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12日 04:49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汇报 >

    2023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四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5-25 17:5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四篇),供大家参考。

    2023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篇一

    报提纲

    市投资政策及项目落实情况工作汇报提纲

    尊敬的郭组长、检查组各位成员: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对郭组长带领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与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检查组莅临我市监督检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检查组对我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市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检查安排,现就我市基本情况及新增中央投资政策和项目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基本概况,史称“兴化”,1983年建市,现辖一县、四区和两个管委会,即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末户籍人口万人。

    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和“东南仕邑”之称,文化底蕴深厚,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建市以来,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二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称号,获得“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绘画之乡”、“戏剧之乡”、“全国篮球城市”、“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中国鞋业出口基地”等称号。是海峡西岸一座正在崛起的港口城市,具有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第一,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市位于海峡西岸经济

    区中部,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西面通过三郊线与三明等内地城市相接,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中市距离72海里。随着福厦高铁的建成,向莆铁路、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莆永高速公路等疏港大通道的开工建设和港口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第二,是一座新兴港口城市。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海岸线总长公里,规划港口岸线12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8公里,可建深水泊位160多个。湄洲湾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具备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其中秀屿港是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台轮停靠点。第三,是妈祖文化的故乡。妈祖文化对世界华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尤其在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全世界有妈祖宫庙近5000座,近2亿人信仰妈祖,仅台湾就有1700多万人信仰妈祖,每年到湄洲岛的台湾游客超过10万人。随着

    台海形势的新变化,妈祖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第四,拥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是著名的侨乡之一,旅居在外的侨胞有70多万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5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2万多家,资产300多亿元,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约3000多家,超亿元的30多家,民间投资已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市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坚持改革开放,突出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形势、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市生产总值亿元,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 %;
    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亿元,增长%;
    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8元,实际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6921元,实际增长%。但总体而言,建市时

    间不长,历史上国家没有大的投入和项目布点,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与同处海峡西岸的福、厦、泉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这次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对加快我市发展是个难得的机遇,我市将紧紧抓住这次难得机遇,积极运作,努力扩大投资,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市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作情况

    四季度以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抓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作,采取各种措施,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推进了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加强政策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发[]18号和闽委[]2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内需,确保民生持续改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月1日,我市制定并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提出我市贯彻落实扩大内

    需新增投资8个方面50条落实意见。从第四季度到2010年,我市安排市级以上财政性资金60亿元,带动市重点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上;
    -2010年安排2500万元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临港工业和民生事业项目前期工作;
    从起,市级财政每年分别安排万元港口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港口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8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注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布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12年奋力追赶、2015年持续提升和2020年蓬勃崛起的三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了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区域、产业布局、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11月27日,我市下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各位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区长为成员的“市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研究解决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日常事务。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五次全体成员会议,研究解决中央增投项目的组织实施问题,领导小组组长及各位副组长多次深入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以来,为加快推进中央增投项目,市政府于四月初召开中央增投项目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10年加快推进中央增投项目的相关工作;
    市内需办多次召开中央增投项目联席调度会,对部分进度偏慢的项目进行集中协调。

    加强责任保障。为确保新增中央投

    资项目顺利实施,我市严格落实责任制。元月,我市以莆政办[]2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通知》,将第一批中央增投项目分区域、分行业落实到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
    6月份和10月份,以市内需办的名义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第二、三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第四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的通知》;
    2010年3月份和6月份,又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的通知》,每个项目都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项目所在地分管领导和协调单位。要求项目的责任单位对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负全责。责任单位确定一名具体联系人,专职负责跟踪项目进展情况、资金落实情况、信息报送等增投有关工作。协调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加强协调保障。切实加强中央增投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征地拆迁、前期报批等共性问题,认真分析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逐项梳理,摸清情况,按照“超常规、不违规”的总体原则,在实施运作中按照“六优先”原则给予中央增投项目重点保障、重点服务:项目优先核准审批,用地指标优先保证,造价审核和招投标手续优先办理,三杆迁移优先支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优先安排,银行贷款优先推介,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加快完成增投相应的实物工程量。

    加强督查保障。认真落实中央增投项目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每旬通过省发改委金宏网填报项目实施进度,每月按时向国家发改委分专项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对所有中央增投项目的前期工作、工程进度、资金到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实行全过程监控。建立中央投资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在市发改委政务网上设立“扩大内需”专栏,将各批次中央增

    投项目的上报情况、投资计划下达情况及增投项目进度表在网站上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成立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认真陪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形式,对我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解决。针对2010年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偏低、部分在建项目进度偏慢的问题,市政府督查室8月初开展了专项督查,要求各项目责任单位逐一查摆制约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下半年的工作进度安排,全面推进中央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落实情况

    四季度到2010年9月底,中央安排我市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计划218个,总投资亿元,安排新增中央投资亿元。

    前四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落实情

    底到,中央安排我市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四批157个,总投资亿元,合计下达年度投资计划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亿元。截至2010年9月30日,157个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有99个项目竣工,竣工率63%;
    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占中央下达年度投资计划的157%,占项目总投资的%;
    项目累计到位资金亿元,占中央下达资金计划的167%,占项目总投资的%。

    按批次分:第一批61个项目,已建成56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中央下达年度投资计划的198%,占总投资的%;
    累计到位资金亿元,占中央下达资金计划的180%,占项目总投资的85%。第二批56个项目,已建成28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中央下达年度投资计划的1 2 下一页

    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篇二

    2012年扶贫办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

    情 况 汇 报

    根据保政发[2012]5号《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目标任务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办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文件要求,我办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

    1.6亿。列入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别是:产业化扶贫项目、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及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项目。重点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分别是对全县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扶贫贴息贷款,计划总投资1亿;
    对50个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2012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
    对全县贫困户实施扶贫搬迁300户,对全县188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投资3560万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一)产业化扶贫项目。截至3月底,1个亿的扶贫贴息贷款已落实5个企业2500万元贷款项目。分别是:湖北荆山锦茶业有限公司500万元的茶叶生产及厂房设施配套贷款项目,保康丰润磷化有限责任公司725万元的30万吨磷化铵生产加工项目贷款项目,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725万元的精细磷酸盐贷款项目,保康县鳌神磷化有限公司

    325万元的10万吨/年磷矿开采贷款项目,大山和集团保康绿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225万元的食用菌(木耳)深加工项目贷款。

    (二)整村推进项目。2012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共规划项目106个,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截止目前,启动项目92个,完成项目28个,累计整合各类扶持资金750万元,其中:后坪镇163万元、城关镇162万元、马良镇127万元、寺坪镇166万元、歇马镇132万元。

    (三)生态移民和搬迁搬迁项目。针对全县的实际情况,2012年,计划实施扶贫搬迁300户,生态移民56户188人,截止目前,扶贫搬迁已启动150户建设,完成53户,生态移民已启动36户建设,完成21户,投入资金890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产业化扶贫项目。2012年,我们一如既往把扶持发展县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产业化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重点支持湖北荆山锦茶业有限公司、保康丰润磷化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保康县鳌神磷化有限公司、大山和集团保康绿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争取扶贫贴息贷款一个亿。坚持龙头企业带动,用活信贷政策,支柱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企业通过基地建设、技术指导等措施,辐射带动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实现了贫困群众产业致富与企业发展生产的双赢。

    (二)整村推进项目。按照“一年规划,两年实施,三年验收”的总体要求,确保每个重点贫困村整合投入不低于3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少于10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投入不低于200万元,从而达到“六通十二有”的验收标准。一方面我们结合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相关政策,认真指导各村编制了项目规划文本,在反复研究讨论,实地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完成了规划文本最后修订。另外,我们积极致力于部门资金整合,组织召开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实现不脱贫,不离钩,促进整村推进工作的“大合唱”。

    (三)生态移民和搬迁搬迁项目。2012年,我们紧密结合山区新农村试点县建设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要求,与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叠加产业扶贫、“一建三改”、农村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强化宣传引导、检查督办,确保搬迁取得成效。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整村推进及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大,项目投入成本高,政策扶持不能满足需要。二是整村推进村也是

    全县重点贫困村,贫困户众多,村民自筹能力有限,各村在实施整村推进工作,为了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在资金没到位前,提前动工实施,往往是村里先筹借资金,有的项目投资过大,造成上级扶持与实际投资相差太远,项目进度缓慢。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和示范作用,严格落实“五个一”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以扶贫开发工作统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产业化扶贫工作及移民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各项项目建设工作拥有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充分提升和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协调各地各相关部门在县扶贫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贫困群众利益为重,以帮贫扶困为己任,切实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积极争取并加大扶持投入,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制度,结合整村推进工作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督察扶持任务落实情况,解决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分工协作,建立逐级负责的目标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加强项目建设,严格资金管理,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项目,逐个落实到位。

    (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向深入。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汇报和政策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以满足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及扶贫搬迁项目建设需要。紧扣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机遇及省扶贫办联系我县的良好契机,积极主动做好工作汇报,力求更大的政策扶持,为顺利完成2012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三)发挥扶贫项目监管职责,加强督办,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及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顺利竣工。继续深入研究探索扶贫项目监督与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监管长效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实行扶贫项目制度化管理,积极探索改进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立项、实施和后续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力求规范化;
    二是督导各乡镇、村高度重视扶贫项目监管,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定期考核兑现。切实让扶贫项目建的好、管得久,让贫困群众长久受益;
    三是要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动员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实现村民自治,确保项目建设年底能够顺利竣工。

    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篇三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

    2007年7月20日

    一、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和国有控股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33.33%,同比下降3.3%。综观今年以来我市投资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降幅逐月减少。虽然,今年来全社会投资总体继续下降,但每月完成投资绝对额较为均衡,1-2月、3月、4月、5月、6月分别完成投资10.62亿元、7.68亿元、10.30亿元、9.70亿元和13.36亿元,且降幅逐月减小,2-6月累计降幅分别为14.1%、9.2%、3.0%、4.4%和3.3%,呈现了扭跌转增的态势,特别是限额以上项目投资增长从3月底的累计负增长6.9%到6月底的累计增长8.0%。

    (二)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呈现负增长,1—6月第二产业实现投资24.8亿元,同比负增长20.3%,减速比去年同期扩大11.1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6月完成投资26.7亿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等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3倍。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有所动摇。投资按主体情况看,1—6月,在限额以上投资中(包括房地产),国有控股投资达20亿元,同比增长144.5%,比去年同期增加206.8个百分点;
    非国有控股投资27.5亿元,同比负增长32.6%,比去年同期减少68.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为20亿元,同比负增长50.7%,比去年同期减少94.4个百分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投资格局有所改变。

    (四)新建项目大幅缩减。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及项目个数大幅下滑,1—6月全市限额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127个,同比下降34.2%;
    计划总投资33.7亿元,同比下降43.2%,而去年同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97.4%。且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体计划总投资为265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

    (五)区域差异继续凸现。从省级开发区看,余姚经济开发区因续建项目较多,其投资完成情况较好,1—6月份共完成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72.7%。而余姚工业园区因部分重大项目缺乏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项目难以落地、开工,投资完成情况不甚理想,1—6月份仅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下降54%。且一些主要的乡镇、街道投资严重下降,直接制约了全社会投资的整体增长。

    二、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

    今年,我市共安排2000万元及以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43项,总投资110.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75亿元。1—6月累计完成投资9.1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5.45%。其中:农业、水利项目8项,1—6月份完成投资2.4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67亿元的36.58%;
    城建项目11项,1—6月份完成投资0.8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4.70亿元的16.92%;
    交通项目10项,1—6月份完成投资0.8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2.75亿元的45.94%;
    社会事业项目8项,1—6月份完成投资0.9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3.68亿元的 25.02%;
    区块改造项目4项,1—6月份完成投资1.8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3.82亿元的48.95%;
    其他项目2项,1—6月份完成投资0.3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0.90亿元的38.89%(具体详见附表)。

    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工程26项,总投资116.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21亿元。1-6月共完成投资9.5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9.34%,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3项计划投产项目进展顺利,1-6月完成投资1.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6.25%;
    18项续建项目基本与时间进度同步,1-6月完成投资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9.16%;
    5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但完成投资不甚理想,1-6月完成投资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总体来说,续建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新开工项目尚未实现开工目标(具体详见附表)。

    三、当前投资增长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一是土地指标紧张。由于2003年以前的投资高增长是建立在土地扩张的基础上,近几年的一系列宏观调控,国家严格土地管理,项目用地指标十分紧张,我市今年仅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就需3051亩,不包括工业、商业、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而宁波市下达今年的用地计划为1694亩,其中:计划指标1138亩(其中耕地指标760亩),折抵指标556亩(其中耕地390亩)。由于我市用地空间布局的限制,项目选址一般都在耕地上,因此,我市今年实际可用指标只有1150亩,用地供需矛盾极其突出。二是土地成本上涨。06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节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达后,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标准,这对土地管理又上了一道“紧箍咒”,大幅度提高了项目的土地成本。近期我市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创造了每亩101.8万元的天价,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三是土地报批手续复杂,时间长,延误项目开工建设。如我市06年5月上报国土资源部的项目(杭甬高速公路至沿海北线余姚连接线一期工程、杭州湾大桥余慈连接线建设工程(冶山至329国道芦城)、329国道余慈复线建设工程(小曹娥至黄家埠))至今尚未获得批准。

    (二)房地产发展进入回缩期。1—6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亿元,同比负增长47.4%,与上年同期16%的降幅还要扩大31.4个百分点。(若加上安置房,则整个房地产业投资6.97亿元,同比下降46.2%)。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全市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虽然随着一些楼盘的逐步竣工,增加了现房销售(1—6月同比净增12.8万平米),但由于期房销售形势不佳(1—6月同比净减7.9万平米),使总体商品房销售仅增长19.5%,空置面积从去年6月以来一直处于高位,去年前5个月月平均空置面积7.5万平米,6月份开始升至26万平米,到12月达到33万平米,今年6月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仍高达32万平米。尽管当前现房销售有短期购买涌动,但大量的空置面积和百姓对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的心理预期,给新地块和新楼盘的推出形成一定压力,加上房地产开发准备和施工周期长的特点,预计后期开发投资不会有大的起色。

    (三)工业投资明显下滑。1—6月,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3.1亿元,同比下降195%,降幅比去年同期加快了8.4个百分点,是我市投资负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大项目竣工以后,由于“土地购置费”下降35.4%,向外拓展的土地没有了,企业投资以翻建、改建增多,引进内外资项目也因土地问题而困难重重,客观上造成后续项目规模小而不足是工业投资下降的原因所在。

    (四)缺乏大项目有力支撑。今年来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150%以上的高增长,主要是总投资为8.54亿元的杭甬运河城区四桥改建工程建设进程加快的支撑。从重点工程来看,今年计划完成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其投资为3亿元,而2005年、2006年分别为13.8亿元、5亿元。

    四、下步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对策措施。

    从上半年投资完成情况来看,我市仅完成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要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大力度,千方百计推动投资合理增长。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拉动投资全面增长。进一步加大工业、商业用地的供给。建立扶优限劣的机制,在行政许可的范畴内,实行差别政策,保证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技改、农业龙头企业和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资金、土地、用电等支持;
    对一批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工业投资等领域的重点招商项目,逐一制定方案、配套条件和有关政策,保证项目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时调整安置房补助政策,实施拆迁货币安置,促进房地产良性发展。同时,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质量效益和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工率考核制度。进一步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切实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投资增长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保证投资合理增长。在缓解土地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加快已落实用地指标项目的征地拆迁进程,抓紧做好已列入宁波市统筹用地指标储备项目用地指标落实的衔接工作,确保用地指标不浪费和项目的顺利建设。二是继续做好土地的内部挖潜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力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厂房。对已供土地的使用单位,加强跟踪督查力度,促使其用足用好土地。三是坚持“双控”标准,对新批或已批未供地工业项目的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进行严格把关,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扣减用地指标。同时,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快围涂工程步伐,努力拓展用地空间。在缓解资金要素制约方面:一是继续加强同银行的衔接,争取银行信贷支持。一方面,根据项目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主体的融资责任,抓紧与有关银行沟通,制定项目融资计划,落实信贷方案,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另一方面,在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项目合同额度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再争取扩大信用贷款额度。二是进一步开辟融资渠道,大力引入bot等建设模式,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大基础设施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收外来建设资金。三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宽民间资本的产业进入限制和竞争性领域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权,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动重点区块建设,培育新的投资增长亮点。要继续重视在市“十一五”规划和余慈统筹规划框架内,城市(镇)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余姚工业园区、模具城二期、名邦科技园、滨海产业园等重点区块建设,加快推进南雷路两侧和最良村磨刀桥村地块改造进程,启动龙泉山和凤山周边、原化纤厂及周边等区块改造。特别是要进一步理顺余姚工业园区滨海产业园的工作机制,配强配齐工作班子,加快交通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努力使滨海产业园成为我市投资增长的新亮点。

    (四)进一步加大项目管理力度,挖掘投资增长点。一是抓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对列入年度计划、尚未开工的项目,作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主体的工作责任,加强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在充分保护好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合法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切实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尽快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力促项目及早开工。二是抓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正在实施的在建工程,要落实计划,抓好进度,争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加快建设进程,争取早日竣工。三是抓开工前准备。对正在前期准备的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基本建设程序,抓紧报批相关手续,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减少审批环节,缩短时限。

    (五)进一步抓好项目前期,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切实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视,建立好项目储备库,实现项目储备库的动态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新举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十一五”规划和2007年计划要求,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做好项目审批、规划选址、环保审查、用地预审等准备工作,建立2007年建设用地项目储备库,为争取上级资金、土地等政策扶持做好准备。完善提高发改局与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协调机制,在理顺项目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的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服务指导工作,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切实做好项目五大要素的前期准备,按照规范化要求预报和审报项目,不断完善提高项目库的质量。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激发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做到早预测、早立项、早动工。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强开发建设信心,并通过“强强联合”等措

    施,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着力促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篇四

    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 余姚市发展和改革局 2007年7月20日

    一、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和国有控股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同比下降%。综观今年以来我市投资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二)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呈现负增长,1—6月第二产业实现投资亿元,同比负增长%,减速比去年同期扩大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6月完成投资亿元,增长2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等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倍。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我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新建项目大幅缩减。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及项目个数大幅下滑,1—6月全市限额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127个,同比下降%;
    计划总投资亿元,同比下降%,而去年同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且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体计划总投资为265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二、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工程26项,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1-6月共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其中:3项计划投产项目进展顺利,1-6月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18项续建项目基本与时间进度同步,1-6月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
    5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但完成投资不甚理想,1-6月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总体来说,续建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新开工项目尚未实现开工目标(具体详见附表)。三、当前投资增长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二)房地产发展进入回缩期。1—6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同比负增长%,与上年同期16%的降幅还要扩大个百分点。(若加上安置房,则整个房地产业投资亿元,同比下降%)。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全市投资增长个百分点。虽然随着一些楼盘的逐步竣工,增加了现房销售(1—6月同比净增万平米),但由于期房销售形势不佳(1—6月同比净减万平米),使总体商品房销售仅增长%,空置面积从去年6月以来一直处于高位,去年前5个月月平均空置面积万平米,6月份开始升至26万平米,到12月达到33万平米,今年6月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仍高达32万平米。尽管当前现房销售有短期购买涌动,但大量的空置面积和百姓对国家相关调控政策的心理预期,给新地块和新楼盘的推出形成一定压力,加上房地产开发准备和施工周期长的特点,预计后期开发投资不会有大的起色。(四)缺乏大项目有力支撑。今年来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150%以上的高增长,主要是总投资为亿元的杭甬运河城区四桥改建工程建设进程加快的支撑。从重点工程来看,今年计划完成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其投资为3亿元,而2005年、2006年分别为亿元、5亿元。四、下步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对策措施。

    从上半年投资完成情况来看,我市仅完成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要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落实措施、加大力度,千方百计推动投资合理增长。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拉动投资全面增长。进一步加大工业、商业用地的供给。建立扶优限劣的机制,在行政许可的范畴内,实行差别政策,保证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技改、农业龙头企业和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的资金、土地、用电等支持;
    对一批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工业投资等领域的重点招商项目,逐一制定方案、配套条件和有关政策,保证项目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时调整安置房补助政策,实施拆迁货币安置,促进房地产良性发展。同时,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质量效益和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和开工率考核制度。进一步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切实形成齐抓共管推进投资增长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保证投资合理增长。在缓解土地要素制约方面:一是加快已落实用地指标项目的征地拆迁进程,抓紧做好已列入宁波市统筹用地指标储备项目用地指标落实的衔接工作,确保用地指标不浪费和项目的顺利建设。二是继续做好土地的内部挖潜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尽力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厂房。对已供土地的使用单位,加强跟踪督查力度,促使其用足用好土地。三是坚持“双控”标准,对新批或已批未供地工业项目的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进行严格把关,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予以扣减用地指标。同时,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快围涂工程步伐,努力拓展用地空间。在缓解资金要素制约方面:一是继续加强同银行的衔接,争取银行信贷支持。一方面,根据项目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主体的融资责任,抓紧与有关银行沟通,制定项目融资计划,落实信贷方案,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另一方面,在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项目合同额度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再争取扩大信用贷款额度。二是进一步开辟融资渠道,大力引入bot等建设模式,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大基础设施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收外来建设资金。三是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放宽民间资本的产业进入限制和竞争性领域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权,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动重点区块建设,培育新的投资增长亮点。要继续重视在市“十一五”规划和余慈统筹规划框架内,城市(镇)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余姚工业园区、模具城二期、名邦科技园、滨海产业园等重点区块建设,加快推进南雷路两侧和最良村磨刀桥村地块改造进程,启动龙泉山和凤山周边、原化纤厂及周边等区块改造。特别是要进一步理顺余姚工业园区滨海产业园的工作机制,配强配齐工作班子,加快交通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努力使滨海产业园成为我市投资增长的新亮点。(四)进一步加大项目管理力度,挖掘投资增长点。一是抓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对列入年度计划、尚未开工的项目,作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主体的工作责任,加强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在充分保护好被征地农民和拆迁户合法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切实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尽快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力促项目及早开工。二是抓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正在实施的在建工程,要落实计划,抓好进度,争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加快建设进程,争取早日竣工。三是抓开工前准备。对正在前期准备的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基本建设程序,抓紧报批相关手续,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减少审批环节,缩短时限。(五)进一步抓好项目前期,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切实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视,建立好项目储备库,实现项目储备库的动态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新举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十一五”规划和2007年计划要求,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做好项目审批、规划选址、环保审查、用地预审等准备工作,建立2007年建设用地项目储备库,为争取上级资金、土地等政策扶持做好准备。完善提高发改局与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协调机制,在理顺项目审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的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服务指导工作,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切实做好项目五大要素的前期准备,按照规范化要求预报和审报项目,不断完善提高项目库的质量。帮助企业分析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激发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做到早预测、早立项、早动工。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强开发建设信心,并通过“强强联合”等措

    《固定资产投资及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出自:
    链接地址:http://

    推荐访问:工作汇报 项目 投资 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四篇) 项目及投资工作汇报(四篇) 项目投资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