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6月18日 23:17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旗帜在高高飘扬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0-30 10:00:05

    被评为全省农村教育战线上一面旗帜的嫩江县伊拉哈中学,在新一任校领导班子带领下,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团结务实。成为黑龙江省农村中学中的一面旗帜。

    两年来,为了创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伊拉哈中学以“追求卓越,崇尚一流,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办学思想为指导,从校长到教职员工都始终以青松傲风雪的精神,在困难中战胜,一次次创造辉煌;在竞争中发展,一次次超越自己。在管理上做到“抓好、抓严、抓实、抓新、抓细节”,在课堂教学上做到“三向”、“四多”、“五解放”,在师德建设上弘扬“五种精神”,特色办学上坚持“三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到“内容广、形式活”。强化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的发展水平又有了新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如今,这面旗帜在黑龙江教育这片广袤的沃土上依旧高高飘扬。

    一面映照细节的镜子

    2009年9月,伊拉哈中学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校长刘斌认为校园环境是映照学校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他要做擦亮这面光亮照人的镜子的人,做一个学校管理的明白人。

    在刘斌校长的带领下,伊拉哈中学的领导班子学习借鉴、花时间解读省内外知名中学的管理经验,加大工作力度,重新调整工作重心,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力求实效,使校园环境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

    如今,走进伊拉哈中学,镌刻着“奔向未来”四个苍劲有力大字的校标矗立在校门口。校园内整洁干净,柳树滴翠,绿草如茵,窗明几净,到处充溢着浓浓的绿意,阵阵的花香,沁人心脾。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在空旷中给人增添一种成长的幸福和希望。这里是一个绿色的世界,这里是一个静谧的天地,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让人感到了一种融融的人文氛围。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则来自于伊拉哈中学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集体。

    这支年轻的领导班子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他们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认真完成各自分管的工作。2009年11月,伊拉哈中学顺利通过验收,晋升为省级标准化学校。2010年9月由省、县财政投资320余万元的、面积2 05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全面竣工,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伊拉哈中学的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是:态度决定绩效,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座教师发展的平台

    伊拉哈中学之所以能成为一所农村中学名校,在于她有一支作风硬、业务精、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教师队伍。

    伊拉哈中学教师管理的理念是: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机会属于每位教师,只有你把握,只要你努力。

    伊拉哈中学现有教职工103人,而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76%。近年来,一些崭露头角的教师工作岗位不断调整,有时甚至一下子调走十几个教师,这几乎等于抽走了一个年级的任课教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学科教师严重超负荷工作,这些现实的状况迫使学校不断创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机制。于是每个新教师进入伊拉哈中学,通常要过四关。摸查听课,了解新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例行听课,了解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施教情况;校内观摩课、公开课,推出可以借鉴学习的样板课;实验性的探索课,打造面向全校的比武课、特色课。教师都踊跃参与,课后进行讨论与小结,并做认真的记录,通过认真的执行听课制度,全体教师认真备课、上课,深入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青年教师的逐步成长是一个磨砺意志的过程,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创造需要和成就需要,“发现——信任——增压——激励”这成了伊拉哈中学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法宝。因此,教师都把刻苦钻研业务、争当名师作为一种崭新的时尚,每年撰写并发表教研论文达70多篇,不少青年教师已成为嫩江县乃至黑河市的教育名师。

    伊拉哈中学在教师中还提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一改二引三造”的方法把复杂的人际关系变成简单,把对立的关系变为沟通,让人人的心灵变得美好起来,让整个校园的人际关系美起来。“一改”,改变领导方法,把管与被管的关系改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校长和中层领导干部是教职员工的服务者,教职员工是学生的服务者,每个人都成为诚心诚意的服务者。领导真诚地为教师排忧解难。“二引”,用三爱引导教师,即爱教育如生命,爱学生如子女,爱自己如珍宝;引导不同特点的教师可以优势互补,更好地合作。“三造”,营造一个向善的世界,营造一个与人为善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开诚布公,光明磊落的人际氛围。在伊拉哈中学工作,人人心情舒畅,个个笑口常开,大家一心一意谋教育,聚精会神抓质量。

    一方探求知识的沃土

    伊拉哈中学的常规教学管理本着从实际出发,明确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的原则,提出了“学习新课程,钻研新教材,研究新学情”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把“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学校教学工作提倡“十字”方针。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课堂教学的优化主要从结构、方法、手段、环境、评价等六个方面着手,要求教师做到“三向”,即“向课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主张教师“四多”,即“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学生夸奖和赞美的语言、多给学生展示和张扬的机会、多一点成功与愉悦的体验”。倡导教学的“五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手脚、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压抑的课堂、解放学生的思维。”等观念,大大提升了课堂的生命活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中高考连续多年取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被授予嫩江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在常规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建立了教师和班主任终端考核方案,同时,学校还对每个班主任的班级纪律、卫生、统考抽评、违纪情况等实行量化积分,以此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评优表先的重要依据。

    一块培植德育之花的园地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大力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伊拉哈中学始终遵循“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提高”的德育教育思想;沿着“以课堂为主体,构建德育体系;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德育渗透;以纪律为保证,确保德育实效;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德育发展;以和谐为目标,创建平安校园的德育工作思路,运用重情感、重互动、重实践的工作方法,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从“细”处着手,向“严”处管理,在“实”处做文章,在“新”上谋突破,“细、小、严、实、新”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朵娇艳的花蕊在德育这片园地里尽情绽放,这已成为伊拉哈中学的德育管理特色。

    抓好校内“两操一课一活动”,努力提高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并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學生充分展现自我,增强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活跃了校园气氛、拓宽了自我展示才华的空间,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又建立健全了学校卫生安全责任机制,使学校体卫艺工作及校园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和谐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通过开展以“校园里讲诚信”、“崇尚科学、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和有奖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评出了校级优秀作文一等奖12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40篇,鼓励奖55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自然、关心国家和善待人生、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美化生活的良好心态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创造着搏击向上的文化精神。

    一条独特的办学发展之路

    伊拉哈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特色,成功探索了“升学预备教育兼顾就业预备教育,以为两个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具有伊拉哈中学特色的“三合”课改,即教学内容上搞“综合”,人才培养上搞“复合”,校际间办学搞“联合”,致力于拓展办学空间,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开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也为学生的就业成才提供广阔空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职普融通办学之路。

    高品位的追求目标,高层次的教学管理,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使得伊拉哈中学收获着丰收,收获着辉煌,曾被省教育厅誉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先后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金牌服务学校等称号。

    为响应国家当前的政策号召,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为推进伊拉哈中学的职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伊拉哈中学还规划与大连技师学院联合,开设高等职业技术班,为那些不能升入上级高等院校的高考落榜生提供就业的途径。

    一片打造校园文化的土壤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将对教育教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校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

    校长刘斌经常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它直接影响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于是,伊拉哈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是: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去遐想;给学生一片天地,让学生在耕耘中体验,在实践中自我锤炼,在锤炼中自我净化。

    因此,伊拉哈中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展现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自由灵性提供天地,而且让他们的能力和人格在这个天地中得以提升。

    为了增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富人文气息,伊拉哈中学“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他们将教学楼大厅,墙壁、走廊都进行精心的设置,分为学校简介、德育、办学模式、文体知识等几大不同区域。文化知识专区分为:计算机知识、重大科技成果、航天航空技术、诺贝尔奖、能源知识、健康知识等,每幅画面中都配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事实说明,文化墙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作用,学生们课间通过对文化墙的观赏,既可以从名人那里体味人生的价值,又可以汲取奋进的动力。

    学校精心地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和加工。两栋教学楼的每个楼层都摆放着不同品种的鲜花和绿色植物,姿态各异,美丽至极。

    目前校园内已形成了文化橱窗、励志名言标语牌、文明礼貌提示语、校园石韵等多处景观,给学生的课间增添了可看内容,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文化的熏陶,增添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

    校容校貌、班容班貌做到了整洁齐美。学校环境卫生做到天天扫,使校园内始终窗明几净。校团委和学生会每月进行一次流动红旗评比,把学生的教育抓实抓牢,学校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

    一组即将刷新的数字

    伊拉哈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并在每次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虽然没有知名教师,但具有一批精明能干爱岗敬业的骨干教师,其教学方法和育人成果都得到同行们的推崇和认可;享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这成绩的取得,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分不开的。

    伊拉哈中学在嫩江县教育局和伊拉哈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将学校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潮。通过教职工的辛勤努力,现在伊拉哈中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育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坚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8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金牌服务单位、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黑河市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黑河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進集体、黑河市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嫩江县基层党组织、嫩江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嫩江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县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县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学校的教学成绩不断地取得新成果,为上一级学校不断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学生。2008年中考升入重点高中25人,2009年中考升入重点高中29人, 2010年中考升入重点高中23人;2008年高考本科录取68人, 2009年高考本科录取68人,2010年高考本科录取46人,高考成绩始终位于黑河市农村中学前列,这是一组令伊中人欣喜的数字。不过,面对这些成绩,在伊中人看来,他们迎接的将是更高规模和更大发展的一个新竞争时代。

    刘斌校长说:“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这仅仅是起点,走在教书育人的这条路上是永无止境的。”□

    (编辑/穆杨)

    推荐访问:飘扬 旗帜 高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