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9日 05:53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最新两位数加法教学设计(六篇)(完整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5-14 13:48: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两位数加法教学设计(六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最新两位数加法教学设计(六篇)(完整文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一

    1、在具体情境中,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以及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用“倒推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创新性的思维。本课着重安排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策略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周末,小明、小亮和小红到郊外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你能找到三个小朋友所说的数学信息么?(出示课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试着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4、他们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试着写出算式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9+6,24+6,24+9,24+6+9

    师:上面几道算式,哪一道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回答,教师擦去第一个问题和算式)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2和第3个问题。

    2.教学24+6。

    师:24+6=30,你是怎样算的?请四人小组拿出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方法。(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方法:(投影)说说你们的方法。其他同学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有问题要问他们么?那我来问:你们先算的几加几?你们是怎么想到先算4+6的?让投影前的同学带领大家够10根捆起来。

    让我们跟着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计算过程。(课件)够了10我们就捆起来,这又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教师板书:4+6=1020+10=30

    教师提醒:这是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写完得数后别忘记写出单位名称。

    师:这个方法你学会了么?请同桌俩快速的互相说说这个方法。

    3.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能赛选出有关的信息列出算式么?请试着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板书:24+6=3030+3=33请生再说说这个方法。

    4+9=1320+13=33找另一生说说这个方法。

    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尽管计算过程中拆分的加数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把一个数拆开后变成整十数再相加,这就把新的加法算式转化成了前面学过的加法算式。计算24+9的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优化)

    教师小结:今天的加法题,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办法解决问题,将整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分开摆,并将单根的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计算。

    4.对比总结。

    师:观察比较24+6=30,24+9=33这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刚才这两道题都是先把哪两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呢?再怎么办?

    学生:都是个位和个位相加,加得的得数再和整十数相加。

    师: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前面我们学过的二十几加一位数都得到的是二十几,今天学习的二十几加一位数怎么变成了三十几呢?十位上多的这1个十是哪里来的?生回答后教师规范语言“个位满10向十位进1”板书(进位)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了1个十。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师:今天学习的口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验一下你的

    1.想想做做2

    师:先口算第一组题中的三题。

    从这组相似的题目中,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先算3+7=10。也就是说这三道题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与整十数相加。用这种方法,快速算算第二组、第三组。(左边同学第2组,右边同学第3组比赛)

    2、游戏:摘苹果。

    师:的确,我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学习非常扎实。这节课,到底是男生学得好还是女生学得好,孙老师也分不清了,所以我想通过《摘苹果》的游戏来赛一赛你们的水平,敢于挑战么?我先来说一下游戏规则:课件上会出现6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就藏在黑板上的大苹果中,请同学们推选出男女同学代表各一名,到黑板前摘苹果,男生摘得多,就是男生获胜,相反则是女生获胜。其他的同学不准喊出答案,要在心里给自己的队伍加油。准备好了么?

    四、畅谈收获

    师公布结果,现在我作为我们学校的爱学习广播电台的小记者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请问你获胜的秘诀是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应该怎样计算?

    五、拓展延伸

    1、有奖竞答。

    为了奖励同学们这节课的优秀表现,孙老师特意邀请了小红和小明这两位特邀嘉宾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他们都转了两次,你能猜猜他们转中的各是什么玩具么?说说你有什么高招一下子就猜中了?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分享一下你的思路么?

    2、智慧城堡。

    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同学们就顺利地闯入智慧城堡。接下来,还有更难的问题要考验我们,有信心挑战么?

    想一想:35+□=3□,□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35+□=4□,□里都可能是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二

    课本p8—p10例1、例2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实物投影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二第1、2题。

    2、完成配套练习课时1。

    3、家长出几道加法算式自己练习。

    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

    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约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赛。(1、2组的学生口算a组内容;
    3、4组的学生口算b组内容)

    a组:25+13= 16+17= 20+31=

    b组:24+15= 75+48= 85+69=

    第3、4组的学生在口算b组习题时,一定会遇到问题。老师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a、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约23分钟)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1和“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65+78我是这样算的,先算5加8等于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9加2生再加1就等于12,十位上就写2,百位上写 1。

    生2:……

    ……

    (2)错例展示

    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中,学生经常会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做一做”第2题。(列竖式计算)

    (说明:掌握笔算方法有困难的同学到老师这儿进行小组教学,帮助纠错。)

    2、开放题: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5 4 5 4

    +□7 +□7

    —— ——

    □ 1 1□1

    (说明:教师对慢生辅导第1题时,其他学生完成第2题。第2、3题反馈时让快生反馈,慢生倾听)

    3、想一想?

    你能计算出356+678等于多少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四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6+9 ?27+2 ?65+4

    32+60

    2、笔算(竖式计算)

    34+12

    23+14

    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出示图,学生观察,两个班一共多少个人?能合乘一辆车吗?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师:36和35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

    生:个位是?6个一加?5个一,得?11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吗?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

    师:11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6加5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

    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师:最后得71。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6加35,个位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1;
    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做一做

    56+37=

    46+24=

    2、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三)巩固反馈

    1、练习

    2、想想做做

    3、改错误

    4、动脑筋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65页

    通过65页的例2联欢会给同学们分矿泉水作为情景,展开学习,通过小组自助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在明白相同数位想加的道理之后进一步展开学习两位数加一位的进位加法,本课的关键在于学生理解并掌握“个位想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了解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理解“个位想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卡片纸、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瓶纯净水。全班有29人,买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够分,老师另外又买了5瓶。如果每人一瓶够吗?(请学生列式说出根据)出示算式:24+5=29(瓶)因为29瓶只够29人喝,而我们班有29人,所以够分。(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筹备自己的节日呢!我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出:咱班有33人,每人1瓶够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解决问题,探索算法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试着一人分一瓶,看够不够;

    (2)算算一共有几瓶纯净水,就可以知道够不够了。

    2、师:要求一共有几瓶纯净水,怎么列式?板书:24+9 9+24 24加9等于几?(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请大家在准备好的纸片上面填一填24+9该怎样计算?学生操作后,请个别学生汇报操作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突出进位)(2)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根据我们操作学具和同学们的讲述,下面请同学们看算式识出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观察24+5和24十9这两道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那现在知道每人一瓶够吗?跟同桌说说你最喜欢的方法。

    4、师小结:像24+9这样的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揭题板书),有的是先把第一个加数凑成整十数;
    有的则是先把第二个加数凑成整十数;
    还有的可以把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5、今天学的跟上节课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呢?(进位与不进位的区别)

    三、趣味练习,运用算法

    1、做课本第65页下面的“做一做”,完成后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在方框中填写适当的数。

    3、帮小鸟找家。

    四、布置作业:课本66页第4题和第5题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学习的什么内容、学会了怎么计算)?

    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篇六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的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算理算法,正确计算并能优化算法。

    2.在口算方法类比中强化数位观念,体验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并渗透估算思想,在简单的估算等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数感。

    3.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提出猜想:福娃贝贝正在玩具商场选购玩具,它带了70元,打算买两件不同的玩具,猜猜它可能会买什么?

    2.列出算式:猜得对不对呢?怎么验证呢?(板书各个算式)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探究:34+25你们能直接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看小组内能想到几种不同的算法。

    2.组织交流:汇报交流不同算法,理解算理。

    3.再次探究:38+25会口算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4.交流比较:38+25是怎么算的?与34+25相比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5.初步巩固:口算38+34,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6.提问小结: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三、专项训练,提升数感。

    1.猜一猜:出示4□+2□,猜一猜得数可能是多少?

    2.编一编:自主编题计算,同桌交换校对。

    3.说一说:编对了吗?编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对××编的题目有什么想说的?

    四、分层练习,提升能力。

    1.估估算算:先估计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出结果。口算比赛:即时反馈。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出示路线情境图:

    1.解决问题1:贝贝到晶晶那儿,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

    2.解决问题2:迎迎和妮妮到欢欢那儿去,谁走的路近?用水彩笔描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思梳理,总结全课。

    推荐访问:加法 教学设计 两位数 最新两位数加法教学设计(六篇) 最新两位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六篇) 两位数的加法教案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