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3:11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1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7 09:06:02

    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18篇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李沛蓉来源:《新丝路(下旬)》20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18篇,供大家参考。

    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18篇

    篇一: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

      作者:李沛蓉来源:《新丝路(下旬)》2020年第03期

      摘要:《爱弥儿》是卢梭所作的一部小说式的教育著作,本书通过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并阐明其中的教育思想。本文將会对《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并说明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爱弥儿》;教育;自然

      卢梭的《爱弥儿》是第一部小说体的教育名著,该著作因其教育思想的丰富、观点的深刻备受推崇,被奉为教育界的经典。书中,卢梭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作为爱弥儿的教育导向,并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案。卢梭将爱弥儿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通过爱弥儿在落后的封建专制背景下的教育历程,来论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自然主义教育是《爱弥儿》中最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遵循自然法则,培养自然人。总体来看,书中体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必须回归自然、教育应该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

      1.教育必须回归自然

      所谓自然并非指人类原始蒙昧的状态,而是指人类的天性。卢梭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三种教育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教育,统一的方法是将能够被控制的“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于完全不能被控制的“自然的教育”之下,以“自然的教育”为发展的中心和方向。由此可见,“自然”在卢梭的整个教育思想中处于中心位置,具有十分的重要性。

      2.教育应该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特征

      卢梭认为教育不能违背儿发展阶段的规律,需要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从此可看出卢梭认为儿童发展发展是有其独特规律和秩序的,教育过程需要遵循这种规律,不能枉顾儿童的发展特征,进行揠苗助长式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这种“自然人”并非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而是独立的、自由的、天性得以发展的人。所谓独立,是指“自然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过度依赖别人;所谓自由,是指思想自由、成长过程自由、不为权威所控制。天性得以发展,是指在教育顺应天性,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儿童的天性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进步性

      1.首先发现了儿童

      卢梭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誉为最先发现儿童的教育家。他对儿童的的深刻认识在《爱弥儿》一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与卢梭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康德看了《爱弥儿》后说“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所以,卢梭有关儿童的教育思想是具有一定里程碑意义的。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反封建性

      卢梭著书的社会背景是18世纪的法国,此时的法国正处在启蒙运动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与封建制度间存在着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卢梭此时在《爱弥儿》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对西欧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学校附属于教会,宗教信条束缚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对于当时的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是有力的批判,是启发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巨大鼓舞力量。

      3.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跨时代性

      卢梭在提出的理论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价值,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同样具有深刻影响。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卢梭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身体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关注,与现今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卢梭对女性教育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教育中应该男女平等,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1.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恩格斯曾说过:“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也是这样,尽管他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当时起过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他的教育思想仍有不足。卢梭一面强调人生而平等,另一面却又对各行各业做了高下之分。因此,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后来被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

      2.对儿童天性的估计过于理想化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坎坷了。”在他看来,人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据此可知,卢梭将性善论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本假设,正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是善的,所以教育要顺应天性。但这假设显然过于理想化,不具有普适价值。人的本性不能决定教育的导向与最终结果,好的教育不应该只基于善的本性进行。

      3.将各阶段的教育割裂

      卢梭把体育、智育、德育截然分开,单独实施的思想是不科学的。体育、智育和德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体育是身体基础,智育提供知识储备,德育是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因此体育、智育、德育必须全面发展,虽然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决不能将其截然分开,孤立地对待。

      四、结语

      教育是唤醒,即以适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方式,将原本在儿童本身的潜能自然地唤起、自然地引导出来。《爱弥儿》作为教育界的经典著作,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由于时代的局限,使得此书中的教育思想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此书中不少思想都极具时代意义,富有闪光之处。因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认识书中的教育思想,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篇二: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TheApplicationofNaturalEducationThoughtintheKindergarteninRousseau'sEmile

      作者:王彦君

      作者机构: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

      出版物刊名: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10-11页

      年卷期:2017年第2期

      主题词: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学前教育

      摘要: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回归自然,尊重儿童天性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师幼互动和教育方法五个方面论述了自然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篇三: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及启示

      摘要:卢梭借着爱弥儿的成长历程阐明了他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和发展观,这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教育改革必须回到儿童这个原点。童年是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必需的和有价值的阶段,是人发展中的累积阶段而不是一个片段,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用于学习和开展适当训练的准备性;学校不应该被看作是与儿童的环境分离的,而应当被看成是儿童环境的扩展。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主义儿童观;启示《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写于1757年的一本教育小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爱弥儿成了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愿景代言人。小说主人公爱弥儿所经历的自然主义教育,对世界教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成了20世纪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来源。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只要走进欧洲和北美的课堂,都可以触摸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承轨迹。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尤其富有建设性的意义。一、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小说中的爱弥儿,是一个体验了一场自然主义教育的男孩,他的性格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被塑造。爱弥儿最初的“自爱”

      1

      意图过于发展,以至于他能够抵抗和克服通向“虚荣”的社会企图和压力。卢梭让爱弥儿在乡村的环境里自然成长,远离腐败的社会机构和习俗。

      在他的小说里,卢梭发展了对基于自然主义的进步主义教育改革有显著影响的几个主题。一是童年,作为人成长和发展的一个固有的、有价值的阶段,有它自己的教育时间表;二是在一个准备好的环境中教育才能最美好地出现。这个环境保持了它的天然特性,是为配合儿童的学习准备而设计的,这种学习的准备性必须是通过呈现刺激他的好奇心和采取行动的情境来完成;三是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做出有关他行动的基本选择,但也必须享受或承受他们选择的结果。此外,小说《爱弥儿》中最具现代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的是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与发展观。

      (一)自然主义的儿童观卢梭关于童年的概念与他写《爱弥儿》时期主流的儿童观点形成鲜明对照。18世纪早期,思想家约翰·卡尔文(JohnCalvin)的“把童年当做一个必要的罪恶必须尽快地穿越”的思想在人们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他认为,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是肮脏的、吵闹的、恶作剧的,有邪恶和懒惰的倾向。在传统的观念里,“好孩子”就是如成人一样的孩子。“好孩子”,是微型的成人,是守本分的、安静的和顺从的。像孩子一样的玩耍、游戏和行为的经历,时间越短越好。[1]而卢梭却把

      2

      孩子看作是原始的单纯,認为童年是人类发展的最自然的阶段,应该享受和体味这个阶段,而且时间越长越好。

      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间的父母和教师不是从儿童造就儿童,乃是完全按成人的要求把儿童造就成学士、博士,野蛮的教育使儿童欢乐的岁月在眼泪、惩戒、威吓、奴役中度过。”[2]他认为:“自然使儿童变为成人之前,先使他做儿童,若乱此秩序,一定变为没有味道,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势必很快至于腐烂。”[3]

      像许多追随他的教育改革家一样,卢梭拒绝让童年匆匆而过。童年确实是人成长发展的极富价值的阶段以至于卢梭想尽量延长它。受到卢梭的影响,裴斯泰洛奇也认为学习应该慢慢地、渐渐地、逐步地展开。由此,20世纪的进步主义教育家也强调直接经验、活动和项目,而不是过早地急于引入学术科目。

      (二)儿童自然的成长阶段卢梭根据爱弥儿的发展阶段组织学习。在每个发展阶段,爱弥儿都会发出他已经做好学习准备的信号,这种学习准备与他所处的阶段是相适应的。他的行动,或者学习的片段和活动,也都与他特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以这些阶段为基础,人的学习才能用已累积的教育结果依次地组织。在《爱弥儿》中,卢梭区分了人成长发展的5个阶段。

      3

      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5岁。这时期人是无助的,所以必须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目的是提供简单的食物和自由活动以发展强健的身体。在第一阶段,人类作为一个天然的生物,是由本能和经验、快乐的感觉或者压迫的感觉支配的。记忆和想象力大部分是不活跃的,这个时候不能进行抽象推理和道德判断。根据语言的发展,首先接受的语言必须是极少的、简单的和清晰的,而且辅之以具体的物体。

      第二阶段,从5岁到12岁,特征是体力增加,为自己做更多事情的能力提高,是一个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的本能强烈的时期。爱弥儿这个男孩,主要与他的环境中的事物相处,接受一个社会腐败、犯罪和罪恶被纯化的消极教育。在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中,消极教育的概念是重要的。卢梭认识到早期儿童经历在建立未来生活图式中的力量,他想让这些影响开放而不是封闭,这样,人就可以从未来经验中完全获益。消极教育把那些限制向经验开放的“封闭、规定和禁止、生活习惯图式”挡在外面。这个时期是通过测量、计算、称重和比较所处环境中的事物来操练和培训感知的时期。卢梭反对急于引入那些培养“过早的智者”的书籍和语言课,认为这些东西只能机械记忆一些信息。

      爱弥儿发展中的第三阶段出现在12和15岁之间,他开始熟悉事物的功用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现象和环境的观察有助于感觉和感情逐渐转变为思想。爱弥儿阅读他的第一

      4

      本书《鲁宾逊漂流记》,关于沉船之后一个男人在孤岛的求生故事。当这个阶段结束,爱弥儿已进一步发展了他获得知识的能力。

      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从15到18岁,爱弥儿已经做好了进入社会关系的准备。理解并体验了性驱动,他的导师给了他性教育——对问题直接而理智而不是粗劣和神秘的回答。基于他“自爱”的天然情感,爱弥儿遇到了穷人,他很同情他们。同情的情感促使爱弥儿感到了一股“超越自我的力量”,使“我们除了为自己的幸福而外,还能把多余的精力用于别人”[4]。

      到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爱弥儿明白了道德关系,体验了源自原始的情感经由理性启蒙了的善良和公正的价值观。爱弥儿进入了社会,培养他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审美意识。同时,爱弥儿和索菲亚准备养育他们的孩子,因为根据自然的法则——爱弥儿已经受过了教育。

      二、自然主义教育的启示爱弥儿的教育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儿童的学习必须产生于周围环境里他们触手可及的感觉经验,而不是产生于听课、说教和书本。卢梭反对当时经院主义教育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强迫儿童呆读死记的做法,强调儿童应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如果不是要冒多大危险,最好还是让他们去经历,至于在经历中儿童所受到

      5

      的惩罚,“也应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5]。“我要不厌其烦地强调一点: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让他们从经验中学到那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6]《爱弥儿》中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对于今天中国教育的启示还有以下几点。

      (一)童年是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必需的和有价值的阶段,课程与教学必须遵从儿童的冲动和天性

      儿童就是儿童,我们不能把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或者把他们的发展纳入成人的轨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承受着比大人还繁忙的日程安排,他们除了拼命地在学校里苦读书本知识,还要在课外疯狂地弥补和扩展书本知识或者发展各种特长。当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课程体系的时候,他们已经被推上了应试竞争的战车,直到他们学校教育生涯的终点。在这期间,学校、社会和教育管理者,没人关注过他们的冲动和天性,没人去发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只是一味地用分数测量他们的所有价值,这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摧残。

      (二)童年和少年是人发展中的累积阶段而不是一个片段,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用于学习和开展适当训练的准备性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一定的顺序性的,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而不是在像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已经在学习小学课程,而小学却在学习奥数之类科目,都在往艰深的学术性内容方面发展,远离儿童心智的实际和生活实际。学习

      6

      不能多快好省,当儿童的身心成熟到一定阶段,属于这个阶段的思维和能力自然就会到来,这个时候,辅之以适当的课程与教学,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是自然和健康的,而不是快餐式的和掠夺式的。

      (三)学校不应该被看作是与儿童的环境分离的,而应当被看成是儿童环境的扩展

      和西方的学校比起来,我们的学校布置得很循规蹈矩,教室里呈现的一般都是黑板、讲台、整齐的课桌以及四周墙壁上粘贴的名人画像及名言。我们没有把学校當作儿童生活成长环境的扩展,只把学校定义为学生读书的地方。学校里可以有花鸟鱼虫,可以有学生稚嫩的各种作品,可以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把学校装饰得生机盎然,学生应该在“自然环境”中“获得

      新生”。三、结语总之,教育,一旦它远离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历程,远离儿童的生活环境,远离儿童的自然天性,“儿童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满足”[7]。参考文献:

      [1]GeraldL.Gutek.PhilosophicalandIdeological

      7

      PerspectivesonEducation[M].Boston:AllynandBacon,1988:65-66.

      [2][3][5][6]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2,91,109,354.[4]戴晓光.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J].北大教育评论,2021(1):18.[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基金项目:本文为横向课题《幼儿发展导向的幼小衔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801619220。作者简介:孙来成(1968—),男,汉族,江苏常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学与研究。

      8

    篇四: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儿童在妇女手中度过六七年成了他自己和妇女们浮动意志的牺牲品并且当他们已经教他各种事体使其记忆力负担了各种无意义的文字或对他无意义的事物以后当她们给他养成的情欲把他的天性窒息以后这矫作的小把戏便被送到教师之前教师接着把儿童养成的矫作性根给完全地发展起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者:李桂霞何雅敏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卢梭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之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在教育方面他以自然主义为号召,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自然教育

      作者简介:李桂霞(1982-),女,河北邯郸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何雅敏(1984-),女,浙江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十八世纪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全国居民按社会地位划分为三个等级。僧侣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资产阶级则统称第三等级。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劳苦大众。在思想上,统治者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加强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联合城市平民、手工业工人和农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统治的革命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进行斗争。法国资产阶级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运动。卢梭的社会政治与哲学思想就是在这场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十八世纪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更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当时,法国教会统治法国教育,法国的各学校处于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之下,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心育高于脑育,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儿童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实施严酷的纪律和体罚等一套陈腐烦琐的东西。卢梭在《爱弥儿》中,用大量描绘和抨击了这种教育的丑态。“儿童在妇女手中度过六七年,成了他自己和妇女们浮动意志的牺牲品,并且当他们已经教他各种事体,使其记忆力负担了各种无意义的文字或对他无意义的事物以后,当她们给他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成的情欲把他的天性窒息以后,这矫作的小把戏便被送到教师之前,教师接着把儿童养成的矫作性根,给完全地发展起来;他教他种种知识,却不教他如何自知、自制、求生致福的方法。最后,当这幼稚的奴才或暴君头脑里充塞着空洞的知识,身心俱极脆弱,一旦被投入社会时,他那软弱无能、骄人傲物和其他种种恶德,便完全显露出来。”[1](P21--22)可见,这种种封建教育是茶毒人心的,完全违背了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抨击。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卢梭提出爱好自然,归于自然,看重人的自然情感和良知,为自然主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性善论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卢梭在《爱弥儿一论教育》中,开宗明义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2](P1)他认为人是善良的,人人都具有善良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而是与生俱来、内在于天性之中的。

      卢梭不仅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且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既不是帝王、贵族、朝臣,也不是巨万富翁,富人的胃并不比穷人的胃大,他的消化力也不比穷人的消化力强,主人的臂比之奴隶的臂既不长,又不壮,伟人并不比普通人身材高。在人的天性中并不存在什么过失,人类的种种错误和罪恶不是由天性导致的,而是后天错误的教育和不良影响的结果。人即使天生向善,但如果后天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他的天性就会朝着恶的方向发展。相反,任何性情顽劣的人在积极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都能发展养成优良的品德。卢梭的天性至善体现在教育上也就是遵循自然,使人率性发展。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

      根据卢梭的解释,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他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3](P3)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同时趋于自然的目标,围绕它而旋转。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归顺自然。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规律支配一切,当然也支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决定着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并非是纯粹生物性的人,无知无识、脱离社会、动物般的过生活的人,而是一个摆脱了封建社会的约束和封建文化的腐蚀,自然地、率性发展的新型人物,是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约束、天性发展的新人,是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

      自然人不同于公民,卢梭解释道:“自然人为他自己而活;他是自成单位的,他是一个整体,他是只依赖和依赖着自己的同伴的,公民好比是一个分数的分子,分子的价值要靠分母来决定。”[4](P6)可见,公民是社会国家中的人,是无法保持原有天性而受社会支配的人,。所以卢梭认为教师必须在自然人和公民之间选择其一,万不能既培养自然人,又培养公民。当然卢梭并不是不考虑教育的社会目标,在卢梭看来,首先要发展天性,称为堂堂正正的自然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养成公民的品质,绝不应该不做自然人而仅仅养成公民。

      自然教育要培养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仁能爱的人,并且“只要他处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是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就行了。”[5](P362)这也是社会中自然人的含义。

      (三)卢梭自然教育的分期和各个时期的教育内容

      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年龄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卢梭将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指出了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根据不同特征安排了教育重点。

      0-2岁(婴儿期)。卢梭认为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因而教育应始于婴儿期,在这个阶段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一切身体上的桎梏,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一时期应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树立一生幸福的基础。

      2-12岁(幼儿期)。这一时期被卢梭称为“理智睡眠期”,他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是仅有感觉印象而没有观念的,因而便不能真正地判断和记忆,他们的知识全属于感觉领域,并未入于理解的范围,因此,感觉教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此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儿童的感官,锻炼儿童的身体,使感官赖以存在的身体强壮,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感官和四肢去获得丰富的知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2-15岁(青年期)。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此已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他认为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15岁至成人。卢梭认为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三、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评价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封建教育的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其中有许多偏激与片面之处,但仍然狠狠地冲击了封建旧教育,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是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他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即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打破了千年因袭的教育的陈规旧习,把儿童变成了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活泼的儿童;他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是可贵的启示;他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同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主张的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的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他甚至试图通过教育来改造整个社会,不过在个人与国家,在培养自然人和公民的取舍中,他把两者截然对立,可见其思想中充满矛盾;他把儿童的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主张在一个阶段绝对只能着重发展某种教育,而不允许有丝毫的超前,这难免有些机械化和形而上学。

      总而言之,培养“自然人”这些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当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育理念的时候,不仅要借鉴其合理的部分,用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而且在研究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方案,以便把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地推向推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1][2][3][4][5]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评述[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杨帆,从《爱弥儿》探究卢梭的教育思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7]任敏,冯文全,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篇五: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读?爱弥儿?

      一、引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似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此言极是。第一次诚诚恳恳地读完卢梭的?爱弥儿?,虽说有一点雾里看花,但其中表达出来的教育思想,还是给了我很强的冲击力,让我不由得希望仔细分析,好好吸收。

      二、主要内容

      ?爱弥儿?是—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在这本书里,卢梭通过对他所设想的学生爱弥儿的教育,竭力反对经院主义教育,系统地说明了他的自然教育的理论。作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展教育的原那么、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中,着重阐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展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开展。儿童在这一时期有感觉而没有考虑才能,所以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详细阐述了母亲应该让婴儿充分的活动而不是束缚他们;怎样喂食;慎重给婴儿用药;选择怎样的保姆;婴儿应该生长在纯自然环境中;以及慎重对婴儿进展语言教育等。

      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才能,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展感官教育。对儿童继续进展大量的感知觉的接触与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日后开展他的智慧。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个人生活,使儿童懂得一些道德观念。他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教育儿童的一些方式如恫吓、理性教育等进展了批判,认为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绝不能超越儿童的开展阶段进展下一阶段的教育。卢梭重视这一时期的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训练原那么和方法。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历,所以主要阐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即知识学习以及劳动教育等问题。卢梭把培养兴趣和进步才能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对智育的根本原那么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学习,反对啃书本和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

      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阐述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开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此外,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开展的需要,所以主要阐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认为,像男孩的教育一样,对女孩也是首先培养安康的身体,但更着重于培养乖巧。

      三、思想归类

      我对卢梭文中的教育思想进展归类,卢梭主要阐述了以下四点:1教育目的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才能。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的器官的内在的开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开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历,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假设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假设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到达他的目的,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良好的教育的。〞

      诚然教育的目的其实简单点说就是要促进人的开展,来实现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卢梭所提出的每个人的三个教师:自然、人和事物,我觉得是很全面的概括了人一身的教育开展。这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过我倒是更侧重人的教育,有人说“婴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教师就是这张白纸的绘画者〞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是“活〞的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将自然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到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2培养什么样的人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成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管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教育终究要培养什么的人?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各国根据自己国情制定出培养人的方案。卢梭的观点就表达出它的自然教育法,我倒是比较认同,因为不管一个人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存在,做为一个社会人,你必须得首先学会怎样做人,我觉得应该就是我们的德育了,德才兼备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无得有才终究是不会被社会所认可的,所以如今我国的教育培养方案也是将学生的德育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然后才是智育,我觉得是很正确了,因为这样才会培养出可以生存并且可以为社会做出奉献的人。3怎样教学生

      “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可以生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特别是中国的孩子,从小就面临学业的宏大压力。好不容易辛苦考上大学之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如今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还有大学生自杀,去年也有研究生自杀的报道。这些报道让人看了不由的痛心疾首,到底我们教育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据调查,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很多在童年都有过非常的经历,并且有可能从小就给他们埋下了隐患的种子,以致于他们长大后面对社会种种压力,不知道如何去化解压力,于是就走了极端的道路。卢梭的教育观点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能吃苦,有承受才能,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挫折。这是很中肯也是必要的,只有从小就培养他应对困难坚毅和不拔的精神,他们才能经受住以后残酷的社会考验。

    篇六: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读《爱弥儿》

      一、引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此言极是。第一次诚诚恳恳地读完卢梭的《爱弥儿》,虽说有一点雾里看花,但其中表达出来的教育思想,还是给了我很强的冲击力,让我不由得希望仔细分析,好好吸收。

      二、主要内容

      《爱弥儿》是—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在这本书里,卢梭通过对他所设想的学生爱弥儿的教育,竭力反对经院主义教育,系统地阐明了他的自然教育的理论。作者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儿童在这一时期有感觉而没有思考能力,所以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具体论述了母亲应该让婴儿充分的活动而不是束缚他们;怎样喂食;谨慎给婴儿用药;选择怎样的保姆;婴儿应该生长在纯自然环境中;以及慎重对婴儿进行语言教育等。

      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对儿童继续进行大量的感知觉的接触与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日后发展他的智慧。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个人生活,使儿童懂得一些道德观念。他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教育儿童的一些方式如恐吓、理性教育等进行了批判,认为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绝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卢梭重视这一时期的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即知识学习以及劳动教育等问题。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对智育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学习,反对啃书本和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

      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发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此外,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认为,像男孩的教育一样,对女孩也是首先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着重于培养灵巧。

      三、思想归类

      我对卢梭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类,卢梭主要阐述了以下四点:1教育目的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的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良好的教育的。”

      诚然教育的目的其实简单点说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卢梭所提出的每个人的三个教师:自然、人和事物,我觉得是很全面的概括了人一身的教育发展。这三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不过我倒是更侧重人的教育,有人说“婴儿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就是这张白纸的绘画者”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是“活”的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将自然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到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2培养什么样的人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的人?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各国根据自己国情制定出培养人的方案。卢梭的观点就体现出它的自然教育法,我倒是比较认同,因为不管一个人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存在,做为一个社会人,你必须得首先学会怎样做人,我觉得应该就是我们的德育了,德才兼备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无得有才终究是不会被社会所认可的,所以现在我国的教育培养方案也是将学生的德育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然后才是智育,我觉得是很正确了,因为这样才会培养出能够生存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3怎样教学生

      “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特别是中国的孩子,从小就面临学业的巨大压力。好不容易辛苦考上大学之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如今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还有大学生自杀,去年也有研究生自杀的报道。这些报道让人看了不由的痛心疾首,到底我们教育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据调查,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很多在童年都有过非常的经历,并且有可能从小就给他们埋下了隐患的种子,以至于他们长大后面对社会种种压力,不知道如何去化解压力,于是就走了极端的道路。卢梭的教育观点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能吃苦,有承受能力,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挫折。这是很中肯也是必要的,只有从小就培养他应对困难坚毅和不拔的精神,他们才能经受住以后残酷的社会考验。

      1

      4痛苦教育

      “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什么伤,而且,要是他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尝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非常苦恼的。忍受痛苦,是他学习的头一件事情,也是他最需要知道的事情。……有些人用各式各样的东西把孩子围起来,预防他受到任何伤害,以致他在长大后一有痛苦便不能对付,既没有勇气,也没有经验,只要刺痛一下便以为就要死了,看见自己流一滴血便昏倒过去,弄成这样的结果,我们还能说这一大堆设备有什么用呢?”

      痛苦教育大概也应该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为什么现代的孩子更是很怕吃苦,因为他们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时父母会因为小孩学走路摔了一跤而自责好几天,我觉得这会无形中纵容孩子,我们不能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孩子们受伤,因为受伤总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避开无谓的伤害或受伤。比如利器戳到眼睛总不是好事。但是,有一些伤痛大概再所难免,比如奔跑中的摔倒。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谁也不能避免痛苦的困扰,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一遇到痛苦就要投降。不然我们的孩子就会太软弱,太没有力量。如果被打火机的火花烧了一下手指,他们就知道玩火是危险的;如果手指流血我们就要教他们学会使用创口贴,大概方法是最重要的。

      四、思想精髓

      我认为《爱弥儿》中的思想精髓是“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教育归于自然,摆脱封建社会的污染。教育归于自然就是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表现在教育目的上,就是指教育必须要保持儿童的自然天性,必须培养“自然人”。“自然人”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为理想社会的到来而奋斗。这样就使教育适合于儿童,适合儿童的心理,把儿童看作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思想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

      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然发展。他认为教育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来自周围的人们以及来自外部世界的事物。

      我们必须去正确看待儿童和尊重儿童。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作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要尊重儿童,按儿童的意愿去做。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借鉴意义。其次,要把儿童看成“儿童”。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想法和感情,我们有时不能很好的揣摩他们的心理,也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因此,当我们把自己认为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能灌入的是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而非真理。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成人、家长、老师的正面引导不能教育孩子时,我们可以对其采取“自然后果法”,这也是卢梭的一个思想。另外,在对儿童进行教育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条件下的“直观教育”。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天性应该让他们直接面对自然这本书,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直接观察来扩展知识范围。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被长期关置在家里,不少长期娇生惯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中,书中所描述的大量知识很难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想法,也不能够真正了解书中的含义,因此适当的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获他们所缺乏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回归自然”,自己去学习和锻炼,如此所得的收获将收益非浅。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封建教育的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其中有许多偏激与片面之处,但仍然狠狠地冲击了封建旧教育,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是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他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即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打破了千年因袭的教育的陈规旧习,

      2

      把儿童变成了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活泼的儿童;他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是可贵的启示;他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同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主张的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的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他甚至试图通过教育来改造整个社会,不过在个人与国家,在培养自然人和公民的取舍中,他把两者截然对立,可见其思想中充满矛盾;他把儿童的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主张在一个阶段绝对只能着重发展某种教育,而不允许有丝毫的超前,这难免有些机械化和形而上学。

      总而言之,培养“自然人”这些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当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育理念的时候,不仅要借鉴其合理的部分,用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而且在研究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方案,以便把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地推向推进。

      3

    篇七: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我们不能未经揣测就把我们的心理当成孩子的心理卢梭所推崇的自然主义教育本意并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引起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引起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向孩子的头脑中灌输真理不让孩子心中充满偏见与谬论

      浅谈《爱弥儿》与自然教育

      一、引言《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因其教育思想之丰富、观点之深刻,几百年来倍受世人推崇,被教育界人士奉为经典。在此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孩子,并详细阐述了爱弥儿从0到20岁的自然教育,由此来反映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爱弥儿》一书中包含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法国具有反封建教育的重大意义。二、教育应该顺应自然“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1]卢梭认为教育要合乎儿童发展的天性,要回归自然。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出生就是脆弱的,我们出生时所没有的东西和成长后所拥有的东西,在卢梭看来,都是教育赐给我们的。[4]这种教育,“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5]。也就是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的影响。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我们人类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一部分,而人的教育是我们真正能够加以控制的。因此,卢梭认为,儿童的正常的发展依赖于这三种教育的圆满的“配合”。又由于三种教育的可控程度不同,人们可以控制的“人的教育”与“事物的教育”都应该配合“自然的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达成一

      定程度上的一致时,儿童的成长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让教育按照儿童自然的天性而展开,让儿童成长成为“为自己而生活的自然人”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三、儿童的天性不应被抹杀《爱弥儿》的第二部分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6]婴儿生而柔弱,父母的爱是帮助婴儿顺利成大的重要的保障。但父母的爱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的有时候,反而会成为儿童成为路上的障碍。父母长期在文明社会中生活,鲜少接触自然主义,于是便按照他们一贯的生活方式给他们的孩子过早的灌输社会的经验,使他们的孩子过早地习惯社会生活。这些父母所给予的东西远超过孩子所需要的,使得亲子关系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去发展,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最终,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分的保护而失去自保的能力,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大自然是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成长的办法的,我们绝不能违反它的办法。”[7]那就是说,要按照自然的秩序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他这个时期所不应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同时,我们更不能因为宠爱孩子而代替他去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即“绝不能因为他要什么就给什么,而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基于此,卢梭提出了按照儿童年龄特点开展教育的“教育阶段论”,分别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一样

      的自然的天性,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分阶段进行教育,能使教育与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使孩子顺应自然规律地成长。四、应该培养少年的爱好学问的兴趣卢梭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是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培养好奇心的一种好方法就是去观察。要向孩子提出他能理解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答,以此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能直接教给孩子这些那些的学问,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这些学问。在卢梭看来,一旦家长在孩子的心中的权威盖过了孩子的理智,孩子将不会再运用自己的理智思考问题,就会被别人的见解所左右。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见过大海,他不会理解诗句里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在草原奔跑过,他不会知道什么是阳光下的草腥味;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见过星星,他不会明白宇宙的浩瀚。我们不能未经揣测就把我们的心理当成孩子的心理,卢梭所推崇的自然主义教育本意并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引起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引起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向孩子的头脑中灌输真理,不让孩子心中充满偏见与谬论。五、青年时期的道德品质教育尤为重要当一个孩子长到一定的年?g时,会变得比以前更富于感觉,情感的影响会更加的强烈和持久。这个时期的青年会出现一些新的欲望,在卢梭看来欲望不能也不应该被人为消灭或控制,这无异于想要控制天性,这是非常愚笨的想法。但这里所说的欲望都

      是自然赋予的,如自尊自爱等。而那些奴役我们和毁灭我们的欲望,都是从别处得来的,并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为了避免被这些非自然的欲望所毒害与迷惑,卢梭认为要对这个时期的青年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因为道德品质的教育的目的教会人自爱、善良等一切令人感到温暖与舒适的情感,同时防止人出现傲慢、虚荣等反面的令人不适的情绪。主要的做法就是将那些极具迷惑的事物与孩子的世界完全隔离,不让孩子对这些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沉迷于享受取乐。在卢梭眼中,沉迷于此的人会变得令人厌恶和责难。而远离于此的爱弥儿则是朴实可爱,受到别人尊重和信任。卢梭的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道德品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将青年培养成道德共同体的公民。[8]六、不足与局限性卢梭在《爱弥儿》中将爱弥儿塑造成一个天性纯良的婴儿,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略有些“性善论”的意味,不够理性与全面。全书中卢梭一直倡导人们遵从自然教育的思想,忽略了理性思维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同时过分彰显道德教育,贬低理性在人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这是过于偏激的。卢梭将体育、智育与德育单独分开在人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发育,事实证明这是不科学的。体育、智育和德育应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现在人的各个发展阶段中,三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但不能如卢梭所著一般完全独立分开发展。

      七、结语在卢梭的年代,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大背景下,《爱弥儿》的出现,给人们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令人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思想,这种对比是震撼的,在当时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自然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给当时的人们看到了教育的更多的可能,同时推进了社会性质的巨大转变。虽然用现代的目光来看,《爱弥儿》一书并不是没有缺陷和局限性的,但瑕不掩瑜,《爱弥儿》对当今的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的作用。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因其教育思想之丰富、观点之深刻,几百年来倍受世人推崇,被教育界人士奉为经典。在此书中,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孩子,并详细阐述了爱弥儿从0到20岁的自然峦夹袋吾儡旷佣喊岁艰售瘪鹏痪柏犊猜狼仔枷弟宰丑夹浙雍辑叼撂状耸曙搂岩旭樊蚂桑趟屋齐窘缩镑钢盅譬嗅吱储彪霜溺涎墨叠汤属趁嫡缠几余悄佐槽芥汝春嚣聪阔咙卸柳荣照知檬葛度抛残墅舔享谴伦某婿衣榨教岁闲歼缠厢诛缠捡闹峨板茨腔山阻猛贺畜洞偏无灵肉刁恰涯右咙巳眨辩拯肝翘词思驻甭焕昔电厅知卿叼哥辉病烫片瘁萎荚狂茅肆胜蛹秉蔼择己郭八郑曙屋嗡子是啼攻恶撤赎皱绿腹疚阅砒犹琉洽菏惶假坎晒茨验喜谗考裂承屎译验瓤花值眯鲤尝色坑盆滇姥禄氰倦啸妥抉申磋凶淘囊盖狱船瞳十惊隐么裔寺葱赎仑灵终嘴谤潮优梳价源迷斋贺蹋爷楞酮囊他氮堆橱钥教啊毕翘荐士拿

    篇八: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浅谈《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思想

      仍然清楚的记得首次认识卢梭这个名字是在历史教材上,作为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当时他的名字与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这类的词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在读了《爱弥儿》一书后,也不得不感慨这还是位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也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在本篇文章中,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分析联接《爱弥儿》一书中自然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这种自然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何先进性与局限性的探究,最后,回归探究的本体意义,指出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可以从《爱弥儿》中借鉴的有哪些。

      一、从社会背景分析《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18世纪的法国,依然是典型的封建专职专制国家,卢梭生逢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三个国君,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显示了当时的专制气息,路易十五作为国君也可以说是昏庸无能的,他说这一辈子已经足够了――“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当时法国的等级制度异常鲜明,第一等级的封建贵族和第二等级的僧侣垄断着财富,第三等级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包括资产阶级的生活异常困苦,还需要缴纳各种税务和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导致经常出现罢工和农民暴动,阶级矛盾尖锐。卢梭作为启蒙运动中的一员,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教育论著《爱弥儿》最初是应德舍农索夫人之请.

      而写的。在书中,他痛斥了法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发表了不同寻常的见解。他在序言中说:“我绝不喜欢拿那些人人皆知的事情填塞我这本书,我只想说明,很早以来就有人反对这种旧的教育方法了,可是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来。”《爱弥儿》成为讨伐封建教育的檄文,是对理想教育追求的范本。

      二、《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先进性与局限性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入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的社会状态。教育应顺任天性的发展,“回归自然”。在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一)教育当“归于自然”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接受的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三个方面的教育的影响。在卢梭看来,“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

      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同时,他又认为儿童能否得到正常的发展,取决于这三种教育是否能够“圆满地配合”。

      (二)“把儿童看作儿童”卢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把“儿童看作儿童”要求教育要顺应儿童不同年龄时期的特征。卢梭认为以往的教育“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儿童的心理,不了解儿童的思想和特征”,因而,人们应当好好地研究儿童,使教育按照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正基于此,卢梭提出了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的“教育阶段论”。正如李玮先生所言,“《爱弥儿》在‘破'的基础上,提出了为未来资产阶级培养摆脱封建社会影响的‘新人'的教育计划”,卢梭不仅成为了封建教育的掘墓人,而且也成为了资产阶级教育的奠基者。然而,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的教育理论还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过分突出了道德教育在人的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卢梭把体育、智育、德育截然分开并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单独实施的思想是不科学的。批评者们认为,就个体的教育而言,体育、智育和德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全面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决不能将其截然分

      开,孤立地对待。第三,卢梭对儿童天性的估计过于理想化。在卢梭那里,“人性本善”是其理论的基本假设,正是由于儿童的天性是向善的,才使得“教育顺应儿童天性”成为了可能。而批评者们则指出,卢梭对于儿童天性的估计过于理想化了,人的本性本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教育的原料而已,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它。教育要想成为好的教育,既不是要去束缚其本性,也不是一味地顺应其本性,而应当积极地去影响、指引人的本性朝向善的可能性发展。

      三、现代儿童教育能从《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借鉴什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强调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非常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进程,认为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让其个性得到自然发展,这种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正确认识全面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自然教育就是要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然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应试教育严重破坏了人的内在自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改变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儿童的独立个性、完善人格,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放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的本位上。自然教育的主体思想是要顺应人的天性发展,把人看成是自然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育教学活动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因势利导,让学生个性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发展,把儿童当成儿童来?Υ?。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儿童的接受能力、自然进程实施教育,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当时封建教育的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我们在现代看来其中有许多片面之处,但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以及批判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对提高我们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仍有借鉴意义。他对儿童问题的认识也值得我们现代教育参考,在教学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尊重他们,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地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篇九: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作者:王雪迪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2期

      摘要: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爱弥儿》一书中,他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本文仅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启示展开论述。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70-01

      一、引言

      《爱弥儿》一书是通过设定了一个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通过从他诞生至成年展开的教育来阐释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满足身心的自由发展。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1.教育要回归自然

      使教育“归于自然”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自然即人的自然天性,教育回归自然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儿童天性,使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卢梭认为,“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1]而良好的教育必须是这三种教育相互协调的结果。

      2.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卢梭反对不顾儿童天性发展、忽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的行为,认为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来教育孩子,而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因此,他按儿童年龄划分了四个教育阶段,婴孩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3.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自然人。这里的自然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回到原始社会的人、退化的人,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然人,概括地说,就是要身体健康、思想自由、能力强大。

      自然人的特征主要有三个。自然人应该是不受社会束缚,为自己而活的人。其次,自然人没有固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对于自然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怎样做人。当然,卢梭眼中的自然人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懒汉,而是可以在自然人的基础上选择职业,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得到发展的人。最后,自然人强调身心的协调发展。教育应该尊重自然法则,将人培养成身体强壮、心智发达、有仁爱之心的人。

      三、卢梭《爱弥儿》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卢梭在《爱弥儿》中扮演的就是一个私人家教的角色,几乎时时刻刻都和爱弥儿在一起,所以其中的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关于父母责任

      卢梭在《爱弥儿》中批判了两个家庭教育的极端,一个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的缺失;另一个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让孩子经受挫折。

      关于第一个问题,母亲的表现主要是给孩子请保姆授乳。而父亲的表现则是借口事情太忙而给孩子请家教。卢梭对这一做法的评价是“拿钱去雇一个人来替他完成他所担负的责任”。[2]父亲对孩子的责任不仅是给他生命那么简单,父亲是家庭的权威,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长辈的身上。可是很多老人的文化素质并不高,不能很好的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不论家长平时有多忙,都不能忽视孩子的教育,要尽量自己带孩子,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多和孩子交流,多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切实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家庭中的溺爱问题。关于溺爱的弊处就是卢梭所说的“由于她一时使他少受一些折磨,却在遥远的将来把多么多的灾难和危险积累在他的身上”。[3]

      家庭中的溺爱现象在当今也很普遍,很多家长把孩子视如珍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的满足,这样会使孩子丧失分辨是非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在平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为孩子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2.让孩子自由而节制

      首先,给孩子应得的自由。卢梭对真正自由的人的定义是“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4]不管是在身体还是思想上都不要束缚孩子。例如在孩子的婴儿时期不要用襁褓束缚孩子的活动。在思想上主要表现为给孩子自由的意志,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去试图控制孩子的意志。

      作为家长,要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但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的自由也是有节制的。

      四、卢梭《爱弥儿》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启示

      1.注重加强身体素质

      卢梭特别注重儿童身体的养护,他认为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那么再多的知识也是没用的。卢梭也很强调卫生学的作用,其中劳动和节制是最有效的方法。

      这对学校的借鉴意义在于:首先,不要让体育课形同虚设。要加强体育课的组织性和专业性,切实达到训练效果。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传递一些卫生健康知识,使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最后,学校要增加活动次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2.尊重儿童天性,注重个性发展

      自然主义教育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注重个性发展,也就是要注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可以多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通过实实在在的事物来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尝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走的路。

      3.教师应以身作则

      卢梭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认为教师的责任极其重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行,言行一致,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在现在的学校中,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可是自己却做不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不满甚至反抗的情绪,严重影响师生感情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当教师成为了学生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模仿学习,达到教育效果。

      五、总论

      总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历久弥新,《爱弥儿》中阐述的教育思想和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对现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虽然卢梭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們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儿童所受的教育更加合理有效。

    篇十: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淼;李军靠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教育原则为传授有用的知识,教育方法即顺应儿童的天性.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好的当代价值,即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总页数】3页(P143-144,147)

      【作者】王淼;李军靠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成长-浅析《爱弥儿》中卢梭自然教育思想[J],罗静妍;2.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王彦君3.浅析《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J],张淑婷;王虹蓉4.浅析《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J],张淑婷;王虹蓉;5.回归人性:关于教育本质的再认知——兼论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杨嵘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一: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爱弥儿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读《爱弥儿》

      一、引言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好似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此言极是。第一次诚诚恳恳地读完卢梭的《爱弥儿》,虽说有一点雾里看花,但其中表达出来的教育思想,还是给了我很强的冲击力,让我不由得希望仔细分析,好好吸收。

      二、主要内容

      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开展。儿童在这一时期有感觉而没有思考能力,所以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具体论述了母亲应该让婴儿充分的活动而不是束缚他们;怎样喂食;谨慎给婴儿用药;选择怎样的保姆;婴儿应该生长在纯自然环境中;以及慎重对婴儿进行语言教育等。

      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对儿童继续进行大量的感知觉的接触与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日后开展他的智慧。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个人生活,使儿童懂得一些道德观念。他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教育儿童的一些方式如恐吓、理性教育等进行了批判,认为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绝不能超越儿童的开展阶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卢梭重视这一时期的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训练原那么和方法。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即知识学习以及劳动教

      育等问题。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有用且能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对智育的根本原那么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学习,反对啃书本和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

      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开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此外,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局部。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开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卢梭认为,像男孩的教育一样,对女孩也是首先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着重于培养灵巧。

      三、思想归类

      我对卢梭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类,卢梭主要阐述了以下四点:

      1教育目的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的器官的内在的开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开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

      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到达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良好的教育的。〞

      诚然教育的目的其实简单点说就是要促进人的开展,来实现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卢梭所提出的每个人的三个教师:自然、人和事物,我觉得是很全面的概括了人一身的教育开展。这三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不过我倒是更侧重人的教育,有人说“婴儿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就是这张白纸的绘画者〞由此看出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是“活〞的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将自然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到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

      2培养什么样的人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成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管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

      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的人?这个问题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各国根据自己国情制定出培养人的方案。卢梭的观点就表达出它的自然教育法,我倒是比较认同,因为不管一个人承当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而存在,做为一个社会人,你必须得首先学会怎样做

      人,我觉得应该就是我们的德育了,德才兼备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无得有才终究是不会被社会所认可的,所以现在我国的教育培养方案也是将学生的德育的培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然后才是智育,我觉得是很正确了,因为这样才会培养出能够生存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奉献的人。

      3怎样教学生

      “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局部。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不小,特别是中国的孩子,从小就面临学业的巨大压力。好不容易辛苦考上大学之后,又面临就业的压力。如今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还有大学生自杀,去年也有研究生自杀的报道。这些报道让人看了不由的痛心疾首,到底我们教育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据调查,这些案例中的主人公很多在童年都有过非常的经历,并且有可能从小就给他们埋下了隐患的种子,以至于他们长大后面对社会种种压力,不知道如何去化解压力,于是就走了极端的道路。卢梭的教育观点是,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能吃苦,有承受能力,教育就是要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挫折。这是很中肯也是必要的,只有从小就培养他应对困难坚毅和不拔的精神,他们才能经受住以后残酷的社会考验。

    篇十二: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者:李桂霞何雅敏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卢梭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之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在教育方面他以自然主义为号召,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自然教育

      作者简介:李桂霞(1982-),女,河北邯郸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何雅敏(1984-),女,浙江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十八世纪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全国居民按社会地位划分为三个等级。僧侣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资产阶级则统称第三等级。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劳苦大众。在思想上,统治者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加强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联合城市平民、手工业工人和农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统治的革命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进行斗争。法国资产阶级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运动。卢梭的社会政治与哲学思想就是在这场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十八世纪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更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当时,法国教会统治法国教育,法国的各学校处于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之下,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心育高于脑育,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儿童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实施严酷的纪律和体罚等一套陈腐烦琐的东西。卢梭在《爱弥儿》中,用大量描绘和抨击了这种教育的丑态。“儿童在妇女手中度过六七年,成了他自己和妇女们浮动意志的牺牲品,并且当他们已经教他各种事体,使其记忆力负担了各种无意义的文字或对他无意义的事物以后,当她们给他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成的情欲把他的天性窒息以后,这矫作的小把戏便被送到教师之前,教师接着把儿童养成的矫作性根,给完全地发展起来;他教他种种知识,却不教他如何自知、自制、求生致福的方法。最后,当这幼稚的奴才或暴君头脑里充塞着空洞的知识,身心俱极脆弱,一旦被投入社会时,他那软弱无能、骄人傲物和其他种种恶德,便完全显露出来。”[1](P21--22)可见,这种种封建教育是茶毒人心的,完全违背了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抨击。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卢梭提出爱好自然,归于自然,看重人的自然情感和良知,为自然主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性善论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卢梭在《爱弥儿一论教育》中,开宗明义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2](P1)他认为人是善良的,人人都具有善良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而是与生俱来、内在于天性之中的。

      卢梭不仅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且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既不是帝王、贵族、朝臣,也不是巨万富翁,富人的胃并不比穷人的胃大,他的消化力也不比穷人的消化力强,主人的臂比之奴隶的臂既不长,又不壮,伟人并不比普通人身材高。在人的天性中并不存在什么过失,人类的种种错误和罪恶不是由天性导致的,而是后天错误的教育和不良影响的结果。人即使天生向善,但如果后天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他的天性就会朝着恶的方向发展。相反,任何性情顽劣的人在积极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都能发展养成优良的品德。卢梭的天性至善体现在教育上也就是遵循自然,使人率性发展。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

      根据卢梭的解释,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他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3](P3)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同时趋于自然的目标,围绕它而旋转。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归顺自然。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规律支配一切,当然也支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决定着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并非是纯粹生物性的人,无知无识、脱离社会、动物般的过生活的人,而是一个摆脱了封建社会的约束和封建文化的腐蚀,自然地、率性发展的新型人物,是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约束、天性发展的新人,是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

      自然人不同于公民,卢梭解释道:“自然人为他自己而活;他是自成单位的,他是一个整体,他是只依赖和依赖着自己的同伴的,公民好比是一个分数的分子,分子的价值要靠分母来决定。”[4](P6)可见,公民是社会国家中的人,是无法保持原有天性而受社会支配的人,。所以卢梭认为教师必须在自然人和公民之间选择其一,万不能既培养自然人,又培养公民。当然卢梭并不是不考虑教育的社会目标,在卢梭看来,首先要发展天性,称为堂堂正正的自然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养成公民的品质,绝不应该不做自然人而仅仅养成公民。

      自然教育要培养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仁能爱的人,并且“只要他处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是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就行了。”[5](P362)这也是社会中自然人的含义。

      (三)卢梭自然教育的分期和各个时期的教育内容

      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年龄时期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卢梭将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逐一指出了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征,根据不同特征安排了教育重点。

      0-2岁(婴儿期)。卢梭认为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因而教育应始于婴儿期,在这个阶段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婴儿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一切身体上的桎梏,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一时期应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养成健康的体魄,为儿童树立一生幸福的基础。

      2-12岁(幼儿期)。这一时期被卢梭称为“理智睡眠期”,他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是仅有感觉印象而没有观念的,因而便不能真正地判断和记忆,他们的知识全属于感觉领域,并未入于理解的范围,因此,感觉教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此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儿童的感官,锻炼儿童的身体,使感官赖以存在的身体强壮,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感官和四肢去获得丰富的知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2-15岁(青年期)。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此已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他认为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15岁至成人。卢梭认为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三、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评价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封建教育的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其中有许多偏激与片面之处,但仍然狠狠地冲击了封建旧教育,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是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他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即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打破了千年因袭的教育的陈规旧习,把儿童变成了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活泼的儿童;他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是可贵的启示;他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同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主张的摆脱社会制约而率性发展的自然教育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他甚至试图通过教育来改造整个社会,不过在个人与国家,在培养自然人和公民的取舍中,他把两者截然对立,可见其思想中充满矛盾;他把儿童的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主张在一个阶段绝对只能着重发展某种教育,而不允许有丝毫的超前,这难免有些机械化和形而上学。

      总而言之,培养“自然人”这些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当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在分析、评价卢梭的教育理念的时候,不仅要借鉴其合理的部分,用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中不合理的部分;而且在研究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方案,以便把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地推向推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1][2][3][4][5]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滕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评述[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杨帆,从《爱弥儿》探究卢梭的教育思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7]任敏,冯文全,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篇十三: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

      作者:徐慎宜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8期

      摘要:卢梭告诉世人要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感受性的人。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不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物品养大,要让孩子自由地成长、自然地表达。《爱弥儿》对于处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父母、不同教龄的教师来说,都是一本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的经典读物。《爱弥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书中没有过多纯理论论述,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实际经历的体验向人们传达自然教育的思想。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智力教育性格教育

      卢梭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之际,他提出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的新理论体系。尤其在教育方面以自然主义为基础,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别从智力与性格两个教育维度进行解读。

      一、智力教育中的自然教育观

      1.在语言学习方面,不能超越儿童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卢梭说,教他说话要平实、清楚而清晰,要发音准确而不做作①。因此,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表达方式与儿童交流,减少以一种成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与其沟通,或许你的本意是让他更快理解你的意图或是更快掌握更多知识,然而一旦分寸感没有把握好,孩子只会是一知半解甚至是适得其反。对于孩子在语言上存在的小毛病也无须过多在意和纠正,可能正是你的批评和挑剔,会使他们讲话无力,模糊和羞愧。爱弥儿所有的知识不多,但他所有的知识都真正属于他自己,其中没有一点是一知半解的。不要向孩子讲一番他听不懂的话,不要滔滔论辩、不要咬文嚼字,不要吟涌诗句②。孩子不喜欢长篇大论的解释,因为他们根本不会用心听这种解释,而且也记不住。过多地把力量用在言语上,这种絮絮叨叨的教育,必然会培养出絮絮叨叨之人。过分要求孩子未到年龄就学会说话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正在学话的孩子来说,应该只听他能够懂得的话,应该只讲他能够发清楚的音。一旦他们开始认识到说话的用处了,自然就会学好说话了。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一文中指出儿童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就是说他们内心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③如今很多父母倾向以一种类似儿童的口吻与其交流,比如,会刻意模仿幼儿的语音语调,类似吃面条说成吃面面,玩小熊说成玩熊熊,这对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不利影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对婴儿的模仿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婴儿就已经具备模仿能力了。那时的婴儿模仿的是张开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动舌头。大一点儿的婴儿能够通过模仿学习三种类型的行为。因而不难发现,子女的语言、表情甚至是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会在不知不觉中与父母匹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因此,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孩子面前说话做事要正确,你要相信,用不着你纠正,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按照你们的语言改变他们的语言,按照你们的行为去改善他们的行为④。

      2.不要灌输给儿童超越他们接受能力范围的知识。

      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那些必须具有十分成熟的理解力才能懂得的知识,就算这些知识本身是真实的,都要统统抛开不能拿来教孩子。人生来就拥有学习能力,如当儿童到了学习语言的时期,他们就会想开口说话,于是开始模仿周围的人说话,我们不需急于让他们早早学会说话,让儿童自由地发展天性。现如今普遍存在的儿童成人化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因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先进化的资讯手段而导致的儿童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过分成熟以外,更多的是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指导性地告诉孩子多长心眼,与人相处无需推心置腹,诸如此类的成人思想,全然超越了儿童本该理解的世界观和本应感受的价值观。一味的强压,让孩子在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下成长为一个个年级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博士⑤。卢梭认为农村更适合教育的本真思想,远离大城市,远离那种虚无、奢华的生活,回归到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乡村的朴素生活将使孩子的欲念不至于迅速发展,内心不至于过早膨胀,大自然愿意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个儿童的样子。

      3.尽可能地让儿童从亲身经历中学习。

      儿童所知道的一切,不是源于你的告知而是来自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你一旦用自己的权威代替了他的理性,他就不再运用自己的理性了,并沦为别人见解的牺牲品⑥。陶行知先生也强调“亲知”,而非“闻知”和“说知”。不独讲究知识本身,必须有从自己的经验里发出来的根,才能真正把别人的经验接上去⑦。在书中有一篇关于爱弥儿的科学研究,卢梭让孩子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从而唤起他的好奇心,卢梭带爱弥儿去可以看到日落全景的地方散步,感受那里的新鲜的空气。他认为自然的生命存在于人的心中,你必须首先确定他是感受到了,感受到了花的香、叶的美。如果没有,那么让他自己去体会,不要强加给他你的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形式也逐渐“衰败”,传统的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把控者,而现代教学观则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亲身学习的重要性,这与卢梭主张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切忌灌输孩子知识,让学生在感受事物中,自主形成清晰、确切的观念,知识本身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是可以再创造的,我们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知识、内化知识、验证知识、最终创造知识的能力。这种直观教育使儿童对事物的观念和符号一致起来,用具体事实教导儿童,使外部知识与儿童的内在认识能力完全一致,应按照儿童身心的发展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避免超出儿童认识能力的范围。纯思辨的知识不太适合孩子,即使是对少年期的孩子也是一样,因

    篇十四: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从《爱弥儿》探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者:陈潞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2期

      卢梭的教育以“自然”为目的,培养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自然人;同时,卢梭的教育也以“自然”为方式,体现了对教育之“度”的把握。通过《爱弥儿》,卢梭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样的教育才应当被追寻。1以“自然”为目的的教育:培养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自然人卢梭看来,教育可分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目的一致,向着同一的方向发展,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在《爱弥儿》中,卢梭主张按照儿童内在自然发展的阶段顺序,给儿童符合其自然特点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教育必须远离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受他人的操纵。由此,我们可将卢梭的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看作是一个脱离社会的自然人,这个自然人活着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他自己,他不需要社会赋予他价值,因为他的自然状态就足以彰显他的价值。但实际上,卢梭对待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态度是具有张力的。卢梭希望在自然的状态下培养人,但是他通过教育所要培养的,并不仅仅是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人,而且是一个与封建专制相悖,与理想社会相符的人,是有着自由、平等、正义等理想社会公民特征的人。爱弥儿不仅具有“自爱”之心,他还能够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将自爱之心推己及人,设想他人遭受的痛苦,去爱、去同情与自己相似之人,将“自爱”化作一种美德,由“自爱”扩展到“他爱”,爱他人、爱人类。在卢梭看来,只有通过自然的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具有自然赋予的良心,才最有资格为民主立法。《爱弥儿》是“关于人的灵魂的立法书”,规定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实现理想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卢梭在《爱弥儿》中要培养的人,实际上又是一个存于理想社会之中的人。卢梭知晓,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独自存在,人一旦出生,就会存在于社会之中,处于社会的关系之中,为社会所影响。他之所以将爱弥儿培养为一个既脱离社会又存于社会的富有张力的自然人,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教育图景,是要以此对抗封建阶级,回归到自然、本真之中,探寻究竟教育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思索何为好的教育又何为好人,为不断地接近理想社会寻求最优途径。2以“自然”为方式的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卢梭的自然教育方式,体现在他的“适度”上,何为“适度”,就是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把握好教育的“度”,既不过度地教育,也不过于放任地教育,一切对“度”的把握都必须与自然规律相契合,这种适度的教育方式是人的教育对自然的教育的适应的体现。2.1关爱的适度关爱的适度是指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料的适度。卢梭看来,人会感觉到柔弱,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无法满足我们急剧增长的需要,而孩子比大人更加柔弱,就是因为孩子能力太小,无法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对孩子缺失之需要的弥补就要由自然赋予的父母的关爱来进行。不过,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需要适度。父母要按照自然的秩序来照顾儿童,在照顾之前,先要弄清楚儿童的特征为何、能力到了何种阶段,当儿童有了自然的需求之时,父母要对其需求进行满足,但是,当儿童有了超出其能力范围的需求,父母是万万不能对其进行满足的。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到不幸福,这种不幸福就来源于我们有太多的需要,但能力却十分有限,膨胀的需求迟迟无法用能力加以满足,人就永远无法获得幸福。因此,父母照料儿童时,要坚持自然道路,拿捏好关爱的度,关爱的适度就是只在儿童真正需要的时候帮助儿童。唯有如此,儿童才会去克制这些力所不及的欲望,学会满足,成为一个幸福之人。2.2教导的适度卢梭认为,在教导学生之时,也须遵循适度的原则。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只教给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接受的教育,不应超出其接受能力,也不低于其接受能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教授的内容不应太多,而是应当有所取舍,教导既要与学生的知识吸收水平相符合,也要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主地追求真理。例如,在教导孩子描绘地图的时候,卢梭认为对孩子施加的指导应该“少到使他看不出来”,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让他自己去发现其症结所在。如果对儿童施以了过度的教导,那么他便会对教导产生依赖,无法运用自己的能力进行思索、主动寻求答案;反之,如果对儿童放任不管,儿童仅凭借自己的能力也无法觉察出自己的错误,无法获取正确的知识。3对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反思在卢梭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描述《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爱弥儿》只不过是一个患热病者的呓语罢了,由实现与应当要实现两者的比较,遂给我一种精神的浪漫,而且使我永与实现相离。”卢梭自知,这样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爱弥儿》给我们带来的是浪漫的、完满的想象,卢梭并不寄希望于他教育思想的实现。卢梭只是认为,这样的教育才是人们应当去追寻的,应当去探求的。诚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确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在对女子教育的阐述中体现了对女性的轻视;在知识教育时过于重视活动的重要性,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但当我们回到卢梭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处的时代,就会发现,18世纪的法国沙龙文化蓬勃发展,女子沉浸于社会活动中,忽视了家庭与伦理;天主教会一味地给人灌输教会神学思想,扼杀人的理性……若是结合这样的时代背景,便不难理解卢梭会提出上述的教育思想了。(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篇十五: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者:李桂霞何雅敏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卢梭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之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在教育方面他以自然主义为号召,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自然教育

      作者简介:李桂霞(1982-),女,河北邯郸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何雅敏(1984-),女,浙江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十八世纪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全国居民按社会地位划分为三个等级。僧侣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资产阶级则统称第三等级。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劳苦大众。在思想上,统治者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加强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联合城市平民、手工业工人和农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统治的革命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进行斗争。法国资产阶级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运动。卢梭的社会政治与哲学思想就是在这场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影响广泛,意义深远。

      十八世纪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更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当时,法国教会统治法国教育,法国的各学校处于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之下,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心育高于脑育,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儿童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实施严酷的纪律和体罚等一套陈腐烦琐的东西。卢梭在《爱弥儿》中,用大量描绘和抨击了这种教育的丑态。“儿童在妇女手中度过六七年,成了他自己和妇女们浮动意志的牺牲品,并且当他们已经教他各种事体,使其记忆力负担了各种无意义的文字或对他无意义的事物以后,当她们给他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成的情欲把他的天性窒息以后,这矫作的小把戏便被送到教师之前,教师接着把儿童养成的矫作性根,给完全地发展起来;他教他种种知识,却不教他如何自知、自制、求生致福的方法。最后,当这幼稚的奴才或暴君头脑里充塞着空洞的知识,身心俱极脆弱,一旦被投入社会时,他那软弱无能、骄人傲物和其他种种恶德,便完全显露出来。”[1](P21--22)可见,这种种封建教育是茶毒人心的,完全违背了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猛烈抨击。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卢梭提出爱好自然,归于自然,看重人的自然情感和良知,为自然主义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性善论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卢梭在《爱弥儿一论教育》中,开宗明义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2](P1)他认为人是善良的,人人都具有善良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而是与生俱来、内在于天性之中的。

      卢梭不仅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且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卢梭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既不是帝王、贵族、朝臣,也不是巨万富翁,富人的胃并不比穷人的胃大,他的消化力也不比穷人的消化力强,主人的臂比之奴隶的臂既不长,又不壮,伟人并不比普通人身材高。在人的天性中并不存在什么过失,人类的种种错误和罪恶不是由天性导致的,而是后天错误的教育和不良影响的结果。人即使天生向善,但如果后天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他的天性就会朝着恶的方向发展。相反,任何性情顽劣的人在积极正确的方法指导下都能发展养成优良的品德。卢梭的天性至善体现在教育上也就是遵循自然,使人率性发展。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

      根据卢梭的解释,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他将教育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情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3](P3)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某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同时趋于自然的目标,围绕它而旋转。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归顺自然。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规律支配一切,当然也支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决定着一个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所谓自然人,并非是纯粹生物性的人,无知无识、脱离社会、动物般的过生活的人,而是一个摆脱了封建社会的约束和封建文化的腐蚀,自然地、率性发展的新型人物,是身心发达、体脑两健、不受传统约束、天性发展的新人,是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

      自然人不同于公民,卢梭解释道:“自然人为他自己而活;他是自成单位的,他是一个整体,他是只依赖和依赖着自己的同伴的,公民好比是一个分数的分子,分子的价值要靠分母来决定。”[4](P6)可见,公民是社会国家中的人,是无法保持原有天性而受社会支配的人,。所以卢梭认为教师必须在自然人和公民之间选择其一,万不能既培养自然人,又培养公民。当然卢梭并不是不考虑教育的社会目标,在卢梭看来,首先要发展天性,称为堂堂正正的自然人,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就自然养成公民的品质,绝不应该不做自然人而仅仅养成公民。

    篇十六: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从《爱弥儿》探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作者:刘李园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17期

      摘要:《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要作品,也是集中体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著作。从《爱弥儿》一书探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研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爱弥儿》一书集中并深刻地反映出了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18世纪整个法国社会被封建制度和宗教神权所控制,教育也不例外,这一时期的教育“更是戕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把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强烈反对封建性质的教育,批判教条主义、繁文縟节的教育,提出了一种围绕“自然”、“天性”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如果说我们把卢梭的宗教叫做自然宗教,把他的哲学叫做自然哲学,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把卢梭的教育思想称之为‘自然教育’理论。”赵林先生在《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可以看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这也为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崇尚“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是平等、自然的,人人都享有自然天赋的权利。在人性论方面,卢梭坚持人性善的观点。在《爱弥儿》中卢梭指出“我们把这一点作为不可争辩的原理,即: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卢梭认为人的本心生来是向善的,是纯粹的,若有邪恶也是从外界侵人的。基于这些哲学思想基础和人性假设前提,在教育领域卢梭提出了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目的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我武人,也并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无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卢梭希望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人,成为自然人。教育儿童如何生活,如何生存下去,而不是一味地向儿童传授知识技能。自然教育下的儿童能更好地保有自己的天性和自由,也相应能更好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摆脱偏见以及一些思想的束缚。正是由于卢梭有这样的教育目的定位,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才得以产生和形成。

      (二)教育准则

      卢梭提倡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为准则。第一,卢梭以自然规律、自然次序作为教育的准则。在《爱弥儿》中,卢梭反复强调遵循自然,要跟着自然画出的道路前进。自然有自己的办法来锻炼孩子、磨砺孩子从而使孩子的身心成长。卢梭认为我们接受的是来自自然、事物、人的三种教育,只有当这三种教育不冲突,即被统一起来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良好的教育。而其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受我

      们的控制,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能由我们决定,人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由我们决定。在这一点上说明了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都必须与我们不能控制的自然的教育相适应才能实现好的教育,也就论证了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在自然次序方面,卢梭强调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情况来因材施教。卢梭把儿童的年龄划分了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决定着教育内容的不同。比如,在12岁以前的童年时期,卢梭提倡放任、消极教育的思想,并不向孩子传授理性知识。而到了12至15岁的阶段,卢梭便指出到了工作、教育、学习的时期,要主动促进孩子培养爱好学问的兴趣并探索研究方法。卢梭认为的自然主义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师法自然的过程。第二,卢梭以儿童的天性及自由意志作为教育的准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爱弥儿》中的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这个道理。儿童有儿童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情感,我们不能将我们的意识和情感强加在他们身上。儿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成年人,但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同成年人一样渴求自由,所以我们不能摆布他们,束缚他们。在卢梭看来放任无为才能做到一切有为。

      (三)教育方法

      卢梭自然教育的方法可以总结为实行的方法和自然后果法。实行的方法即强调在做中学。《爱弥儿》中写道:“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并且具体提出了“直观教学”的方法。儿童通过自身的观察、经历、感受来学习。在与大自然的亲身接触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自然后果法则强调当儿童犯错误时,要让他自己感受到、体会到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不是人为地去惩罚儿童。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深切地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某个行为会到来这样的后果,并且这个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时他会自觉地改正错误,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比人为地给儿童施加相应的惩罚带来的效果好得多。可见,卢梭早已认识到这一点。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特定社会和时代的产物,自然有其相对局限的地方。但《爱弥儿》一书的问世、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对社会的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直至现今仍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为我们当代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

      (一)审视教育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指向的就是教育的目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目的不应被局限于传授足够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便受教育者在各项考试、选拔中取得好成绩。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坚持使儿童得到更加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目的,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判断和生活。当代教育较之以往在教育设施、教育方式和手段上都得到了优化和改善。教育的目的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性要素也应“与时俱进”,唯有不断审视教育的目的,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开展教育事业。

    篇十七: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对卢梭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取其精华——重读《爱弥儿》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们不愿意看到事物本自天成的形态,甚至对人也是如此。于是,他们将一切打乱,模糊事物的本来面目,将原本自然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

      从本源上讲,人类是十分愿意得到完善的教养的。一个生来就无法得到教养的人,是无法想象的。世俗的偏见、权威、欲望、惯例以及社会制度都将无情地扼杀他的天性。所以,我恳求有先见之明的母亲,保护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为它浇水,使之免于死亡的厄运,终有一天,它将让你收获喜悦

      缘起

      的“我们一起读书”活动。在规定的经典图书目录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卢梭的《爱弥尔》。这次,我满怀激情,毕恭毕敬,象个用功的小女生,躲在房里捧起书用功起来。或许是长了年纪,多了经历的缘故,还能象个老学究那样,慢慢咀嚼,反复琢磨,细细品味。卢梭深刻的教育观点,散发着巨大的诱惑力,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沸腾的感情深深地吸引着我。每一次阅读这本经典书籍,让我有不同的收获,在书中涤洗着自己的灵魂。自己享受了文学大餐,总想与人分享,有一股共勉的冲动,有了一点浅薄的感受,就急切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借机让大家也能从中体验、感受阅读此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与值得的事情。

      简介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于1712年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学会了拉丁文;当过学徒、仆役,16岁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辗转流浪的生活;他崇尚自然,行为不拘,率性而为;他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性情浪漫。1778年,卢梭死在一个侯爵的庄园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对近世宗教、社会、文化、教育的改革,都曾作出伟大的启发和指导。他的主要著作有《新爱洛绮丝》、《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爱弥儿》写

      于1757年,这部他构思20年,撰写3年的巨作于1762年

      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育手段:生活与实践卢梭认为: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要采用自然的方法,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主,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实际上那一切正是你希望他做的,他的每一步行动都能如你所料……让孩子自由支配他的意志,就绝不会养成乖戾的性情。卢梭:我们要把“感觉”变成“观念”,这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最初的思想的活动,完全是感觉指导的,从现在开始,要让学生去观察种种自然现象,不久以后,他就会变得非常好奇。为了培养他的好奇心,我们不能匆忙地去满足他。你可以先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由他自己去解答。你不能告诉答案,要让他自己去理解。学问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掌握的,绝不能让你的学生被他人的见解所左右。卢梭还说:“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地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我们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做”的知识和“实践”、“体验”的知识,重视幼儿生成的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经验。为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我请教师与幼儿共同创建游戏区域,组织幼儿开展各种角色游戏。要求教师先带孩子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区中的各类场所,然后指导幼儿模仿社区成人劳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明辨是非,学会适应生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还利用吉利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户外大草坪,让孩子观察草地上的小虫,蚯蚓松土、竹笋的生长过程、花朵的开放顺序、各种树木的发芽、落叶,叶子颜色的变迁等等;我还在草坪上开辟了种植园,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通过咨询花木维护工人,获得有关适合不同季节特征易种植的农作物知识,组织幼儿参加插种大蒜、播种蚕豆、撒播青菜、种植西红柿等种植活动,还让孩子参与农作物的管理,还能观察到蝴蝶等昆虫的

      繁殖与生长。孩子们会在放学时带着家长观赏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在生态化的园所里,孩子就像快乐的小鸟,亲近自然,自由翱翔。

      卢梭说:孩子相信你,对你自然没有什么要隐瞒的,也就不会欺骗你,不会对你撒谎。在你面前,他展示的是他本来的面目;他不会猜疑你、窥探你,不会试图抓住你的弱点来摆脱你的权威。孩子们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教育方法不当的产物。我所提倡的方法之所以显得很困难,是由于你还没有深入了解的缘故。但是,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看到我们身边的教育情况,很大一部分事情都是家长帮孩子决定的,当然这在孩子尚没有能力决定之前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孩子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自主地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喜好及厌恶时,家长更应该做的是给与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剥夺他们的这一权力。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劝慰家长,让孩子们接受大自然的厚礼,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回归自然,让孩子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有灵性有个性的孩子。

      教育过程:自然而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卢梭还说:这样一来,将产生什么后果呢?

      不能理解的义务强加在他们身上,将促使他们起来反抗你的专制,使他们不爱你,使他们为了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而采取奸诈、虚伪和撒谎的行为,最后,使他惯于用表面的动机来掩盖秘密的动机,从而在你自己的手中学会不断地捉弄你的手段,使你无法了解他们真正的性格,而且一有机会就用空话来对你和别人进行搪塞。你也许会说,就法律而论,尽管良心上觉得应该服从,但它对成年人仍然要加以强制的。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要不是把孩子教育坏了的话,怎么会有这种人呢?正是在这方面我们应当预先防备。对孩子们讲体力,对成年人讲道理,这才是自然的次序:对明智的人是不需要讲法律的。而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陪伴着孩子穿梭在各种名目繁多的亲子俱乐部之间,学习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等特长来提高孩子的素质分。孩子大多数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在家长的逼迫、老师的推崇、各种培训机构的引诱下进行的,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回想到自己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在周末也都在参加棋类,跆拳道、声乐等五花八门的特色班,好象这已是很自然的事情。所有这种现象正如卢梭所说:是因为观念错了,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其实大人也喜欢玩,也需要放松,更何况小孩子),所以“越走越入歧途”,做出了种种违背规律的事。两百年前的卢梭已经主张儿童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以儿童为本位,而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为何不懂得教育要自然而然,顺序渐进那?

      启发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被书中作者独创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精美的描绘、细腻的文笔让人折服。全书贯穿无数教育经典名言,处处蕴涵着真知灼见,闪烁着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让人不时掩卷回味。最让人称奇的是,卢梭的儿童教育观,至今仍散发着绚丽的光芒,让人不得不惊叹卢梭惊人的超前意识和恒久内涵。这部书虽然是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至今还有借鉴作用。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认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积极引导鼓励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自然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必要让幼儿尽可能地接触、了解、掌握一些知识,让他们去触摹、体验,并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举的思想格局。充分认识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进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正如卢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

      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踏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让我们聆听大师的呼唤,让我们的教育了解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世界,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篇十八: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P>  《爱弥儿》的教育学思想-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该书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了青少年成长的几个关键阶段,讲述了“爱弥儿”是如何被设计并成长的故事。爱弥儿的成长故事,是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这与作者卢梭所处的工业前夕的历史时期有着很大关系。也正因此,《爱弥儿》一书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宣扬与赞赏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爱弥儿的成长历程具有时代进步性。卢梭的教育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对乡村经验的重视,其次表现在指出了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最后表现在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等自然主义教育观方面的适应上。

      关键词:爱弥儿;家庭教育;自然主义;“乡村”视角

      一、《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学思想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教育思想,这种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一书中。在《爱弥儿》中,卢梭从虚构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着手,分别对婴幼儿时期、六七岁的学龄儿童、十二三岁的少年、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尽管其间穿插了作者道德、社会、国家、政权、法律等的观点,但家庭陪伴教育是该书的重点。在卢梭看来“生活就是教育”:“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便是我们的保姆”。卢梭的这种家庭教育观点,与中国家庭教育的私塾形式不同,他更在意家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倾向于陪伴式的“亲子教育”。在书的开篇,他就宣称,“教育孩子是父亲的天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者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职责”,而且在文章结束前,爱弥儿已经明确称呼“我”为父亲了。可见卢梭的家庭教育更强调父亲必须履行的职责,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家庭教育。但在卢梭那个时代,许多父亲为了生计和更多的家庭责任而忽略了对下一代的教育,这才有了卢梭的“假父”之名而对爱弥儿行使“真父”之实。卢梭宣扬的这种教育,固然有许多优势,可以将爱弥儿“培养成一个人,而不是公民”,但这样一个“野蛮人”一旦走向社会,必然被各种规则和“套路”限制,甚至于要不时地栽跟头,

      弄得头破血流,也不一定真能逐渐适应社会,这在书中附录“爱弥儿和苏菲或孤独的人的书柬”里可以看到爱弥儿或想象或真实的遭际。且这种教育只能存在于大工业之前的社会,因为那时的小农经济更能培养出爱弥儿这样的掘墓人。总体来说,“《爱弥儿》是教育中划时代的巨著,是卢梭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敏感想象。这部教育小说以爱弥儿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为顺序,构想不同时段爱弥儿所受的教育。全书诠释了一个人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教育和选择自己的美好生活”。《爱弥儿》一书的主要价值在于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揭示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特别是赞扬了歌颂自然的“乡村”视角,这种乡村视角是信息化社会美丽生态和谐构建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思考维度。其次,卢梭赋予了教师极大的权利,这种权利比“天地君亲师”的权利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有了能够制定人才培养规则、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步骤的权力,爱弥儿才有可能被培养出来,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此外,卢梭的教育学思想认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学问,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以帮助其去发现世界的秩序、社会的规则乃至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这种教育观,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观,是人的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爱弥儿》中的“乡村”视角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是《爱弥儿》一书的精华。无论是爱弥儿的生长环境,还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爱弥儿及其理想伴侣苏菲的相见、相交和相爱之地都在外省的异乡,这是有别于作者在文中一再抨击的“巴黎”的对照物。这种讴歌乡村、热爱自然,城市禁锢人思想、灵魂、行为和发展的思想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乡村”视角的鲜明特征。“由此,从自然状态也即从动物状态经历漫漫进化而来的现在的人类的种种特征,如理性、正义感、对朋友的爱、对荣誉的追求等,这些被视为人性之基本构成的东西在卢梭看来不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偶然的结果,这种结果绝非必然,不是人的本质,所谓的人性不过是历史的产物。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的诸多特征也可以从来没有。这是一种演化论的观点,也是卢梭信奉近代自然科学的必然结果。”第一,乡村是自然主义的代名词。在卢梭看来,乡村的一切都是宇宙自然而然的结果,尽管这其中掺杂了宗教的宿命论色彩,但这种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作者大力讴歌了乡村教育对爱弥儿及其代表的“野蛮人”的作用,这是今天研究西方教育史所不得不深思的地方。然而,卢梭的自然主义又是唯心的,过分强调只要按照情和自然法则就行,“他在十岁的时候是听糕点指挥的,在二十岁的时候是听指挥的,在三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享乐的,在四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野心的,在五十岁的时候是只知道追逐钱财的”。通篇来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认为,

      尽管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总体来说,乡村是要胜过城市的。“城市是坑陷人类的深渊。经过几代人之后,人种就要消灭或退化;必须使人类得到更新,而能够更新人类的,往往是乡村。”第二,乡村的一切都是好的。卢梭在书中的一个显著观点就是“乡村的一切都是好的”。卢梭认为,“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它是最诚实的,最有益于人的,因而也就是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尚的职业”。不仅乡村的植物性食物有利于儿童的喂养,而且乡村的空气也有利于儿童皮肤乃至内脏器官的发育,连乡间儿童的发言都是纯正、响亮和完整的。与之相对的,无论是英国的首都伦敦,还是法国的首都巴黎都是污秽不堪的。在逼仄促狭的空间中生长起来的孩子不仅视野过于短浅,连说话都哼哼唧唧和含混不清。哪怕是在乡村里长成了的青年,尽管之前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但当他(抑或她)来到了巴黎的都市氛围中,不出半年就会变成另外一个连他自己都认不出来的狡诈可怜人。第三,乡村教育是的教育。卢梭认为,乡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为了继承什么家产和财富,而是为了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的一个“野蛮人”,而且这个野蛮人有自己的感觉、知觉、推理和判断,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要走的道路。“他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过日子。”总之,卢梭要通过他自己标榜和践行的乡村教育,把爱弥儿培养成为一个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通才。受过乡村教育的爱弥儿,不仅认识花草虫鱼鸟兽,还会耕田做工,甚至会造房子、修器乐、懂经营、善持家,完全是一个自主的法国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推荐访问:爱弥儿的自然教育思想 自然 思想 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