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20日 18:02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汇报 >

    关帝庙大戏台清代匾额加固修复工作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2 11:30:05

    摘 要:山西省大同市关帝庙坐落在古城内鼓楼东街。在关帝庙门前广场有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戏台,创建年代不详。关帝庙戏台正中悬挂匾额一块。文章先介绍了戏台来历与匾额现状,后概述了匾额修复过程,希望为日后的修复工作和其他匾额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帝庙;戏台;修复

    山西省大同市关帝庙坐落在古城内鼓楼东街。在关帝庙门前广场有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戏台,创建年代不详。戏台坐南朝北,木结构,南北长9.9米,东西宽9.06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戏台建于石砌台基上,台基高1.65米。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搭卷棚歇山顶,后为硬山顶,平面呈“凸”字形。三面开框,一面为屏门,前台后室布局。戏台上悬挂清代“演真楼”的匾额,两根明柱上用木质龙头代替了饕餮,形态逼真,极为精美。整座戏台保存基本完整,宽敞高大,飞檐挑角,古朴典雅,加上两侧带亭的游廊,更显得秀气婉约。1966年被大同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戏台来历

    这座戏台原称“皇城戏台”,原址位于大同市明代九龙壁对面的皇城街内。九龙壁为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桂府前的照壁。在龙壁的东侧后方墙上镶有一块由北平人孙捷三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秋撰写的《九龙壁记》碑,记载着大同“洗龙”仪式,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碑中记载,清时大同,每逢农历六七月间大旱无雨时,城外周边各大村都会集合起来到九龙壁来“娱龙祈雨”,以求甘露。龙壁对面的戏台要唱戏取悦龙神,府、县官吏也要亲临现场,焚香礼拜,为民请命,戏台也是为此而搭建。2008年以来,大同市政府开始寻求城市的转型发展,全面规划古城和新城的建设,为恢复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府邸代王府,皇城街拟定拆迁。为保护这座清代戏台,于2008年将戏台迁移至大同关帝庙前。每逢关羽诞辰日、磨刀日、关公巡城活动和老大同传统庙会之时,都要在此处举行盛大的祭典,并上演精彩戏剧。由于关帝庙的特殊性质,所演剧目大多表现英雄气概和忠义色彩,不仅达到了酬神的目的,而且吸引着大同市民以及国内外游客,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了传统历史文化,彰显了大同古城的魅力。

    2 清代匾额

    匾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集文学、书法、雕刻、油漆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关帝庙戏台正中悬挂匾额一块,长2.18米,宽0.85米,厚0.06米,面积1.85平方米,材质为木质。从匾额背面可见匾额是由三块木板拼接,打三条穿带固定而成。匾额上榜书“演真楼”三字,字体为行楷,一字一位,笔力雄厚,粗重饱满。上款书“歳次癸卯蕤賓建立”,下款书“□人孫山聚府书”(□是残缺无法辨认的字)。“岁次癸卯”即农历的癸卯年,“蕤賓”为农历五月,“演真楼”三字下方书有捐赠搭建戏台的六家商铺字号,从左向右分别为“广恒泰”“義盛店”“时中号”“广盛店”“義全泰”“万泰店”。

    查清代共有五个癸卯年:康熙二年(1663)、雍正元年(1723)、乾隆四十八年(1783)、道光二十二年(1843)、光绪二十九年(1903)。《晋商史料全览·大同卷·大同清代商贸业绩》一文中提到:“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上华严寺碑记》大同粮行南永顺店、北永顺店、万通店、万泰店、广盛店、义庆店各施钱10吊。”张焯所撰《云冈石窟编年史·清代记事》记载1861年辛酉(清咸丰十一年)的《重修大佛寺碑记》中提到有“时中号……各施钱伍佰文”。两通碑文中记载的“万泰店”“广盛店”“时中号”可能就是匾上的“万泰店”“广盛店”“時中号”。匾上的“癸卯”年号极有可能是道光二十二年(1843)。由此可以初步判定这座戏台建于或重修于道光二十二年。

    2.1 修复原因

    匾额保存比较完整,具有保护、鉴赏及考究的价值。但因长期存放在户外,大量泥土、尘土、白灰层等沉积覆盖,字体模糊不清,影响观赏,且年久失修,木漆有脱落、起甲、龟裂、发霉等病害。为了更好地保存和保护戏台及匾额,2018年11月1日,由山西省彩塑壁画研究中心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牌匾进行加固修复工作。

    2.2 使用材料

    医用脱脂棉球、竹签、2A、针管、针头、洗耳球、软毛刷、手术刀(用于去除飞禽的粪便)、木质修复刀、玻璃纸、明胶(在修复中使用的为3%明胶)、去离子水。

    2.3 工艺步骤

    关帝庙前戏台牌匾的修复工作分为三个工艺步骤。第一阶段为牌匾除尘,第二阶段为病害位置回帖加固,第三阶段为清洗牌匾。为保证修复的严谨和科学性,使用文字材料、照片形式全面记录修复过程。

    2.3.1 牌匾除尘

    使用软毛刷轻轻地将牌匾表面的积尘清除干净,牌匾起甲处用洗耳球将尘土吹干净后,使用医用脱脂棉蘸取少量的2A,轻轻地在牌匾上滚动,连续数次,直至脱脂棉球滚动后依旧干净。

    2.3.2 病害位置回帖加固

    在除尘加固过程中,我们发现牌匾多处位置存在起甲、龟裂病害。我们选用传统工艺修复手法,使用3%明胶作为加固剂。在牌匾起甲病害处用注射器注入3%明胶溶液后,使用垫有玻璃纸的木质回帖刀,力度适中按压回帖起甲位置。注意,对于起甲较为严重的位置要先进行回帖加固,再进行除尘工作。

    2.3.3 清洗牌匾

    使用固体清洁膏在牌匾的表面轻轻滚动,清洗表面残留沉积覆盖物。注意,动作要轻柔。

    3 探究

    在匾额除尘工作过程中,发现匾额的边角处起甲位置有疑似纸质的材料,并且上面有依稀字迹。是否为纸质材料或者何种纸质材料,因积尘及上灰,材料模糊不清晰,无法辨别。为了深入探究清代油饰匾额的工艺手法,修复人员从牌匾边角处将此种疑似纸质材料揭取下两小块材料用于实验。揭取后浸泡去离子水中进行清洗,探究其材料。

    经过清洗,发现揭取的其中一小块材料上确实有字迹,清楚分辨出是手写毛笔字迹,非印刷字体,且纸质材料像为宣纸。

    我们从匾额的地仗层可以大概看清,匾额地仗层工艺工序底层为用砖灰作地仗,之后为了防止油饰发生龟裂剥离,增强地仗层的拉力,在刮涂的过程中上宣纸,再上灰最后油饰。

    4 结语

    古戏台是匾额的载体,又是匾额描述的主体。古戏台匾额高度浓缩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缩影。匾额在修复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切实注意在现在的修复条件下,合理、科学地开展保护性修复工作,在修复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原材料,保护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文物特性。关帝庙前清代戏台牌匾加固修復后,字迹清晰,更加美观,便于欣赏,直观地体现了清代匾额文化底蕴,有利于匾额的长期保护与保存,也为日后的修复工作和其他匾额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大同市文物局.大同文物集萃[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关帝庙 匾额 加固 清代 工作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