造廉政教育“新形式”,化遵纪守法“无知之危”为“高压之势”,稳固清正廉洁更有力。要在直观震慑上下功夫,结合监督巡查工作和“三会一课”制度,有效运用中纪委网站、共产党员网等权威平台上的警示教育案例,以收看、交流、上课、旁听等各类方式,让违纪违法的后果深入人心、触及心灵,引导干部守住政治红线、纪律底线。要在潜移默化上下功夫,以“贤文化”为根基,浓厚学廉思廉践廉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立足本地区各类资源禀赋,在机关事业单位守正创新推出廉政主题书法大赛巡展、公益性廉洁文化产品、诗文赏析短视频等活动。同步发挥宣讲团优势,设立“廉政角”,将廉政教育融入进去,切实打通廉政教育“最后一米”,让廉政教育有“烟火味”。

    干部教育培训要添“三味”提“三力”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好这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保持“三味”,才能更好地提升干部“三力”,筑牢干部队伍作风能力素质“基石”。

      添“书香味”,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在干部做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政治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第一课”“必修课”。在内容选定上,政治教育应摆在首位“课程表”中,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把学习党的20D精神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引领党员干部以“滴水之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踏上党的创新理论这艘“思想巨轮”远航。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环绕干部成长全周期,结合主题教育要求,开展递进式、精准化政治教育,突出忠诚教育,在忠诚教育上持久发力、久久为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添“泥土味”,提升干部执行能力。干部培训要“有人气”也要“接地气”。要敢于突破传统培训的“藩篱”,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解决培训内容繁多却乏味、培训形式“花式多”却“干货少”、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难题。要营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轻松氛围,不拘泥于“听老师讲”“听专家说”,创新情景模拟、师生角色互换、学员“上台说”等模式,把“讲授式”教学拓展到“互动式”,把“被动接受”知识拓展到“主动获取”,把“老师讲”理论拓展到“学员说”,让学习培训“独乐乐”变成“众乐乐”。要搭建平台发挥“田秀才”“土专家”作用,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开展系列“乡土课堂”,把培训课堂从室内转向室外,从“会场”转向“现场”,让干部深入田头地间学“土知识”涨“大学识”。

      添“实干味”,提升干部服务能力。学习的“终端”是运用,干部教育是否有效,关键看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得到提高。要发挥干部教育培训“辐射”作用,杜绝“一训了之”“一学了之”“教完为止”,科学设置训后跟踪问效机制,密切掌握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运用效果,为后续培训调配定制更多合理“套餐”。学以致用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效果的“经验交流”。“实干味”要体现在工作服务上,加大互动式、沉浸式、融入式的课题设置,结合干部作风能力建设、为民办实事等系列活动,把群众所想所思、所愁所盼列为“课程配方”,组织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现场课堂”,让干部走村入巷“面对面”了解群众、“点对点”服务群众,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具体实践。

    “因才施教”让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只有贴近时代、贴近乡村工作、贴近乡镇干部需求,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打通乡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主动公开+上门问诊”选内容,让教育供需“合拍共鸣”。要“侧耳倾听”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点”,针对各层级、各年龄段乡镇干部特点,区分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干部等不同层次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上级要什么、干部想什么、群众盼什么等个性化需求,分类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清单,实现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用“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精神,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和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要工作督办,梳理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的乡镇干部普遍性问题,以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业务能力为框架精选授课内容,划分必学、选学和特殊需求三个层次,为全面推行干部“个性化”教育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干在实处+谋在新处”选师资,让教育资源“相生相长”。围绕增强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实用性、感染力,在创新“谁来教”上做文章,让授课主体“通上情”“接地气”。“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要从具有基层领导岗位经历、涉农部门专业技术骨干中遴选一批优秀人才,搭建起一支本土干部+身边榜样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要“内外结合”建强党校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按照干部培训内容、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园区、脱贫市县等不同类别党校和高等院校签订培训协议,充分利用其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抓紧各方面急需、紧缺干部的培训工作。

      “全面覆盖+重点突破”优方式,让学用融合“出新出彩”。要根据党政领导成员、年轻干部等不同培训对象,科学设置多个学习形式,让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采取“共性+个性”模式优化党校轮训,把党性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作为共性培训内容,采取理论指导、案例教学、现场示范、小组模拟等形式实现“政策对接”“业务对口”“层次对门”,让乡镇干部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要推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全覆盖,线上利用干部教育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线下按照分类负责的原则,由组织部门、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等部门组建“宣讲团”,分阶段、分重点到乡镇宣讲D建、农业政策、城乡规划等法规知识,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把“深理论”变成“大白话”,推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善用“老底子”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要提升基层治理质效,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予以赋能,借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层治理铸魂、汇智、聚力,便是其中方法之一。基层组织应立足本地历史遗存和人文资源优势,善用一脉相传的“老底子”文化,持续推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文化力量赋能,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

      活用非遗文化,夯实基层治理引领力。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生长的沃土,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许多优秀基因,比如刻苦勤劳、诚实劳动、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等精神宝藏。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组织要活用身边的非遗文化,使之成为夯实基层治理引领力的源头活水。基层组织应积极保护、传承、运用好传统戏曲、乡村民俗、口述文化等非遗文化资源,结合非遗的大众特性,开创多彩活动。通过“非遗+教育”“非遗+习俗”、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既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动力。依托非遗的内涵精神因子,融入现代生活,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非遗内涵,讲好非遗故事,传递精神力量,将优秀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弘扬文化精神,以文化力量为抓手,凝聚群众力量,引导社会向善。深挖非物质文化中的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基层治理的连接点,使之能够在促进基层治理中发挥非遗文化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

      巧用睦邻文化,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老话,充分体现了国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民间谚语“金乡邻银亲眷”更是把邻里关系看作胜似亲戚关系。基层组织应巧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睦邻文化理念,并将其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各个层面,带动居民主动参与,为基层和谐、拉近邻里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以睦邻文化为桥梁,通过打造“近邻”“便邻”“惠邻”等D建品牌,做实做优“邻里D建”。打造“邻里议事厅”“有事好商量”等睦邻议事空间,把议事场地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引导老百姓民主协调、共治共享。开展“邻里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搬上舞台,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通过巧用睦邻文化,为群众提供众多贴心服务,使之成为激励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基层治理的“磁石”,从而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巧用商圈文化,提升基层治理驱动力。党的20D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D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D建工作,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商圈治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体现,科学合理创新巧用商圈文化,对于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体现文化也是生产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驱动力有着重要作用。基层组织应整合辖区内商圈各类资源,打造集游、学、吃、娱、购于一体的深度体验线路,精心设计地标打卡、红色文化、舌尖食趣等一批主题旅游活动。创新、设计一批地域文商旅融合新品牌,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建党节、中秋节等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商圈导入“红色流量”,以D建引领文化,文化赋能治理,凝聚民心民力,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找准“新坐标”为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定位”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对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势和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善于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中找准干部教育培训“新坐标”,精准导航“定位”,真正使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筑牢思想根基,突出政治“首位”。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为党而兴,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旗帜鲜明讲政治。各级组织部门要将“提升干部思想素质”和“深化干部政治素养”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位置,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学习贯彻设为“第一议题”,帮助干部解决好“政治像”如何画、“软骨病”如何治、“强心针”如何打的问题,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要把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力引导学员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引导党员干部努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切实补好精神之“钙”,将政治信仰融入内心深处、化为行动自觉。

      创新培训方式,体现受众“本位”。培训方式方法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注重突出参训学员主体地位,把党员干部能否听得懂、学得活、有收获作为教育培训的落脚点,科学创新培训模式。可在“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发言”等传统教学模式上,增设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提振学员精气神,变“填鸭式”“快餐式”灌输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也可采取请进来讲、走出去学、岗位上练、竞赛中验、活动中促等教学形式,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确保培训务实管用;
    还可创建不同的教育培训载体,以书屋、论坛、专栏等为载体,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活力和吸引力,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真正让教育培训“入脑入心”“拨动心弦”。

      优化培训内容,保证效果“到位”。培训效果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想要取得培训实效,就要紧盯培训内容设计这个关键点,组织部门要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按照“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量身定制领导能力、改革发展、群众工作、依法行政等前瞻性、实践性、岗位适配性等课程,分层次开展精准精细教育培训,构建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指向精准的教育培训体系。要建强骨干教师队伍,围绕本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推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挑选理论功底深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纳入师资库,力争培到关键处、训到点子上,有成效、出成绩。

    “显”时“积跬步”“隐”时“至千里”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乱作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并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具体方向。

      古人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政绩的取得,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急功近利、以求速成,而要于“采菊东篱下”的跬步之中实现“悠然见南山”。广大党员干部要细细品悟“显隐”哲学,在“显”时“积跬步”,“隐”时“至千里”,切实树立亲民爱民、淡泊名利、勤勉实干的正确政绩观,这样才能干好工作、干成事业。

      隐去“干部身份”,显露“公仆本色”,在“枝叶关情”中站稳“人民立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A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确的政绩观,是建立在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决摈弃“唯上不唯下”的“官本位”思想,端正坐姿、站稳立场,坚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扑,时刻关注群众所想所盼,真正搞清楚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始终把群众的“枝叶小事”当成“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并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改进工作的“标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做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深得民心。

      隐去“泡沫水分”,显露“干货硬货”,在“功不唐捐”中诠释“有为追求”。好的政绩应该是“秀外慧中”,既“中看”又“中用”。但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热衷于建高楼、树雕塑、讲排场,这样的“面子工程”华而不实、劳民伤财,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很显然,这样的“政绩”实际上是“伪政绩”,是权力观变异、事业观走形的直观体现,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杆秤”,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为“优绩”,以舍本逐末、秀而不实、虚有其表为“劣绩”,摈弃“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急于求成”的政绩观,多关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多立足长远“放眼量”,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届接着一届干,于“隐绩”的日积月累中成就“显绩”,真正干成一番事业,让政绩干货满满、不掺水分。

      隐去“纸上谈兵”,显露“坐言起行”,在“躬身入局”中迈向“进阶之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A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从脱贫摘帽到全面小康,从战胜疫情到经济复苏,从防汛抗旱到粮食丰收,从神舟飞天到国产大飞机起航……每一项成就、每一次跨越,都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实现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方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作为党员干部,要高举“实干大旗”,不怕事不畏难,脏活累活抢先干、大事难事争着干,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打头阵、当先锋,坚决摈弃浅尝辄止、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取信于民。

    以“三提高”走好巡视整改“上坡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巡视是一次“政治体检”,每一次整改,都是在走一条不断拔节、提升的“上坡路”。这条路可以分为配合巡视、落实整改、巩固成效三段路,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爬坡”姿态走好巡视整改“上坡路”。

      提高政治站位,高度认识巡视、主动接受巡视、坚决配合巡视。要从思想“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巡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准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是一次“政治检阅”“政治洗礼”,配合巡视绝不能讲条件搞变通,不能讨价还价,不能虚假应付,必须全力以赴。要以鲜明“态度”担当,以正确的行动落实巡视要求。巡视期间,巡视组每次调阅资料,都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的材料,能不能按时提供,提供的资料质量过不过关,就是我们对巡视最直观的态度。只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巡视组交办的任务,才能折射出我们的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展现出积极配合的鲜明态度。要用言行“有度”配合,心中有尺,方能有度,心中没底,面对访谈、追问才会不敢讲、不会讲、讲不到重点、更讲不到点子上。只有我们摸清工作底数,做到政策熟、业务精、底数清、情况明,才不会在举证、释疑过程中不知所云、不知所措,才能高效配合巡视。

      提高整改质量,动真碰硬整改、倒排工期整改、举一反三整改。整改不能图“眼前过关”,要真正触及灵魂地反思查摆。不能有“交差就好、过关就行”的心态,不能工作稀里糊涂地做、敷衍了事地交差,要剖析个性问题,反思共性问题,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反思,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坚决防止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整改不能搞“虎头蛇尾”,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如果只在集中整改初期比较重视,但在之后的持续整改阶段产生懈怠思想,敷衍应付、前紧后松,整改热度下降。碰到难点问题避重就轻、答非所问,对遗留问题不敢担当、不愿整改、不了了之,有的堵点问题依然会边改边放、改了再犯。应结合两轮巡视反馈问题和自检自查问题清单,形成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一体推进整改。整改不能玩“见子打子”,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是行不通的,必须举一反三,一手抓制度的制定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源头治理。巡视发现问题的领域,要借着巡视检查指导的契机,要知错认错改错,而没被发现问题的领域,要扎实开展自检自查,增强发现问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免存在一错再错、小错变大错的问题。

      提高工作质效,工作干在平时、查缺补在平时、成效优在平时。要做到日常工作不“留尾巴”。工作要建个备忘清单,每天对照看一下是否完成,逐一进行销号,这既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要增强工作交账意识,坚决不为今天“留尾巴”,不给明天“找麻烦”。要做到重要工作不“埋钉子”。日常工作中,如果政策不熟、业务不精,工作标准不高,“打着灯笼撞墙,拿着文件犯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就很容易给以后埋钉子。应利用巡视契机,认真复盘前期工作的各个细节,查缺补漏,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校准工作规范。要做到紧急工作不“打折扣”。工作中经常可能同时接到几项紧急任务,一慌起来就容易手忙脚乱、错漏百出,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应增强“超前意识”,把工作干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这样可以预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既保证常规工作能干好,又能保证紧急工作有人干、有时间干。

    给政治训练“加加劲”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和国家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干部理想信念之魂,越需要用政治忠诚教育锤炼党性修养之魂,越需要用更有实效的教育培训赋予干部推动发展之能,在新征程上更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给政治定力“加加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政治上的坚定和忠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精神上的“钙”,必须补足。因此,必须持续在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上下功夫,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干部理想信念之魂。要始终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跟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理论创新,突出抓好集中学习、专题轮训,通过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干部示范学、追寻足迹现场学、思想溯源研讨学、线上线下全员学,帮助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打牢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的根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思想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

      给政治素养“加加劲”,锤炼党性修养之魂。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培养选拔干部,首要一条是确保他们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新征程上,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始终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多开展“党性提升”研学活动,持续强化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作风教育,既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用好教育基地,又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讲好模范故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自觉传承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使其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A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上心、务实、尽力。

      给政治能力“加加劲”,赋予推动发展之能。赋予干部推动发展之能,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为此,应紧扣“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以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推动落实中心工作为主题,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问需、问学、问策、问效搭建培训框架,聚焦目标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具体怎么做“三个问题”设计“短精特”“小班制”“实战化”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广大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实践本领,加快锻造政治过硬、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时,以实践锻炼为载体,组织动员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等一线历练,培养选拔一批讲大局、敢担当、有本事、接地气、能吃苦的好干部。

    “全链发力”抓实村干部队伍建设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强调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D建促乡村振兴。

      农村干部处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到“末梢神经”,担负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如何解决换届后部分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能力素质跟不上、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要突出抓好村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让村干部始终成为扎根一线的“顶梁柱”、基层稳定的“守夜人”、基层群众的“主心骨”。

      牵紧“牛鼻子”,全力拓源提质重选配。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支部要建强,关键在支书。针对部分村带头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要着眼事业长远发展和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源头入手,多渠道、宽维度优选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拔一批“兵支书”。注重从优秀退役军人中甄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兵人才”“兵干部”,通过专场招聘、入库储备、轮岗交流等全流程跟踪培养,选出素质高、能力强、口碑好的农村带头人。大力培育一批“新农人”。注重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经商的农二代、乡贤能人等群体中选拔“新农人”,重点筛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下乡在乡创新创业者,充实村书记和村副职后备库。全力扩充一批“后备军”。加大从30周岁以下镇街临岗人员中选拔村后备干部力度,优化网格员、协理员、卫生室工作人员等转任村后备干部招录机制,为乡村振兴蓄足“源头活水”。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探索选派推出乡科级领导岗位党员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鼓励老党员、老干部回村返聘“乡村振兴领航员”,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锻造“铁肩膀”,着力因材施教精培训。高素质农村基层骨干队伍的养成,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育。当前,部分村干部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凭旧经验研究新事物,乡村治理思路较窄,领富带富方法不多,导致村集体账上资产“睡大觉”,基层群众“翻白眼”,甚至触碰“带电的高压线”,归根结底还是能力素质不过关。坚持以学铸魂。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丰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内容,定期开展“大讲堂”“夜学堂”等活动,补精神之钙,正思想偏差。注重实践赋能。大力推行“擂台比武+外派挂职+互动讲学”立体式培训模式,分批选派村书记到发达地区镇村跟岗锻炼,以“他山之石”琢自身之玉。加大培养力度。统筹政法、农业、民政、财政等师资力量,采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让组织看准的人靠得住、让事业需要的人顶得上。

      校准“风向标”,竭力优胜劣汰严考核。考核树导向,奖惩立风向。通过规范科学的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能够有效破解队伍不愿为、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坚持以事考人。探索任前资格考试、适岗平台交流等做法,开展村干部履职能力测试和适岗评价,对表现优秀的跨村锻炼,表现不佳的“回炉再造”。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老旧集镇村“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重点检验党组织的领富带富、攻坚克难能力,择优入库培养。突出能上能下。常态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综合研判,对到期换届不足3年即将到龄的“老支书”及时腾岗,促进“新陈代谢”。大力开展村书记、副书记跨村调动,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副书记”能上能下通道,明确副书记作为晋升村书记的结构化人选和主要途径,推动不称职村书记转岗村党组织副书记。加强考核监督。持续开展星级党组织、星级村“双星”评定和第三方满意度测评,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与纪委、公安、政法等部门的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案件联查等工作,真正给德行好、想干能干的人“搭舞台”,让德行差、不为乱为的人“靠边站”。

    政治训练从“心”起 治国理政靠“观”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政治过硬是一名合格干部的首要条件。各级组织部门和基层党组织要把干部政治训练当成政治练兵,既要培养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实践,还要从“守初心”“树公心”“立雄心”训练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治国理政,不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赴汤蹈火。

      政治训练要从干部“初心”练起,树立“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的权力观公正为官。A总书记曾强调,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我们要强化政治训练,从理论的角度,让干部懂得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始终坚守初心;
    从实践的角度,让干部感悟权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利民惠民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让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用权成就事业,错误用权酿成大错。我们要强化政治历练,以政治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在民主集中制落实中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中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走基层”中坚持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切实筑牢广大干部的权力观,做到严以用权、为民用权。

      政治训练要从干部“公心”练起,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务实为官。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身体力行、夙夜为公,调研的脚步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胸怀公心为中华复兴使命马不停蹄、殚精竭虑,为全党树立了“我将无我”的政绩观标杆,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奋楫笃行。我们要强化政治训练,增强干部党性观念,提高政治站位,树立马克思主义政绩观,做到“我将无我”。要把政治训练置于时代发展,在现代化建设大潮中看干部的政绩观实不实、硬不硬,能否做到“我将无我”。要让广大干部到人民群众中去接受政治训练,与群众干在一起、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想到一起,彻底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更加清楚如何干事创业,更加懂得为群众着想,更加努力学习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党的优秀干部榜样的奉献精神,以忘我精神干出一番经得起人民、历史和时代检验的政绩。

      政治训练要从干部“雄心”练起,树立“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事业观勤奋为官。什么样的干部事业观,决定干部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秉持什么样的事业精神,淬炼什么样的事业本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事业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通过政治训练让广大干部树立迈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雄心壮志,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掌握历史主动,勇往直前,斗争不息。聚焦目标,我们要提醒广大干部牢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三个务必”,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去实现。聚焦目标,我们要激励广大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敢于吃苦去实现。聚焦目标,我们要通过政治训练提升干部的中国式现代化能力,增强发展主动,开拓发展视野,创新发展方式,有序有效地攻克发展难题、防范发展风险、优化发展环境,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新篇章。

    干部教育培训要聚焦“新”字“凿深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提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课题和广大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需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聚焦“新”字“凿深井”,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奏响干部教育培训“新旋律”,破除敷衍塞责“老思想”。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做好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根本在于党员干部坚持“姓党”原则。要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针对年轻干部理论知识薄弱和专业能力存在短板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主课、首课、必修课,加大DS、党规、党纪的教育比重,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各类主体班次和专题班次中在课程安排上强化保证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类课程,按照分级分类和规范班次学制的要求,分级分类分批次选派优秀干部参加培训,在所有主体班次开设党性教育单元,组织培训学员前往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

      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新活力”,破除学工关系“老矛盾”。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察识别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使干部教育培训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干部对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减量增质和减负增效,在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时充分考虑培训对象和培训时长两大关键要素,避免同一段时间同一个单位参加选学人数过于集中而影响工作。积极探索“分段式教学”新模式,将培训学制较长的班次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在保证培训时间的同时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建立教育培训计划协调会商制度,加强与市委党校和培训班责任单位的对接协调,科学精准安排参训对象,避免出现重复调训、多头调训、多年不训的问题,有效解决工学矛盾问题。

      开辟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径”,破除因循守旧“老方法”。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常态化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线上用好“学习强国”、公众号等学习载体,让广大年轻干部“触手”可学、随时能学。线下充分利用区域内优质资源,根据岗位需要和学员特点,设计培训内容和专题,推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强化特色课程的开发、现场教学点的打造和“乡秀才”“土专家”的储备,不断推出特色课程,打造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现场教学点,充分利用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加大年轻干部赴外培训力度。坚持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着力打造年轻干部培训优质“理论型”课堂。同时,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和“主会场+视频分会场”的现代通信技术模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

      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引擎”,破除形式主义“老障碍”。当前,有些地方在对干部的教育培训中,“走老路、套模板、设框框”,用固化的课程和僵化的模式开展培训,不仅违背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初衷,也会陷入“流于形式”的怪圈。想要有效防止教育培训表面化、程式化、庸俗化,防止不分层次与对象搞“一刀切”“一锅煮”,各地区要在开展培训班以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实地访问等多种方式充分征求责任单位和参训学员意见,分门别类地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把准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效。要明确干部教育培养主体责任,由组织部门抓示范培训,各单位抓普遍培训,并将各单位组织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指标,对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不到位的列入负面考核清单,破除各单位在教育培训上的形式主义,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

    激活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数字经济新时代,农业产业迸发出新业态。农业电商的出现适应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消费升级现实需要,各地区要以产业链为主线、行业综合党委为主导、龙头企业为主架、村级站点为主体,将党的工作融入电商产业链全过程,激活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创新电商发展新模式,提升产业密度,激发“红色生产力”。坚持党的领导,把党旗插到电商产业链上、插到直播间中。发挥D建集聚优势,实现培训指导、直播带货、视频摄制、网货设计、商标注册、品牌打造、物流仓储等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助力电商经济“稳中有进、量质双增”。聚焦上游需求链,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分析产品需求特点,适时调整电商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中游销售链,对电商产业市场规模、成交额、区域分布、竞争格局等进行综合研判,指导电商企业、主播拓宽销路,开展重要节点优惠活动,联合企业、电商平台,整合线下商户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电商平台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作用,推动邮政、供销、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要聚焦下游服务链,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创新载体,以电商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产品上行,破题集体经济创收。

      创新人才培育新路径,积蓄产业厚度,增强“红色向心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由党组织引导、企业参与,将电商培训与就业用工、创业孵化有效融合,组织举办电商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乡村振兴直播电商达人训练营等活动,不断辅导培训直播带货人,打造党员电商名人,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达人,引导助力乡村振兴及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提升村集体收入。要提升D建带群团水平,整合群团资源,加强电商达人对产业的熟悉度,让电商产业从业人员成为行走的“宣传员”。创新“双向带动”培育路径,打造电商“红色先锋”,把党员培养成电商创业骨干,把优秀创业青年培养成党员,培育出一批农村党员电商创业带头人。

      创新品牌树立新格局,增加产业亮度,扩大“红色影响力”。借助党组织向心力,打造电商融合发展平台,深挖村级站点特色亮点,通过资源对接、宣传推介、合作交流,将农产品“引流上线”,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搭建直播实训基地,让非遗传承人在电商行业“出圈”,帮助他们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间展示蒿子面、剪纸等非遗产品,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实现创收变现。召开电商助力休闲农业发展座谈会,积极探索“电商+休闲农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试点打造农旅文电商融合体,提升农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地方农业发展实际,帮助村党组织进行初级农产品网货化研发,打造定制款单品及地方网货产品,培育大量优质的自有农产品网货品牌,推促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精品品牌快速崛起,逐步扩大产业影响力。

    以古鉴今:领悟现代干部教育培训之道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作为教育大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教育历史,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孙中山的“百年之计教育为本”……这些古语既是对以往教育经验的总结,也同样对后世有着警示的作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要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从古代的教育智慧领悟现代教育培训之道,从而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从“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中,领悟理论学习“稳”之道。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首先将理论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广大干部将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作为顾炎武的为学之道,意思是求学或做学问,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后退,这就需要日日学、时时学,让理论学习成为一种常态。要发自内心学,查原文、读原著,真正弄懂弄通理论知识,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不可敷衍了事,只以完成学习任务为标准。要多问“为什么”,对于理论知识有自身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争取全面掌握、理解细致。要秉持坚持不懈的态度,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

      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中,领悟岗位培养“精”之道。要切实抓好成千上万各级干部的培训,越是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干部越需要培训。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干部的专业知识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为不同岗位的干部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帮助其深耕自身专业。“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作为柳宗元的种树之道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要求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培养不同专业的人才。要尊重差异的存在,不要因为麻烦而假装看不到“不同”。要拒绝“大课式”“模板化”的统一教育培训模式,多做“订单式”“差别式”培训,这种模式是符合实际情况,完全扣上了“干部需求”这道题,使得干部的专业知识从熟悉到精通。

      从“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中,领悟教育培训“用”之道。理论学习的成果,必须也只有靠实践成效来检验。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实践的运用,就会产生“光说不练假把式”的感觉。朱熹的“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和“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相似,都是在告诫干部使用知识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用结合、用有所得才是理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广大干部应坚持知信行统一,领悟学用结合的内涵,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首先,干部自身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用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其次,在教育培训中,要增加实践的机会,通过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等模式,让干部领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干部培训要“浴烈火”方能“舞九天”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党员干部肩负光荣使命。各级组织部门要善作善为,燃起“育”“践”“管”三昧真火,助力党员干部“涅槃重生、舞动九天”,培养造就政治判断力精准、政治领悟力敏锐、政治执行力卓越的优秀干部队伍,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组织保障。

      燃起“育”的烈火,提升“理论高度”,让“学习”与“思考”双向发力。“积迷如望洋,顿悟不违咫。”提高政治领悟力是深入理解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高屋建瓴驾驭复杂局面的必然要求。“思想认识片面化、简单化、碎片化”“贯彻上级要求生搬硬套、片面执行,搞上下一般粗”……这些都是政治领悟力不强的直观写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足实功夫,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习惯,坚持学思相长、学悟结合,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依据、政治逻辑、历史逻辑,耐心打磨好政治领悟力这把“公开讲话”,拨开“内心迷思”,打开“思维枷锁”,激活“大脑神经”,让“智慧层级”持续“进阶”。

      燃起“践”的文火,提升“实干精度”,让“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干部教育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贯彻执行。A总书记强调,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决不能坐而论道、凌空蹈虚。所以,干部教育培训不能搞“花拳绣腿、纸上谈兵”,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各级党组织要精心打造“实战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防汛抗旱等“练兵场”进行理论运用、效果检验和成果转化,全面纠治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顽疾,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燃起“管”的猛火,提升“作风硬度”,让“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各级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历经风雨洗礼始终毫不褪色的就是“清正党性”。要建强地方党校、云上课堂、专题培训班等理论学习主阵地,精心选取学习重点、要点,精细化制定学习计划,在干部培训的“清正党味”上增添“监管辣味”将“清正廉洁”的种子植入党员干部心中,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保持头脑清醒,在大是大非、风险挑战面前坚定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始终做到对党绝对老实忠诚。

    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克服理想信念低温、履职本领恐慌等问题的重要抓手,要着眼于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通过“靶向发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档升级”,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

      聚焦组织需求“因材施教”。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以深入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学习的“原点”,讲清楚党中央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背后内蕴的深厚学术含量,让学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用学术讲政治”,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培训。要盘活本地资源优势,统筹使用红色资源教学点,努力打造干部教育阵地,力求深学、学透、践行,让参加体验式学习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为提升理论修养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聚焦岗位需求“量体裁衣”。事业发展前进一步,干部培训就要跟进一步。要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到大局大势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要跟进到哪里。要通过培训需求的调研,变“固定式”为“菜单式”“启发式”培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性化需求。要将名师“请进来”和干部“走出去”有机结合,不仅侧重于邀请理论实践功底兼备的高校、党校专家学者,还要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邀请不同领域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专题授课,利用鲜活案例教方法分享本领域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学员研讨等参与度高、实践性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推动参训干部学员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实现以学促干。

      聚焦干部需求“个性订制”。应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领域专题学习培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培训教育的课堂还要开设到信访维稳、渔船管控、征地动迁等基层实地锻炼,把“工位”放在服务群众一线。引导党员干部通过“现场实践”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实践课”上亲耳听、亲眼看、亲身悟,触动思想、锤炼党性,近距离了解群众工作,进一步树牢为民服务情怀,达到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组织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实践锻炼干部的现实表现,重点跟踪表现突出的干部,树立服务群众风向标,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中树牢为民情怀。

    引才聚智切莫“拉郎配”

      A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代表着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当前,“一家有‘才’百家求”的“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求贤若渴、礼贤敬才的氛围也愈加浓厚。然而,少数地区引才聚智“拉郎配”的现象却时有存在,有的“以帽取人”,过度追求“高大上”,有的来者不拒,“捡到筐里就是菜”,最后陷入“水土不服、引而不用”的人才浪费怪圈。引才聚智是双向选择,唯有精准匹配,才能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建功立业的双赢。

      坚持需求匹配,靶向开启引才“通道”。人才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加入“战场”不能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要以“需求导向”定位引才方向。要全面“摸清家底”。采取调查问卷、集中座谈、走访调研等形式,听清企业、人才和基层的声音,厘清产业发展现状,掌握人才“库存量”和“需求量”。坚持因地制宜,以产业需求为着力点,着眼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瓶颈”,制定人才政策,实现“一点一岗”,精准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引导跨地区、跨层级、跨产业建立人才联结互通机制,实现人才共享、以才引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开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

      注重价值匹配,立体绘就识才“画像”。“道不同不相为谋。”人才对地方文化传统、发展理念、价值观念的契合是长久合作的基础。若双方价值观相悖,不仅会破坏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利于人才发挥所长,阻碍创业发展。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的人才,往往“位高权重”,若是与集体价值观“背道而驰”,后果尤其严重。因此,人才引进不能盲目贪图“数量指标”,而忽略“价值契合”。要打好“提前量”,进一步细化岗位说明书,健全人才管理制度,让人才对地方价值观是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要多维评估,将情景模拟和一线“实别”结合起来,“听其言”和“观其行”统一起来,“看一时”和“看一贯”衔接起来,对人才的个性、思想、口碑和能力“精准画像”,确保引进“志同道合”的贤能之士。

      实行人岗匹配,多维驱动智力“引擎”。“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引才聚智,前提在“聚”、目的在“留”,核心在“用”。要用情贵真、谋措贵实,既在环境上、政策上、待遇上形成聚才人、留才心的“磁力”,又要在机制上、空间上、服务上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才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人才的服务补助和创业扶持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要提供与人才价值、创新价值相匹配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让人才感受尊重、实现价值。以“授权松绑”激发人才活力,适当把人才认定权、评审权下放用才单位,破除“四维”评价壁垒,完善科研创新容错机制,让人才评价回归科研本源,让人才聚焦科研主业。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的胸襟,做到扬长避短,人岗相适,用当其时,宽容失败、支持创新、鼓励创业,让人才动能竞相涌流。

    聚焦“三关”育出好干部

      近日,A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培育建设新时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什么是好干部?概括起来就是信念坚定、为民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A总书记曾强调,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着重锻造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严格选拔是根本,精心培育是关键。

      聚焦理想信念关,培育讲政治、讲奉献的好干部。忆往昔,我们党从争取民族独立到改革开放大胆尝试,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钙”始终饱满,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决定了一名干部能否做到讲政治、讲奉献,是否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和闯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一样需要干部保持信念坚定、斗志不减。培养好干部,干部教育培训首先要聚焦理想信念关,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引导广大干部正确认识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必杀技”,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才是“掌中宝”,进一步达到以学铸魂、凝心聚力的效果。

      聚焦能力素质关,培育能担当、能干事的好干部。本领过硬是拼事业的“资本”,亦是评价一名干部好或是优秀的“佐证材料”。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是为了给干部“充电”“加油”,但要注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直接给”和“盲目给”。聚焦能力素质关的培训,内容设置要做到“精准匹配”,围绕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精心设置课程,以“点对点”代替“大锅饭”,变“老套餐”为“点单式”;
    同时,要更加注重“缺什么训什么”,大部分干部缺的不是干事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而是推动事业实现质变的综合能力,只有把准“能力缺口”,才能推动干部能担当、能干事。要在培训的形式上突出“灵活创新”,课堂上专业知识的输出“点到”不能“为止”,要提高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的比例,打破信息碎片化的“藩篱”,激发干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实践源源不断获取养分,真正强基固本。

      聚焦作风建设关,培育守规矩、守纪律的好干部。A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干部队伍作风优不优,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干部教育培训要把培养“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作为培训的目标之一,进而实现以训代管,促进干部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让清正廉洁的符号铭刻人生。要聚焦作风建设关,将党风廉政教育、党校教育、警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等作为系统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或作为党员干部履职培训的必修课程,教育引导干部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永葆防腐蚀、永不沾的清廉本色。要以此次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正风”的有关要求为“着力点”,始终遵循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的根本要求,推动作风明显进步。

    让干部培训“接地气”“冒热气”“沾土气”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千秋伟业,干部为要。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干部教育要在培训内容上接“地气”,施教方式上冒“热气”,学用结合上沾“土气”,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培训内容接“地气”。培训之要,需求为先。教育培训讲求联系工作、联系实际,要合口味、服水土、接地气,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方面,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组织开展需求调查,广泛吸纳干部对于培训形式、培训需求等方面意见和建议,合理设置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培训形式,开设乡村振兴、项目攻坚等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培训班,真正做到按需施训。另一方面,要突出“干什么学什么”,深入分析当前干部专业能力短板,注重培养“行家里手”,小班化、精准化开展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对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新任科级领导、选调生等干部队伍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施教方式冒“热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形式内容单一,便难以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要与时俱进,注重独特性、多样性、趣味性,破解填鸭式“教”和被动式“学”。要创优精品课程,始终围绕中心工作,用好用活“田间课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课题调研,汲取群众智慧,全面提升教学水平。要注重从本地挖掘先进事例、典型案例,建优本地特色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好红色教育、廉洁教育、基层治理等现场教学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学用结合沾“土气”。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训了之”,必须强化跟踪问效,把学员放到基层一线练一练,检验学习成效。要坚持把一线作为干部的“考场”,选派青年干部到村级基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一线锻造历练,促进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双提升”。要鼓励广大学员“上讲台”,开设“干部大讲堂”,让大家把在课堂上或者基层一线上学会的、感悟到的讲出来、分享出来,实现以讲促学、教学相长。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跟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督查、专项考核等工作,通过发放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学员进行走访调查、面对面交流,跟踪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确保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能所用。

    干部教育培训需与发展“同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面对当前事业大发展对干部队伍的需求,需把思想淬炼、本领提升、力量凝聚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让干部教育培训和发展需求“同频”,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干部。

      聚焦思想淬炼,在促进政治坚定上发力。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加强理论和党性教育,让干部更加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提升,既要靠个人自学,更要靠组织培养。党校是组织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是党性锻炼“大熔炉”,在党内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材,引导学员原原本本学习这一思想。要务必上好这门首课、主课和必修课,做到既要讲清“是什么”、又要讲清“为什么”,更启发学员思考“怎么做”,推动学习培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严纪律,才有好学风。组织部门要将党校学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纳入组织工作重点内容,推动从严管理落到实处,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学员提升“学”的质量。

      聚焦本领提升,在培养专业能力上提质。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既要干部政治过硬可堪大用,也要干部本领高强能担重任。A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努力成为本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提升干部基础能力,把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应知应会”作为的必训内容,推动干部少说“我不懂”“我不会”;
    持续培养专业知识,把能力提升贯穿于干部履职和成长的全过程,建立制度督促干部自学常态化、推动组织业务培训经常化、促进干部研讨重难点问题有效化;
    及时开展急需专业知识培训,聚焦重点工作所需,将专家请过来授课、干部派出去学习,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建设一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专业化干部队伍。

      聚焦力量凝聚,在推动政策落实上增效。不怕风浪高,重在桨要齐。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除了要让干部促想干之心、提会干之能,还要让干部找准用力方向。正如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A总书记对“以学促干”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强调,要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即便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不同,参训干部职不同、责不同,但干部教育培训均是为实现各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服务,为推动干部全面理解把握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举一纲而万目张。各级组织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要以推动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教育培训主线,促进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让干部在落实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重大举措中发挥实干作用,让教育培训起到实效。

    借“题”发挥赋能干部教育培训“行之有效” 

      近日,A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长远发展。要不断加强年轻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用好严管厚爱“助推器”,完善干部培养教育机制,拓宽干部进步晋升渠道,通过教育引导、正向激励、提位锻炼联动式管理。

      基层单位要精准“点题”,为干部成长注入强劲动能。基层单位是年轻干部的襁褓摇篮,是政治生涯的“第一层台阶”,看什么、听什么、学什么、干什么将成为干部成长路上的“第一帧画面”。要注重工作“齿轮”对位匹配,合理统筹本单位各项重点工作,以“全息数据”为年轻干部“精准画像”,多维结合干部专业导向、个人意向、组织动向,放到合适岗位锻炼,树立担当作为导向,让年轻干部能担事、敢担事、会担事。要引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基层单位特别是乡镇村社,各层关系错综复杂,群众问题存在多样化需求、参差化差距,“走村窜巷”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层单位要为干部和群众多搭桥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年轻干部参与、组织、主持院坝会,参与村级事务研讨,与群众“同坐一根板凳”才能真正了解民情、通达民意、凝聚民心。要建立年轻干部评价体系,基层小白并非干什么都会、干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对,要加强理论指导,及时矫正干部成长方向,定期开展组织评议,充分运用和发展党的自我革命优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精准祛除“顽瘴痼疾”,助力年轻干部“独当一面”。

      组织部门要合理“解题”,为干部入局蓄力发展势能。年轻干部想要“破苗而出”困难重重,组织部门作为培养干部的“育苗人”,要合理“墩苗历练”,适时“浇水灌苗”,一方面注入内生动力,一方面滋养外部土壤,让“选苗”“壮苗”“护苗”协同联动,增强年轻干部入局势能。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部分年轻干部存在政治生涯“一眼望得到头”的错误思想,缺乏干的劲头、闯的锐气,组织部门要不断拓宽干部成长空间,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高墙壁垒,整治关系抽调、人情晋升的隐形台阶,让会者上、能者先、优者进。年轻干部入世仍浅,看不惯“人情世故”,做不到“八面玲珑”,而实际工作“盘根错节”,“一腔热血”往往容易遭受“一盆冷水”的打击,组织部门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鼓励年轻干部“甩开膀子”,适时适当“搭架牵藤”,让年轻干部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向阳而生。“墩苗”的意义在于“壮苗”,而“拔苗助长”只会“根坏苗蔫”,有的干部热衷“走过场”的假把式,专喜“履历镀金”的虚功夫,这其实是干部成长的“劫数”,组织部门要注重实干导向,设计务实管用的干部培养方案,善于“压担子”,谨防“钻空子”。

      培养单位要加强“出题”,为干部提素驱动实干效能。党校承担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重任,是党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堂,是年轻干部党性锻炼、专业历练、政治磨练的“重要方面军”。干部思考力的境界是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党校要在思想引领上“垒土搭梯”,深研课堂教学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打造互动式学堂,搭建现场实践场景,结合国内外局势,设立多方向专题教学,锻炼干部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断提高年轻干部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党校平台资源丰富,能打破级别、部门的限制,做到上下多点联结,是年轻干部提素提能的“捷径”,实现“资源优用”就要做好学员资源和教师资源的有效对接,多邀请来自决策一线的专业“实操手”,既给干部提供交流、研讨、展示的舞台,又给决策部门搭建资政建言的桥梁。部分年轻干部存在“党校培训就是来休息”的错误思想,培训单位要高度警惕,把好“严进严管”的“组织关”,健全学员评价考核综合体系,通过加分、表扬通报等正向激励调动干部学习积极性,通过扣分、批评、处分等反向倒逼干部全身心投入学习,驱动年轻干部敢干、能干、实干。

    一笔一画勾勒“廉”字本貌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廉政教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是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堤坝、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想写好廉政教育“全篇文章”,就要一笔一画勾勒“廉”字本貌,做到党性淬炼“不留余地”、整改落实“不打折扣”、追踪问效“不谈条件”,一以贯之当好“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

      起笔爽利,“一笔一划”勾勒“忠诚本貌”,下“苦功”学理论党性淬炼“不留余地”。“常勤精进,譬如水长流,则能穿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思想指引。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深耕“理论沃土”,将《A谈治国理政》、党的20D报告、A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系列论述及讲话作为“枕上书”,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义”中筑牢“一片丹心永向党”的信仰根基。各地各级党组织还要搭建理论学习“阵地”,通过“专题教育学习”“廉政建设座谈会”“案例视频微课”等方式助力廉政党课实现为党员干部“凝心聚魂”的效果,助力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觉悟”、夯实“信仰之基”、铭记“初心使命”,守牢“思想底线”,不给“思想”留任何“改变”余地。

      运笔方圆,“一笔一划”勾勒“清正本貌”,动“真格”找问题整改落实“不打折扣”。A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警示教育工作,强调要深入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想开展高质量廉政教育,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直接病灶”,就要充分利用“反面案例”这本“活教材”,用党员干部的“身边之事”“跟前之人”开展廉政教育工作。要想让“反面案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地各级党组织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载体,用“图文并茂”的案例详情、“多维立体”的深刻寓意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召开典型案例研讨会、党员干部谈心得体会等方式与党员干部“零距离”互动交流,切实找出“问题所在”“病灶所依”,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反面案例”,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主动揭丑亮短,动“真格”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始终做到“慎始、慎初,慎独、慎微,慎交、慎处,慎权、慎欲”,确保整改落实“不打折扣”。

      收笔谨慎,“一笔一划”勾勒“担当本貌”,较“实劲”抓成效监督追踪“不谈条件”。《五箴五首序》有言,“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A总书记指出,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廉政教育工作不是“一阵风”,也不能“一曝十寒”,各地各级党组织要以“久久为功”的信念织密“监督网络”,构建多维一体的常态化“立体监督”格局,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聚焦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展开认真的“问计问策”“跟踪回访”工作,畅通“意见渠道”,通过“问卷调查”“信箱建议”等方式让人民群众成为廉政教育工作的“主考官”,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党员干部的积分考核之中。帮助党员干部“排毒养颜”,扫除思想上的“杂尘”,剔除精神上的“毒瘤”,让党员干部“正气永存”“表里如一”。 

    干部教育培训“同频”方能“共热”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20D报告明确要求,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以长远的眼光、有效的举措,及早发现及时培养、源源不断选拔使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基层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长远规划”与“日常发现”同频,让年轻干部培养储备“热力十足”。要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系统谋划安排部署。要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组织推荐、常态访谈、平时考核、实绩对比、考验察看等,多途径多渠道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要延伸年轻干部培养链,有计划有步骤地储备不同年龄段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断优化年轻干部存量与结构,实现干部工作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要严格标准条件,深入考察优秀年轻干部补充人选的政治觉悟、思想意识、品行操守、能力素质,确保把好苗子选出来、把坏坯子挡出去。要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从分管工作、存在问题、工作进展、取得成效等方面综合分析研判,着力把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出来,力争好中选优、人岗相适。

      坚持“跟踪培养”与“优化成长”同频,让年轻干部历练成长“热劲十足”。应切实注重加强年轻干部理论培训和党性教育,注重给年轻干部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增强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和本领。要加大年轻干部政治理论、政治信仰、政治能力、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培养,提升年轻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依托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年轻干部赴红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现场接受党性教育,帮助年轻干部强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接受实践锻炼,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中淬火成金。选派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发展落后、基础薄弱的艰苦偏远地区任职锻炼,注重在信访维稳、征迁迁建等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优秀年轻干部,真正让年轻干部在扛硬活中历练成长,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坚持“破除陋习”与“大胆使用”同频,让年轻干部用当其时“热气十足”。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早压担子早成才。要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年轻干部,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的,打破隐形台阶大胆使用。一方面要健全配备使用机制,把年轻干部选配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日常调整结合起来,把蹲苗培养、递进历练和适时使用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年轻干部在数量、质量上双提升。另一方面要及时精准选拔任用,打破隐性台阶,从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择优选拔,让其在关键岗位历练提升,切实做到用当其时;
    要综合考虑人选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能力水平等,择优选拔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从事专业性岗位,要对长期在基层一线、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历练扎实、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重要岗位。

    青年科技人才当“起而行之”担重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关心关注的“真问题”,拿出了实打实的“硬举措”,为青年科技人才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青年科技人才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勇于“挑大梁”“当主角”,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使命感“起而行之”,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挺起“硬脊梁”,涵养“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矢志情怀,争当“起而行之”的“传承者”。精神凝聚力量,榜样引领方向。《若干措施》提出,要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从李四光、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袁隆平等新时代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科技人才要大力弘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让“精神旗帜”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和引领力;
    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把个人抱负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心系祖国和人民,以科技进步、民族复兴为己任,拿出以身许国的志气,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挺起“科技强国”的脊梁。

      锤炼“硬本领”,强化“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挺膺担当,争当“起而行之”的“践行者”。青年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若干措施》提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要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这些举措从制度层面赋予了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担纲领衔、脱颖而出的机会。当前,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卡脖子”的困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青年科技人才要心系“国之大者”,把握政策机遇,勇挑时代重任,不负青春韶华,蓄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争做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先锋官”,敢做揭榜挂帅、勇于担当、善打硬仗的“生力军”;
    要围绕发展所需,苦修内功、提高本领、锤炼能力,依靠顽强斗争、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打破藩篱,努力成为开辟新领域、开辟新赛道的引领者、建设者。

      下足“苦功夫”,坚定“无专精则不能成”的执着追求,争当“起而行之”的“实干者”。科技创新是攻坚克难的事业,也是默默无闻的事业,需要“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毅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曾几何时,诸多“非学术”负担让青年科技人才“压力山大”,不少青年科技人才要把很多精力用在开会、迎接检查、参加座谈等活动以及科研活动中填表格、参加评审、报销科研经费等“事务性”工作上,耗费了大量原本属于科研的时间、精力。《若干措施》的出台,为青年科技人才送上了减负“大礼包”。青年科技人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孤独,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心无旁骛搞研究,在重大理论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上久久为功,把自身的科学追求融入伟大的科学事业,争创属于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业绩。

    用好“任务驱动”这一培训工作的法宝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强调要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任务驱动式培训,强调学思用结合,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思路策略作为学习成果重点考核,让培训学习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成色,应当用好“任务驱动”这一培训工作的法宝。

      以任务驱动激发学员笃学深思内驱力。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听讲座、观影视、参观体验、交流研讨等是常用的培训方式,若使学员将学习的心动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的生动实践,应当把形成利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举措作为培训重要目标,激发学员笃学深思的内驱力。任务驱动式培训从一开始就聚焦学员的问题解决,把理论学习、深度思考与寻方破题有机融合、一体实施,让培训步骤环环相扣、做实走深,学员带着任务学、带着压力学,内生动力将被大大激发。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点,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公开讲话,防范化解行业风险的“锦囊妙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新举措……都可能在任务驱动式的专题培训学习中得以孕育生成,学员会学得更主动、思得更深入,让培训成效干货满满。

      以科学设计严格管理把任务驱动落实落细。开展好任务驱动式培训,离不开科学设计与严格管理。要定准培训主题,聚焦学员最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与需求,开展小而实的专题培训,如本行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切入,需要匹配哪些专业能力,推动工作的风险点在哪里,以及如何防范化解风险等等,让培训主题内容与服务工作高度匹配;
    要明确培训目标,让学员通过培训形成破解问题、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案,培训目标可查可考,激发学习欲望,消除被动心理;
    要明确培训实施步骤,把理论学习、问题思考、情境体验、过程指导、成果形成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让学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要严格培训考核制度,把学员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成果答辩、展示交流,提高培训成果的含金量。

      以追踪回访检验任务驱动实现培训增值。培训结业并不意味着一个培训周期的完全结束,对培训进行追踪、检验任务驱动成效、促进培训增值,是培训闭环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培训组织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员单位领导以及参训学员,走进学员的工作实践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查看培训成果的转化运用,把握培训的真实成效,通过现场指导、建言献策,引发学员的再思考、再提升,提升培训质量成色;
    通过培训回访,听取学员的意见建议,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同时发现、汇聚优秀学习成果,建立培训资源案例库,为新一期培训增添活力。对任务驱动追踪回访,实现培训增值效应,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就更具实效性、更有吸引力。

    筑牢乡村治理根基

      抓D建促乡村治理,本质上是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组织起来”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关键是夯实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统筹力和监督力,不断提高治理效能。

      健全“三级贯通”治理体系。两项改革深刻改变治理单元,客观要求完善纵向到底基层治理机制。在县级层面,要厘清乡镇职责边界,着力破解乡镇权小责大、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全面落实乡镇权责清单、属地事项责任清单等制度,探索“扁平化”管理,破解机构设置不优的问题。在乡镇层面,要破解人力、资源统合不够等问题,加大机构精简、职能整合力度,健全完善乡镇统一指挥调配派驻机构人员工作机制,结合片区划分规划编制,建立边界镇村联动协作机制,探索组建片区疫情防控、纠纷调解、森林防火、防汛救灾、治安联防等攻坚队伍。在村级层面,要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D建工作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等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年度述职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破解“三治融合”治理难题。社会多元化深刻改变农村“熟人社会”面貌,客观要求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要始终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培育自治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参与主体,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振兴成果。要推进全科“网格”建设,综合考虑地域特点、人口规模等,划小、划优综合网格,优先选配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党员联系户兼任网格员,统筹安全隐患排查、森林防灭火、防洪防汛、矛盾纠纷调解、民生实事代办等功能,实现“一员多用”“一网统管”。要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制度,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用活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及时排查纠纷、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完善“三位一体”监督机制。国家投入大量项目资金推动乡村振兴,客观要求基层廉政监督须臾不可放松。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推行县级巡察下沉到村制度,任期内实现所有村全覆盖;
    加强审计监督,村级重点项目、村干部离任必须接受审计;
    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驻村干部全程参与村级工程项目制度,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推动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MZ生活H、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用组织的“三昧真火”淬炼干部,教育干部深刻认识贪腐之害,引导干部算好人生大账。要充分运用监督结果,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监督结果、审计结果,严格执行约谈提醒、问责处理、组织调整制度,清除害群之马。要增强“不愿腐”的自觉,严格执行“一肩挑”书记权力、责任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对“一肩挑”人员的监督,健全日常管理、监督约束、考核评价等监督管理机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全身心投入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须“强基”“赋能”“提质”

      近日,A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系统化思维,主动顺应内在规律,强化整体设计,注重综合施策,聚焦政治首课“强基”,突出能力首要“赋能”,抓牢课程首选“提质”,持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质效。

      聚焦政治首课“强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把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学细悟、真学真懂,全面系统领会其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体悟强大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采取中心组学习、辅导讲座、理论宣讲、网络教学、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持续抓好专题学习和集中轮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政治历练中深化理论武装,铸牢忠诚之魂,增强情感认同。

      突出能力首要“赋能”。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大任务和内在要求。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要求,聚焦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精心布局干部“用武之地”。要突出问题导向、实用取向、实践指向,有计划地把课堂搬到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等第一线,搭建比学赶超“竞技场”,切实提升各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本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增强“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分条线、分专题、分领域开展“滴灌式”培训,确保培训的主题和内容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精准衔接,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抓牢课程首选“提质”。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制约党员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质量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线。当前,少数教育培训存在课程资源供需矛盾、上下一般粗、形式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培训“重过程轻结果”,阵地“有形式无内容”,干部“学得多获得少”,陷入有名无实的怪圈。要树牢精品理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优化供给结构、优选师资队伍、优备课程资源,深化与干部学院、知名高校、各级党校、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推进阵地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要创新培训方式,准确把握干部特点和培训规律,综合运用案例讲授式、互动体验式、情景模拟式、赛考研学式等“小班化、拉练式”教学方式,激发学员的“兴奋度”,抓住干部的“兴趣点”,增强训后“获得感”,变“被动训”为“主动学”,让干部在教学中震撼在当时、激动在平时、铭记一辈子。

    让干部教育培训有“料”有“味” 

      干部教育培训是锻造党员干部素养的“定向针”,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走老路、套模板”;
    有的培训形式单一、手段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的“一训了之”,培训之后就无下文,凡此种种,不仅违背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初衷,也让干部培训陷入“流于形式”的怪圈。

      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干部教育培训上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打破以往常规培训模式,从细化培训需求、活化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效果入手,聚焦因人施策、因时而变、因需而定,不断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素质大提升,让干部教育培训有“料”有“味”。

      细化培训需求,精确配“料”,让培训味更“鲜”。当前干部培训工作中,干部教育培训存在内容设置笼统的现象,培训课程大多集中在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各项政策知识上,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专业的要求设计较少,“一锅煮”“一刀切”的培训现象仍然存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关键要在精准化上下功夫。因此,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当前干部能力建设的短板和弱项,通过调查研究、发放问卷等形式,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实施干部“滴灌式”培训,让培训“供”与“需”精准对味;
    要突出“干什么学什么”,深入分析当前干部专业能力短板,注重培养“行家里手”,聚焦招商引资、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任务,高质量研发“对味”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强化干部专业化履职能力。

      活化培训方式,精心用“料”,让培训味更“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培训方式得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照本宣科、“填鸭式”培训,就难以取得实效。因此,要积极探索丰富培训模式,在培训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灵活运用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变“灌输式”为“体验式”,提振参训干部学习兴趣,引导参训干部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要考虑化解参训干部工学矛盾难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灵活便捷、覆盖面大的优势,依托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APP等优质网络培训资源,组织干部参加线上学习,通过网络直播“自主学”、视频回看“重点学”、线上分组“研讨学”,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培训质效。

      优化培训效果,精准加“料”,让培训味更“浓”。有效性是检验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仅停留在“学”上,更要体现在“用”上。要完善教育培训考评机制,全面考核评价干部在培训期间理论学习、能力素养提升、党性修养等方面情况,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同时,要建立健全训后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后续跟踪问效,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业务水平进行全程跟踪了解,探索建立成果转化纪实档案,收集参训干部培训成果转化情况,整理归档,切实将培训表现和成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参加培训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D建引领基层治理需以“破”促“兴” 

      近日,在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齐聚一堂,在读书、学习、交流、研讨中围绕D建引领基层治理分享经验、探讨工作思路。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广大基层干部当深入学习领会A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D建、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不断推动基层D建高质量发展。

      破除“思想偏差”,转化被动思维,“学思践悟”让理论水平“深”起来。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全国万千的基层干部队伍在理论水平、思想观念和工作能力上存在着与新时代基层发展观念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亟待互鉴互学、互促互进。这也是举办本次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的题中之义。面对繁重细碎的基层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应破除“思想偏差”,破除理论学习的“躺平心态”,既要“重实践”,也要“学思想”。要破除“佛系思想”,重视D建工作,以D建引领之力带动思想凝聚之力,把“抓学习促提升”与三会一课、组Z生活H、集中学习相结合,真正练好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基本功”;
    要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主动在带头学习、主动学习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汲取思想的丰厚养分,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用活用实,以科学理论指导社区治理实践。

      破除“单一主体”,延伸组织触角,“强基固本”让组织队伍“强”起来。要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就要把D建工作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A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把人才问题描述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正如我们所见,正是以D建引领带动基层治理,北京落坡岭社区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凝聚人心、团结互助的关键力量,带动着社区群众向上向善。近年来,各地基层涌现出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楼栋管家”“党员双报到”等一系列特色品牌也为全国各地推动D建引领基层治理、发展壮大基层治理队伍提供了参考借鉴。D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更应注重突出整体效应,做好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要多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充实后备人才队伍,真正让青年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要选好用好党员网格员、小区联户长,配优选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参与基层治理的“红色生力军”队伍,真正把基层治理的各项事业纵向推进到底、横向延伸到边。

      破除“官民思维”,坚持以人为本,“务本务实”让基层治理“能”起来。基层D建重在办实事,对广大群众而言,他们是基层D建、基层治理工作的受益者和评判者。改革是否有成效、政策是否真落实,一切需要群众来打分评判。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还需在情感上亲近群众,破除群众心中的“官民思维”,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各项社区治理工作中来。正值第二批主题教育部署阶段,广大基层干部应提前开展“预习实践”,学好调查研究这门“必修课”,在俯下身子“接地气”、弯下腰杆“听民情”中建立同群众的深厚情感,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中搭起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在搞调研、访民情中推动“D建引领、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这一D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互融共建”的新路径见行见效,实现以走访调研带动“居民自治”,进一步激发基层动力、社会活力和治理合力,营造“D建引领破难题、齐心协力闯新关”的良好干群关系,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干部教育培训把握“三要素”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学“实”、钻“精”、用“活”,实现培训不仅有“味”、更加有“为”。

      固本培元,紧扣“实实在在学”,在筑牢政治基础上增效。A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新时代对高质量干部队伍提出新要求,要立足于现代化发展道路,以“补钙”“强基”“固本”为目标,紧抓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开展案例式、访谈式、研讨式、沉浸式、情景式、体验模拟式、拓展训练式、现场实践式等教学方法,避免干部出现教育培训时“走过场”“装样子”“一筹莫展来、满头雾水走”等现象,真正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门课程上到干部心里、引导作风清正。同时发扬不怕难不怕苦的精神,既要脚踏实地沉下去、也要仰望星空展未来,学习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不能有“畏难”和“躲事”的思想冒头,培训后不仅长知识,更要懂成长。

      深耕细作,抓牢“精益求精钻”,在促进自我进步上提质。干部教育培训还要实施精准化教学,精准施训是现代化科学学习的必由之路,只有紧盯个人短板弱项不断加强,围绕主责主业,着力于加强专业化能力培养,根据于岗位需求,着力于深化任职培训和岗前培训。充分考虑时代化、信息化因素,树立按需培养的理念,让培训供给和学习需求有机统一,准确把握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按照“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干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培训对象“量身定做”培训项目,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由“吃大锅饭”到“开小灶”,切实满足干部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破除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干部对于教育培训的兴趣,推动教育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习惯和精神追求。

      触类旁通,实现“随机应变用”,在推动事业发展上结果。A总书记多次告诫,要“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长才干、壮筋骨”。培训不能只落眼于书本纸面,让培训成为一场“纸上谈兵”,培训的场地不仅是在教室课堂、也在工作的一线岗位,既要“活学”、也要“活用”,不能“一训了之”、也要注重后续运用。训后要加强对于培训结果的持续问效,将干部培训教育考核纳入干部考察范围,建立实际有效的问效机制,将实际运用优秀范例作为典型,以点带面,加速学习成果转化应用,真正让干部培训教育务实管用,激发干部学习的主体自觉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让干部在培训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升本领。

    干部教育培训当以“三个同步”破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思考、供给与需求上“同步发力”,破解干部教育培训“难题”,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理论”与“实践”同步,破解“学用脱节”的难题,让教育培训“动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前,有的干部学历高、文化素质好,但理论运用不充分、实践锻炼不足,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加油充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坐而论道”终是“纸上谈兵”,“起而行之”方能“行稳致远”。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干部深研“有字之书”,学原文、悟原理,字斟句酌、仔细揣摩,感悟党的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扫清理论盲区,补齐知识短板,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干部常读“无字之书”,秉持“空杯心态”,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向人民“拜师学艺”,在服务群众中学习“真知识”,在基层淬炼中练就“真本领”,从创造性实践中增长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

      “学习”与“思考”同步,破解“浅尝辄止”的难题,让教育培训“实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考的基础,“思”是学习深化内化的过程,目的是从学习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当前,一些干部学风不实,参加培训“走过场”,身动心不动;
    理论学习“做任务”,入耳未入心。实践证明,学而不思,如同缘木求鱼,不得精髓要义;
    思而不学,如同沙上建塔,终究一无所获,只有学思同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学习观和政绩观,明白学习是为“造福于民”而学,而非“做官享福”而学,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常态,持之以恒在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学与思的过程中,参悟为政之道,更好地履职尽责。

      “供给”与“需求”同步,破解“被动灌输”的难题,让教育培训“活起来”。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内容,要把准把好干部教育培训“着力点”和“关键点”,以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为主导,兼顾干部个人需求,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效。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坚持“靶向发力”,把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需要结合起来,拓展供给内容、转变供给方式,为干部“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增添“模拟式”“沉浸式”体验,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教育培训成为干部立根铸魂、增强本领的有效途径。

    解锁干部教育培训的“慢”字密码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要求各地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要学会放慢脚步,在“慢”中精准锁定干部需求,提升工作实效。

      “慢”中戒“躁”,循序渐进、蹄疾步稳,培养学习型干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高素质干部是党的伟大事业的需要,这是党着眼新形势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组织部门想要培育出更多把党放在心中、把国家放在心头、把人民放在心尖的好干部,就必须首先立足于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党员干部决不能心浮气躁,“眼到心不到”“眼看脑不记”“眼过不留痕”,必须发扬“钻厚板”“凿深井”精神,坐得住“冷板凳”,读得进“大块头”,充分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不断加强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化对其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思想方法等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逐步实现学习成果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慢”中有“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培养专家型干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细化,公务员队伍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专家型干部同样需要缓步慢行。干部需要慢慢深化对本领域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能力,培育专业精神。要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建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立足于岗位需求,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让干部有机会在最擅长的领域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干部立足岗位需要,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有关业务知识,不断优化综合素质,让培训成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干部的工作能力。要通过调查研究、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检验干部的学习培训能否收到实效,并将其作为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慢”中无“惑”,洞若观火、目光如炬,培养实干型干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干部的学习培养成果不能立竿见影,而是要在日久天长的诸多实际工作中有所体现。领导干部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扬实干精神,主动到基层和改革发展的前沿去磨砺敢于干事、勇于担当的斗志,锻造善于干事、能够成事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锻炼自己知人善任的本领,要善于用政治上不糊涂的“明白人”,用说实话、办实事的“老实人”,更要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唯其如此,方能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要做到对干部“严管厚爱”相结合,通过日常检查、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方式,让干部队伍能够及早发现苗头问题,真正做到早提醒、早纠正,防微杜渐;
    通过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减少干部们生活和思想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工作,为干部提供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涵养他们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让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匹配”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供给与需求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存在的关系。各级组织部门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化”教学、“滴灌式”培训、“灵活型”授课,让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实现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服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系统化”教学,让“综合素质供给”与“组织需求”精准匹配。“组织需求”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大局,是对一个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首要要求。唯有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下和长远的发展需要。各级组织部门应当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将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需求,紧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务实有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八项能力”,全面系统锻造出政治素质和干事能力过硬的新时代干部队伍。

      “滴灌式”培训,让“专业知识供给”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岗位需求”是干部在特定岗位上履职尽责的需求,具有专业性与独特性。若没有做到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因材、因岗施教,便容易造成“大锅乱炖”,难以学以致用。各级组织部门要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教育培训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层次、优化设置培训班次、合理设置培训人次,以订单式培训的方式,教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视角、专业能力。要根据岗位特点和年龄阶段,分层分类开展“滴灌式”培训。对于领导干部,要重点进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等方面的培训;
    对于储备干部,要重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对于年轻干部,要重点进行提高业务能力、锻炼沟通技巧、提高合作效能等方面的培训。

      “灵活型”授课,让“实践能力供给”与“干部需求”精准匹配。“干部需求”是指广大干部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实际中的个性需求,往往随着实践的过程而产生,是“组织需求”与“岗位需求”的补充,更强调干部在主观上发现自身不足,产生学习欲望。通过抓住“干部需求”,不仅可以提高单个干部的实践能力,更能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比学赶超”在整个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各级组织部门要广泛征集干部对培训内容、培训师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形成培训工作参考要点,结合年度培训计划,增设文化艺术修养、科学技术知识、体育建设技巧等兴趣类课程,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良性互动。要拓宽教学模式、引入优质师资,建立由党校、院所、专家组成专兼职教师队伍,录制线上慕课,开设线下理论学堂、院士讲坛、专家讲座,使干部教育培训覆盖方方面面,保持内容的前沿性与鲜活性,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让青年科技人才戴好“主角光环”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涵养好孕育青年人才的源头活水,科技发展的大树才会更加枝繁叶茂。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肩负着为党和国家事业输入新生力量的光荣使命,就要用心打造吸引人才的“磁场”、耘好培育人才的“沃土”、推出成就人才的“舞台”,为青年科技人才戴上“主角光环”,汇聚高质量发展“青春力量”。

      以“初见乍欢”的怦然心动,打造“引才磁场”。伯乐识良马,人才觅伯闻。若想引得人才来,要最大限度释放求贤若渴的诚意,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好的政策机制会让青年科技人才池水源头更活、势能更强、张力更大。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聚焦青年科技人才的年轻特点,为他们与本领域内的领军人才交流互动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要规避“光打雷不下雨”式的造势推介、“雨过地皮湿”式的走走过场、“打太极”式的错位服务,科学化、合理化健全各项保障制度,无论是在经费分配上,还是评比评价上,或是自主研究上,都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为其“成长”创造更好条件、“成才”开拓更大空间。

      以“相知相惜”的心有灵犀,丰盈“育才沃土”。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能否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才是关键。当前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科学研究潜能爆发的“黄金期”,对于建设科技强国,助力振兴发展至关重要。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要有培养成就科技人才的胸怀,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建设,落实重大育才工程,大力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环境氛围。要充分尊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个性化“培养菜单”,以“涓滴之力”成就“江海之势”、以“微光之炬”点亮“时代星河”,真正用“润物细无声”的培养成就栋梁。

      以“久处情深”的双向奔赴,搭建“适才舞台”。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效能如何得到最大化发挥,最关键的在于“适”字,青年科技人才服务质量发展的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做到人岗相适、以事择人,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工作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立“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耽误就是最大的浪费”的理念,坚持扬长避短、用其所长,不拘一格地把青年科技人才推向火热实践第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振兴发展主战场,开展原始创新、搞好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鼓励青年科技人才通过“揭榜挂帅”“场地赛马”等方式崭露头角、担当重任,最大限度迸发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青年力量。

    保持“热度”让组织工作“持续升温”

      近日,全国各地纷纷召开组织工作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传达的A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广大组工干部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抬升“思想高度”、提高“人才密度”、加大“探索力度”,让组织工作“持续升温”。

      抬升“思想高度”,在“学思践悟、以学促干”中让组织工作“持续升温”。A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A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组工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意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的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组织建设的“铸魂工程”,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心神,在不断学习、反思、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精神之舵。

      提高“人才密度”,在“选贤任能、量才适用”中让组织工作“持续升温”。A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组工干部要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开放包容、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始终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健全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激发人才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积极实施“一线淬炼”机制,将人才放到一线锻炼,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探索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搭建“人才+产业+项目”的创新创业平台,选派人才到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中跟岗训练,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能。

      加大“探索力度”,在“守正创新、勇立潮头”中让组织工作“持续升温”。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组工干部应合上“功劳簿”,踏出“新出路”,在守正中跑出创新“加速度”。组织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原则性都很强,许多工作只有坚持守正才能避免出现方向迷失和原则性错误,组工干部既要在守正中树牢创新底线,坚持真理,尊重规律,也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不断推动工作机制、方法、载体创新,自觉克服“拿来主义”和惯性思维,积极参与业务知识培训和政策法规研究,下真功夫练真本事,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经验积累,摸索技高一筹的管用、实用办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锚定群众提出的重大问题,在思路谋划、制度设计、政策制定,推动方面持续推动创新,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

    归“雁”成行 基层竞“生辉” 

      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和政府的“纽带”,其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直接决定了干群的亲疏关系、政府政策的贯彻落实、基层治理的有效推进,更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建强基层干部队伍作为“重点工程”,落实“选育管留”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筑造“幸福巢”、健全“培育链”、严管“雁阵群”、留住“领头雁”,让“雁”结伴而行、结伴而归,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担当作为、本领高强的“群雁”队伍,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筑造“幸福巢”,吸引“人才雁”。A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分为本土人才和外引人才,一方面要健全选拔、培训、管理一体化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完善激励机制,筑造“留着住家里人”的幸福之“巢”,把懂“三农”、敢挑担、愿付出的本土“雁阵群”选出来,让“家里人”留得安心、干得有劲;
    另一方面要坚持开放、有效、包容的人才政策,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全方位拓宽“人才智力”引进渠道,填补“高精尖缺”人才库空白,持续为基层干部“雁阵群”注入新血液。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下力气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健全“培育链”,增添“技能羽”。“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茂材需沃土,要解锁“人才驱动”的行动密码,需下“实”功夫培土、“细”化培训课程,聚焦结对育才、培训育才、实践育才,提高人才“成长活力”,培植育才“土壤”。“一帮一带”结对育才,古人云,“学无师承,终难求益”,意思是学习没有好的老师进行传授,最终很难从中受益,实施“人才+导师”制度,“导师帮带制”不仅是传承优良作风的积极行动,更能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缩短基层干部的成长周期;
    “精准施策”培训育才,干部教育培训要摸清“学”的需求,才能达到“供”的平衡,避免出现“学用脱节”“一厢情愿”的情况,要对味下料着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走近群众”实践育才,实践出真知、行动见真章,基层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工作本就繁复琐碎、强度大、压力大,光靠“方法论”是不够用的,要多方位开展“实践课堂”“实地教育”,拉近干群关系、提升培训质量。

      严管“雁阵群”,筛除“贪腐项”。乡村振兴需要新鲜血液的融入,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放弃城市工作,响应国家号召,走向基层、服务基层,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从“扶贫路上的格桑花”张小娟到“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从“最美应急管理者”陈陆到“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王兰花……他们各有所长、各显其能,但不是所有干部都能“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在既定的轨道上“安稳”前行,有不少基层干部在“糖衣炮弹”“甜言蜜语”中迷失方向,逐步走向腐败深渊、无法自拔。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肩负起“驱虫避害、言传身教”的重任,不断完善基层干部管理评价体系,把“敢管、真抓”落实在人才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挑选出积极向上、敢作敢为的“真”干部,筛选掉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假”干部,从小事小节上抓起,做好基层干部“选拔员”和“监督员”,让“雁阵群”走得更稳、飞得更远。

      留住“领头雁”,涵养“扎根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但“凤凰”愿回不愿“留”,一些“人才”不愿留在基层、扎根基层,一心谋划着通过考试或借调,甚至辞职离开,基层究竟为何留不住人才?基层一线是“练兵场”“炼丹炉”,但也遍布“烫手芋”“矛盾窝”,各种会议、各项检查、各项材料源源不断,加之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难免心生“无力感”“疲惫感”。A总书记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厚爱”放心上,因人而异、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搭建大展拳脚、大有作为的“舞台”,让干部人尽其才、尽其所长;
    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说真话、甘于做实事、从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把“真”心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雁群”真正做到“心甘情愿”。

    为青年科技人才“加油鼓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时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中坚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赛道上“展其骥足”。

      聚好人才向心力。《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关山万里,爱国之心不改;
    远渡重洋,报国之志弥坚。爱国人士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放弃优厚的待遇,突破层层阻碍归国。他们宛如灯塔照亮了无数青年科技人才的前行之路,深刻注解了“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各部门应积极当好“带路人”,引导青年科技人才把扣子扣严扣正、把基础扎稳扎实、把规矩牢记在心,先做人、后做事,让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不断通过D建工作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的教育学习、国情研修等工作,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此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栽好育才梧桐树。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青年在成长成才的紧要关口得到支持,就可能帮助他们拨开乌云,催生出创新的“奇果异香”。《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力度。各部门要切实用好制度利剑,把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纳入到总体布局当中,常态化联系青年科技人才,当好“服务员”。要建立多元化保障机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深化人才激励奖励措施办法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适当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待遇,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怀爱护。积极选派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选拔专业人才进行专题培训、重点培养。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悉心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农民大学生、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实现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与企业用人的有力衔接。

      筑好留才金凤巢。让人才安心顺心,干事创业才能用心尽心。青年科技人才往往身处异乡为异客,各部门要实施精细化人才服务,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既要为他们提供“面包”,又要给他们献上“玫瑰”。通过强化人才住房保障,如修建“公租房”“人才公寓”等,规范管理方式,优化简化申办流程,从而为人才提供安居之所。组建人才专班,联合就业服务专员、乡镇(街道)社区网格员,逐一电话联络,记录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等信息,开辟人才服务“快速通道”,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定期举行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及时掌握其需求和工作状况、听取意见建议,结合现实情况解决其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有效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把精力尽可能放在科研本身。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和科技管理、人才等领域专家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访谈、解读文章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解读,提高政策在青年科技人才群体中的知晓度和关注度,推动政策措施有效执行。

    让党员教育“精神大餐”有滋有味

      A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党员教育要聚焦党员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从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着力,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加强实践历练、突出党性教育,延展“教学面”、拓展“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量体裁衣,做好一道道“加法”,丰富特色课程内容,让党员教育“精神大餐”有滋有味。

      理论学习要做精准高效的“加法”。学习要系统,不能学在“边角”上;
    学习要深入,不能学在“皮毛”上;
    学习要扎实,不能学在“花样”上,这就要求党员教育的课堂内容要丰富充实、形式要活泼新颖,做到内容和形式兼顾,方能让广大党员学得津津有味,真正引人入胜。要注重打造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做到“事业需要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做到“党员需要什么,课程就增加什么”,做到知需应需、量体裁衣,让党员学到干事创业的真知识、真本领。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找准教育的“着力点”,从时代发展、岗位特点、干部需要出发,让广大党员在学习中获新知、强党性、提能力,把理论学深钻透。

      落实能力要做实践历练的“加法”。提升党员抓落实的能力,是党员教育的重点,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基本功。抓落实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基层“墩苗”和实践“历练”中提升的。要让党员在干事过程中实现“抓”有准度、“抓”有力度、“抓”有层次,必须用好实践“大课堂”,让党员在实践中尽本职、亮本色,拓思路、展风采,对“抓什么”和“怎么抓”能做到心中有数。党员教育要结合党员的专业特长、个人特点、具体岗位,谋划具体方案、明确具体步骤,把“课堂”搬到基层一线,引导党员投身实践“练兵场”,主动担重、俯身干事,在思考问题中孕“匠心”,在历练中练就迅速发现问题和看透本质的“眼力”,练就攻坚克难、一击即中的“拳风”,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作风解决问题,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为民服务要做跑腿接单的“加法”。党员教育不仅是学习理论、提升本领,也是对砥砺初心的过程。当前,个别干部说起群众的事情就“头疼”,下基层调研就“腿酸”,到群众家中走访又“怕热”,习惯于“冷气吹拂”的环境,热衷于“电脑码字”的调研,长此以往,冷却的是为民服务的心,脱离的是群众。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要让党员练就一双“铁脚板”,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感悟初心和使命。对于群众的“急难愁盼”上手去帮、用心去办,以“第一时间办”“积极主动干”的姿态回应群众呼声,以“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推动为民服务“不打烊”成为常态,让为民办实事的活动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

    干部教育培训需“精准化、多样化、有效化”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组织部门需不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在“精准化”“多样化”“有效化”中提质增效,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量体裁衣”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干部教育培训需精准匹配供给与需求,以“精准化培训、专业化提升”为导向。一是要满足组织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突出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二是要满足岗位需求,“凤飞千里,非梧不栖”,只有教育培训“精准化”对应岗位,精选培训内容、优化班次设置、符合岗位需求,才能让干部在培训中如鱼得水、尽显其能,让培训内容“效果最大化”。三是要满足干部需求,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在培训前收集培训对象需求,根据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类别、个人特长、突出表现、兴趣爱好等内容,“一人一档”建立干部成长档案,变“固定式”培训为“点餐式”培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在“开拓创新”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多样化”。一是要丰富教培方法。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场所、手段、方式,在开展党性教育时,既可以增加“身临其境式”“现身说法式”“互动参与式”教学模式,让干部在零距离、多互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综合能力,也可以探索“短平快”的教培模式,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培训资源,构建灵活机动的教培载体。二是要丰富培训资源。在阵地方面,在发挥好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地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革命区等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建强红色阵地教育平台;
    在师资方面,变“老师讲”为“大家讲”,让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等群体中分享自己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线历练等实践故事;
    在内容方面,结合时事热点及大事方针,不断挖掘各地党员学习资源亮点,丰富创新干部教育片题材。

      在“成果转化”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有效化”。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就提出:“要改造那些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完全脱节的现象,这样来更加坚定自己的阶级立场、党的立场与党性。”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杜绝坐一坐、听一听、看一看的“走马观花式”培训,培训内容需“入脑入心”,培训过程需“生动活泼”,培训成果需“巩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考核“挂钩”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后续跟进,推动培训课程落细、落深、落实,量化成果,促进教培内容深化、内化、转化,紧密联系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让干部教育培训“合”之有“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A总书记会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目标要求,创新方式理念,丰富内容形式,让干部教育培训“合”之有“度”,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地见效。

      “固根本”与“强专业”相结合,提升培训“效度”。党员干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意识。因此,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坚持政治过硬与提升本领同步推进,不断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坚持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并将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必修课,持续实施专项培训计划,做到理论教育与实地参观相结合、学员参与和教师点评相结合、模范事迹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鲜活的事例让学员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标杆,实现“凝心铸魂强根基”。同时,抓实单位主要负责人、新任领导干部、年轻干部、基层干部的专题培训,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领域分专题学习培训,日常工作实际和知识能力短板,通过开设专题业务课堂,汲取能量、磨炼功夫、提升短板,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让党员干部把“专业本领”学起来、用起来。

      “需求侧”与“供给侧”相契合,校准培训“准度”。干部教育培训是为干部充能蓄力的“加油站”“充电站”,如果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就难以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的预期效果。要变“大锅饭”“填鸭式”为“科学配餐”“量体裁衣”,突出靶向施教、精准施教,实现组织、岗位、个人于一体的“需求侧”和培训主体、师资、课程相适宜的“供给侧”同频共振。坚持围绕中心“定题”,立足地区发展重点难点,聚焦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党的建设等方面确立培训专题,确保培训重心和中心工作同向同步。根据调研需求“点题”,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年初向各单位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征求意见表、向干部发放培训需求问卷,在综合分析研判征求意见表、问卷结果后制定当年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计划、干部年度调训计划及干部异地培训计划,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按需点单”精准上菜。

      “严管理”与“精准评”相融合,筑牢培训“法度”。规章制度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实现全周期严管、全过程严考。调训需求“精”,综合发展潜力、岗位需求、任职经历、专业结构、个人意愿等五类因素,精准选调参训对象,完善点名到岗、点名到人与组织推荐、个人报名相结合的调训机制。管理需求“严”,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推行“学分+学时”管理制度,建立学籍档案,健全完善学习培训、跟踪评估制度,对出勤签到、遵守课堂纪律、成绩、调研成果和参加社会实践、党性锻炼以及其他重要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入学籍档案。评价需求“准”,健全课程内容审核制度,做到严格把关,建立党校讲师百分制评价制度,把评判的尺子交给学员,由学员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评分,让长期排名靠后或反馈结果不佳的讲师及时“补课”。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通过全周期政治训练,不断提升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也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鲜明特点和根本要求。

      拨开云雾,才见月明。讲政治概括来说就是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解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事,干部要善于从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考量,作为领导干部,更要用好调查研究法宝,在基层一线看实情、群众口中问方法,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进而识别问题本质,精准施策,以防止因一时的错误决策造成“蝴蝶效应”。看清云雾是基础,关键还要能拨开云雾。广大干部要练就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保持忧患意识,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重大问题上不迷糊、关键问题上不犹豫,及时防范政治风险、清除政治隐患,把党的干部应有的风骨气节展现在敢于斗争上,拿好“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铁标尺,守得青天见明月。

      思想是实践的先导。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此次主题教育目的就是让干部更准确的把握新时代党的理论路线和政策方针,摆正思想“罗盘”,保证航线不偏,放开手脚起乘风破浪之势。思想是常新常进的,广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仔细琢磨每一句段,发现新思想的创新点,进而有所思所感;
    要联系实际学,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用则废,思考新理论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干”,让先进思想成果化;
    要坚持不懈学,把学习新思想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爱好,服务于生活和工作,内化新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达到知行合一。在思想上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在实践中不断转化政治领悟力,以确保政治更加自觉,党性更加坚强。

      空有蓝图,不抓落实,也是镜花水月。主题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学促干,以造福人民的政绩彰显政治执行力。要对党忠诚,明责于心。切实践行“两个维护”,保证旗帜鲜明,做到不掉队、不走偏,及时校准偏差,涵养“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要不畏艰险,担责于身。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遇事不推诿、不退却、不讲条件、不患得失,扛起“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要兢兢业业,履责而行。壮阔蓝图需要所有干部合力勾勒,要在本职工作中履职尽责,擦亮为民本色。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面对群众诉求,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不以形式邀功,让实干蔚然成风,待到“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尽是群众的掌声和叫好声。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大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要做好“大文章”,干出“好样子”,真正引导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引导他们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走访摸底“大调研”,为干部“查明家底子”。干部胜任一项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开展调查研究。要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大访谈”活动,坚持到部门、镇街、村社等基层一线走访调研,了解干部“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征集一些对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破解干部成长成才难题。坚持突出精准性、实效性,会同职能部门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让干部教育培训有“土味”、有“党味”、有“趣味”,真正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建立健全汇报思想、定期谈话、年末述职等监督制度,以“蹲下去看蚂蚁”,少走“经典路线”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加强追踪管理、动态评测,切实精准掌握干部的成长经历、工作动态,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最有效的“真经”。

      业务知识“大强化”,为干部“丰富脑瓜子”。要揽“瓷器活”,必先练就“金刚钻”。干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方能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学习积分、学习考评等制度,着力破除“新壶装老酒”“新鞋走老路”式“伪创新”,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教育辅导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成效。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区级党校及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提升干部理论素质和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研究式、现场体验式、情景模拟式、论坛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对党性素质提升、业务知识培养、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进行理论阐述和解读,谈感想、说体会、述打算,促使广大干部在学习中思考,思路中学习,不断“充电补钙”“加油鼓劲”。

      理想信念“大塑造”,为干部“找准心眼子”。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应当结合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以及主题教育,开展好常态化学习工作,同时用活用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当地组织人事网等信息化平台,推动党的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组织广大干部参观红色纪念馆、D建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和党性锻炼,通过走一段长征路、上一堂DS课、吃一顿红米饭、扫一次烈士墓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切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到具体行动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鉴别力。同时要引导干部做到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时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切实勒紧道德“缰绳”、扣牢法纪“扣子”,真正以理想信念“铸魂”“定向”“守心”。

      能力素质“大提升”,为干部“搭台压担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能学到真学问、锤炼真品格、练就真本领。要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做专业辅导报告等形式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干部善学、善思、善协作能力,切实给广大干部“充足电”“加满油”。认真组织实施干部“下派蹲苗、上选培育”计划,把基层一线、民生一线、发展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加大交叉任职和交流任职的力度,促使干部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多岗位轮岗锻炼,引导干部从偏重“知识本位”向着重“能力本位”转变,教育培训目标从“应用型”向“德才兼备型”转变,从而牵住牵牢能力素质这个“牛鼻子”,使广大干部真正完成从“抬桌子”到“台柱子”的转变。

      工作作风“大转变”,为干部“挺直腰杆子”。内无妄思则外无妄动。干部就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经常性教育中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记于心,进一步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带头遵守党纪党规,始终坚持依法用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定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趣味性、引导性活动引导干部自觉抵制四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抓工作落实。引导干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精准发力、破解难题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能力本领,转化为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真正把初心使命作为“衣冠镜”,校准对党忠诚的政治“标准像”,不断坚定政治方向、扛起政治责任,炼就政治慧眼,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聚焦“训”字“凿深井”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对干部教育培训作出规范性部署和系统性安排。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各级组织部门要正确认识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坚持以“育”为“教”之根,以“训”为“培”之本,紧盯思想、瞄准需求、分门别类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用“凿深井”的毅力为党和人民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堪当重任的新时代发展生力军。

      紧盯思想训“政治三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倘若一个干部在思想上出现偏差,在政治上出了问题,轻则贻误小范围的事业,重则损害大范围的利益。因此,抓干部教育培训,首要的便是抓思想政治培训。要把“提升干部思想素质”和“深化干部政治素养”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突出位置,将党的重要思想理论和重大方针部署设为“必修课”,既在理论学习中要求“入心”,也在实际检验中要求“见行”。要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题主线,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模式创新等方面突出“训”的导向、做实“训”的文章,不搞循规蹈矩的表面功夫,确保党员干部能够在扎实的培训学习中树立正确“三观”、提高政治“三力”。

      瞄准需求训“短板弱项”。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本质便是“知为行、学为用”,既不能罔顾客观条件盲目教学,在“秋收”季节教“播种”,也不能不求实际效用天马行空,在“沙漠”里面教“游泳”。要始终秉持“干什么就练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的原则,坚决杜绝“只教不育”和“只培不训”,在满足组织需求的基础上紧贴实际,以“点对点”教学和“线连线”的实训提升干部综合水平,真正做到因岗设教、因需施教,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全方位实现“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要简化繁冗形式、优化施教方式、细化流程模式,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检验相统一的教育培训来增强“课堂上”的深刻度与“课堂后”的持久度,通过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来帮助党员干部补足短板弱项、增强实战能力。

      分门别类训“看家本领”。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大杂烩”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忌。要杜绝搞表面上的“丰富”,求实际上的“提升”,分门别类算好“学习账”,突出主题打造“实训场”,把理论方法和业务技能讲深、讲透,让参训干部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而不是五花八门的理论轰炸。要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向和目的,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和新形势要求,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诸多重点领域找准着力点,做到系统化推进、长效化开展。要分领域做好针对性培训,分专题推动指向性提升,切实以“专项”促“专能”,以“实训”促“实绩”,让党员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切实锤炼出独当一面的看家本领。

    让干部于“当为”处更“有为”

      A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好分内的事、做优该做的事、做成必做的事,信念坚定、铆足干劲、久久为功,于“当为”处更“有为”。

      当信念坚定以德为先,为“有德”者更“有得”。A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们党评价和选拔使用干部的基本标准。“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以德为先,鲜明地突出了德,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标准,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把鲜明的用人标准与正确的用人导向紧密相连,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对职责领域的工作心中有数,对困难矛盾的问题手上有招,对承担的职责任务推动有力,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融入血脉生生不息。

      当敢于担当奋斗为本,为“有勇”者更“有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用顽强拼搏的作风铸魂、聚力、强基、提效,初心如磐、踔厉奋进,让干部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毅担当,碰到问题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闪躲、解决问题不推诿,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同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打开工作新局面;
    要有“敢为人先”的无畏闯劲,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敢于风险挑战、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有勇善谋,充分发挥斗争精神,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
    要有“抓铁有痕”的坚毅执着,抓住关键环节,对认定的方向坚定不移,对定下的目标持之以恒,一锤接着一锤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一步一个脚印干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当勤政务实实干为要,为“有为”者更“有位”。A总书记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有为才有位,有位更须有为。唯有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才能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站位有高度、思想有深度,始终站在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推动实践;
    要时时知敬畏,事事存戒惧,处处守底线,心中有制度,做事有态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自觉在艰苦环境中担难、担重、担险,肩膀有硬度,待人有温度,始终秉持“人民公仆”初心,镌刻为民服务于心;
    要有限度、有界限、有分寸,公道正派、积极向上,始终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在新征程中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干部教育培训当讲究“三味”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对“口味”、提“鲜味”、讲“入味”,切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

      拒绝“走老路”,在培训内容上讲究“精准”滴灌对“口味”,确保主题“不偏移”。“培训之要,需求为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做到按需供学、因需求学。要坚持着眼于人、着力于事,以组织需求、地区发展需求、干部成长需求为基准,聚焦事业所需、岗位所用、干部所缺,统筹考虑干部学历、履历、专业等因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紧扣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向,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量身定制、因材施教,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口味”,打破传统“配单式”培训,实现干部“自主点单”,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将教育培训与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培训的“供”与“需”精准对味,做到靶向施训、有的放矢。

      拒绝“套模板”,在培训方式上讲究“精心”设计提“鲜味”,确保形式“不单调”。干部教育培训,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要注重整合好各类培训资源,防止传统的“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被动式、突击式的“学”,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在形式上下足功夫,坚持传统优势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启发式、模拟式、体验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参训干部变“埋头”为“抬头”、变“走神”为“凝神”。探索实施“党校+教学点”培训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纷呈的教学点,让干部在实践一线接受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探索推行“错峰”调训和“分段”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形式的灵活度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做到既结合形势又立足实际,既注重理论又付诸实践,既学用相长又各具特色,让干部教育培训“活起来”,推动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拒绝“做样子”,在效果督导上讲究“精确”结合增“回味”,确保成效“不下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学”这个层次,更体现在“用”这个层次上。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训了之”,要持续加强后续跟踪,坚持把一线作为干部的“考场”,对培训效果明显、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进行通报表扬,对仍存在“能力恐慌”的干部,继续加强帮扶指导或“回炉锻造”,推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本领,做好延展培训成效的“后半篇文章”。要建立健全干部培训的考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党员干部培训成效的检验,推动将干部教育培训与年度考核、奖惩激励、干部任用等有机结合,作为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让干部逐步从“想我学”变为“我想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转变,切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做好青年科技人才的“识马、育马”文章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完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培育机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在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科研阵地的当下,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如同“指挥棒”,在影响科研人员评级、科研热点方向、一线科研风气上具有关键性作用。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不同的科研方向特点各异,发表论文的难易度上有所差别,而每篇论文对各自科研领域的学术贡献往往只有同行才能准确辨析。在青年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中,不区分具体领域而唯论文“数量”和“帽子”的决定方式,最终影响到青年科技人才可获得的科研经费投入和具体经济待遇,因此会引导科技人才向“易出论文”的方向聚拢,而诸如数学、化学等难出成果但基础且重要的研究方向便成为了“冷门”。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专研艰深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往往在论文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恰恰更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有潜力的人才保驾护航。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就像形成机制性的科技人才“伯乐”,在识别并培育好青年科技人才“千里马”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具体到如何做好“识马”工作,重点在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例如同行评议、业内专家评价、成果转化效率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让更多的声音参与到评价中。此外,破除唯“帽子”是论,简化科技项目的管理流程,即能够减少科技人才在沟通联络等行政事务上需要耗费的精力,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一线科研工作,从而促进更多具体的成果产出。

      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完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培养机制,合理扩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博士后规模,能够让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择良木而栖”,为奠定更深层次、方向明确的科研基础提供必要机会。加大青年科技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采取适当方式提高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薪资待遇,如同为“马驹”提供“粮草”,配合“良居”,即能切实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千里马”在艰深而重大的科研攻关中安心坐好“冷板凳”。落实服务保障措施,关键在于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统筹领导和部署调配,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安家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措施》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了“伯乐”,搭建好了“良居”,为“千里马”驰骋广袤的科研大地提供了坚实支撑,“挑大梁”“当主角”的青年科技人才定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突出贡献。

    抓实“理论课”筑牢干部成长“压舱石”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

      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充实思想头脑、指导行为实践的重要基础,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各地要把“理论武装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一课”,在培训内容上下足“细功”、在师资力量上下足“硬功”、在学用转化上下足“苦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压舱石”、把好“思想关”,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解决难题的不竭动力。

      聚焦理论“讲什么”,在培训内容上下足“细功”。上好“理论课”,首先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既要讲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讲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党的20D精神、党规党章党纪等,讲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红色故事等,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把理论讲透彻、讲明白,而不是照着书本念、照着文件读、照着教案说,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动作”,精心开展课前调研,以调查问卷、随机访谈等形式了解干部实际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哪方面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就重点讲哪方面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聚焦理论“谁来讲”,在师资力量上下足“硬功”。新时代理论宣讲对宣讲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离不开一支思想素质好、政策水平高、道德品行优的师资队伍。要选对人,明确选人范围,把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学者、优秀党校教师等作为主讲人。领导干部带头讲。充分发挥其政治、阅历的优势,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讲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专家学者深入讲。讲透讲深讲懂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模范榜样示范讲。邀请老党员讲自己的入党初心和奋斗历程,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小切口”折射“大情怀”,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有针对性地把真理讲生动、把哲理讲浅显、把道理讲明白。

      聚焦理论“怎么用”,在学用转化上下足“苦功”。A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学促干、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避免出现学而不深、学而不实、学用脱节等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从理论学习中收获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转化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对策,把问题一个个解决好,把实事一件件办妥当。理论学习不能脱离真情实境,必须拓展“一线课堂”,把年轻干部选派到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地区、吃劲负重岗位上摔打、磨炼,将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偏远落后地区人才工作要迎头赶上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是地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对于偏远落后地区,人才少是通病,但更需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扎实做好人才工作。要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放眼未来,紧盯本地人才、中心工作、地区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引才聚才、积沙成塔,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之力。

      紧盯本地人才。偏远落后地区财政左支右绌,对人才引进支持力度有限,决定了本地人才依然是人才来源的主渠道。因此要紧盯本地人才,健全工作举措,激发人才活力。要盘点家底,定期开展地区人才摸排,通过“全盘扫描”,全面掌握各类人才数量与现状。务实开展培训,调研人才需求,定制培训课程,注重在第一现场开课,深化与地方院校合作,发挥了解地区情况的优势,提升培训效果。强化发展服务,优化政务办理流程,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人才贷”系列产品,依托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工作机制,邀请高水平专家到当地指导服务本地人才。健全本地外出人才助力家乡发展的工作机制,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召开乡贤会、座谈会,介绍本地发展情况,搭建沟通桥梁、挖掘合作机会。

      紧盯中心工作。地区中心工作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聚集政策、财力、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因此偏远落后地区的人才工作要充分借助这股“东风”,着力打造有竞争力、吸引力的引才磁场,依托柔性引才、人才飞地等机制,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完善外来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部门人才服务联动机制,贯通线上线下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力所能及为外来人才提供涵盖居住、落户、创业、健康保健、子女入学等全周期服务。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爱,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广泛宣传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果,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外来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形成拴心留才的优良生态。

      紧盯地区定位。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地区定位是国家战略对地区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的宏观指导,也是偏远落后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乘势而上、弯道超车的巨大机遇。因此人才工作要紧扣地区定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秉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谋长远、计未来,脚踏实地、夯基固本。坚持党管人才,将人才工作情况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和障碍,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竞争优势。结合地区定位人才需求,配齐配强各部门人才工作力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早谋划、早启动、早部署,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制定详细的人才需求目录,引育两手抓,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使命担当。当前,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越是这种时候,越应抓好“人”这个关键因素,在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引”的措施,搭建服务高质量发展“大舞台”。“巢”好“凤凰”自然来。对于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来说,亦是如此。平台够好、舞台够大,方能放开手脚、施展才华、各显其能,让青春之花在科研事业第一线绚丽绽放。引领青年科技人才,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必须强化“引”的措施,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帮助把脉定向,多在爱国奉献、科学报国等方面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让广大科技人才以身许党、一心向党、敬党爱党,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不断擦亮精神本色。同时,持续强化职业早期支持,无论是在经费分配上,还是评比评价上,或是自主研究上,都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让其切身感受到充分的支持与温暖,珍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引导青年科技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

      拓宽“育”的路径,锻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硬肩膀”。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对于建设科技强国,助力振兴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拓宽“育”的路径,着力锻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硬肩膀”,才能为落实国家科技战略提供坚实力量保障。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绝不是一句口号,而应体现在培养培育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的全过程、各方面。实践中,强化供需结合、产教融合、育用聚合,不将理论与实践、科研和发展分隔开来,相反,更加注重结合、讲究融合、做好聚合,既对青年科技人才因材施教,“一对一”定制化培养,致力于将其培养成战略科学家、顶尖学者、大国工匠,更好地将所学转化为推动的实践的不竭动力,力争造就更多大师、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又注重促进国际化发展,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其在培养培育中壮筋骨、长才干。

      打造“用”的机制,营造服务高质量发展“好氛围”。青年科技人才服务质量发展的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有没有打造出一系列常态化的用才机制,有没有营造出有助于高质量发展的“好氛围”。因此,必须通过打造“用”的机制,营造服务高质量发展“好氛围”。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实践标准,树立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培养具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各类资源向其倾斜、各类帮助向其注入,给予其更多锻炼成长、担纲领衔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将青年科技人才放到火热实践第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振兴发展主战场“墩苗”“淬火”,立足实际、聚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搞好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同时,通过跨学科、跨主业选配青年科技人才加入科研团队、选任团队骨干、坚持长期派驻、形成短期合作等方式,锻造过硬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干部教育培训要“准”“活”“实”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直以来,干部教育培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穿新鞋走老路”,培训形式单一、手段滞后;
    有的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有的一训了之,培训之后无下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只有在“准”“活”“实”上下功夫,才能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

      摈弃“粗放式”,培训内容要“准”。干部教育培训关键还得在精准化上下功夫,突出靶向发力、因情施教,否则就难以提起兴趣、解除疑惑,更别谈训有所获、训以致用。你有所需,我有所予。干部教育培训最终目的就是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突出培训什么,决不能大水漫灌、笼而统之。要通过调查研究、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听取各行业、各系统、各层级党员干部“想听什么、想看什么、想学什么”,聚焦事业所需、岗位所用、干部所缺,统筹考虑干部学历、履历、专业等因素。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授课时间及课程内容,实施党员“点单”、党校“配单”、讲师“下厨”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培训需求,让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符合受训者“口味”。

      不走“老路子”,培训形式要“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如果仅靠过去那种方式死板、形式单一的培训模式,便难以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只有做到形式多样、灵活有趣、寓教于乐,才能有效提高干部积极性和参与度,推动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撑。要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集体研讨、情景演绎等方法,既要讲授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又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还要注重关心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开展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要打破干部教育培训固化模式,探索实施“党校+教学点”培训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纷呈的教学点,把教育搬到田间地头,把培训办到农家庭院,引导学员与学员、学员与讲师互动交流,引导学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建立“跟进制”,培训效果要“实”。现实中,一些单位、部门在开展培训之后,往往不重视培训结果,认为只要办完班,干部参加了,就算是大功告成。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训了之”,必须强化跟踪问效,注重后续管理。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学员发扬理论指导实践良好学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岗位实际和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抓好培训消化吸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坚持做好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把受训情况纳入干部季度、年度考核范围,作为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跟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发放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综合评价检验干部训后履职表现;
    针对表现较差的纳入重点关注范围,定期进行谈话提醒、约谈诫勉等,坚持动态回访,让干部逐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切实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为干部教育培训“着墨添彩”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组织部门要以需求“着墨”、以形式“添彩”、以问效“增色”,让干部教育培训“实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切实提高教育培训质效。

      以需求“着墨”,让干部教育培训“实起来”,避免“一锅煮之”。少数地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深不实,存在“一锅煮”现象,导致一些干部“吃不饱”、一些干部“吃不消”。让教育培训“实起来”,须以需求“着墨”,着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化”。要“精”定目标。坚持目标导向,着眼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补齐干部能力短板,将教育培训与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靶向施训、有的放矢。要“准”制内容。在突出主业主课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坚持量身定制、因材施教,避免出现“一锅煮”“一刀切”。要“化”细层次。因时因地因势科学划分培训对象,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准确把握教育培训的统一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以形式“添彩”,让干部教育培训“活起来”,避免“一以灌之”。“灌输式”教育是开展培训时常见的误区之一,育人效果甚微。提高教育培训质效,关键要在形式上下足功夫,让干部教育培训“活起来”。要着眼变讲授式为互动式、变被动接受为主观获取,根据不同专题、不同班次,在坚持传统优势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广泛运用启发式、模拟式、体验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努力使教育培训“活起来”,让参训学员坐得住、学得进、记得牢。比如讲授知识类的课程时,可采取趣味问答、知识测试、小组研讨等方式实施教学;
    讲授技能类的要点时,可通过角色扮演、实操演练、组内互评等方式实施教学;
    讲授态度类的观点时,可以通过故事分享、视频展示、小组研讨等方式实施教学,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形式载体固然重要,但必须服从于内容、服务于内容,不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以问效“增色”,让干部教育培训“用起来”,避免“一训了之”。培训管不管用,不仅要看一时之效,更要着眼长远、做长久之功,持续跟踪问效,让干部教育培训“用起来”。要明确问效内容。训前重点问学员日常学习是否自觉、“应知应会”是否掌握、训前测试是否达标;
    训中重点问学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课时考勤是否圆满、读书笔记有无摘抄;
    训后重点问培训内容是否吸收、培训成果是否运用、工作表现是否变化,等等。要完善问效机制。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办法,并针对训前、训中、训后的变化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考评体系,确保跟踪问效结果真实有效。 要强化结果运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跟踪问效,近距离、全方位考察参训学员的学习培训、现实表现、工作履职等情况,推动将干部教育培训与年度考核、奖惩激励、干部任用等有机结合,激发干部学习的主体自觉和内生动力。

    “正己为先”以“正绩”

      政绩观是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鲜明指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防止出现盲目的政绩冲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期间多出政绩是作为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当地百姓的众心所盼,但在实际中,少数党员干部对“政绩”的理解和定位出现偏差,罹患“政绩焦虑症”。“政者,正也。”领导干部想要出“政绩”,必须先“正己”。  

      “正心明道”以立德,匡正思想不偏航。古人云:“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根本原因在于为私心所扰,为名利所累,为物欲所惑,丧失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背离了“为民造福”的初心,最终走上搞伪政绩、浮政绩、谬政绩的歪路。内心正则无邪念,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时时守好“精神高地”。要确保手中权力为民所用,认清并处理好“公”与“私”“权”与“责”“得”与“失”的关系,以坚强党性摒弃私心杂念,做到思想纯洁,心胸坦荡,公道正派,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清醒认识,做到心中有谱向、道路不偏航。

      “正身为范”以俟时,摆正位置不逾矩。北宋文学家苏辙说,“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党员干部人人端正自身、慎独自律,领导干部个个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清风正气才能远播,政治生态才能清朗。揆诸现实,少数干部不满足于一步一个脚印,处心积虑为提拔,想方设法得关注,违背客观规律大搞生产开发,其“政绩产出”也只能是“半成品”“速成品”“伪劣品”。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也不会一路荆棘,但无论客观环境如何,都要守住自律自省自重的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遵守制度,自始至终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只有“身正”,领导干部才能站稳脚跟、立住威信,才能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正行利民”以致远,放正心态不焦虑。“政声人去后,民心自有衡”,干部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自有衡量。好的政绩,不是数据“堆”出来的,不是一时赶工“造”出来的,更不是三言两语“编”出来的,而是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群众考验的。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凡是以“群众同不同意、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标准,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瞄准民生“病灶”,把政绩做到点子上,不能想着走捷径、图省事,要坚决摒弃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花架子工程”,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时刻把群众呼声“置顶”,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既要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在一程一程、一任一任的接力中放大政绩的“乘数效应”,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群众写好一首“三行情诗”

      x

      8月20日至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首次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同步培训全国所有社区带头人。A总书记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基层自治的最小单元,社区发挥着思想引领、服务群众、矛盾化解等突出作用,社区要深入扎根群众,主动作为,用心用情为群众写好一首“三行情诗”。

      “我就驻在这里,像星星陪伴天空,不弃不离”。A总书记在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提出“两邻”理念——“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要发挥社区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进一步释放社区服务效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做头等大事,筑牢为民服务阵地。强化活动引领,通过网格+支部形式整合各方资源举办乐邻、善邻、悦邻特色活动;
    在重大时间节点、传统节日组织社区干部开展理论宣讲、公益伴读活动,做群众知心朋友。强化“昼夜”服务意识,开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放晚间延时服务,群众可在晚间前往社区参加各类活动,享受来自社区的“夜生活”。

      “我会到你身边,像烟花奔向天空,色彩斑斓”。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和群众“腻”在一起。社区干部要把自己当成一名邮差,聚焦社区治理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既要“身到位”,从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
    更要“心到位”,从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和群众唠家常、聊生活、谈看法中捕捉工作灵感,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把群众最真实情况装进背包,把实际成效送到基层。

      “我会勇于改变,像春风拂过大地,生机盎然”。A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兴社之要,关键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区能够更好为群众服务的有效法宝。加强D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党员加入工作团队参与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去,选取典型事迹在社区公开报道、树立模范。强化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卫生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实时监控效能,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潜在隐患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对症下药,进一步维护社区良好秩序。

    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深度攻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积极探索渠道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准度、吸引力、实效性,切实做到拒绝“套模子”、不走“老路子”、谨防“做样子”,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在重点难点领域攻坚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

      培训内容切入要“实”,拒绝“套模子”,实现“需”和“供”的精准对接。“找对钥匙方能开好锁”,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针对性、有侧重点,才能最大程度让干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一方面要明确“需求”,充分利用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明确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堵点、弱点,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既有符合大众口味的“经典套餐”,又有满足个人需求的“特色小吃”,切实解决“学非所需、学用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增强实情研判“供给”,主动贴近干部视角,紧扣D建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融入社会关注的热点,避免同质化、形式化的培训内容,让培训的“供”与“需”精准对接。

      培训方式选择要“广”,不走“老路子”,达成“教”与“学”的相融相促。干部教育的关键在于“抓对方向”和“用对方法”。教学方式得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如果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就难以取得实效。应当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打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学习壁垒”,探索推行案例研讨式、现场体验式、情景模拟式、交流互动式等教学培训形式,推动教学从“平面教学”向“立体培训”转变,提升参训干部的课堂参与度,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同时,要考虑化解参训干部“工学矛盾”的难题,采取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智能手段,充分利用线上培训覆盖广、时间活的特点,组织干部参加线上直播学习,通过网络直播“自主学”、视频回看“重点学”、分组研讨“集中学”,让干部教育突破场地、时空、形式等限制。

      培训效果运用要“活”,谨防“做样子”,力促“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干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学”上,更要体现在“用”上。要加强对培训学习效果的持续问效,结合干部考察、工作调研、专项检查,深入学员所在单位,了解学员培训前后变化、工作情况,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业务水平进行全程跟踪了解,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加速学习成果转化应用,真正让干部培训教育务实管用。同时,更要采取定期交办任务、挂职锻炼、抽调参与重点工作等方式,把教育培训的“大舞台”拓展到教室之外,把一线作为干部的“考场”,选派优秀干部到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乡村基层等平台锻造历练,促进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双提升”,让受训者有“用武之地”,达到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的目的。

    以干部教育培训之“火”淬炼干部“三项本领”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A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领域分专题学习培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燃旺干部教育培训“三昧真火”,淬炼各级干部的“三项本领”。

      燃旺实干之“火”,淬炼“高质量发展本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谋事在前,成事在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如何,各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变量。干部教育培训就是要抓好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这个“发力点”,让各级干部勤“充电”,多“补课”,始终保持“脑子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定力特别坚定”的满格状态。要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坚决落实“四个必须”要求,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要在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打开事业发展新格局。

      燃旺为民之“火”,淬炼“服务群众本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A总书记强调,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念兹在兹,心系人民。服务群众的本领,不仅是检验各级干部初心和使命的“经验交流”,也是干事创业的“源头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一个个辉煌的成绩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也为了人民。干部教育培训要着力在提升干部“服务群众本领”上下功夫,各级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老老实实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让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永远处于“进行时”。

      燃旺斗争之“火”,淬炼“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党的20D报告16次提及“风险”,对今后一个时期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作出重要部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干部既要向内突破,去除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拦路虎”,还要向外迎战,应对来自外部的全新的风险与挑战。干部教育培训要聚焦提升干部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敏锐的危机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风险,全面提升对风险的预判能力,靠前谋划、提前部署,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增强底线思维,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回避、不推诿、不逃责,面对艰难困苦迎难而上、勇敢出击,以实干实效将问题解决于“源头”,将矛盾化解于“根源”,发挥干部能效“最大化”。

    @领导干部 抓政绩“心动”更要“行动”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防止出现盲目的政绩冲动。近年来,A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指明了方向。干事创业,既要克服“冲动”,也要“心动”更要“行动”,进而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政绩、实政绩。

      认清“为谁抓”,要坚持“人民中心”,莫沉溺“自我陶醉”。思想决定行动,价值观影响政绩观。工作中,有的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眼睛只盯着上级高不高兴,忽视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一心只想“冒出头来”“脸上有光”,从而背离群众越来越远。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大方向”“总开关”,要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得实惠的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多去群众家中走走,多听群众意见建议,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明白“怎样干”,要坚持“继承创新”,莫盲目“另起灶炉”。工作中,有的干部刚上任就喜欢“变”,工作上总想标新立异、吸人眼球,对前面的工作不管三七二十一,全盘扔掉,拿出自以为是的“全新打法”,导致上下重新来过,甚至乱了阵脚。要勇于为前任解题破难,接过事业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原来好的做出精品,不好的坚决改掉。要狠抓工作落实,加强过程调度,对于工作推进过程中掌握的新情况、发现的新问题,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坚持稳扎稳打、逐个击破,寻求破解办法。要善于为后任铺路奠基,乐于为别人“做嫁衣”“当人梯”,多做一些打基础、立长远的事,为事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严格“怎么评”,要坚持“实干实绩”,莫沦为“纸上谈兵”。真抓才能见真功,实干才能出实绩。基层政绩观有问题,表面看基层好大喜功,根子却在上级导向有偏差。要坚持问题意识,从自身方面找症结,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和国家最新政策,及时掌握最新要求,把准工作方向,为基层提供有力指导和精准参考。要深入分析本地实际,认清优势和短板,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精准设置考核指标。要注重实际使用,重点关注重大项目、民生实事、涉企服务、群众关切等,严格把关下级的落实情况、工作实效等,避免“表面热闹”“哗众取宠”。群众是干部工作最好的评委,要坚持问效于民,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群众所感所得,不断改进和推进工作。

    把准夯实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着力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对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把准把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着力点,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服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正确方向,干部教育培训要务“根本”、抓“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全面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具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每一名参加教育培训的党员干部,都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执政本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紧扣主题主线,干部教育培训要树“三观”、提“三力”。奋力开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就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使命化、特色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人本化的培训方略,践行绝对忠诚、笃信好学、团结奋进、守正创新、求精务实、自信自强、立己达人的干训精神,谋划好未来五年教育干部培训事业的规划举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强化供需匹配,干部教育培训要适“三需”、增“三性”。奋力开创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就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全方位立体式深入调研,掌握干部培训“需求链”;
    清单化项目化一体推进,完善干部培训“供应链”;
    强弱项补短板明确重点,延长干部培训“效果链”。要广泛开展干部培训需求侧调研,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找出组织需要、岗位需要与个人能力提升之间的契合点,找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干部履职的着力点,科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要紧扣干部能力短板弱项和履职需要,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

      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干部教育培训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准把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着力点,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干部,为党的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奋力谱写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新篇章!

    探寻干部教育培训“最优解”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对干部教育培训作出规范性部署和系统性安排,同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努力探寻干部教育培训“最优解”。 

      以“凝心铸魂”为根本,加强政治历练,拧紧思想“总开关”。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为党而存、兴党而强,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必须突出政治历练,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努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通过集中轮训、专题辅导、分组研讨等形式的思想教育,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锤炼忠诚品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和“两个维护”的忠实实践者。要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常学常思、常悟常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确保教育培训为党员干部画好“政治像”、治好“软骨病”、注入“强心剂”。

      以“服务大局”为重点,突出专业训练,激活发展“强引擎”。干部教育培训是形势所迫,也是发展所需。事业发展前进一步,干部培训就要跟进一步。倘若偏离中心工作、脱离发展大局,落后于时代步伐,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高抬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到大局大势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要跟进到哪里,谋在深处、虑在远处、干在实处,才能达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目的。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重点,坚持“干什么就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突出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合理划分类别,科学设置班次,不断提高培训形式的灵活度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让干部教育培训真正成为促进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以“提能砺为”为关键,注重实践锻炼,练就干事“铁肩膀”。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在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培养造就堪当重任、能扛重担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训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党员干部的知识空白是否填补、能力短板是否补齐,本领恐慌是否克服。要注重知行合一、以学促干,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重把课堂搬到基层实践一线,创新使用观摩式、体验式、调研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投身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啃一啃生态环保这块“硬骨头”,挑一挑社会治理这副“重担子”,蹚一蹚深化改革这片“深水区”,在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科研院所中“补课充电”,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中“提能砺为”,让党员干部在实践锻炼中练就干事创业的“铁肩膀”、攻坚克难的“硬脊梁”、履职尽责的“铁脚板”,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把火”给干部教育培训“加精华”

      近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强调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更好满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干部能力要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教育培训就要紧贴新变化新需求,只有在“育、用、管”上做足文章,为年轻干部、一线干部、领导干部点燃提能“三把火”,才能真正为干部培训加上“精华”。

      点燃理论学习“小火苗”,给年轻干部开对党忠诚“第一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轻干部初到岗位,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就容易在困难和诱惑面前迷失自我,甚至误入歧途。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长远。想让年轻干部接过沉甸甸的担子、战胜“人到半山”的困难、做出新的更大成绩,就需要层层垒起“信念高台”、徐徐装满“理论口袋”,让其在“充电式”的理论学习中形成对党忠诚的“条件反射”。各地要把“思想理论课”作为年轻干部的“开学第一课”,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从头抓、重点抓、全程抓,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学笃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20D精神等作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其“细嚼慢咽”、全盘吸收精神要义。还要丰富学习形式,通过专家授课、领导讲学、榜样分享等不同方式,确保干部听得进、分得清、学有成。

      烧旺实战练兵“大篝火”,给一线干部上攻坚克难“提能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要让想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提高其能力本领和业务技能是“必由之路”。若干部业务本领不过关、技能水平不及格,纵使上岗前满腔热情、干事时勤勤恳恳,也难免陷入事倍功半的“困惑”,长此以往不仅打击工作积极性,而且影响工作质效,甚至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一线干部业务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做实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干部队伍状况和本地发展实际,做到发展需求、组织要求、个人诉求的有机统一,提高专业知识培训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要考虑一线干部的个人特长和现实需要,既要设置党务知识、公文写作等普适课程,也要设置工程财务、乡村规划、招商引资等专业课程,从而实现在培训上“量体裁衣”,效果上“各有所成”。

      续添清正廉洁“回炉火”,给领导干部加贪欲邪念“警示课”。A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廉政培训尤其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要让领导干部在用权时“知所行、知所从、知所止”,面对诱惑时心怀警惕、心存敬畏、行有尺规。要通过廉政大会、岗前提醒、个别谈话等方式,持续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的心态中,养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行为习惯,从而扣紧扣好廉洁用权“永远的扣子”。还要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探访“廉政监狱”等方式,帮助领导干部提升事物辨别能力,看清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认准哪些事情能干、哪些事情不能干,促使其永远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拧紧坚持原则、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思想阀”。

    “三个坚持”让干部培训思深忧远

      近日,A总书记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对干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下一步干部培训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教育源头不动摇让培训掷地有声。

      让干部学习的目的是增强自身本领不恐慌,理论自信首要的任务就是“肯学”,学什么?怎么学?把握学习重点是关键。有的干部手中的书倒是不少,但学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够,往往是“应付”式学习、“条目”式学习,对于学习的感知能力不强,学员认为只要学了就“学成了”、学了就“学好了”,对于组织者把办学当成“办成了”,把办成了当做“办好了”。各地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切不可“急功近利”,草草地把办学“一办了之”,不仅要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更要测验学习内容、教学质效,让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张让培训固基强本。

      课堂式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众多学员,从而学习培训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理论同文化传统相结合、理论同现有岗位工作相结合。但是,把握学习内容和重点至关重要,有的地方为强化年轻干部的认知,草率地将农耕农作作为社会实践教学科目,导致部分学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闹出”笑话。更新学习内容是好事,把课堂教育延伸至“三农”的第一现场也是好事,但过于夸张“不接地气”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要想提升学习效果,首先不得开“盲盒”式的教学,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标对表制定学习计划,让学员系统地了解自身岗位“所需”,以“点单式”教学,弥补自身知识盲区,起到“标本兼治”的学习效果。

      坚持勇于创新不懈怠让培训落地生根。

      毛主席曾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句话意思是刘少奇同志坚持不懈地学习值得赞扬。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学习的真正要义,千万不得有“小富即满”的狭义思想,要时刻秉承永不懈怠的“锐气”奋进勃发,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豪迈底气。各地要把自身的特色文化做大做强,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让教育学习的初心和内涵更加结合实际,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用心求学、用心善学、用心办学,不断夯实培训教学的政治理论基础。要把干部培训列入个人实绩考核的重要“砝码”,用统一标尺“丈量”干部政治素养和政治品行,杜绝办学形式“假大空”,切实提振干部学习“精气神”,努力让干部在新征程努力奋斗上迈入“新高地”。

    “三剂良方”为年轻干部成长“强基固本”

      近期,A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适应新时代、顺应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优化。各级组织部门要始终坚持从事业需要出发,系统谋划、跟踪培养、大胆使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年轻人”,使其真正成为推动跨越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第一剂良方:识别与规划相结合,为年轻干部成长“强筋健骨”。要坚持把培养年轻干部放在干部建设的重要位置,突出政治标准,树立基层导向激励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放宽视野抓好年轻干部“入口”关。要着眼未来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和班子建设需要,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以干部队伍梯次建设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重点,采取工程化、项目化的措施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统筹配备、管理监督和责任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同时,要根据不同层次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民主推荐、组织推荐、日常考察和从“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干部中推荐等方式选拔年轻干部,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剂良方: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年轻干部成长“舒经活络”。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在基层历练,在磨难中经受考验,年轻干部才能茁壮成长。要把基层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阵地,实行上派锻炼、下派挂职、一线岗位学习,建立机关和基层纵向交流机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关键岗位摔打锤炼,采取“推荐+考察+研究”方式,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拓宽视野,放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分类灌注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保障年轻干部储备源头足。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更加注重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D建、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锻炼,突出“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使其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提升境界。

      第三剂良方:选拔与晋升相结合,为年轻干部成长“消肿止痛”。当前,部分地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还把资历绝对化,比资历,排辈份,轻能力,认为年龄大的同志没有功劳有苦劳,使得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无法脱颖而出。因此,要拓宽渠道视野,打破身份限制,大力发现各领域年轻干部,分层分批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资源库,直接掌握各条战线优秀年轻干部。要畅通调任、选任交流渠道,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及时选拔使用政治过硬、历练扎实、实绩突出、廉洁自律的优秀年轻干部;
    大胆使用在重大斗争中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年轻干部,真正破除“论资排辈”倾向,杜绝“用人看年头,进步数年头”的情况出现,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传道、授业、解惑”功能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提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传道、授业、解惑”功能,持续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对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一是要传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不懈抓好党的20D精神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开展政治理论定期培训和集中轮训,引导干部熟练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授好实干兴邦之业,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培训要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理念,结合干部所学专业、擅长领域、业绩履历等信息,有的放矢分领域分专题对干部开展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改变传统“大水漫灌”的做法,改为按需“精准滴灌”。开发“专业化”“本土化”课程,既要邀请理论功底深厚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也要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进行授课,变“填鸭式”教学培训为体验互动式体悟实训,实现课程内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着力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切实提升培训实效。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必修+选修”“集中+错峰”等培训模式,将案例分析、集中研讨、心得交流等环节贯穿培训全过程,注重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针对性地填补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要解本领恐慌之惑,不断磨炼过硬业务本领。要建立健全干部实践锻炼机制,围绕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结合干部自身特点和重点岗位需要,量身定制实践岗位,形成对内交流轮岗、对上跟班学习、对下蹲点挂职等多种锻炼模式,让干部在实干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建立复合型人才“跨界学习”培养机制,统筹安排干部投身对口支援帮扶、乡村振兴、治水拆违、城中村治理、信访维稳等重要任务、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使之在工作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站在直面矛盾的第一线,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不断增强干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要传承赓续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到基层一线听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求解思维,推动干部在实践锻炼的“大熔炉”中淬火打磨,不断提升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在摸爬滚打中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

    探寻教育培训“最优解”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提出了一些规范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要求。新形势下要想切实发挥教育培训的树新风、建新功作用,就要从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多点发力,探寻新时代教育培训的“最优解”。

      守正创新,提高教育培训时代性。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社会在迅猛发展,时代在飞速前进,广大干部驾驭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也必须与时俱进。要坚持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将其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转化为教学培训的重点内容,把思想领先的优势转化为实践领先的优势。教育培训工作要在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主线的前提下,把创新理念、去同质化作为重要标杆导向,立足于党的中心任务、时代背景,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要对教育培训统筹谋划,聚焦培训主题精准安排课程,做到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关联,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找准靶心,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古有记载,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培训须坚持“靶向”施教,积极开展专题调研、座谈沟通,广泛征求干部意见,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契合度。要牢固树立“勺子对准锅”的理念,准确把握和统筹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让培训内容的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干部对能力提升的需要。要科学合理划分职务职级、行业类别、岗位特点、年龄结构,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干部特点做到按需培训,紧密结合地区中心工作及时代要求,量身定制培训项目、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不搞“一刀切”“大锅饭”,让干部成为培训的“主角”,切实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帮助广大干部全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完善体系,提高教育培训有效性。有效性是检验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把教育培训中的知识思想、理念经验等成果,有效转化为谋划推动工作的路径措施、办法本领,实现以学笃行、学以促干。要精准把握教育培训的规律,破解填鸭式教和被动式学,鼓励探索研讨会、擂台赛等交互式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之间的层次性、衔接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要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制作一批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线上教线下练、课堂学实践练等方式,将教育阵地由机关延伸到基层,把培训课堂由室内拓展到室外。要建立干部培养教育成长档案以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通过全面评估干部学习成果量化教育培训的实效,不断探索丰富、多样、立体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培训效果实现最大化、最优化。

    念好D建品牌建设“实”字诀

      D建品牌建设是开展好基层D建工作的有力抓手,更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打造D建品牌,在于用“品牌”承诺群众,用典型示范的效应来激励其他党组织更好服务群众。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各基层党组织要在“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D建品牌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其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样板和标杆,“创”出特色,“亮”出品牌。

      科学谋划出“实”招。“有多少汤泡多少馍”,D建品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造,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久久为功。少数基层党组织未能深入调研现实情况,未能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人民需求,想当然地认为群众会接受所创立的品牌,所提供的服务,往往不适宜品牌的发展和建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各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地理、人文、经济等客观条件,统筹考虑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改革任务、历史沿革等因素,厚植D建品牌建设的根基与底蕴。要将D建品牌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在深入调研的现实层面上思考人民的需求,考察群众到底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进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的服务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等,科学谋划D建项目品牌。

      联动培育下“实”功。基层党组织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工作范围比较广泛,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规划内容、制定标准、监督管理等,若由党委牵头整合各种资源,在基层党组织之间、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联盟共建,共同开展D建项目品牌培育工作,能形成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各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核心作用,聚合党员、引领群众,联合当地学校、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有所侧重地抓好各类不同品牌的策划和开展。要实现品牌化工作与核心业务工作联动,把项目品牌培育作为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品牌促业务,以业务强品牌,实现D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努力变“两根线”为“一股绳”,以“品牌”这一载体,使D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互促互进,协调发展。

      评估反馈见“实”效。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是保障D建品牌建设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环节。打造的D建品牌除了要接受中期考核和最终的评审验收考核外,还应结合自身品牌特点定期进行评估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起定期评估反馈制度,成立D建品牌评估工作组,搭建涵盖专家、群众的评审团队,设计相应的测评内容,通过党员自评、群众评议、支部考评等方式,多角度对D建品牌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果D建品牌打造得好、满意度高,就要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媒体宣传等平台,展示成果、扩大影响、放大效应,进一步彰显品牌价值,提升品牌美誉;
    如果品牌建设不尽人意,就要及时调整,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原因、进行研究、及时改进。以评估为抓手,发挥评估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进,从细微之处见真章,使D建品牌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念实组织工作“通”“优”“宽”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回首百年DS来时路,驰而不息地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是百年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根基。组织工作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组织、干部、人才三大工作,念实“通”“优”“宽”三字诀,交出新时代的组织答卷。

      “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求无不具,各知其极。”凝共识、筑堡垒,组织建设突出“通”。党的20D报告中明确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还是基层党组织要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既要能跑好“最初一公里”,也要接力好“中间段”,更要畅通“最后一公里”。各级党组织要着力在“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上下功夫,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在实践中不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持之以恒地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锤炼,严密地编织好、落实好党的组织路线,传导好新时代党的声音和力量,更好引领社会思潮、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使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打赢发展中的各项攻坚战。

      “简天下之良才,举天下之贤才。”建机制、强队伍,干部选育突出“优”。A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干部接续奋斗,培养选拔优秀干部是百年大计,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职能部门,肩负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重要使命,努力建设一支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事关全局、意义重大。选人用人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既要让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的干部有奔头、受鼓舞,同时也要让不担当、不作为、不思进取的干部丢面子、让位子,同时决不允许占着位置不想事、混天度日不干事。组织部门要在完善干部综合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干部负面清单,对发现存在一定风险或问题的班子和干部及时登记入册,充分运用谈话、函询、诫勉等手段,提出整改意见,传递组织关怀;
    另一方面,增强对后续整改的跟踪管理,对整改态度不坚决、整改成效不明显的班子和干部,及时进行调整,防止出现“大问题”受到组织处理或党纪处分而“不得不下”,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绝不能让流汗者流泪,让辛苦者心苦。

      “博求人才,广育士类。”多元化、广开路,人才引进突出“宽”。A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视人才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迈向新征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一方面要广开进贤之路,既要面向海外、海归人才,补充“高精尖缺”血液,也要注重吸纳本土人才,“土专家”“田秀才”们对家乡有强烈的情感归属,又有丰富的致富经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不断破除人才发展“瓶颈”,发展产业汇聚人才,着力扩大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不断拓展党管人才格局,刚柔并济引人才,突破编制薪酬限制,把视野放宽、把格局放大、把目光放远,人才引进要注重多元化,既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广泛吸纳各领域专业技能人才,既面向传统行业,也面向新兴领域。引进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要突出柔性引才,必要时敢于突破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飞地”,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把好干部教育培训“三性”

      近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对干部教育培训作出规范性部署和系统性安排,同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深刻理解把握“三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蕴含的政治逻辑,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更好服务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突出“理想信念坚定”这一先导性标准。A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这就决定了“首要教什么、重点训什么”。要鲜明主题主线。把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课程”“第一课程”“核心课程”,纵向横向贯穿于教学教研、讨论运用等全过程。要突出政治训练。把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实践锻炼作为培训重点内容,着力锻造关键时刻敢于上顶得住拿得下的干部。要聚焦政治能力首位能力,把政治训练摆在重要位置,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注重“供需精准匹配”这一基础性要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做到按需供学、因需求学。要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建立完善“组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岗位需要赋予的理论支撑,干部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点餐式供学机制,科学做好教培规划、创新丰富教培方式,避免教学安排见子打子、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山河依旧。对于干部而言,要以学深悟透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目的,涵养政治品德、提高政治能力;
    要立足岗位实际,带着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心态,虚心求、潜心学、用心悟,把理论学习的茅塞顿开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得心应手。

      致力“服务重大决策”这一战略性目标。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决定了教育培训要以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为根本目标。要立足国之大者。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党校的理论阐释、课程开发、科研资政就要跟进到哪里,围绕党委关注、发展所需和群众期盼做调查、搞研究,抓解读、献良策,推动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强大生产力。要注重针对有效。党性教育、专业训练、综合培养,需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精准施教,注重邀请各领域不同层级的专家教授、行家里手,采取鲜活式、案例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干部听得懂、能受用,真正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

    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时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干部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的体现,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也是为干部系好仕途上的“第一粒扣子”,广大干部要强党性、重实干、改作风,透过政绩观这面“镜子”,在为民造福的事业上映照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在党性上淬炼。人民政府为人民,作为老百姓的“官”,把坚守党性摆在施政的出发点,是干部明确身份职责的体现。党性意识不强就会让干事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只考虑完成任务,急于好大喜功而忽视群众的感受,导致好政策到基层后变成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在落实中把好事办差。党性是干部立身立业的基石,需要耗尽毕生心血,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不断磨砺和坚守。有的干部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上有所偏差,究其根本是把私心私情私利摆在了“公”字前面,把政绩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垫脚石”。强党性,树立正确政绩观,关键是要保持思想上的干净和纯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学思践悟中认识到政绩观偏差带来的危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扫清思想杂念。

      在实干中磨练。抓落实出政绩就是“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干到群众心坎上的工作与掏空家底的“面子工程”、浮夸作秀的“形象工程”、风过就停的“半拉子工程”形成鲜明对比,群众的要求不高,做好身边天天有感的小事就能赢得赞许,反观那些脱离群众的“政绩工程”,丢了老百姓的口碑,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群众满不满意是衡量政绩观是否正确的标准,办好老百姓的事情,不能急于求快,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让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政绩是要群众参与“答卷”,更是由群众来“判卷”,把群众的“脸色”当出发点,群众的“幸福指数”为落脚点,踏实干好久久为功的事业,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可持续。

      在作风上锤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坚持不懈抓实干才能出正确政绩。践行正确政绩观要在干部作风体现,要在执行力上让老百姓放心,拿出只争朝夕、争先进位的紧迫感,抓紧“时”、抓住“势”,在时间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快人一拍,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小事。当前,面对各种急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唯有树立正确政绩观,践行好主题教育的“当下改”和“长久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绩”和“潜绩”,一代接着一代干、一镐接着一镐凿,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百般努力走好每一步,才能不负人民的期待和历史的检验。

    干部教育培训要把握“需求导向”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干部教育培训是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组织部门要按照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不能“一锅煮”,着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以“组织需求”为导向,坚持政治训练,着力培养高素质干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织需求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需求,伟大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这是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永恒主题、根本要求和价值所在。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强化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作风教育,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带动干部想学、愿学、会学,在通读、精读、研读上做文章,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建设高质量队伍、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训练,着力培养专业化干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伟大时代造就专业化干部,赋予了岗位新的定位、新的使命、新的要求。专业化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干部需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能力和培育专业精神。组织部门要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按照“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立足本地特色,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乡村振兴、“双招双引”、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教育引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让干部的专业化水平跟上时代节拍,提升其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以“干部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锻炼,着力培养复合型干部。A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复合型干部就是集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个方面于一体,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既通晓理论又勤于实践的干部。培养复合型干部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的突破点。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根据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寻求干部需求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的“最大公约数”,采取讲座式、访谈式、情景式、互动式等模式,激发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推动干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着力解决干部“不想学、不会学、没空学”等问题,教育引导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行动自觉,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效提升,为干部成长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招”打好干部“选育管”链式组合拳 

      近日,A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组织部门应把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己任,着力涵养“好风尚”、磨砺“好本领”、健全“好机制”,打好一套干部“选育管”链式组合拳,为奋力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涵养“好风尚”,紧扣完善“选任链”。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导向既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也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因此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注重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扎实,突出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当前,党的事业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上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树立事业为上、以事择人的鲜明导向,围绕事业发展“需要什么人”来选干部,选拔培养一批想答好干事创业答卷、在赶考路上争先创优的优等生。深入分析不同岗位具体特点、专业要求和任职条件,正确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紧扣岗位职责需求选用干部,对实绩突出、攻坚一线的岗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重点考虑,对无私无畏、敢于担当的干部,要优先使用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要从群众口碑中观察干部对待事业的责任和态度,选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磨砺“好本领”,立足优化“培育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干部培养是一项长期性战略工程,组织部门在培养干部时,要建立多元路径,创新手段与方法,以适时代之需。要“学深悟透”强理论。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教育的主线,引领干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扎扎实实掌握好党的理论并指导实践工作。要“比学赶超”强专业。因地制宜、因才施教搭建“比武竞赛”大舞台,系统化开展各类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活动,以赛促学,让优秀干部强化专业历练、展示才华、脱颖而出。要“以学促干”强实践。构筑“墩苗历练”大平台,要“舍得”将优秀骨干、年轻干部们安排到攻坚前沿“吃劲”的岗位上,使干部在一线“事上练”、在基层“石上磨”,最大限度让干部骨干到改革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到艰苦环境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为他们日后成为想干能干会干的实干家打下坚实基础。

      健全“好机制”,打造强化“监管链”。干部选任如下棋,要通篇谋划、统筹考虑,既要把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选人关,也要善用“激励之下有勇夫”的考核办法。组织部门要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把干部考准考实,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观其八小时内日常表现,通过平时考核、年中考核、间接了解等方式,了解干部是否坚定政治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对工作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作中是否“敢”字当头,“为”字争先,敢为人先、敢当先锋。又要观其八小时外的一贯表现,通过纪检、公安、身边人等渠道,了解干部的朋友圈、生活图、社交圈,真实掌握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情况。切实将考核结果与考核奖励相挂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坚持严管与厚爱并举,用活用好三项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要为“敢为”干部说公道话、做公正事,为“敢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摇旗呐喊,让他们“敢为”更“有为”,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运笔之道”勾勒大写的“廉”字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从严治政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对于凝聚党心、民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地党组织要将“运笔之道”融入其中,放置“高倍镜”确保自我批评“横平竖直”、脱去“隐身衣”确保相互批评“方中藏圆”、下足“真功夫”确保整改落实“点划分明”,让廉政教育“笔锋遒劲”,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自我批评要放置“高倍镜”,“横平竖直”一以贯之,敢于“自揭伤疤”不放“烟雾弹”。“查摆问题”是廉政教育的“开胃菜”,各地党组织想上好廉政课就要烧旺“信仰炉火”,引导党员干部深入联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20D精神,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照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突出问题,特别是对照A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12条具体要求,将工作、职责、自我融入其中,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党性分析,查找隐匿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查找潜藏于服务群众中的“短板”,以“重槌”敲“响鼓”,确保廉政教育方向明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相互批评要脱去“隐身衣”,“方中藏圆”一身正气,不怕“戳人痛处”避免“凡尔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查找病根、予以改进的基本方法。A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廉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各地党组织要在廉政教育中引导党员干部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张“王牌”,联系实际、正视问题、触及思想,以“讲党性、不讲私情”的果敢关掉“美颜滤镜”,既不美化自己,也不奉承别人;
    以“讲真理、不讲面子”的坚定打破“形式主义”,既不隐藏短板,又不容忍过失,在“讲党性”“讲政治”的舞台上,挥好“批评与相互批评”的利刃,让廉政教育“见真章”。

      追踪问效要下足“真功夫”,“点划分明”一改到底,对标“人民满意”绝不“出虚招”。整改落实是做好廉政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关键一环”。各地党组织要制定“整改任务清单”,以“从严从实”的原则对党员干部督促指导,谨防陷入“问题重复出现、整改落实不到位不彻底”的“虎头蛇尾式怪圈”。党员干部要对照“问题整改任务清单”,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见筋见骨”之狠辣“戳到麻骨”,还要以“人民为镜”,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将“群众满意”的好经验、好方法转化为整改问题的“举措”。在定期“回头看”中“追踪问效”,防止问题“死灰复燃”,实事求是答好“人民之问”,让廉政教育开出让群众满意的“幸福之花”。

    以“三精”释放村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能”

      村干部身处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是党和国家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要想大力选拔培养优秀村干部,努力锻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前沿铁军”,就必须下足功夫“精准选”、用尽心思“精确育”、诚意满满“精心管”,擦亮村干部队伍建设“精字招牌”。

      下足功夫“精准选”,将选好村班子与配强一肩挑相结合。A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从以往实践来看,凡是各方面发展得好、农民认可度高的村,往往都有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都有一个担当作为的好书记。因此,各地区要全面开展村社干部队伍整固提升行动,对村社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及时调整能力不胜任、精力不保障、作风不务实、纪律不廉洁的村干部。要重点针对村书记“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坚持优秀能人试岗、后备干部跟班,坚持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主职干部。要立足本村现有党员,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传统,破除“在少数人群中选任”的定势,探索建立外出经商、务工能人、优秀乡贤、退伍军人等为主的“优秀农村党员人才库”,大胆培养、提拔使用党员中的能人、强人。

      用尽心思“精确育”,将教好基本功与分类补短板相结合。围绕锻造“全科型”干部的目标,从创新培训内容、形式、载体入手,提升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常态化开展村社干部大比武、三级书记工作交流会、基层D建互看互学互比等活动,组织开展村社书记培训班、整固提升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推动村干部教育培训精细化、常态化和制度化,按照“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村干部“点单”诉求为导向,针对性推行“来单式”教育模式,逐年制定“必修+选修”的培训“菜单”,以“小班化”“专题式”培训为主,针对性补齐村干部的个体短板。同时有针对性地分类实施帮带培养,如下派第一书记、配强联村干部、安排压担锻炼、D建联建结对帮带等平台,手把手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诚意满满“精心管”,将爱护村干部与激励暖人心相结合。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常年工作、战斗在农村第一线,责任重、难度大,工作相当辛苦,有必要通过人性化管理,建立“立体化”关爱体系充分调动其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各地区要完善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加大实绩考核奖励力度,健全完善社保、医保、意外保险等生活保障体系,增强经济支撑力、提升岗位吸引力。要择优推荐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类先进人物人选,打破村书记政治提升的“天花板”。要完善乡镇班子成员定期走访慰问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努力做到“四必谈、四必访”,即思想发生波动必谈、存在苗头性问题必谈、工作遇到挫折必谈工作取得成绩必谈;
    本人或家属患重病必访、家中发生意外事故必访、重大节假日前必访、婚丧嫁娶必访,不断激发村干部安心一线干事创业的工作动力。

    推荐访问:(7合集)基层组织工作理论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合集 合集 组织工作 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