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9日 23:20 星期四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202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3-30 17:48:01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1  八月二日晚,金华火车站。  离火车到来还有一个多小时,虽然已经是三更半夜,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旅行,我却满怀期待且毫无半点睡意。我兴奋地坐在椅子上,从背包里拿出一本期待已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202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1

      八月二日晚,金华火车站。

      离火车到来还有一个多小时,虽然已经是三更半夜,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旅行,我却满怀期待且毫无半点睡意。我兴奋地坐在椅子上,从背包里拿出一本期待已久的书——《海上钢琴师》。这本小小的书,带领我走进了一个静谧、美丽、动人的世界。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钢琴师,他是一位孤儿,他的父母在船上生了他,就把他抛弃了。黑人老水手丹尼收养了他,并给他取了一个奇怪的名字——1900。丹尼像一位亲生父亲一样照顾着小1900,但是在1900六岁那年,丹尼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不幸死了。小小的1900不得不被迫下船,正当船长和员工们要为他送行时,1900不知躲到了何处,怎么也找不到他。直到有一天,人们在头等舱的舞厅里听到了动人的钢琴声,才惊奇地发现1900一直生活在船上。他和小号手蒂姆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在暴风雨夜弹奏,一起为穷人献上华章,一起吃苦,一起欢笑。每当1900在头等舱弹奏时,虽然琴声还是那么动听,但是他的神情是麻木的。只有在穷人区三等舱里,他才会忘情地弹奏,那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他的音乐也是他的心,是由心而生的音乐,是活的音乐,那旋律简直是美极了。一位美国议员听到这样美妙的琴声,宁愿坐在肮脏、杂臭的三等舱。这位美国议员多次邀请1900下船弹奏,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最终都被拒绝了。后来小号手蒂姆离开了这艘船,1900继续留在船上弹钢琴。

      多年以后,蒂姆听到了这艘船要被炸毁的消息。急忙去劝说1900,要他马上离开这艘船。可1900始终不肯离开,最后他与这艘船一起消失在巨大的火球中。

      看完这本书,我已经坐在火车上了。我的心跟随着火车不停地摇摆着。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大海是他的胸怀,浪花是他的乐章,船上的人因他的存在而感到疯狂。32年从未踏上过陆地,面对死,他是那么的*静,在孤寂执着的一生中,他用钢琴演绎了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

      书中的一个情节使我记忆尤深,就是1900要下船而未下船的那个情景,在蒂姆的鼓励下,1900也曾有过想要下船的念头,他穿着蒂姆的驼绒大衣,正准备走向新的生活,而当他看到大地的那一刻,他停下了脚步,取下他的帽子,往大地奋力抛去,然后义无反顾地走回了船舱。

      为什么他不愿下船?因为大地没有尽头!船上是一种人生,城市上是另一种人生。他知道钢琴是不会骗人的,永远都只有88个键;而没有尽头的人生是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他害怕那张无边的网。所以在这两种人生中,1900选择了前者,他还是喜欢过单纯,*静的生活。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会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很富有。就像1900一样,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

      也许有人说1900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家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是我要说,他的一生是圆满的,即使是错误,那也是一个最美丽的错误。

      看着《海上钢琴师》的封面:一艘巨大的客轮,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在透彻深远的星空下,静静地,缓缓地,向海的另一边驶去……

      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甚至有时——美丽得像一个错误。

      想到这里,我的心渐渐*静了下来。火车稳稳地向前驶着,天边终于泛起了一丝丝血红,大地睁开了朦胧的双眼,一切都在渐渐地苏醒。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当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感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感情应当都是他应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我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我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我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必须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我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感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充满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当进取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当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夜深人静,一抹月光倾泻于枝头,伊人的脸庞也沾上了月色,这份静谧,亦是否还给予人释怀之感?本影片是根据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而展开的。

      ——题记

      “呯呯”的枪响,残酷的屠杀,一张张无情的面容,对于屠杀者而言,这些被屠杀者的生命是否就犹如飘在空气中的尘埃那样微不足道呢?尸满街巷,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隐约中似乎还能嗅出战火硝烟。一个残疾人因不能站立而被从窗户中扔出去,猛然落地,血液从脑门上奔涌而出,又是一朵生命之花凋零。揪心之感随之而起,其中包含着是对犹太人的同情,亦或更多的是对德国人残暴行为的愤怒与鄙夷。

      愤心。痛心。空心。

      泪水在眼眶内打转,视野内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原本对德国这个国家*淡的感情立即被扭转成了憎恶。此刻的我,看见的即是一群穿军装的恶魔!恶魔!看着欲哭无泪的罗曼波兰斯基,我感觉,他的内心比我的更无奈,更悲痛。对于自己在乎的事却爱莫能助,此毕是这个钢琴师最无奈的地方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他自己都自身难保。

      二战仍然继续着,随着战事的紧张,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更加得凶残。心比原来更痛,如刀割。

      终于,黎明破晓之际快要来临,但黎明前的黑暗比*时的夜晚要更加的恐怖。德国人开始最后的反击,放火,*,似乎就家常便饭一样。他们早已对生命这个词语彻底地麻木了……

      原本高贵优雅的钢琴师劫后余生,已变得狼狈不堪,当他为食物到处奔波,终得一罐子时被枪声所惊吓,慌得另寻地方。在一栋房子的二楼,终于找到了撬罐子的器具,拼命用劲,结果罐子掉在地上……镜头随着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推行,一个德国军官从脚到头,从下至上的顺序出现在眼前。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一系列的问答后,军官让钢琴师弹奏钢琴。一开始,波兰斯基似乎还没有甩掉恐惧的阴霾,显得战战兢兢,但当他的手碰触琴键,音符滑入耳畔,他便沉浸在了他的音乐中,不再自拨。一抹月光透过木窗,铺洒在钢琴师的脸上,银白的色彩从心尖绽开,多么美好的颜色,白色,一种包容了所有色彩的颜色,却因此变得更纯净、清新。镜头推换,此时在德国军官的脸上,一点月光渐渐渲染开来,紧锁的眉头,也因此舒展。我想,这位德国军官也被感化了吧。果然,德国军官开始处处保护帮助着罗曼波兰斯基。直到战争结束,他坦诚地说着自己的失败,并为波兰斯基送上了最后的一份温暖。内心的愤怒渐融化在了军官的真诚中,直至消逝,不见,就最后的小提琴家对德国军官的原谅一样。

      影片的最后,诠释着包容与原谅。《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中,西德作家的忏悔搏取了所有人的谅解,当对方承认了错误,有时,原谅比报复更重要。

      原谅一切,才会释怀一切。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学会原谅,懂得包容,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黑暗被那抹月光轻轻包裹,蔓延,寻回最初的那份纯净与静谧,心头恰是一阵轻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见知音而落泪,因为有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落泪,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智和逻辑生活得更好,但却因为感情才会生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我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我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我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我们的领地却很小。我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我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我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我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我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我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我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我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这部影片的4K修复版最近在电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温经典,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萦绕着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下船?

      该怎么向他们解释?陆地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看完电影,在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1900的钢琴乐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澜,如智者低语,如人潮呐喊,置身其中,灵魂被其磁场吸引,一起共振起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00无疑是一个天才,而天才总是孤独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为virginian的邮轮,只有时而*静时而波澜壮阔的大海,只有热火朝天的锅炉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钢琴,只有一波又一波游客听众,只有一个交心的朋友,只有一个喜欢而不可近观的女人。

      肤浅的人类啊,如果1900没有打败爵士乐的创始人,怎会引得那么多人肯定他的音乐才华,可见世间美好需要量化方能体现其价值。纵然你天赋过人,也得寻个舞台证明自己,经历一场大考赢得生前身后名,方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轰鸣而过,新旧交替轮回不止,智慧的人势必善于接纳一切新生事物,守旧的人在时代面前只能做出无力得抗争最终屈服或被时代碾压。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武士往往是个悲剧形象,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末了还要被嘲讽一句“大人,时代变了”。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开始变得聪明,勇于接纳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文明,将自身的文化弃如敝履,这就是日本逐渐强大的原因,同时也是日本人渐渐丧失信仰、人性变得多样化、人格越来越不可控的原因。从现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人类发展几千年,终于意识到,只有科技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给生活带来大大的便利,实现一些梦里才有的东西。文化和艺术,则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保存在历史博物馆里,或者作为激发人们灵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痴傻的人毕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时代,人类发展日新月异,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机械化、电磁化、信息化的过程被称为人工智能(AI),它将渐渐取代一切重复性、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劳动,旧行业渐渐消失或者成为时代的缩影。对于时代的先驱者,我们应该紧跟他们的步伐,开创新的纪元,对于那些坚守的人,我们应该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们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不再对山的另一边怀有兴趣和激情,山的另一边不过是另一座山。当1900看到工业文明中的纽约高楼林立,人行如蝼蚁,便不再心生向往,余生有音乐相伴,夫复何求?

      人活百年如昙花一现,该怎样度过才最有意义?有过激情燃烧,游过低谷波涛,也曾拂衣逍遥,回首往事不过拈花一笑。

      现在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哪怕是坐在对面的父母与子女,虽是近若咫尺,心却相隔天涯。90后不再了解80后,00后不再了解90后和80后。战争年代渐远,衣食渐足,信息传达渐速,传统文化渐亡。也许有一天,性别已趋于中性化的20后小朋友看着电视上的武侠剧,会发出疑问: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吗?

      对那些曾经养育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是最不能忘怀,所以,最后还是要说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见知音而落泪,因为有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落泪,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感受。

      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智和逻辑生活得更好,但却因为感情才会生活得更有趣。

      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咱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咱们,生活在陆地上。咱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咱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咱们的领地却很小。咱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咱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咱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咱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咱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咱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咱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咱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咱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每次看《海上钢琴师》,都有一种冲动想抚摸一下我那架冷落多时的钢琴,学习钢琴8年之久,始终不能理解这“乐器之王”所弹奏出的音乐的真谛,始终认为那些为音乐不顾一切的音乐大师们的行为是架空世界才有的,现实中,于我而言,钢琴就是我的任务,学钢琴似乎变成了我的义务,8年的盲目学习、考级,最初学习钢琴的热情被逐渐磨灭,我始终不能对钢琴再产生任何遐想…… 但是于他——丹尼伯曼TD林蒙1900而言,钢琴的意义却不是我们这样的常人所能体会的……这么说并不是映射那些现在把钢琴商业化的人,而是纯粹的欣赏那个叫1900的男人,他向我们所有人诠释了钢琴是什么,音乐是什么。

      和大部分大师一样,1900的身世背景并不是那么好,一个婴儿,被遗弃在一个杂乱的舞会上,又被一个船上填煤工人捡到。没有任何证件,没有出生纸,1900的童年就在这艘漂泊无尽的大船上度过,对他而言,这就是他孩提时代的大摇篮,而摇篮旁那个教他识字,陪他聊天,给他作名词解释的男人就是他唯一的亲人,即便他作的解释大多都是些歪理,1900也觉得很幸福。

      他和钢琴的邂逅是在孩提时代,无意间闯入一个舞会时发生的。 大家都惊叹于一个出身不明、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孩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也许,他生下来,命中注定要永远和钢琴在一起,永远和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短暂的27年,他一直留守在这片海域,这艘船上,无论名声多么响亮,甚至美国爵士乐的祖师来找他斗乐,他也从未离开过。所有惊讶于他的一句“我想上岸”。而当他终于“追寻”到上岸的理由,当他终于提着箱子迈向大陆,望着高耸的楼层,无边的城市,他却停住了脚步……是的,这是他的最终选择,他的一生注定在海上,与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当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远地抽离,他选择了和他的船,他的音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没于这片无穷无尽的大海,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我想,对于1900而言,这个结局或许是他想要的:一个传奇人物,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有人记得他,可是他却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让人记忆的痕迹。

      “我是一阵风,一阵自由之风”,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细细品味,却能体会说着句话的人的内心世界。1900说,大陆无边无际,充满形形色色,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后,在突发奇想想上岸时,他又说,上岸只为聆听海的声音,只想体会在陆地上聆听海,是什么感觉。而如果在陆地上住上几年,他也会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逃避,但这是他的原则、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为他的海和他的音乐绽放,当一切不复存在,他选择了留驻在这片海域,永远与他的音乐在一起……最后,面对着空气,感受着钢琴的美妙音符,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一切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船只的巨大轰爆声划破宁静……这对陆上的人们无疑是重大损失,他甚至不肯将他的音乐公诸于世。我们或许永远也听不到这样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获得了内心想要的自由。

      或许哪天,当海上再次响起那悠扬缠绵的琴音,那是1900在天堂谱出的天籁之声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起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一定会达到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1.看完海上钢琴师,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是“immense”无限的,深深困惑我的问题是,我会怎么度过这一生。地球是圆的,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明天的城市,绕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来无穷无尽,但我们知道它也会有终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样,就像船头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这样设计,设计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们做出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走哪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慢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经不愿去实践,不敢迈出第一步。如果说人生就从船头走到船尾,最终,有的人虽得善终却心怀遗憾,因为他从未迈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于开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还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全世界都劝他下船的时候坚定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属于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长的这艘船,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纷杂的城市可能会让他迷失自我。那么我们也一样,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却迫于自己给自己找的各种借口,反而同那条路渐行渐远了呢?抑或是,你还在寻找属于你的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选择,留在船上,还是上岸。

      2.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作为一个文采**的不文艺青年,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意大利经典的文艺片,关于选择,关于坚持,关于钢琴,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思考,就像整部电影一样或许都是无解……

      电影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师在一艘大船上从生到死的故事,他没有父母没有姓氏没有身份,被人收养取名为1900,在船上逐渐长大,直到一天,他无师自通弹出绝妙的钢琴曲,无数人慕名而来听他弹琴,但他一生从未涉足陆地,直到最后与船一起毁灭。

      仔细回忆起电影的一幕幕,开头的小1900跟工人们一起生活,老丹尼教他认字读报,告诉他妈妈是一种马;他穿梭在游轮的每个角落,钻进厨房偷蛋糕被发现拍到船长脸上;他第一次偷偷跑到钢琴前面演奏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在船长的责备中说了一句“去他的规定”;他在狂风暴雨中随着钢琴“起舞”;到最后船要被炸时,在一片废墟狼藉之中他已是中年模样,对Max说着,他无法舍弃这艘船,幸好,他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从生到死,他像是完成了对这艘船的使命一般坦荡。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们看,但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1900的选择是那么自然而然,你不会觉得它是一个悲剧,这反而更让人悲伤。多么不愿意他离开,但又多么不忍心他不离开,也是无解。

      关于他最后的选择,我想我是能够理解的,只有在这艘船上的1900才是真正的1900,自顾自的的创作,自在的生活,弹琴给无数人听,也听他们的故事,根据收音机了解世界各地的节奏,他是一个极致的浪漫主义者,自由不羁又落寞孤独,88个琴键在他面前有着无限可能。然而,站在舷梯上看到的无穷无尽的城市街道却让他不知所措,或许就像他说的,陆地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陆地上的生活是他无法应付的。1900从小生活在这艘船上,习惯了把海洋当成我们的陆地,习惯了简单纯粹的生活,所以他说“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或许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未知的世界感到害怕和恐惧。

      “我想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虚度了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人们不停的到处游走,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我并不羡慕。”1900见过无数来自陆地上的风尘仆仆的人们,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奔波,或开心或失意,然而1990终究发现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一生坚守这座“孤岛”。现实中很多人忙碌半生却始终郁郁不得欢,因为太多人做不到在众多选择中坚定的选择一种,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哪一天会满足,在各种繁忙喧嚣中迷失了自我。我想这也是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但也不要迷失前进的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孤岛。

      人生下来,本就一无所有,到最后离开,也一样,无比纯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故事得从一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轮船开始。一位在船上工作的黑人技师,偶然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位被遗弃的婴儿,黑人技师收养了他,并为他起名:1900。后来,黑人技师意外死去,1900就一直生活在这艘船上。这位被遗弃在钢琴架上的孩子,与生俱来便有非凡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地弹起钢琴,成为这艘船上的钢琴师,无论是哪位乘客,都为他的弹奏迷醉。1900与音乐生命的融合境界之高,在与爵士乐的创始人竞比技艺时,惊人胜出。这位音乐天才,如果走上陆地,将会是著名人物,但是,他一生都没有踏上陆地一步。后来,弗吉尼亚号在航行中撞破了,走向生命的尽头,没有利用价值的这艘船将被炸掉。1900躲在船上,他的好朋友麦士劝他下船,他依然没有走下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双手在空中弹奏着,随着爆炸声,1900与弗吉尼亚号永远在世间消失。

      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师为什么一生都不愿到陆地上。“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我之所以走了一半停了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1900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而只有钢琴,他能触摸到有限的琴键。城市没有尽头,其实,没有尽头的是人心。

      给我震撼的不是1900演奏的高超技艺,是他那带着思索的神情。他沉默寡言,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听着,那些属于别人的喧哗、别人的起舞、别人的快乐、别人的忧伤。但是,他的旁观者姿态却将人们都看得仔仔细细,他懂得解读那个***绝望的眼泪,那个小伙装扮上流人物的紧张,那个谋杀亲夫的贵妇的奸恶惊慌……他身处的世界窄得可怜,只有海只有天,但是,他什么都明了,在他手指间所表达的,就已经是人类最宽大的内心世界。

      随手拈来的钢琴艺术,与其说无师自通,不如说和是失聪的贝多芬一样,泯灭了技巧的培训,丢开了规矩的羁绊,奏响生命,震撼灵魂。一个没人收留的弃婴,不会有人教他文化,他不知道艺术的概念;一个被爱收留的弃婴,有一双大手的温存,他知道生命的沉沦。我们不能用坚持艺术理想坚持个人追求这样的俗世概念来衡量一个深深眷恋着过早遗失了温存的孩子,这双曾经用来举着书读给丹尼爸爸听的小手,从丹尼海葬的那一刻起,就敲击着琴键唱响了孤独的灵魂,就在琴键上开始了不停的追寻。直到他确认,他们再也不用离分!

      罗丹说过:“艺术家只要写出所看到的就行了,不必多全求。”《海上钢琴师》的导演写出了1900的“看不到尽头”,只看到了与人肉体的近距离。但是,对于他那般的灵魂的纯洁,距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只能在这展现的画面中感到一点沉重,一点无奈,我们不能像1900那般一生没有踏上陆地,我们的灵魂只能托付在 “城市”栖居。所以,我们高高仰着脖子,看着那些灵魂的追问,留下一地思考的影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思绪太多,如乱麻在脑中纠缠,许多情节都很煽情,对于我这种一看电影就看哭的人来说,要理性客观地评价一部电影似乎是极为困难的。首先说说我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我很小就在表姐的推荐下看过《乱世佳人》,对于美国怀旧的电影有一种痴迷的情怀,喜欢里面动人的音乐,喜欢里面人的服装,喜欢里面人说话的语气,喜欢英国似的强调,看到这部排在top250的电影,以及像人物传记的电影,觉得对上我的口味,果然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下来。

      电影很长,遗憾的是中间1900长大的部分描述得比较粗略,但是他的身世背景也算是了解得比较清楚了。首先他从小就在船上生活成长,拥有无私自通的钢琴天赋。我每每会想如果他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还会一辈子待在船上吗?他会不会也想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呢?其中有一个父亲,他的命运可以用十分悲惨来形容,他似乎是非常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许多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大海,他开朗辽阔了,他可以放下一切从头再来,那是因为他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他的女儿,他有自己要去奋斗的初衷,这是人性,人性就是为了让自己生命得以延续,就是为了哺育下一代,他可以走出去。

      相比之下,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去,因为他的人性没有那么强烈,其中有一段与一个黑人钢琴师决斗的片段也充分地说明他不明白竞争是什么,但是这对于黑人钢琴师是再正常不过,因为他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他懂得世俗的世界,他是具有非常贪婪和欲望的人性的。

      1900缺乏人性的,但是确是非常理性的,他可以发现美的瞬间(一个女孩的美,确信他发现美的时候并不是人性的欲望在作祟),也可以记住美的音符,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通透。他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世俗的世界,他是一个看客,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走下船舷的原因,不敢走进充满着人性的世界,他害怕,他无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他的出生背景,他的天赋,他的才华,他的理性使他最终选择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从哲学上来讲,我们都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很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但是1900并没有虚度一生,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弹奏美妙的音符,不曾觉得厌烦,他在做他最擅长的事情,一直在做,这却不是无为,而是坚持,坚韧,这也许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的精神。现今社会,技术上的革新使得我们感觉似乎是有许多的可能性,整天蝇营狗苟,把时间浪费在了钻营,投机,取巧上,这正好与无为的精神相反,甚至是乱为。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人的意志太强大使得我们不断地竞争,自私自利,使得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世间的痛苦总是多于幸福,幸福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持久的。对于幸福和痛苦的论述在这部电影中也得到充分地印证:1900似乎是超脱的,但是也有痛苦的时候,因为他突然感到了快乐(爱情的快乐),所以他体验到了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漫长的,最终一切归于*静,然后亦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叔本华也提倡,美学上的体验才是终极的快乐,这也印证了1900最终的选择:钢琴,在钢琴中体验美,体验悲伤和快乐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我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性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兄弟姐妹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性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我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正因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刻,而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愉悦,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正因所见,是正因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我成长了许多。虽然自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但是自我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我的理想,单纯地弹自我喜欢的音乐,直到性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我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我,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船,我宁可舍弃自我的性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我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性命方式展现了自我的生命,咱们能从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正因我坚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今日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一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最终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可是他却拒绝下船,最终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仅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明白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可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以往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我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齐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可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完美。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齐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本事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必须会到达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陆地上的人们喜欢发现真相并浪费他们的美好时光。冬天担心夏天的到来,而夏天担心冬天的来临。因此,他们一直在四处游荡,寻找一个遥远而又夏日的地方——就像一年四季一样——面对这一切,这位名叫1900的钢琴家只会简单地说:“我不羡慕它。”

      1900年的电影传奇讲述了一个男人的故事。英雄的名字是1900年。他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他被船上一位好心的消防员收养了。然而,消防员在英雄8岁时意外死亡。非凡的天赋使1900年的他一无所获,成为了一名钢琴大师,但他的命运也使他自然地远离尘世。尽管后来他遇到了一个一见钟情的女孩,他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的冲动。他永远留在船上。甚至在最后,他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失事的船将被炸毁,他不想离开,所以1900年,他出生后就没有离开弗吉尼亚,最终与船一起被埋葬在海底。

      1900年,这个既没有出生记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就像过往的笔记一样,消失了——让我们经常想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了。

      如果他放弃了那毫无意义的坚持,他的生活难道不会有另一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更广阔的天空空,而不是逃离这个世界,放弃生活,对这个世界绝望。1900年有如此罕见的天赋,如此幸福的爱情和如此光明的未来。那时,马克斯已经成功地说服他下船,甚至他也要下船。但是当他看着纽约时,他感到非常奇怪和害怕,并放弃了再次下船。他终于错过了这个世界。

      1900年曾经说过:“我穿着外套,感觉棒极了。我觉得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然后我就要下船了。放心!没问题。我是说,阻止我的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我看不见的。你明白吗?那些我看不见的。在那个广阔的城市里,什么都有,但没有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到的是这一切的结束,世界的结束。”是的,世界的尽头,生命的尽头,应该有记忆,没有尽头,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活着。在外面的世界,他甚至没有经历过,但他绝望了。最初,他非凡的天赋和快乐的爱应该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放弃了这些,宁愿放弃生命来逃离他害怕的世界。他认为“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刺鼻的一瓶香水,以及一种他无法创造的音乐。他已经失去了生命意识。

      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的归宿,逃离世界的尽头。事实上,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目的在于你的内心。只要你经历过并活着,你肯定会看到真正的结局——你生命的价值。然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中找到他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他该死吗?他明白天赋对他意味着什么吗?他听到世界的召唤了吗?他感受到爱情的真正含义了吗?没有。

      蓝色的大海总是充满回忆,无论是快乐的,充满希望的还是痛苦的回忆……遗憾的是1900年没有看到真正的大海,也许现实世界真的太陌生、太可怕、太残酷了。然而,我们未来的表演者应该积极进入世界,体验世界,认识世界。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拥抱世界,追求未来,演奏我们的命运交响曲。

      我认为——事实上,大海应该是钢琴家的起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除了船之外,他的另一个心锚是钢琴。沿途的风景,过往乘客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过去未来以及他们到过的地方,涌入他的视线、脑海,而他转头又用一种奇特而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钢琴。船可以说是他物理、位置上的锚,而钢琴则是他心理、精神上的锚。船是他的家,钢琴是他的存在方式、立身根本。他把心安放在船上和钢琴上,所以他能心无旁骛,专注于弹琴,享受弹琴的乐趣,并不分贵贱向各色乘客演奏,让他们深受感染。

      在这样的心性之下,一九〇〇的钢琴弹得如何呢?为了彰显电影主题,表达电影创作者的价值倾向以及对于这种心性的赞许,电影里特地安排了一场钢琴对决,由一位号称“爵士乐之父”的岸上首屈一指的钢琴家向一九〇〇发起挑战;结果自然是这位钢琴家败北,而一九〇〇酣畅淋漓的胜利,让大家看到他纯粹心性之下所能达到的高超技艺。这场对决也算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让观众着实“爽”了一下。

      上述种种让我联想到康德,一九〇〇的船和钢琴,就如同康德的葛底斯堡小镇和哲学,令人仰慕不已。

      当时,凡是戏剧都少不了冲突。一九〇〇的心性也遇到过挑战和考验。他在邂逅一位让他心动的姑娘后,就想过要下船,去追随这位姑娘。但是他在下船的舷梯上看着岸上,踟蹰良久,最终还是没有走下舷梯。电影在这个时候没有向我们展现他没有走下船的原因,而是在最后船要被炸毁、一九〇〇面临生死抉择这样尖锐冲突的时候才说了出来,让我们对一九〇〇的坚持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因此把电影推向高潮。这个高潮部分一九〇〇说的话,简直可以当做格言,我以前就温习过很多遍:

      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我穿上大衣,很神气,自觉一表人才,有决心,有信心。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看见的.,而是因为我所看不见的。岸上连绵不绝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只有88个键,这并不是无限的。而此时你就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琴键上,你能演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这样,我应付得来。

      一旦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这无限大的键盘,凡人根本弹不出任何音乐,这是上帝才能弹的。

      上了岸,何从选择?如何选一个女人,选一间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处风景,选一种死法。所有这些问题向我压过来,漫无止境。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

      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也载梦想,始终超不出船头到船尾的范围。在这有限的钢琴上,你能演奏出幸福快乐。

      岸上?对我来说,岸上就像一艘太大的船、一位太美的女人、一段太长的航程、一瓶太浓的香水,一支我弹不出的曲子。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最终,一九〇〇以这种决然的方式坚守了自己的初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我儿子说: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闲来看一看《海上钢琴师》,是为共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故事得从一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轮船开始。一位在船上工作的黑人技师,偶然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位被遗弃的婴儿,黑人技师收养了他,并为他起名:1900。后来,黑人技师意外死去,1900就一直生活在这艘船上。这位被遗弃在钢琴架上的孩子,与生俱来便有非凡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地弹起钢琴,成为这艘船上的钢琴师,无论是哪位乘客,都为他的弹奏迷醉。1900与音乐生命的融合境界之高,在与爵士乐的创始人竞比技艺时,惊人胜出。这位音乐天才,如果走上陆地,将会是著名人物,但是,他一生都没有踏上陆地一步。后来,弗吉尼亚号在航行中撞破了,走向生命的尽头,没有利用价值的这艘船将被炸掉。1900躲在船上,他的好朋友麦士劝他下船,他依然没有走下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双手在空中弹奏着,随着爆炸声,1900与弗吉尼亚号永远在世间消失。

      这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师为什么一生都不愿到陆地上。“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我之所以走了一半停了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1900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而只有钢琴,他能触摸到有限的琴键。城市没有尽头,其实,没有尽头的是人心。

      给我震撼的不是1900演奏的高超技艺,是他那带着思索的神情。他沉默寡言,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听着,那些属于别人的喧哗、别人的起舞、别人的快乐、别人的忧伤。但是,他的旁观者姿态却将人们都看得仔仔细细,他懂得解读那个***绝望的眼泪,那个小伙装扮上流人物的紧张,那个谋杀亲夫的贵妇的奸恶惊慌……他身处的世界窄得可怜,只有海只有天,但是,他什么都明了,在他手指间所表达的,就已经是人类最宽大的内心世界。

      随手拈来的钢琴艺术,与其说无师自通,不如说和是失聪的贝多芬一样,泯灭了技巧的培训,丢开了规矩的羁绊,奏响生命,震撼灵魂。一个没人收留的弃婴,不会有人教他文化,他不知道艺术的概念;一个被爱收留的弃婴,有一双大手的温存,他知道生命的沉沦。我们不能用坚持艺术理想坚持个人追求这样的俗世概念来衡量一个深深眷恋着过早遗失了温存的孩子,这双曾经用来举着书读给丹尼爸爸听的小手,从丹尼海葬的那一刻起,就敲击着琴键唱响了孤独的灵魂,就在琴键上开始了不停的追寻。直到他确认,他们再也不用离分!

      罗丹说过:“艺术家只要写出所看到的就行了,不必多全求。”《海上钢琴师》的导演写出了1900的“看不到尽头”,只看到了与人肉体的近距离。但是,对于他那般的灵魂的纯洁,距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只能在这展现的画面中感到一点沉重,一点无奈,我们不能像1900那般一生没有踏上陆地,我们的灵魂只能托付在 “城市”栖居。所以,我们高高仰着脖子,看着那些灵魂的追问,留下一地思考的影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给自己保存一些仰头的可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夜深人静,一抹月光倾泻于枝头,伊人的脸庞也沾上了月色,这份静谧,亦是否还给予人释怀之感?本影片是根据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而展开的。

      ——题记

      “呯呯”的枪响,残酷的屠杀,一张张无情的面容,对于屠杀者而言,这些被屠杀者的生命是否就犹如飘在空气中的尘埃那样微不足道呢?尸满街巷,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隐约中似乎还能嗅出战火硝烟。一个残疾人因不能站立而被从窗户中扔出去,猛然落地,血液从脑门上奔涌而出,又是一朵生命之花凋零。揪心之感随之而起,其中包含着是对犹太人的同情,亦或更多的是对德国人残暴行为的愤怒与鄙夷。

      愤心。痛心。空心。

      泪水在眼眶内打转,视野内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原本对德国这个国家*淡的感情立即被扭转成了憎恶。此刻的我,看见的即是一群穿军装的恶魔!恶魔!看着欲哭无泪的罗曼波兰斯基,我感觉,他的内心比我的更无奈,更悲痛。对于自己在乎的事却爱莫能助,此毕是这个钢琴师最无奈的地方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他自己都自身难保。

      二战仍然继续着,随着战事的紧张,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更加得凶残。心比原来更痛,如刀割。

      终于,黎明破晓之际快要来临,但黎明前的黑暗比*时的夜晚要更加的恐怖。德国人开始最后的反击,放火,*,似乎就家常便饭一样。他们早已对生命这个词语彻底地麻木了……

      原本高贵优雅的钢琴师劫后余生,已变得狼狈不堪,当他为食物到处奔波,终得一罐子时被枪声所惊吓,慌得另寻地方。在一栋房子的二楼,终于找到了撬罐子的器具,拼命用劲,结果罐子掉在地上……镜头随着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推行,一个德国军官从脚到头,从下至上的顺序出现在眼前。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一系列的问答后,军官让钢琴师弹奏钢琴。一开始,波兰斯基似乎还没有甩掉恐惧的阴霾,显得战战兢兢,但当他的手碰触琴键,音符滑入耳畔,他便沉浸在了他的音乐中,不再自拨。一抹月光透过木窗,铺洒在钢琴师的脸上,银白的色彩从心尖绽开,多么美好的颜色,白色,一种包容了所有色彩的颜色,却因此变得更纯净、清新。镜头推换,此时在德国军官的脸上,一点月光渐渐渲染开来,紧锁的眉头,也因此舒展。我想,这位德国军官也被感化了吧。果然,德国军官开始处处保护帮助着罗曼波兰斯基。直到战争结束,他坦诚地说着自己的失败,并为波兰斯基送上了最后的一份温暖。内心的愤怒渐融化在了军官的真诚中,直至消逝,不见,就最后的小提琴家对德国军官的原谅一样。

      影片的最后,诠释着包容与原谅。《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中,西德作家的忏悔搏取了所有人的谅解,当对方承认了错误,有时,原谅比报复更重要。

      原谅一切,才会释怀一切。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学会原谅,懂得包容,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黑暗被那抹月光轻轻包裹,蔓延,寻回最初的那份纯净与静谧,心头恰是一阵轻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大家都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条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存在,然后判断结果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海上钢琴师》不失为一次人生的实验,最大的条件就是没有父母,不在陆地生活,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教育的实验――灵性教育

      观众都对1900在小时候突然就会谈钢琴,能准确说出娱乐大厅里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绪、行为特点,此人刚刚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惊讶。虽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我们都会亲见或听说身边一些类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观察婴幼儿,发现他(她)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行动或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话,这些行为、话语首先让人感觉就是超越婴幼儿实际的成熟年龄,并且行动与话语往往还很有智慧。婴幼儿究是什么?身心特点如何?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观点认为婴幼儿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后有一种身心上的灵性,如何看待、对待,或者教育当中如何培养这种灵性成为一个话题。我们来考察一下发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也不会有所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地、教育目标等等,他也不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竞争等等,虽然有船员们“会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但整个过程来讲是善意和宽松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识文断字,还有必要的思维步骤要求,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收养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词语联结起来形成更全面的意义,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过漫画书刊来获得陆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断的,他也一定与人们交流过他的看法,但那样的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以幽默对待,也不需要刻意纠正他,或者纠正也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嘲笑的纠正。总之这样的教育环境保留了1900的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儿童开始按*的要求背词、学琴、做算术题等等的时候,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理性教育,并且我们往往假定儿童是一张白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师按严格的技能程序来教授。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灵性不失,渐进一些理性,可能我们现实的教育是灵性全毁而理性未建。

      伦理与心理实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1900没有名利的感觉与思想,不知什么是竞争、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1.看完海上钢琴师,深深留在我脑海中的一个词是“immense”无限的,深深困惑我的问题是,我会怎么度过这一生。地球是圆的,城市的边缘是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明天的城市,绕一下,又是下一天的城市,看起来无穷无尽,但我们知道它也会有终止的一天,人的生命和地球的生命一样,就像船头到船尾,是有限的,生命这样设计,设计出限度,大概是希望我们做出选择,选择好我们要在这有限的时光里走哪一条路,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慢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的,只是大多数人都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不敢或者已经不愿去实践,不敢迈出第一步。如果说人生就从船头走到船尾,最终,有的人虽得善终却心怀遗憾,因为他从未迈出一步,有的人戛然而止于开始或路上甚至船尾之前,还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中的1900是勇敢的,他很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在全世界都劝他下船的时候坚定自我,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属于他的船尾,不在那城市中,而在他所生所长的这艘船,这片海以及那些音符,纷杂的城市可能会让他迷失自我。那么我们也一样,你是否有了想走的路,却迫于自己给自己找的各种借口,反而同那条路渐行渐远了呢?抑或是,你还在寻找属于你的路?总有一天我们必须选择,留在船上,还是上岸。

      2.关于钢琴,关于尽头,关于彼岸,这些我都不想说。我只想说说1900这个人。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常。

      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活着,还是活得安心。这也是个问题。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却情愿玉碎。每一种人都获得了他最看重的东西,说起来谁也不比谁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今天重温一下经典的电影《海上钢琴师》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到这部电影的

      海上钢琴师”,以主人公为线索,描写了一个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从没踏入陆地的杰出钢琴师。片中很令人叹息的时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来,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让他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在船上这种简单而又单纯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也选择了与船共生死。他,就这样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没踏上陆地,不知这是否是他的遗憾,还是说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执着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世界

      当看到他将要下船片段时!当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丢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怎么办?他扔下了帽子,给了城市一个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这,便是他的选择!他会在脑海想象美丽的景色,从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选择的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他是一个活在内心世界的人他不适合很复杂的人生城市充满杂乱,是个喧闹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恬静的生活,没有美妙的音乐创作灵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净的音乐。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这是现实无法比拟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给了大海和天空。”

      “他弹琴,不是为了追求弹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毅然决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们都要通过电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个我们从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独,他对爱情有着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惧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灵魂中的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船上孤独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属于自己的很少。怎样为自己在这样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间!很难!所以,当你找到后,不要放弃,不要离开,留在这里吧,守住这只属于自己的空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有人说,别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别人的影子。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一部在评分很高的电影,既然这么多人都推荐,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确实如此,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就应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明白自我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取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终才表现出来,最终到达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1900准备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回到,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终他选取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透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状况正好使他在持续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取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无限,能够是欲望,有限,能够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明白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

      最终说一句,先把自我手头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选取是可怕的,当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毫无好处的选取中时,那真是太悲哀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看完之后,我稍作百度想看一下别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又怕被引导了思维而得不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我先停止了。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对世界陌生感的恐惧,而不愿意踏上陆地,无尽的世界没有尽头,琴键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绎音乐?

      他在对马克斯阐述他在看懂了陆地之后,又回到了邮轮上,他是开心的,这是看破看透,对吧。

      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那种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窦初开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舱,找寻着并亲吻了女孩,这是一见钟情吗?那份没送出的乐盘,是他对触摸不到而又渴望爱的体现,这么形容对吧?可是这种爱,为什么又不能让他真的步下邮轮。

      他只学会了在那片空间大小的环境下演绎他的人生,甚至随着邮轮炸毁而结束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尝试去改变呢?

      马克斯跟我一样,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吗?他哭了,而且也离开了邮轮,也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样,无尽的尽头,在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这算是退缩的行为吧。

      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共同奔赴毁灭却留下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追求。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别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思考”所做的反馈。而我还需要在点滴中慢慢积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随意地把看过的感悟描述出来。

      写完这个,内心的恐慌感,空虚,还是没能散去。借着看电影消磨时间,也借着记录观影感觉来锻炼文字能力,也消除内心一直惦念着的东西。

      顺道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可能就恰恰是需要1900对内心真实地追崇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金黄的灯光从船舱屋顶倾泻而下,掩映着每一位兴致冲冲的观众。豪华的轮船礼堂大厅内,居中放着一架古朴典雅的红棕色三角钢琴,琴凳上坐着的是一位钢琴天才。他将自己瘦瘦小小的身躯寄托在大海怒浪狂涛中飘摇的轮船,将自己的一生扎根在音乐这一令人无限痴迷的世界。《海上钢琴师》这一电影,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细细想来,感到故事的主人公不仅和自己有着诸多的共同点,更感到这短短的影片内蕴含着无数的人生哲理,令我心潮起伏。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1900年。那时的西方国家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一艘叫做弗吉尼亚号的轮船常年往返于英美两国之间,在大西洋*往返。某一日,一个在轮船上被遗弃的婴儿被黑人煤工丹尼找到并养大*。因为他在1900年出生,大家便叫他1900。一代传奇就此展开。在5、6岁的年纪,小1900便能够在钢琴的黑白键盘之间,用稚嫩然而成年人都自愧不如的无比灵巧的双手,自学成才演奏出大师级的作品。从幼年到成年,他一直担任船舱乐队的钢琴手。英美各国人士争相登上弗吉尼亚号,为的正是聆听这天纵奇才的妙手佳作。一位同样是天才的黑人音乐家曾被人称为“爵士乐的发明者”曾夸下海口与他同台竞技,然而在两位天纵英才的激烈较量中,1900仍然力压对手,最终霸气取胜。1900的名头如日中天之时,好景依旧不长。当世界著名唱片公司来到船上收集1900的音乐,并企图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时,1900却在这时看见了他毕生难忘的人,一个昙花一现,又无比动人的女孩让他弹奏出一首爱之歌。在音乐之外,1900尚且首次遇到令他如此痴迷的事物。无奈天妒英才,苦苦追寻之下,1900始终无法阻挡女孩下船的脚步,最终与她天涯永隔,郁郁到老,最后与破锈不堪的大船相伴长辞。

      对于这部歌颂天才的史诗级巨作,有人赞叹,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正爱音乐,对一个东西痴迷到如待生命一样的人,1900是一个惊艳世界、极其与众不同、神秘又浪漫的人;然而有人却批评,认为1900没有胆量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没有胆量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对于未知充满了懦弱者的恐惧。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自身的有不同的理解。

      1900身上有许多跟我相似的地方,例如喜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外界的环境很难改变自身这一特点。1900在儿时为了能在钢琴上弹奏一曲,敢于正面抵抗船长不让半夜演奏音乐的规则法令;不仅如此,1900面对不可一世的黑人音乐家,爵士乐的发明者杰利的挑衅之下,也丝毫没有与他人攀比之心,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演奏。在二人对垒的斗琴中,黑人音乐家先后演奏了三首高难度的华丽爵士乐,让观众频频叫好,在闲适丰富的节奏中陶醉自我;然而1900却仍表现的淡然自若,先后弹奏的三首乐曲中,第一首只是极其简单的圣诞歌曲;第二首完全抄袭黑人音乐家的原作;到第三首,则是因为盛怒之下波涛汹涌、如光速般快节奏的手法才弹出完全击败黑人的音乐。1900的斗琴,绝称不上战斗,而是不管对手如何,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性而为。即使盛怒之下,也只是为了打消黑人的嚣张气焰为自己出气,绝非是为了那虚伪的名利。甚至到了最后,为了追求女孩,不惜断送自己成名富贵的机会,追求不到,就把自己和大船永远绑在一起。1900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喜欢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改变他都是徒劳;只要他不想干的事情,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难以动摇其分毫。反观自身,在日常的学习中,自己不想深究的科目很少在课下深入研究;唯有音乐,在钢琴88个琴键上,能有千万亿种不同的变换方式。与1900一样,我也喜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常摈弃外界的干扰,活在心内的人。1900的纯粹,令我感同身受,也因此慨叹不已。

      “外面的城市太大了。大街小巷交叉错杂,你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但钢琴不同,它有88个看得见的琴键,不管你如何变化,它都是有限的”。这是1900曾经说过的话,也是后来他本该在众人庄重的目送之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船的原因。1900之所以一辈子都待在船上,从来不下地走路,是因为他人生中最痴迷的东西中,心爱的女孩已经不知所踪。他只剩下音乐,然而这个痴迷的东西只有在他土生土长的地方才触手可得。对1900来说,外面的世界是庞大二无尽的,深邃到了可怕的地步。正是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于未知的恐惧,才造成他终老船上的悲剧。1900的经历不禁让人反思,对于未知的事物,人类应当怎样对待?这一深刻的问题同样困扰了我许久。这就像经历了小学和初中,我已经习惯与由老师带领,去学习、复习,按照老师早已严格制定好的教案机械的执行任务;但到了高中,我也曾经因为老师们特殊的教学模式强调自学为主而因惧怕成绩过差而恐惧。但经历过来,依然可以发现,曾经勇敢地走出舒适区的我当然能具备强大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品质。反观1900,从小到大从未勇于去外界探索未知,却把自己的才能挖掘得通通透透。我不禁因他个人潜力之巨大而震惊,但更多的是为了他过于闭锁,对外界柔软懦弱而感到惋惜。弗吉尼亚好就是他活动的最大范围;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他活在的世界。对于探索未知,我坚持适度的原则。谨慎前行当然能避免诸多失误和危机,但一味地抗拒未知,只能让自己越发落后保守,从而造成活在自己的世界的不可逆局面。1900的一生警醒了我,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无限发掘固然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如果一味的固步自封,是很难做到更近一步的。

      《海上钢琴师》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世中种种哲理深思。1900就像我自己的一个缩影。我与他一样,同样常常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独有的宇宙。但我与他又不同,不同在我仍满含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冲动和激情,但他却一直没有勇敢地走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海上钢琴师》就像一步人生百科,细细咀嚼,方能悟得人生真谛,从而训诫自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很经典的一出电影,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

      1900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这样做。直到最后这艘退役的老船即将用6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尝试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穷无尽,麻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帅气,对于下船毫无疑问,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你能体会吗?那些我看不清的东西。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见一切,可就是看不见尽头,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尽头正是我所未见。比如说这个钢琴,琴键有开始,也有终结。傻瓜也知道只有88个键,它们是有限的,在这88个琴键上你可以弹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我就喜欢这样,我也只能这样生存,但你们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无数个琴键的钢琴,没有尽头。可琴键是无穷的,我又该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说我坐错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钢琴,老天啊!你有没有看见那些街道,成千上万的街道。怎样才能从中选一个,选一个女人,选一栋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选一种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压在你的肩头,黑漆漆的看不到头,要你离开这里,到那个陌生而有无穷的`世界里。你难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过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亚号爆炸的前夕,拒绝了max的劝说,说出了上面的话。我们从中也许能领会出他拒绝下船的原因。这不能简单的用怯懦来定义。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但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许多出色的曲子,实在是我们不能错过的一杯佳酿。

      最后我只想说:每个人都要走一条自己坚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

      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知道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知道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知道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

      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直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可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待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路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可以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待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面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

      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给自己保存一些仰头的可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记得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悲剧。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知道路该往哪里走。

      我看到这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这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起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5)

    ——海上钢琴师影评5篇

    海上钢琴师影评1

      “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改编义大利小说名家Alessandro Baricco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为名,成长于往返太*洋间,任风浪翻腾的蒸气船上。天赋异秉的钢琴才华吸引了爵士乐史上普遍公认为“第一位巨匠”的Jelly Roll Morton注意,特地前来船上与他较量。而这位从未接触过陆地的钢琴师,更因着对爱情与新世界的好奇,离开他原有的世界,去寻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钢琴。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可以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可以挥洒地通过88块音符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生、 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纷繁复杂,我们的欲望日益膨胀,所以,我们的思想有过多的束缚,我们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这些,因此,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羡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乐、钢琴,生于海上,长于海上,死于海上,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一个属于大海的人,在陆地上无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动物,离开了海就会死去一样。离开了大海,他听得到只有在陆地上才能听到的海的声音吗?听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唤声吗?不能。他用音乐与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开始剧烈颠簸,两个人并肩坐在钢琴前,随着海浪的起伏,灵动的旋律,与钢琴一起在地板上起舞。看到这里,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摇摆起来,有点晕乎乎的感觉。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让人恐怖与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乐,这个夜晚变得如此鲜活与快乐。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择,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当他的朋友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生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可以寄托的角落,他选择和船一起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己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择和船一起毁灭,我会选择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面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择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择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择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在这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择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择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没有意义。1900没有父母,没有朋友,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快乐,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试着去思考,特别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可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起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膄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当看到1900面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海上钢琴师影评2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齐。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这真的是杯具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感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那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那里。所以从某种好处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取,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取。这个选取必须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够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luck!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1900,喜欢音乐,喜欢这一片湛蓝的大海。

    海上钢琴师影评3

      喜欢钢琴的儒雅与高贵,喜欢琴音或者精致或者激昂的感动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从来不会自诩自己有多么高贵有多么艺术,但是但凡听了1900动情的曲调和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后,我都不会有丝毫的掩饰:我爱上了这种氛围,虽然不是那么疯狂,那么强烈,却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样挥之不去。在某天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突然想起。

      1900是一个人。或者能够这么说,他是一个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抛弃在船上但却拥有惊人音乐天赋的天才。好心的船员收养了他,教他读书,教他写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东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对自己的“父亲”告诉自己的一切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可爱的黑人爸爸经常会告诉他与报纸上不符的知识。有一天小家伙闪烁着自己纯洁的双眸问了一个任何孤独的小孩迟早都会想明白的问题:“妈妈,是什么呢?”我的心头因为这句话而微微一颤,我看着画面,看着他父亲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样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谎言,怎样来保护1900小小的心灵,“明白吗,妈妈是马,是赛场上跑的最快的马!”听了爸爸的话,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开怀的笑了,笑声中满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宽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儿童是人类的父亲,他将人的天真性灵举的太阳一般高。1900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海上,那个虽然封闭却永远没有欺骗和虚伪的世界里,他永远都是天真的,没有一丝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从来没想过一脸痞子气,在昆汀的*下不是演卧底就是强盗的TIMROTH竟然也会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绅士般的举止言谈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当长大*的1900坐在钢琴前,用纤细的双手轻轻滑过琴键的时候;随着海潮的汹涌,随着钢琴的滑轮和悠扬的曲调在大厅里浮动起舞的时候;当他满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舱里,为那些穷苦的人们带去自己的音乐的时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随着船舱里的调调。随着人们脸上的欣喜,随着外面海潮声。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我不是1900,但我分明能够抓住他心里最细腻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这让他躁动不安,但又让他莫名的冲动,像我们在孩提时期盼生日早日到来一样。

      可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站在下舱梯中间的1900,应对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视了良久,最终却又回到了船上。我当时并不明白他到底在想着什么,但当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能够在它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的音乐,在那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着面前那个陌生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明白你要去弹奏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样去生活呢?”一切疑问像烟云一样散失在他依然纯洁的眼神当中,当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那样去生活,当我们把持着自己的方向拥有着自己的目标向远方的地*线风雨兼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如果失去了习惯,失去了方向抑或是坚强的信仰,那么面前的远方,是否也是灰暗如是,散发的恐惧是否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呢?这样一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最后还是选取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不能说这是一种愚昧,没有脱离生活的你我都无法去揣测1900那颗孤独的心。只是,在他娓娓诉说的琴声最后响起时,那双手在凭空轻轻滑动。只是,1900抬头看看天空时那异常*静的眼神,早就让旧船爆炸时的震耳欲聋,湮没的无影无踪。

    海上钢琴师影评4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但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但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影评5

      当我看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在海面上爆炸时,那冲天的火光在我眼前跃动,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中为什么1900宁愿舍弃生命也要留在船上?我仔细寻找着--

      1900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8岁的1900养父意外死去,他的养父温和而豪爽,对他极好。

      1900不愿离开船,也许这是他怀念养父的一种方法,向养父表达感谢,选择与养父一样,葬身大海。不得不承认一位普通的工人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将一个婴儿养大。这里或许给了我第一个答案。

      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规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规矩全都滚蛋。"

      1900从此迷上了音乐,这不仅是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天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资极高,也因为他发现,通过音乐,他能把心中的任何情感表达出来,那一声一声的痛楚打动着他的心,也让他对这残忍的痛苦从此释然。

      几年后,*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Max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1900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忽左忽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

      或许1900为了音乐而放弃了生命,为了在海上走其他自己的钢琴曲,而选择永远留在海上,而拒绝了他一生唯一的知己Max的请求。我找到了第二个理由。

      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他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1900对着镜子练习了一次又一次,但他还是没能将唱片送出。1900也做过大胆的举动,偷偷的跑到船舱,将吻印上睡美人的唇后立刻躲起来,那一刻,该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刻吧。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第三个答案我也找到了。也许他想在船上回忆他那没有结局的浪漫邂逅,守着他那没结果的爱情。他对大陆上的城市感到恐惧,而放弃了本可以获得的爱情,放弃了*凡的陆上生活。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他一次又一次与负责人协商,他多次上船寻找1900,都没有找到。直到他从乐器行老板那借来了多年前1900录下的那首爱情曲的唱片和唱机。失望的Max欲离去之际看到站在阴影中的1900,开始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Max极力说服1900跟他下船重新开始,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他们的最后一次谈话中,1900说出了他不再下船的原因,"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到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Max最后没有再去劝他,所以他是1900的知己,他知道1900的结局之能如此,无人能改变,这对1900也许是唯一的,最正确的选择。在离别时Max不时的因为1900的轻松的玩笑话停下脚步,仿佛告诉我们,1900的死去对1900自己是真正的幸福。

      1900选择了在船上也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他一生中,陪伴他的只有大海、钢琴、音乐。

      现在繁复的社会中,也许不会有像1900这样的人了,很少有人能经受得住这个世界的诱惑。在其中,我们的心不免沾上一点尘埃,1900的琴声能带走那些尘埃吗?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试着去思考,特别是自己以后的人生。可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起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膄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当看到1900面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我们不会用一生去固守一样东西,更不会传奇的生活,并传奇的死去。所以戏剧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沉浸在大的悲喜中感动。海上钢琴师是戏剧,但又贴近人心。因为整篇故事充满着人情味,有对未来充满梦想的乘客,也有执着于音乐一生的钢琴师,有一生知己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一见钟情,魂不守舍的浪漫爱情。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6)

    ——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3篇

    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1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1900背道而驰。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2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影心得3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1900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直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可以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可以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悲剧。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悲剧,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悲剧。“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可以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50字3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50字1

      之前听过这个影片、今天抽时间看了一下、怎么说呢?这个片子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说的是演员很棒、制片赞!

      一个在游轮头等仓出生的白人小孩被遗弃在游轮上、阴差阳错的被一个黑人锅炉工收养、这就已经埋下伏笔他的人生终究不会同于常人!他的身世是个谜、可能是哪家的富贵子弟小王子般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在杂乱无章的不见天日的邮轮底仓长大!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让人不经意会瞎想、他是在一个TD柠檬箱子里、放在钢琴上被发现的,注定他与钢琴有缘。后来有一幕在度报纸,报纸上的TD柠檬大王、也许他可能是他的孩子!

      正因为他养夫怕他被带走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小伙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社交、有的只是黑暗的"仓底及无边无际的大海、而电影中贯穿着他没有出生证没有国际、始终漂泊在大海上、像一个从来都不存在的人。也因为正是如此他更善于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听不见的东西、养父的离去让他更加的孤独、这些都后续他的音乐天赋埋下伏笔!

      他的音乐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讲故事,游轮上每个人,背后不为人能知的故事在他那他用钢琴弹奏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他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清澈见底的。什么金钱什么地位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之所以这样他的音乐才会那么的让人心动不已。

      虽然总是在漂泊,总是表现的不在意任何事或展现的很开心、但是终究到了荷尔蒙的年纪他遇到喜欢的人,而羞涩于表达,始终把自己圈在这坐游轮上,导致有些悔恨。他可以下船但是他的脚始终都没有踏过陆地。他有选择地权利、而他选择了大海,他在这长大熟悉大海的一切,陆地对他来说很陌生,也没有在意的东西,在意的人,太多的未知让他有些胆怯,他尝试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海上漂泊!

      看到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很多的未知,面对未知有些人胆怯了、安于现状,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圈,不想尝试去改变什么,因为不想去尝试、未知的领域!我想说的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呢?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片的结局我不喜欢但是我能接受、因为每个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虽然与我想要的不同、毕竟是他的选择!

      最终我想说的是跳出现状,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但是毕竟你见过!有对比才会有选择!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8)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3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1

      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为害怕陆地与城市;不肯让人刻碟发行世界,只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才的1900的种。种举动令我们十分不理解。

      但这一切又是有迹可循的。1900从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坏人,因此,19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得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1900想尽一切去了解陆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未来”太过注重,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1900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或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不惧未来。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2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9)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在这个百无聊赖的夏天,午后沉闷的空气仿佛要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心生烦躁的我,随手点开了电影《海上钢琴师》,期待它能在这寂寞的夏日,带给我一丝慰藉。

      《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在轮船上度过一生,他自生命开始至结尾都未曾离开过这艘轮船。他成为了海上钢琴家,他的演奏技巧之精,让所有人钦佩,他在每一个音节上倾注的感情使观众落泪。他在船上待的时间之久,见的人之多,得以使他能够轻易看出这个人的地位,身份等信息,他也在这艘船上结识了他的一生挚友麦克斯。

      我记得最精彩的一幕:是1900与莫顿的斗琴名场面。莫顿将一支点燃的香烟放在钢琴上,一曲毕了,香烟正好燃至钢琴的边缘,烟灰自始至终都没有掉落,莫顿的钢琴的稳度确实让人钦佩。相比于莫顿的狂妄自大,1900的从容自信的确更有胜者风范,1900一个人弹了需要四手联弹的不朽乐章,展现了他极快的弹琴速度和灵敏度,结束后,他也拿了一支香烟放在琴弦上,瞬间香烟被点燃,1900是赢家。

      1900一生从未离开轮船,但他曾动过下船的念头。他与朋友麦克斯诉说了自己的念头后。在一次轮船停靠时,他站在连接海洋与陆地的台阶上,他抬头注视前方,眼前是轰隆隆的工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似乎永无消散之日的烟雾,他久久伫立,在退缩与前进中徘徊,他的目光好像停留在眼前之景,又好像在透过表象寻找他所渴求的东西,最终他选择回头,在陌生的大陆和熟悉的海洋中选择了后者。他为什么回头?他是负担不起城市高额的开销?但凭借他的才华和能力,他在城市不愁吃穿。在后来他与麦克斯的交谈中得知,他那一次在台阶上看到了什么都有的城市,却惟独看不到尽头。他在船上,他所为伴的只有钢琴,他能够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弹奏无限的乐章,却不能在无限的城市探寻自己有限的人生。他成长于轮船,他已经习惯了轮船的生活,这是他确定的,而这无限的城市与未来却是未知的,无法确定,他无法离开轮船,只习惯固有的生活,这也为他的悲剧性结局埋下伏笔。

      最后,轮船作为废船要被炸毁。虽然官兵搜查过几回,但麦克斯预感1900还在船上。他知道1900会藏,他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他从乐器店老板要来了唱片,在废弃的轮船上一遍一遍的播放,终于,1900现身了。麦克斯想说服1900下船,但1900确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下船,他认为轮船上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他宁愿与轮船共生死。麦克斯见无法说服,便离开了。他尊重朋友的决定最终,1900与轮船一起被炸毁。有人说1900是麦克斯所幻想出来自己的反面,1900选择纯粹的艺术,他不想下船用艺术来追逐金钱,选择不下船,而麦克斯则相反,他选择中途下船,最后为了生计,他选择将小号卖给乐器店老板以换取温饱。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还有很多。

      我深深地沉浸在电影中,似乎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渐渐的,我不再烦躁,静下心来面对书本。当我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时,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获得人生启迪。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这部影片的4K修复版最近在电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温经典,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萦绕着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下船?

      该怎么向他们解释?陆地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看完电影,在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1900的钢琴乐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澜,如智者低语,如人潮呐喊,置身其中,灵魂被其磁场吸引,一起共振起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00无疑是一个天才,而天才总是孤独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为virginian的邮轮,只有时而*静时而波澜壮阔的大海,只有热火朝天的锅炉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钢琴,只有一波又一波游客听众,只有一个交心的朋友,只有一个喜欢而不可近观的女人。

      肤浅的人类啊,如果1900没有打败爵士乐的创始人,怎会引得那么多人肯定他的音乐才华,可见世间美好需要量化方能体现其价值。纵然你天赋过人,也得寻个舞台证明自己,经历一场大考赢得生前身后名,方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轰鸣而过,新旧交替轮回不止,智慧的人势必善于接纳一切新生事物,守旧的人在时代面前只能做出无力得抗争最终屈服或被时代碾压。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武士往往是个悲剧形象,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末了还要被嘲讽一句“大人,时代变了”。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开始变得聪明,勇于接纳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文明,将自身的文化弃如敝履,这就是日本逐渐强大的原因,同时也是日本人渐渐丧失信仰、人性变得多样化、人格越来越不可控的原因。从现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人类发展几千年,终于意识到,只有科技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给生活带来大大的便利,实现一些梦里才有的东西。文化和艺术,则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保存在历史博物馆里,或者作为激发人们灵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痴傻的人毕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时代,人类发展日新月异,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机械化、电磁化、信息化的过程被称为人工智能(AI),它将渐渐取代一切重复性、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劳动,旧行业渐渐消失或者成为时代的缩影。对于时代的先驱者,我们应该紧跟他们的步伐,开创新的纪元,对于那些坚守的人,我们应该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们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不再对山的另一边怀有兴趣和激情,山的另一边不过是另一座山。当1900看到工业文明中的纽约高楼林立,人行如蝼蚁,便不再心生向往,余生有音乐相伴,夫复何求?

      人活百年如昙花一现,该怎样度过才最有意义?有过激情燃烧,游过低谷波涛,也曾拂衣逍遥,回首往事不过拈花一笑。

      现在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哪怕是坐在对面的父母与子女,虽是近若咫尺,心却相隔天涯。90后不再了解80后,00后不再了解90后和80后。战争年代渐远,衣食渐足,信息传达渐速,传统文化渐亡。也许有一天,性别已趋于中性化的20后小朋友看着电视上的武侠剧,会发出疑问: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吗?

      对那些曾经养育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是最不能忘怀,所以,最后还是要说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每次看《海上钢琴师》,都有一种冲动想抚摸一下我那架冷落多时的钢琴,学习钢琴8年之久,始终不能理解这“乐器之王”所弹奏出的音乐的真谛,始终认为那些为音乐不顾一切的音乐大师们的行为是架空世界才有的,现实中,于我而言,钢琴就是我的任务,学钢琴似乎变成了我的义务,8年的盲目学习、考级,最初学习钢琴的热情被逐渐磨灭,我始终不能对钢琴再产生任何遐想…… 但是于他——丹尼伯曼TD林蒙1900而言,钢琴的意义却不是我们这样的常人所能体会的……这么说并不是映射那些现在把钢琴商业化的人,而是纯粹的欣赏那个叫1900的男人,他向我们所有人诠释了钢琴是什么,音乐是什么。

      和大部分大师一样,1900的身世背景并不是那么好,一个婴儿,被遗弃在一个杂乱的舞会上,又被一个船上填煤工人捡到。没有任何证件,没有出生纸,1900的童年就在这艘漂泊无尽的大船上度过,对他而言,这就是他孩提时代的大摇篮,而摇篮旁那个教他识字,陪他聊天,给他作名词解释的男人就是他唯一的亲人,即便他作的解释大多都是些歪理,1900也觉得很幸福。

      他和钢琴的邂逅是在孩提时代,无意间闯入一个舞会时发生的。 大家都惊叹于一个出身不明、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孩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也许,他生下来,命中注定要永远和钢琴在一起,永远和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短暂的27年,他一直留守在这片海域,这艘船上,无论名声多么响亮,甚至美国爵士乐的祖师来找他斗乐,他也从未离开过。所有惊讶于他的一句“我想上岸”。而当他终于“追寻”到上岸的理由,当他终于提着箱子迈向大陆,望着高耸的楼层,无边的城市,他却停住了脚步……是的,这是他的最终选择,他的一生注定在海上,与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当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远地抽离,他选择了和他的船,他的音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没于这片无穷无尽的大海,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我想,对于1900而言,这个结局或许是他想要的:一个传奇人物,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有人记得他,可是他却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让人记忆的痕迹。

      “我是一阵风,一阵自由之风”,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细细品味,却能体会说着句话的人的内心世界。1900说,大陆无边无际,充满形形色色,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后,在突发奇想想上岸时,他又说,上岸只为聆听海的声音,只想体会在陆地上聆听海,是什么感觉。而如果在陆地上住上几年,他也会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逃避,但这是他的原则、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为他的海和他的音乐绽放,当一切不复存在,他选择了留驻在这片海域,永远与他的音乐在一起……最后,面对着空气,感受着钢琴的美妙音符,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一切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船只的巨大轰爆声划破宁静……这对陆上的人们无疑是重大损失,他甚至不肯将他的音乐公诸于世。我们或许永远也听不到这样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获得了内心想要的自由。

      或许哪天,当海上再次响起那悠扬缠绵的琴音,那是1900在天堂谱出的天籁之声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传奇。《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艘远洋客轮上被遗弃的婴儿“1900”的传奇一生。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音乐,还有就是“1900”以及他和好友Max之间的那份友谊。

      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EnnioMorricone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曲风典雅,深情飘逸。影片被誉为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虽然不懂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喜爱,只要能感染到我的音乐我都喜欢。我喜欢电影里的音乐,那优美动听的琴声,喜欢电影里的浪漫,唯美的画面与音乐的融合。无处不在的音乐荡气回肠,总会触动你的心,融化你的心。

      一个传奇的人,就会有与人不同之处。1900一出生就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还好,他遇上了烧煤工人丹尼博德曼DannyBoodman,丹尼博德曼收养了他。于是1900就有了“丹尼博德曼T。D。雷蒙1900”这个有趣的名字。他自小聪明伶俐,非常可爱,船上的许多工人都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孩。然而命运并没在此停止转变,丹尼在工作中意外去世了。他再次成了孤儿,直到一天他遇上了那架钢琴,而后音乐成了他的一切。

      他的音乐也是这么与众不同,过人的天赋让他无师自通,他的音乐能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并且很恰当。他的音乐总是让人们沉迷其中,为他欢呼鼓掌。而为之疯狂,震撼的当属1900与爵士乐的始祖Jelly、Roll、Morton的那场音乐较量,他弹完后的琴弦竟能点燃烟。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可是,有这样的音乐存在,弹琴的人对琴的熟悉程度,对音乐的感知那是一个奇迹了。Jelly、Roll、Morton也为他感到无力之感,好音乐总能打动人,1900的琴声就是这样,琴声完毕,在场的人还是呆呆的沉迷其中。我也震撼,心潮澎湃!

      我一直都说我是一个只爱看喜剧的人,对于伤感的故事我总是不敢面对。1900有他辉煌的一面,也有令人感到惋惜的一面,就是他对世俗的排斥和戒心,至始至终他也没有上过岸,就是心爱的初恋他也是选择了放弃。他的一生不完美,他的一生是传奇,那只是别人的看法,我想只有他每一的朋友MAX能理解他吧。人的一生不一定总是不完美的,太过完美就不完美了。上帝给他一双灵动的双手,一个奇迹,同时也会给普通人没有的一种纯朴,也许是这样,他的音乐才是那么的纯净吧。

      并不是他的世界缺少什么,他有他的事业-弹琴,有朋友MAX,有初恋。特别值得一说的当然是他的唯一好友MAX,有人说得一知己,人生无憾。Max和1900从认识到max的全力寻找与劝说1900离开要炸毁的游轮,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才依依惜别,都是令人感动的。有这样的好友,真为1900感到高兴。有的人,知道一生的终止也没发现像max这样的人出现,1900是幸运的。

      喜爱钢琴师,喜爱1900,max。人的一生不求辉煌,只求一知己,一个喜欢的事业,一个喜欢的人,有亲人,世界不需要多大,一个游轮一般大小足矣。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电影《海上钢琴师》又被我国翻译成《传奇的1900》,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托纳托雷在1998年创作的电影作品,而担任这部电影音乐创作人的意大利当时著名的作曲大师莫里康,在创作电影《海上钢琴师》之前,两人已经密切配合创作电影《天堂影院》与《命运之力》,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这两部电影的配乐也具有深厚的。“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两位天才的创作者又一次密切合作,为全球观众献上了电影界的传奇作品,让意大利电影史上的艺术三部曲完美呈现给观众们。”《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以钢琴音乐为主并且配合管弦乐来创作出众多音色优美的乐章,让观众在电影中流连忘返。

      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的故事。在1900年,伦敦青年小号演奏家麦克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将自己喜爱的小号卖给了一家乐器店,但是在临走之前,他请求老板让自己演奏最后一次心爱的小号。而随着他演奏小号的声音,故事也就随之开始了。在一艘行驶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轮船Virginian上,有一个婴儿被遗弃在船舱,轮船上的锅炉工丹尼发现并收留了婴儿。为了纪念在新世纪的第一天捡到了这个孩子,丹尼给他起名为1900,而随着1900慢慢长大,人们发现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并且成为这艘轮船乐队的钢琴师,许多人听过1900演奏钢琴, 都被他投入的演奏而感动。当时爵士乐始祖杰尼自认为钢琴天赋无人能敌,当他无意中知道1900演奏钢琴的过人技艺后,专门去这艘轮船上找到 1900来挑战,最终败给了1900,1900也因此被更多人知道。但是所有传奇的事情都发生在轮船上,1900始终不肯下船去陆地上生活,一直在某天他给一家音乐公司录唱片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气质典雅的女孩,1900对这个女孩产生了莫名的情愫,因此他演奏了一首温婉抒情的曲子。但是当轮船靠岸了,1900却并没有和这个陌生的女孩走下船,一直到许多年之后,战争结束了,麦克斯发现了Virginian号马上就要被炸掉,他认为 1900一定就在船上,因此疯狂在船上找寻1900的身影,终于在船舱的角落发现了1900。然而1900并没有走下船,麦克斯满怀悲伤离去,远远地看着Virginian号与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

      在电影中,1900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并且也是具有天赋的钢琴家,他的双眸就像海洋一样蔚蓝,能够看到事物背后深藏的节奏,不管看到什么事物,1900都能够即兴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电影中,1900曾经过,“虽然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通过它能够演奏出无穷无尽的音乐。”就像1900说过的,他可以借助钢琴发现自己生活的乐趣与真谛,并且赐予了钢琴魔法。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1900依然陶醉在自己的钢琴演奏中,他可以乘着美妙的音符自由翱翔在船舱的大厅中。当杰尼想用自己熟练的爵士音乐来打败1900,但是在最后却失败而返,这种所谓的自由只会被1900击败在高尚的音乐世界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夜深人静,一抹月光倾泻于枝头,伊人的脸庞也沾上了月色,这份静谧,亦是否还给予人释怀之感?本影片是根据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而展开的。

      ——题记

      “呯呯”的枪响,残酷的屠杀,一张张无情的面容,对于屠杀者而言,这些被屠杀者的生命是否就犹如飘在空气中的尘埃那样微不足道呢?尸满街巷,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隐约中似乎还能嗅出战火硝烟。一个残疾人因不能站立而被从窗户中扔出去,猛然落地,血液从脑门上奔涌而出,又是一朵生命之花凋零。揪心之感随之而起,其中包含着是对犹太人的同情,亦或更多的是对德国人残暴行为的愤怒与鄙夷。

      愤心。痛心。空心。

      泪水在眼眶内打转,视野内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原本对德国这个国家*淡的感情立即被扭转成了憎恶。此刻的我,看见的即是一群穿军装的恶魔!恶魔!看着欲哭无泪的罗曼波兰斯基,我感觉,他的内心比我的更无奈,更悲痛。对于自己在乎的事却爱莫能助,此毕是这个钢琴师最无奈的地方吧!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他自己都自身难保。

      二战仍然继续着,随着战事的紧张,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更加得凶残。心比原来更痛,如刀割。

      终于,黎明破晓之际快要来临,但黎明前的黑暗比*时的夜晚要更加的恐怖。德国人开始最后的反击,放火,*,似乎就家常便饭一样。他们早已对生命这个词语彻底地麻木了……

      原本高贵优雅的钢琴师劫后余生,已变得狼狈不堪,当他为食物到处奔波,终得一罐子时被枪声所惊吓,慌得另寻地方。在一栋房子的二楼,终于找到了撬罐子的器具,拼命用劲,结果罐子掉在地上……镜头随着罗曼波兰斯基的视线推行,一个德国军官从脚到头,从下至上的顺序出现在眼前。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一系列的问答后,军官让钢琴师弹奏钢琴。一开始,波兰斯基似乎还没有甩掉恐惧的阴霾,显得战战兢兢,但当他的手碰触琴键,音符滑入耳畔,他便沉浸在了他的音乐中,不再自拨。一抹月光透过木窗,铺洒在钢琴师的脸上,银白的色彩从心尖绽开,多么美好的颜色,白色,一种包容了所有色彩的颜色,却因此变得更纯净、清新。镜头推换,此时在德国军官的脸上,一点月光渐渐渲染开来,紧锁的眉头,也因此舒展。我想,这位德国军官也被感化了吧。果然,德国军官开始处处保护帮助着罗曼波兰斯基。直到战争结束,他坦诚地说着自己的失败,并为波兰斯基送上了最后的一份温暖。内心的愤怒渐融化在了军官的真诚中,直至消逝,不见,就最后的小提琴家对德国军官的原谅一样。

      影片的最后,诠释着包容与原谅。《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中,西德作家的忏悔搏取了所有人的谅解,当对方承认了错误,有时,原谅比报复更重要。

      原谅一切,才会释怀一切。何况冤冤相报何时了?学会原谅,懂得包容,心灵深处的难以释怀的黑暗被那抹月光轻轻包裹,蔓延,寻回最初的那份纯净与静谧,心头恰是一阵轻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

      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我们生于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忘乎了生命中所需要的*淡和悠长。游轮始终在前进着,也曾停靠过,但他一直在漂泊。如果让灵魂和肉体和一,想必是件伟大的事情,而我们*凡人都不曾有过,两面三刀,左右逢源,所以我们只配称赞伟大的乐曲,而不会创造别样的旋律。在文章开头,要致敬那个孤独的灵魂和那位执着的友人。喜欢影片中舒缓的节奏,配上一杯咖啡,就更美好了。意大利电影的风格果然不同于美国大片,倒是有点像法国的,毕竟我也看过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没有坐过游轮,但我也曾见识过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分明,所以就会对丹尼有种莫名的好感和同情,因为我们都是弱者。不曾想到他付出怀抱是出于冲动还是怜悯,可那个大铁链没有饶过这个铲媒的好人,他是笑着去见上帝的,因为手里曾经呵护过一位可爱的天使,如果放在*那就是缘分,缘来缘去无法左右。我想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可能演变成为一段传奇。

      1900无疑是个幸运的孩子,亲生父母没能给予应有的关爱,而钢琴给予了他一切。拥有了28个字母组成的名字,也拥有者88个琴键,这一生不曾远行,因为恐惧没有尽头的城市,但他在自己的疆域里尽情的驰骋。写到这里,有点恨自己不懂音乐,不懂钢琴。许多精妙绝伦的弹奏,于我如浮云啊,音乐我听到了,但不知所从,唯独能够发现的也就是他的手速了,我想自己断然弹奏不了那么快。好的音乐都是直入心灵,指尖的跃动,不禁然就泪流满面,或者是引动大家翩翩起舞。我喜欢看他陶醉的样子,那是对艺术的崇敬,仿佛忘乎了自己的存在,也忽视了观众的存在。人是会压抑的,但不能一直压抑,总要有自己的特长,总要有喜好的事物。孤独大概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看到的热闹,其实中间隐藏着更深的孤独,总是要学会享受,学会释怀,学会去释放或者是填满。故事是悲情的,炸药的光彩也是绚烂的,许多人匆匆来过,不曾记住这一切,唯独大海不会忘记。有谁知道,那海浪里蕴涵了多少痴情的往事,那咆哮里包容了多少彻夜的哀愁。爱情的火花稍纵即逝,就是那么浅浅的一个吻,让他不在孤独,也让他更加忧伤,好在有一张残缺的唱片,记录了那段温情的往事。是啊,这大游轮上又有过多少虚情假意的送别,就像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也只有1900是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这个在花名册里没有名字的人,反倒存在的实实在在,并且为远处的社会所感到不耻。有点类似桃花园,只不过他的桃花园每次只发放20xx张门票,园子不大但应有尽有,里面待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乐融融。又像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但他还是少了那份性情,去到街头流浪,去做最美的情郎。他既是高贵的,也是懦弱的。脑海里刻着他现在舷梯中间的画面,那一刻迟疑了,无法去感触他的内心,似乎有点像抛出的帽子那样不自主。电影艺术也是引发人类思考的,如果换了我现在哪里,一定会走下去,去陆地上看看海,去街头或者是地下室去弹奏,勇敢与*凡总是一步之差,思想与行动也是一步之差。但他还是回去了,所以他依旧是1900,那个海上出生,海里弹奏的钢琴师。借用几句古诗,来再次表达对他的感情吧。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清新欢脱的乐音挣脱出唱片的裂纹,消散于寒冬的萧条之中,小号手缓缓讲述着1900的故事。

      1900,一个被发现遗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的钢琴上的婴儿,从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最终殉船于海底。

      他无师自通,少年成名,曲子过耳不忘,在一举击败摇滚大师后名声更甚,人们都明白,这样的天才,到了陆地上,他将是乐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最耀目的新星。人人都在劝他下船,“只要你走下舷梯,那只是几小步而已。”他没有反应。我不由得好奇,生于船,长于船,一年往返大陆不下百次的人,究竟是否向往陆地?

      当他与小号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讲他曾经趴在舷窗边,望着下船的人们渐渐消失在新奥尔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雾中,那些身影变得朦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痴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辉与痴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稳定的陆地,至少,曾经向往过。

      他也曾收拾行装,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陆地,星罗棋布的街道小巷,工业化散发出的滚滚浓烟,遥远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伫立于舷梯之上,凝视着这块陆地,良久,他转过身,摘下礼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头顶,无边无际的蓝色中,有海鸥掠过。

      一开始,我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害怕,他在逃避他内心的恐惧,他不敢踏足陆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我意识到他或许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处之地有多么宽广,而在于心灵是否有地方安放,让自己真正安宁,而大海与音乐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陆地虽大,却不是他的归宿。

      后来,小号手在废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谈及为什么不下船,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也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在弗吉尼亚号即将爆炸之时,他坐在水沟旁,手指摆动,弹着无形的钢琴,他嘴角扬起了笑,扬起了他的倔强。

      1900涵盖了太多的浪漫与情怀,对内心的执着,远离尘世的安宁,单纯的人性,自由而孤独的灵魂,这些乌托邦式的情怀,在置身于现实之中的我们看来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这些东西,恰恰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渴望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1900。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处都在锁链之中。”而1900正是挣脱了枷锁,勇敢奔赴大海,他坚守了一种普通人或许能够理解,却只能远观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来实现,而是用来铭记的,它让我们的生活还留有一个朝上的方向,在低头赶路之余,给自己保存一些仰头的可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当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感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感情应当都是他应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我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我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我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必须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我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感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充满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当进取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当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麦士

      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但麦士可以,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情,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带来快乐。我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知道,爱你是个错误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爱情,死亡,流传,我知道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我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性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兄弟姐妹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性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我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正因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刻,而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愉悦,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正因所见,是正因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我成长了许多。虽然自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但是自我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我的理想,单纯地弹自我喜欢的音乐,直到性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我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我,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船,我宁可舍弃自我的性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我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性命方式展现了自我的生命,咱们能从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正因我坚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除了船之外,他的另一个心锚是钢琴。沿途的风景,过往乘客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过去未来以及他们到过的地方,涌入他的视线、脑海,而他转头又用一种奇特而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钢琴。船可以说是他物理、位置上的锚,而钢琴则是他心理、精神上的锚。船是他的家,钢琴是他的存在方式、立身根本。他把心安放在船上和钢琴上,所以他能心无旁骛,专注于弹琴,享受弹琴的乐趣,并不分贵贱向各色乘客演奏,让他们深受感染。

      在这样的心性之下,一九〇〇的钢琴弹得如何呢?为了彰显电影主题,表达电影创作者的价值倾向以及对于这种心性的赞许,电影里特地安排了一场钢琴对决,由一位号称“爵士乐之父”的岸上首屈一指的钢琴家向一九〇〇发起挑战;结果自然是这位钢琴家败北,而一九〇〇酣畅淋漓的胜利,让大家看到他纯粹心性之下所能达到的高超技艺。这场对决也算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让观众着实“爽”了一下。

      上述种种让我联想到康德,一九〇〇的船和钢琴,就如同康德的葛底斯堡小镇和哲学,令人仰慕不已。

      当时,凡是戏剧都少不了冲突。一九〇〇的心性也遇到过挑战和考验。他在邂逅一位让他心动的姑娘后,就想过要下船,去追随这位姑娘。但是他在下船的舷梯上看着岸上,踟蹰良久,最终还是没有走下舷梯。电影在这个时候没有向我们展现他没有走下船的原因,而是在最后船要被炸毁、一九〇〇面临生死抉择这样尖锐冲突的时候才说了出来,让我们对一九〇〇的坚持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因此把电影推向高潮。这个高潮部分一九〇〇说的话,简直可以当做格言,我以前就温习过很多遍:

      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我穿上大衣,很神气,自觉一表人才,有决心,有信心。

      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看见的,而是因为我所看不见的。岸上连绵不绝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只有88个键,这并不是无限的。而此时你就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琴键上,你能演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这样,我应付得来。

      一旦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这无限大的键盘,凡人根本弹不出任何音乐,这是上帝才能弹的。

      上了岸,何从选择?如何选一个女人,选一间房子,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选一处风景,选一种死法。所有这些问题向我压过来,漫无止境。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

      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也载梦想,始终超不出船头到船尾的范围。在这有限的钢琴上,你能演奏出幸福快乐。

      岸上?对我来说,岸上就像一艘太大的船、一位太美的女人、一段太长的航程、一瓶太浓的香水,一支我弹不出的曲子。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最终,一九〇〇以这种决然的方式坚守了自己的初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我很少看国外的大片,所以也无从比较。这部电影没有《十面埋伏》宏伟漂亮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天下无贼》的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连这里发生的爱情都那么短暂和凄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离开了那条船,立刻就会拥世人所羡慕的一切,因为他是音乐奇才。为了追寻让他心动的姑娘,他曾下过决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1900和他的朋友关于他为什么放弃下船的想法的对白可谓经典。大概意思如下:“这艘船不只是载人,它也载着梦想。我在有限的琴键上能演奏出无限的美好乐章,自得其乐。如果离开了这艘船,就如同面对着无限大的键盘,面对太多的选择,我会无所适从,我会思前想后,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的。那个世界太大了,不是给凡人的,是给上帝的。反正世间无人记得我,我永远也下不了船了。”最后那艘船报废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终也没有被朋友说服离船而去,而是选择了被6吨半的炸药炸碎。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船和陆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属于你自己生活档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陆地。但世人很少会有1900的想法,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那条船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能让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陆地,就会宏图大展,大有作为。所以太多的人会迷失在没有尽头的陆地上,终生在寻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还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来活。这样的人生自然没有满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大多数人都有离开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头,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说你在飞机正飞过一座城市,从高处看,下面到处灯火辉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无反顾的直奔它而去。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灯和窗口透出的灯光而已,毫无生气,毫无感情,与你充满的热情想象毫不相关。

      向往大城市的人会找出千百个他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环境不好,人们观念落后……,可滑稽的是当人们到大城市以后,他们会找工作,买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几条街道,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实际上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块小城市来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会和他嘲笑观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

      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扩展10)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台词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台词1

      1.How do you do it down there?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上了岸,何去何从?

      2.Arent youu ever just scared of breaking apart at the thought of it? The enormity of it.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么过?

      3.It wasnt what I saw that stopped me, Max, it was what I didnt see。 Do you understand that? What I didnt see.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

      4.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

      5.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

      6.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尽头。

      7.Thats the truth, Max,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

      8.It was all very final on that gangway and I was grant too in my over coat. I cut quite a figure, and I was getting off, guaranteed. That wasnt the problem.当年,我踏上跳板,不觉得困难。我穿上大衣,很神气,自觉一表人才,有决心,有把握,有信心。

      9.But 2000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有载梦想。

      10.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 rill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

      11.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我生于船,长与船,世界千变万化。

      12.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

      13.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o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

      14.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反正,世间没人记得我。

      15.Hey,Max! Imagine the music I could play with two right arms. Hope I can find a piano up there.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 希望天堂有钢琴

      16.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17.All that city you just couldnt see an end to it.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

      18.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香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得乐章。

      19.Take a piano, hmm?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88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

      20.You played p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过惯那样的日子。

      21.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我喜欢那样,我应付得来。

      22.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Im blessed I can step off my life.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23.One woman, 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your own, one landscape to look at, one way to die. All that world just weighing down on you. You dont even know where it comes to an end.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

      24.You are the exception, Max.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 are a minority, and youd better get used of it.除了你,Max,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你最好习惯一下。

      25.Christ! Did you see the streets? Just the street-----there were thousands of them.唉!只是街道,已经好几千条。

      26.The end? Please? Can 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尽头在哪里?可以给我看看尽头么?

      27.You are sitting on the wrong bench. Thats Gods piano.不是给凡人奏的,是给上帝奏的。

    推荐访问:读后感 海上 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3篇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1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15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