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3日 04:56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19 15:54:03

    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篇)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  议  摘要: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指标。为了提高乡村人民的幸福指数,加快乡村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篇)

    篇一: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

      议

      摘要: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指标。为了提高乡村人民的幸福指数,加快乡村的发展步伐,相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振兴尤为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从而为促进乡村的发展送去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问题;建议

      乡村振兴不仅要依附于国家和领导人员,还需要发动全体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策略,从而有效提高乡村振兴的工作效率。此外,乡村的振兴工作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加快了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使群众逐渐走向小康生活。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1.1资金投入不给力,发展不均衡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份乡村的资金均为上级补助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低,而乡村集体的透支现象严重,甚至还欠下了较多的债务,对一些个体项目也无法有效扶持[1]。而有的乡村致力于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广泛的就业途径,带领大家致富。还有的乡村依然停留在传统项目上,村里设施落后,甚至没有工作坊。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些乡镇只建设了几个面上的区域,许多村落的前街是一条风景线,而后街仍然存在垃圾散落等现象,因此,资金缺乏严重抑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人力资源缺失,发展内生力乏力

      乡村的建设离不开青年人士以及先进技术的支撑,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批青年主力选择进城工作,从而导致乡村劳动力的严重缺失。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

      也都留在了城里工作,基本很少有乡村精英回村工作。一般情况下,村里留下来的人员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由于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进一步阻碍了先进产业的推广。受到农村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些管理人才不愿到农村施展自身才华,再加上农村缺少产业专项的技术人才。从而使乡村振兴失去原有的内动力。

      1.3产业质低量少,发展劲头不足

      首先,产业兴旺是加快乡村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因项目上缺乏长远的规划,再加上农民本身经济基础较差,同时也缺乏对市场行情的了解,从而出现一些产业过剩、发展质量低等问题。例如,某村在大棚里种植芹菜,18年的时候芹菜可卖到两元左右,而到了19年,芹菜的价格直接降到一元,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农民的种植损失,进一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再如某村在五年前流转了农民200多亩土地,用作培育树苗,但是由于种植过剩,导致市场需求量减少,从而出现苗木荒长于地等现象。此外,乡村产业发展较慢,一些扶贫站点过小,而扶贫的车间只能进行简单物件的加工,技术含量较低,工作岗位也比较少,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1.4农村民生缺乏保障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的需求也随之增高,目前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但是整体富裕程度偏低,从而存在返乡就业困难,外出打工困难,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受到乡村经济水平的影响,一些青年不得不外出打工,从而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与此同时,也成为了教育的难点[2]。农民虽然有了医疗保险,但是在看病过程中,还会有体检、化验等一些额外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此外,村级民生已有较大的投入力度,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有些村庄的供水问题,乡村的看病问题以及学校的师资问题。另外,也存在乡村路面损坏,冬季自来水厕所结冰等问题无人过问的现象,并在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

      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的建议

      2.1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支持

      资金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前提,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的投资力度,对一些中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资金扶持。村级干部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保障每一分钱用到实处,根据各个村发展的具体形式,做好集体产业的改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2.2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培育新型农民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民应集经营、管理、守纪、诚信为一体,从而加快乡村的建设步伐,综合提升劳动人民的素质,使更多年轻劳动力在家乡谋发展。此外,还应通过各种平台,汇集多方面的人力和劳动力,壮大人才队伍,有效提高乡村发展的内动力。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在优厚条件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专业人才进村工作,实现爱心助农,振兴乡村的目的。

      2.3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首先,应因地制宜的优化农村产业结购,从而做好农村旅游业以及工、农业的规划。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应及时淘汰,并且有针对性的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此外,培育农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大棚种植,还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从而达到延长产业链的目的,并根据各个农村的特色发展,挖掘当地产业优势,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4统筹管理,整体开发

      农民就业与增收是农村发展的首要途径,因此,应创建属于农民的就业平台,将一些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多种形势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先富裕起来。振兴资源的整合工作,根据振兴要求,想农民所思所想,坚持农村振兴目标,以改善民生为主。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进行投资,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此外,还应加强卫生院的建设工作,让老百姓看病方便,并加快乡村水、电、气、交通的建设,以此来改善乡村的生活质量。对一些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应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在解决群众需求的同时,取长补短,从而带领乡村致富。

      1.结束语

      乡村振兴工作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该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进一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康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新农业,2020,000(003):82-85.

      2.汪业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路径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9(17):133-134.

      3.张雅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借鉴与选择[J].理论月刊,2019,446(02):128-133.

    篇二: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困难问题及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

      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全县XX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中畜禽加工的占XX家,饲料加工占XX家,蔬菜加工的占XX家,食用菌加工的XX家,

      种子种苗企业XX家,涉及休闲农业的XX家,其他XX家,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

      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

      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

      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

      融合发展进程。

      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

      有也不严格执行。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

      动的比例很低。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

      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

      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

      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4.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

      因素,XX瓜菜复种面积XX亩,拥有冬暖式大棚XX万座,大中小拱棚XX万亩、露地蔬菜XX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XX万平方米,农业部门现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XX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83人,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认识

      有待提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

      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

      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结合莘县实际,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粮油、畜禽、果蔬菌、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推进产业

      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着力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和智慧型“四种业态”,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范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二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实现突破。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加工,发展果蔬冷链物流;

      三是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将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农业、循环

      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四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

      度挖掘香瓜、西瓜、蔬菜等品牌产品的文化底蕴,扶持、推介以现代农业嘉年华、中原现代

      农业生态园、柏庆合作社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

      的融合。

      2.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对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

      大背景下,释放改革红利,关键要继续秉承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

      域改革。要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提

      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供有力支撑。要推进“三变”改革,更好地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

      大农村集体经济。

      3.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长期以来城乡投入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居住环境较差、产业配套设施与服

      务缺乏,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多重短板。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以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推动水利、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

      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4.以提高科技水平为重点,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

      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

      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

      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是构建四大体系:以提高主要农

      产品供给质量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产业化与集成示范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以主体多元化、服务优质化为方向,加快推进基

      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培育各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建设。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

      吗?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

      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

      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

      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

      吗?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

      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

      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

      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

      《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齐:主动关好。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主持人:可以。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答:有。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6.活动效果: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篇三: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力,只有产业发达、经济实力上升,才能带动文化、人才、生态等要素的发展,才能为组织振兴提供经济保障,才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尤其是在当前乡村振兴起步阶段,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地方经济更是格外重要。但是,在工作实践及专项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地区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及时解决。

      1、农业产业规模小,缺少带动作用。我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工业虽然有长足发展,但是农业仍在产业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涉农企业主要以面粉加工、木材加工类为主,普遍规模偏小,可以称得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很少,这类小企业对整个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例如,有多家木材加工厂,已经营多年,但是规模一直没发展起来,每个厂子都是二三十人的小加工作坊模式,这些厂子加起来也消化不完当地木材。这类的产业虽然也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更谈不上推动产业振兴。

      2、产业链短,效益低。我们本地的农产品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深加工,直接外销了。部分面粉厂也只能算粗加工,下游产品没有开发。农产品增值的大头都在后期精加工、深加工环节。例如一个种山楂的果农说到:“我辛辛苦苦一年,

      一斤山楂卖一块多钱就挺高兴了,可是我去超市买山楂片、山楂卷,八块钱一斤,很可能就是用我的山楂加工的,这加工费怎么这么高呢”?另外,养殖领域也存在这类问题,比如现在猪价又达到了低谷,生猪一斤六元左右,做为养殖户来说,这个价格是赔钱的。可是市场上的猪肉现在是十几元一斤,有的养猪群众忿忿不平地说:“我这忙半年瞎忙活,都是给杀猪的打工了”。这些事例都说明,农产品加工环节有可靠、可观的效益,如果不能有效开拓农产品加工,单靠种养不可能实现农民快速致富,更谈不上产业振兴。

      3、人才、技术、资金存在短板。在我们的调研中,很多群众和企业老板谈到,他们也有发展、壮大产业的想法,但是,人才、技术和资金是制约发展的三个短板。例如前面谈到的山楂种植户就说:“咱也知道加工山楂挣钱多,但是咱没这个技术啊,学会了技术也没钱办加工场啊,办好了厂子咱也不知道产品怎么卖啊”;企业发展最愁的是资金和人才,板厂经理说:“咱这厂子想要发展壮大,跟上外边先进技术,第一得有钱投资,买先进的机器,再就是得有人才,越先进的机器越需要高技术人才。就咱们这条件,根本没那个能力买现代化的设备,高级人才人家也不往咱这儿来,所以也就发展不起来,成恶性循环了”。这些制约短板单靠群众和个别企业是没能力补齐的,需要政府出面,通过政策引导来慢慢解决。补齐了这些短板,我地的产业发展就会明显

      的提高一个档次,产业振兴的速度才能进入快车道。4、缺少统一、长远规划。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采用

      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辅以政府统一规划引导,是保证产业发展方向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程,产业振兴任重道远,需要常抓不懈。乡村振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区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能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在发展初期,制定出整个地区统一、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发展过程才能有序、能效。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有章、有法。

    篇四: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关于发展计划问题及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1项长时间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计划先行,精心谋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3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构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各地“3农”发展计划设计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延续性,致使气力分散、步调不1、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1是专业计划较多,整体计划不足。2是各地市县计划脱节,有机融会不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3是计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计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计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便性大。

      建议由县级兼顾制定乡村计划,与城镇计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良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2、关于产业建设问题及建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量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增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本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

      还存在许多短板:1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食粮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2是农业特点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范围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点产业开发质效已经是当务之急;3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范围小,特点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生阶级,123产业有机融会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构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持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3农”投入都应当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3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1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关于人力资源问题及建议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特别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下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材、经营人材、管理人材普遍缺少。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少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益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期机遇。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行乡村人材培养工程:1是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历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2是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增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是大力实行“3乡工程”。各地应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打破城乡人材活动制度障碍,加速推动城乡人材互动,要素活动。4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材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材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情势,分期分批从乡村当选拔1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1支乡土专业人材队伍。5是积实行“红色头雁工程”。实践证明,1个好的村支书,就可以带动1方百姓致富。要把村支书的提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4、关于机制创新问题及建议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永久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创新机制。最近几年来全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有很多瓶颈:1是不敢创。不善于将上级普遍号令和要求与各地实际结

      合,1些政策和办法照搬照抄,特别是当下强化责任追究的背景下,1些地方不敢闯、不敢试,开辟创新不够。2是不愿创。对山区、贫困地区“3农”发展信心不足,悲观失望,不愿意花更多投入和精力。3是不善创。1些同志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莫衷一是,能力恐慌,不会干,不善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需要加强。

      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已明,政策已定,关键在贯彻落实,而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则要因地制宜,而且空间很大。机制创新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条件下,针对制约山区“3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3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1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1度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期发展,1家1户分散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新情势。要以完善农村承包地“3权分置”为契机,以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为纽带,积极探索发展合适各地特点的村社(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合1、村企(村委会和农业企业)合1、多位1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的经营模式,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将村组变成经营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2是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1方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动新型城镇化为条件,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格局来肯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落整治计划。另外一方面,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材等要素向农村活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进乡村全面振兴。3是构建可延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则要依托农村产业支持。要全面推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

    篇五: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关于发展计划问题及建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1项长时间而艰巨的战略任

      务,必须坚持计划先行,精心谋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3步走”,从现

      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构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各地“3农”发展计划设计缺少系统性、科学

      性、可操作性和可延续性,致使气力分散、步调不1、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1是专业计划较多,整体计划不足。2是各地市县计划脱节,有机融会不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3是计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计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计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便性大。

      建议由县级兼顾制定乡村计划,与城镇计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良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2、关于产业建设问题及建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量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获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增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本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还存在许多短板:1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食粮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2是农业特点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范围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

      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点产业开发质效已经是当务之急;3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范围小,特点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生阶级,123产业有机融会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构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持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3

      农”投入都应当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3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

      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1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关于人力资源问题及建议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特别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下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材、经营人材、管理人材普遍缺少。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少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益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期机遇。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行乡村人材培养工程:1是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历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2是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增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

      范带动作用。3是大力实行“3乡工程”。各地应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

      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打破城乡人材活动制度障碍,加速推动城乡人材互动,要素活动。4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材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材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情势,分期分批从乡村当选拔1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1支乡土专业人材队伍。5是积实行“红色头雁工程”。实践证明,1个好的村支书,就可以带动1方百姓致富。要把村支书的提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养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4、关于机制创新问题及建议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永久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创新机制。最近几年来全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有很多瓶颈:1是不敢创。不善于将上级普遍号令和要求与各地实际结合,1些政策和办法照搬照抄,特别是当下强化责任追究的背景下,1些地方不敢闯、不敢试,开

      辟创新不够。2是不愿创。对山区、贫困地区“3农”发展信心不足,悲观

      失望,不愿意花更多投入和精力。3是不善创。1些同志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莫衷一是,能力恐慌,不会干,不善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需要加强。

      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已明,政策已定,关键在贯彻落实,而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则要因地制宜,而且空间很大。机制创新要在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的条件下,针对制约山区“3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3

      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1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1度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期发展,1家1户分散

    篇六: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因而乡村产业振兴排在了五大振兴目标之首。而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十多年都出台了“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惠农政策,但在这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之中,并未对乡村进行根本性变革,我国乡村又重新走上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小、散、弱的小农经济和低端农业的老路,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非常滞后。

      一、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国大豆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了500多公斤;2017年我国每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分别为375美元、334美元,美国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却只有224美元和142美元;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98.2亿美元,贸易逆差却达到了495.4亿美元。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

      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如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的36.91%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比较落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

      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持与扶持较少等;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

      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土地租赁,有的地方每年每亩收费800-1000元,有的地方每年每亩只收200-500元等。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及意义

      1.转变乡村生产经营方式。

      要加快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步伐,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种植业扩展到“农、林、牧、渔、旅”的大农业系统,延长乡村产业链和价值连。一是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引导农业大户、青年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复员军人、大学生等兴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以农产品为载体,建立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乡村产业链条;四是依托生态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乡村特色旅游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乡村产业振兴需整合社会资源。

      由于乡村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恰好是工商企业拥有的优势。因而应利用工商企业的这些优势,与乡村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组织成立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产业;二是由区县干部牵头,利用血脉亲情和乡情乡愁,动员离乡人才中的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逐步完善乡村产业链;三是制定《非农村人员去乡村任职管理办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大学生、离乡人才到乡村任职,带动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四是鼓励身体健康的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离退休人员到乡村咨询指导,发挥余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3.制定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旦有了《规划》,各区县、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就能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撸着袖子加油干。这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确定各区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其次,需要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各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第三,需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及办法。第四,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之前,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科学论证。第五,该《规划》应满足几点要求:一是科学、合理、可行;二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要求;三是重视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四是乡村产业应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

    篇七: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薄弱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一方面提高生物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统一

      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村振兴要构建生态文明宜居乡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要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的农村生活环境,要充分体现乡村特点,注重民俗文化弘扬,注重乡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工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着重短期利益和改革开放初期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广东省环境治理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广东省环境保护推进力度不足,粤东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垃圾处理不到位,污染治理缺乏连续性,容易造成生态环境二次破坏。第二,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以广州市为例,广州污水管网建设缺口只完成了目标任务的30%。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大气、水资源、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确保打造生态文明宜居的农村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林田等,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薄弱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一方面提高生物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统一。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林牧副渔产业共同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走出高效高产的农业发展之路。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领头羊,农业现代化要为其他地区发展作出示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广东省农业发展不容乐观。一是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珠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极高,而粤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落后。二是人均耕地占有量少,广东省面临着人地矛盾问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以粤北地区为例,农业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四是经营体系不够健全,缺乏

      集约化经营,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步伐。(三)粮食安全保障堪忧粮食作为国家安全保障重要战略资源,必须予以全面保障。只有

      让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利,才能保证粮农的收益,才能提高粮食积极性,如果出现粮农弃种的现象,那样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依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数据上来看,广东省粮食生产面积逐年成下滑态势,2018年全省粮食产量为1359.36万吨,比去年下降5%。广东省作为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为负数,这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了问题。

      (四)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从广东省农业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发展水平来看,广东省农业现代化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农业服务保障平台,包括金融支撑平台、技术推广平台、销售网络平台,由于农业服务保障平台不健全,造成农业现代化进程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产业集中推进和集约发展。二是缺乏经营网络。广东省龙头企业尚未建立沟通机制,没有在全省乃至全国构建农产业相关产品的产销一体化销售网络,造成广东省农产品销售不利,在市场上难以占据有效份额。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有限。广东省对于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力度不够,在全国、全世界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数量不多,这也影响了外界对广东省的看法。(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度缓慢,村庄设计不合理,存在很多握手楼和贴面楼,造成极大的消防隐患。尤其是粤北、粤西地区的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不合理,村庄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远远没有实现宜居环境。同时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缺乏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难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篇八: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时开始一直到各项政策的实际落实有效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农产业发展建设,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调整,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依附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在实际实施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的产业基础建设情况。本文主要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部分发展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

      当前时代背景之下要想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对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进行探索和构建,借助现代化农业发展条件,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促进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发展。在乡村战略指导之下需要制定完善的农业发展战略,以各地区的特色优势为基础,进行农业的发展规划,以提升整体农产业的发展效能。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落实,整体基层农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农业产业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农业+教育”、“农业+文化”、“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旅游”等各类农业产业类型的出现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组织,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但是受传统农业发展理念以及不同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干扰,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充分落实以及基层农产业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1]。

      就现阶段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可见,其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产业的特色突出性较差,农业产业化建设以及相关农产业发展进程的不

      断加快,虽有成效,但并未与各地区的特色产业相配合,导致产业的特点不够鲜明,很难从根本上带动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产业兴旺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以及影响。其次,产业融合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农产业建设中会因不同产业分割导致存在产业链短、产业综合发展性较差等情况,产业融合工作的推进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和影响,新业态以及新产品的推广难度比较大,开发投入力度比较高,导致整体农业产业发展速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2]。另外,产业科技创新力量供应不足,会导致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新型科技投入支持之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性能较差。最后,农业产业的品牌效应相对较为薄弱,就当前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未进行区域化、规模化品牌的设计以及推广,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建设仍然以各自发展为基础,并未针对农业产业的整体环境变化以及产品质量控制进行综合规划,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优化发展建议

      新时期的乡村战略推广之下,农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首先需要实现对相关资源的整合,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以及建设体系,需就现有的问题进行更为合理的产业体系规划,充分突出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特色以及优势,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产业技术以及信息内容,促进现代化农产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1重点突出农业产业特色

      农业产业进行开发时要想能够增强农业产业的影响力,保障农业的长效稳定发展,需要加强对于农业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充分挖掘各地方的特色元素,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促进整体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在农业产业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特色的彰显以及传播,可以就当地的特色文化类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分析,针对农村地区的物种资源以及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量,以制定更为特色鲜明的开发宣传方案,实现对各地区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合理应用[3]。文化特色开发工作开展时需要明确了解产业建设所涉及到的基层工作发展文化、农业生产文化、景观宣传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文化等,可以

      将其作为特色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宣传要点,充分表达出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优势,促进其整体农业生产影响力的增强。

      2.2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农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影响力的增强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全面农业产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健全,是培养新农村、新业态的重要基础,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性效应,促进整体农村地区的农产业发展建设,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分析各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探索从种植、生产、加工直到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整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健全发展。

      2.3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帮助,为了能够充分显示出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升级,需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引进以及合理应用,通过科学技术资源的合理整合,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对于各类农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促进农业产业的高品质发展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高科技创新成效,需要加强对于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通过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保障农村地区科技的创新以及落实,促进农产品的健康生产[4]。

      结束语

      综上可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落实,农村地区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以及在农产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也更为显著,需要选取适当的切入点进行农业产业发展策略的合理规划,保障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户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循序渐进的对农村地区的各类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实现现代化的农产业经济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汤文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20,No.178(05):62-64.

      [2]李玲,谭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措施[J].当代旅游,2019(08):178-179.

      [3]秦俊丽.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9,474(02):82-90.

      [4]周艳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000(004):27-28.

    篇九: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三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尽管农林牧渔产业规模大、产量大,但多年来始终面临链条短、层次低、竞争差的问题。比如粮油方面,真正具备竞争力的粮油加工业十分有限;比如渔业方面,缺乏相对应深加工企业;再如畜牧养殖,中间缺链、断链问题非常突出。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从调研情况看,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有原因和难处。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有季节性特点,时效性强,加上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利润低,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严格审批程序,提高担保条件,许多贷款需求难于达到贷款要求。同时,银行实行贷款责任制、终身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效益低风险高,信贷人员放款积极性普遍较低。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大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经营规模小,负债较大,向商业银行贷款没有有效的抵押资产,

      加之资金回笼慢,使银行贷款产生很多顾虑,不愿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三)农村普遍存在“人才空心化”。农村劳动力因务工需求、社会资源及教育资源等向城市集中,逐渐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普遍出现“走出去、回不来”的尴尬情况,农村人口流失导致乡村振兴缺乏主体。同时,乡村环境对专业人才吸引力差。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都有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为农民、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还能够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但受发展环境较差、人才成长较慢等因素影响,专业人才都不愿在基层工作,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一是实施农业“新六产”行动,围绕补链、装链,全力引导和扶持培育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形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全面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建议国家金融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缓解其贷款难的问题。三是建议加强农村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和培育,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同时畅通人才管理和技术下乡渠道,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技术、资金、科技和人才的支持。

    篇十: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哪些问题?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因而乡村产业振兴排在了五大振兴目标之首。而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十多年都出台了“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惠农政策,但在这4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之中,并未对乡村进行根本性变革,我国乡村又重新走上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小、散、弱的小农经济和低端农业的老路,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非常滞后。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一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国大豆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了500多公斤;2017年我国每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分别为375美元、334美元,美国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却只有224美元和142美元;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98.2亿美元,贸易逆差

      却达到了495.4亿美元。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如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的36.91%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比较落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

      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

      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持与扶持较少等;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土地租赁,有的地方每年每亩收费800-1000元,有的地方每年每亩只收200-500元等。

      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及意义

      1.转变乡村生产经营方式。

      要加快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步伐,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种植业扩展到“农、林、牧、渔、旅”的大农业系统,延长乡村产业链和价值连。一是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引导农业大户、青年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复员军人、大学生等兴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以农产品为载体,建立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乡村产业链条;四是依托生态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乡村特色旅游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乡村产业振兴需整合社会资源。

      由于乡村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恰好是工商企业拥有的优势。因而应利用工商企业的这些优势,与乡村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组织成立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产业;二是由区县干部牵头,利用血脉亲情和乡情乡愁,动员离乡人才中的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逐步完善乡村产业链;三是制定《非农村人员去乡村任职管理办法》,鼓励机关、企事

      业单位的中青年、大学生、离乡人才到乡村任职,带动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四是鼓励身体健康的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离退休人员到乡村咨询指导,发挥余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3.制定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旦有了《规划》,各区县、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就能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撸着袖子加油干。这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确定各区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其次,需要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各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第三,需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及办法。第四,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之前,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科学论证。第五,该《规划》应满足几点要求:一是科学、合理、可行;二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要求;三是重视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四是乡村产业应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

    篇十一: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一、关于发展规划问题及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三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形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各地“三农”发展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一是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二是各地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规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规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

      建议由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二、关于产业建设问题及建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自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还存在许多短板: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规模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质效已是当务之急;三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发阶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关于人力资源问题及建议

      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格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二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各地应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加速推进城乡人才互动,要素流动。四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五是积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村支书,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四、关于机制创新问题及建议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永恒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创新机制。近年来全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瓶颈:一是不敢创。不善于将上级普遍号召和要求与各地实际结合,一些政策和办法照搬照抄,特别是当下强化责任追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不敢闯、不敢试,开拓创新不够。二是不愿创。对山区、贫困地区“三农”发展信心不足,悲观失望,不愿意花更多投入和精力。三是不善创。一些同志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无所适从,能力恐慌,不会干,不善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需要加强。

      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已明,政策已定,关键在贯彻落实,而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则要因地制宜,而且空间很大。机制创新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前提下,针对制约山区“三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一度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要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契机,以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为纽带,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村社(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合一、村企(村委会和农业企业)合一、多位一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的经营

      模式,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将村组变成经营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前提,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格局来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庄整治规划。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则要依靠农村产业支撑。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篇十二: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调研报告: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业现代化是产业兴旺的基础,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0.10每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农业资源拥有量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关中地区人均耕地面积0.06每平方米,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严重限制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发展,导致传统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后劲不强。非农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的根本出路,而环境门槛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乡镇原本就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困境;同时,山区县交通不便、资源禀赋缺失,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难度较大,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关中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压力。二、农村常住人口减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2006-2016年关中地区农村常住人口以年均30万人的速度减少,2016年关中常年务工人员占当年农业总人口的30.3%,行政村数量减少2662个,部分村庄逐渐消亡;且从乡村留守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来看,留守人口中21~40岁的骨干劳动力仅占18.96%,妇女、老人和儿童是留守农村的主要群体;流出人

      口以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与此同时,2016年关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2%,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将缩减农业可吸收的劳动力人口,乡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问题。乡村人口数量持续降低不仅导致乡村振兴存在人力资本障碍,也使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存在规模经济困境,这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加剧了乡村优质资源和要素的流失。

      三、长效投入机制缺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由地方政府承担,但受二元经济体制和资本逐利性影响,城乡间形成了差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2013年关中农村地区公用设施建设投入22.3203亿元,仅占当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的18%;且从财政投入体系来看,也仅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1%,与2008年相比占比下降6%,农村财政投入有效资金下降。以2017年西安市各区县172个美丽乡村为例,所有乡村均无金融机构贷款;12%的乡村拥有10万元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且多位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的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所得,但以西安市为例,60%以上的村庄无集体经济,这些村庄经济实力弱、筹资难度大,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明显滞后;同时道路养护、设施维护等建设后期资金投入需求也较大,大部分乡村也没有承担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维修的长效机制。

    篇十三: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人才短缺、动力不足、结构单一等难点。新时代,要从根本上破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大力发展,城镇化开始走向白热化,农村中的人口开始呈单向流动的状态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年劳动力。农村人口锐减,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在村中留下老人和儿童大军,出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导致农村现有人才能力素质与乡村振兴需求不匹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务农人口年龄偏大,就业创业难度大。农村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较小,农业农村后备力量储备不足。同时村中的农田土地荒芜,无法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无人居住,最终出现农村荒凉和有效劳动力缺乏状态,不利于农村的发展。

      (二)内生动力激发不足

      乡村振兴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乡村振兴推进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部分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乡村振兴是党委、政府的事,自身消极等待,没有真正激发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缺乏可持续资金支持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现行条件下,农村的基础设施等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乡村振兴是个长期过程,若完全依赖政府资金支持,政府财政压力大。乡村振兴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是从目前的乡村建设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设施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

      (四)产业结构单一,支撑力度较弱

      丰富且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缺乏龙头企业做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在农村,多数农民由于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从事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突出,缺乏第二、三产业的带动。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即便有龙头企业,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农村的企业生态环境过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

      (五)忽视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乡村振兴是提高农民精神风貌的过程,是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乡村价值体现的是乡村发展的独特规律,这一独特规律告诉我们,构成乡村财富的资源有三类: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等;二是社会与生活资源,如村落的地理位置等;三是乡村社区形成的产品,如农产品、民间艺术等,这三类资源可以构成一个“财富三角形”。而在当前的农村社会中,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村中生活,向往城市生活,轻视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乡风民规,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导致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出现“水土不服”“项目孤岛”现象,而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项目建设,多数会因难以融入乡村而“流产”。

      二、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

      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社会保障。要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使农民法治意识显著提高。大力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摆脱不良生活方式,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性化地解决农村人才的各种需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

      一是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二是积极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三是有效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四是不断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机制。村民自治组织将组织和工作覆盖向下延伸至自然村和村民小组,推动自然村和村民小组设立村民理事会,配合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服务乡村职能范围划定乡镇财政支出基数,对适宜通过社会化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成。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方面充分利用山水自然田园风光、农业劳作生产、民宿风情等乡村要素,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森林、水面等资源,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观光园、采摘园,开发建设特色民宿,推出特色餐饮、特色商品,拓宽农业增收途径,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庐江县自从建设美丽乡村以来,大部分乡镇都有各自的旅游景点、旅游特色,但是各个景点之间缺乏联系,游客经常在一个景点游玩不到半天,参观结束,只好返程,没有充分带动餐饮,尤其是民宿的发展,因此,需策划乡村休闲一日游、两日游等,打通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学习武汉市“三乡工程”先进经验,大力推动“市民下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

      城乡融合发展;鼓励“能人回乡”,返乡创办实业,反哺家乡建设,用好当地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引导“企业兴乡”,推动整村股份合作开发,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农民工资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四)进行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对农村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质量。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五)注重乡村价值和文化,打造“一村一品”农村是一个价值复合体,有这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生态价值,乡村自然风光优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二是生活价值,农村居民的生活低碳、慢节奏,是一种更接近人类原初,也更符合自然天道的生活方式;三是文化价值,村落中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和乡土情怀。乡村的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结合乡村历史和文化,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农村品牌化的项目,让村庄具有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加其生机与活力,形成“一村一品”。

      2

    篇十四: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3篇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一、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10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12年至2016年平均为亿元,2016年达到亿元(2017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17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同比增长%,但总量仅完成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较小。(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

      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

      (三)“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二、对策建议(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

      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开发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和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

      现集约化生产。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突出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

      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一、当前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产业短板当前乡镇产业振兴普遍面临产业链单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能力弱等产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引进并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收购商不履行收购协议,低于协议价收购或是不收购,加之供过于求,导致经济作物滞销或低价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二)人才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致使乡村发展人力难以保障。例如:五珠乡全乡人才库共计923人。其中,后备储备干

      部24人,技艺技能类20人,商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类43人,经营能手类27人,35岁以上人才占5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62%。

      (三)文化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难,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短板问题。如:苗族的手工织布与刺绣文化正在渐渐的消逝,年轻苗族女性会织手工布和刺绣的人寥寥无几,加之受机械化带来的极大冲击,纯手工刺绣效率低的劣势更加凸显,给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四)生态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高污染企业逐渐向乡村转移等短板问题。例如:受生活习惯、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说一说、动一动、扫一扫、清一清的“木头人”现象较为普遍,村规民约执行难、保持环境清洁常态化难。(五)组织短板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

    篇十五: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范文七篇

      【篇1】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乡村振兴战略,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但由于受到“重城市轻乡村”固定思维的影响,乡村全面振兴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下面我就乡村振兴战略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谈谈我的看法。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面临的问题提到乡村振兴,不可回避当前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把它归纳为“四化”。一是人才“流失化”。从乡村人口结构来看,农民进城务工规模较大,留下来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城乡人才差距不断加大;由于乡村工作压力大,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到村任职;加之受编制数制约,乡镇事业单位已近20年未进人,现有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导致建立健全乡村人才队伍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薄弱化”。早期建设的基础设施普遍标准低,部分老旧设施已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并且很多村对基础设施缺乏管

      理,导致公路、水路、电路等基础设施破损严重,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当前农村普遍存在施用化肥农药以获取高产、违规开采地下水等现象,导致农业使用地污染严重;加之不少村民仍存在乱砍滥伐、乱挖乱建乱倒垃圾等行为,导致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美丽乡村的难度加大。三是精神文明“荒漠化”。不少村民存在“没钱的人当农民,有钱的人当大哥”的拜金思想以及“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观念,加之滥办酒席、“薄养厚葬”的成规陋习在农村已风行多年,导致培养“新型农民”改变城规陋习难度大。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一化”。现在不少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都存在思路不清晰、政策不健全、举措不成形的现象,一些发展靠前的村也因发展思路单一,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优势发挥得不明显。二、乡村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一)汇聚“人气”,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基础。要借助职业技术学校等平台,对农户开展技术、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培育一批“新时代的新农民”,还要建立人才“数据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回乡创业,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二)依托村情,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规划时要以各村实际需求、各村特点来确定项目类别,让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达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基础设施长效养护机制,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农民成立专业组织,负责基础设施日常养护工作;最后要从“控源、治污、植绿、育民”四方面入手,抓好乡村环境卫生工作,让村民获利获惠,感受到农村环境整治的益处,引导村民自觉投身到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三)摒弃陋习,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农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一方面要树立起道德模范人物,既能让其守望乡里,造福桑梓,又能让更多的村民学习效仿。另一方面要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家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中,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最后要结合“三送三促”,开展思想道德宣传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不断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养成文明习惯,推动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四)超前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方面要因村制宜,按照“镇抓产业、村抓特色”的思路,集中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让农民尝到改革的甜头,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方式,推行“农业+电商、+旅游、+文化、+养生”模式,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让集体和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最后还要盘活农村现有的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

      大,立足现有资源,以村级集体资产折资、帮扶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入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共荣共生、合作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村集体经济向上向好的发展。【篇2】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一、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21年至2021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21年至2021年平均为亿元,2021年达到亿元(2021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21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

      高,同比增长%,但总量仅完成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小。(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三)"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二、对策建议(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篇十六: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侧重于美丽乡村的概念及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基于对不同区域的实地调研,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在政策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剖析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层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方面从理论上讲,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仅仅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但通过基层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视基础设施、泥草房及危房改造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的建设,而对如何加强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各个部门都积极响应,但调查发现,围绕着美丽乡村建设,不同部门都在推行本部门的行动计划,造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名称混乱,如政府部门的“文明村”、环保部门的“生态村”、宣传部门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部门的“美丽村庄”、林业部门的“美丽林场”等。而且,这些部门都在建设自己的示范村,有的与美丽乡村示范村一致,有的则不一致。当然,这些部门推行的行动计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美丽乡村是相通的。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基层部门都确定了牵头或管理部门,但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或管理部门也不统一,有的地方是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农业工作办公室或农委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宣传部负责,有的地方是由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这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国家下发文件的渠道不顺畅,监督检查的执行不力等。这可能也是造成不同部门推行各种行动计划,建立各自部门示范村的一个原因。(二)生产方面中央一号文件从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农村改革的重点及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但调研发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由于生产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

      问题,重点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方面,农业机械越来越多,马力越来越大,对田间道路、桥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日常管护,田间道路、桥涵损毁日益严重。在2006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村通要求完成3.5米宽的通村路。由于当时要求基层资金配套,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实力不足,都没有配套,同时又要按照项目要求对通村路里程进行验收,结果导致通村路质量下降。农村收入提高之后,农村机动车数量激增,同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农机具越来越多,农村道路已经远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设施欠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重视灌溉设施的配套,而对排灌设施重视不够,一旦遇到强降雨,就会发生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如,我省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足,种粮农民因灾致贫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在一些粮食主产省,缺乏大型粮食晾晒场地或烘干设备,收获之后,一旦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粮食会发生一定的霉变,影响粮食品质,导致农民收入下降。2.农业生产组织建设不规范没有发挥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但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部分合作社的成立是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在农业生产中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套取国家政策资金,想方设法伪造财政项目资金要求的条件,得到财政资金后不从事相应的工作。这种现象不是个别,而是普遍存在。二是国家鼓励成立的千万元农机合

      2

      作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农户认为大型机械会带来种植成本的增加,一旦遇到灾害还是不能保证经济收入;其二是个别地方规定,大型机械不能跨区到农场作业,一些种粮大户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却没有作业农田,不但造成大型机械的闲置,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3.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缺失众所周知,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灾害,特别是旱涝、冰雹灾害。在粮食主产区调研发现,农民种植粮食的风险越来越大。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农民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必须依靠越来越多的贷款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物资、支付土地租金,付出大量利息。一旦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农民将受到致命的打击。每公顷的阳关保险补偿还不足以支付土地租金,农民就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从而无法再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可以说,农民一夜之间从温饱走向贫困,几年都难以脱贫。由于缺乏粮食种植风险的共担机制,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再种粮,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国家的粮食供应。4.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步履维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实际上,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难以推行,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民不愿意。一些地方在第二轮承包土地时,水田、旱地的划分不是按照面积,而是根据土地生产率的高低按照一定系数折算的。但抵押土地经营权时,金融部门按照土地承包证上的土地面积计算,农民实际耕作的土地面积与承包土地面积之间差距很大。其二,农户家庭成员不愿意。由于国家政策明文规定,土地承包“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在实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没有土地的家庭成员不同意,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的和谐。(三)生活方面1.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体系不完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投资的主要对象是地面工程建设,如村内道路、文化广场、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电、村里路灯等硬件设施以及农民的泥草房、危房的改造工程,而对地下工程,如污水设施建设关注不够。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体系不完善,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2.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立地”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考虑落实政策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基层实施过程中矛盾频出。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只提出一些建设项目,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政策,但对下级部门则按照一定的进度进行考核、验收,由此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债务,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县市。此外,有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结果是许多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顾虑重重,担心工作完成后不能得到奖补资金,而不愿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基础较差的村则渴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贷款等方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未能得到奖补资金,一方面增加了村级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的矛盾。3.政策执行时引发的基层矛盾比较突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基层执行政策时,出现了一些矛盾,特别是由于泥草房、危房改造申报数量与下拨资金数量不匹配,给相关部门、乡镇的工作造成极大的被动。如一个村上报了10户,结果只拨付8户的补贴资金。如果当地政府为了平息矛盾,采取均分8户补贴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会导致8户农户不满意,另一方面则会面临上级部门的纪检、监察部门的审查。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没有得到补贴的2户农户则会上访。4.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分散经营替代了原有的集体统一经营,农村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体制和机制,过去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和使用,国家、集体和受益农户三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如何划分等,都没有新的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基础设施的建、管、用相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等诸多问题。同样,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现象。环保部门推行的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运输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但由于乡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村

      4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呈现出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情况,损毁情况比较严重,导致国家投资的浪费。

      5.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已形同虚设“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的系统工程中,原先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以及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改用“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一事一议”制度起初执行较好,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调研发现,目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形同虚设。许多村民存在“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要求村“两委”解决,而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则坚决反对,从而造成事难议、钱难筹、工难派,这一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即使议成了筹措资金的难度也较大,很难完成较大项目工程建设,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6.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缺失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每个部门都选择自己的示范村,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实施相关项目,可能这些项目并不是这些村最需要的。这种方式导致国家投资的分散,难以达到预期的成效。(四)生态方面与过去相比,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源于单一的不当行为,而是逐渐演化为生活、生产、生态三种不当行为的叠加。在生产行为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任意排放规模化养殖的粪便、污水;任意堆放及焚烧农作物的秸秆等。在生活行为方面表现为农民任意堆放及排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在生态行为方面则表现为污染企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造成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质的污染以及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1.化学投入品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现出明显的增加态势,且施肥强度有增无减。化肥施用量从2000年的4146.41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5838.85万吨,增加1692.44万吨,增长40.82%;其中农用氮肥施用量从2000年的2161.56万吨,增加到

      5

      2012年的2399.89万吨,增加238.33万吨,增长11.03%;农用磷肥施用量的

      增加量为138.10万吨,增长20.00%;农业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量为241.12万吨,增长64.07%;农用复合肥量增加1072.10万吨,增长116.80%。从2000年到2012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增加了40.82%,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4.55%。计算结果表明,施肥强度从2000年的265公斤/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357公斤/公顷,增长92公斤/公顷,增加34.69%。我国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在35%左右,其余部分则进入土壤及水体,造成污染。

      同时,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的投入强度也很大。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农药使用量至2011年已达178.7万吨,比2000年的127.95万吨增加50.75万吨,增长39.66%。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夏季作物生长季节无法除草,为此他们夏收之后大剂量喷洒除草剂,一直到秋收都不再需要除草。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投入的杀虫剂、农药剂量也日益增加,最终导致土壤、水体的污染以及农产品品质的下降。

      农用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西北地区,农用塑料薄膜对保水保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统计数据表明,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2000年的134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229万吨,增加了95万吨,增长70.90%。

      2.农药包装物污染危害越来越严重农药包装物(特别是农药瓶)等污染日益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目前,由于缺乏包装物回收制度,农民在使用之后往往丢弃在田间地头或水体之中,造成二次污染。一个农药使用量为2000吨的县,如果农药包装标准为1斤/瓶,则每年丢弃的农药瓶将达到400万个!如果包装标准降低为0.5斤/瓶,农药瓶个数将翻番为800万个!2011年,全国农药使用量为178.70万吨,按照1斤/瓶的标准,全国产生3.57亿个!3.农村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防治措施严重缺失近几年来,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明显呈递增态势。调查发现,养殖场主大都关注如何提高畜禽产量和质量以及如何增加效益,忽视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水、粪便随意排放和堆放。一方面,养殖场周边的水生态

      6

      环境、土壤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周边空气环境也会受很大影响。在农村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方面,有关政策难以“立地”。例如,沼气池建设项目要求养殖场运行两年才能申报,同时要为周边80户农民供应沼气,这在广大平原地区还可以实施,但在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山区,农民居住较为分散,根本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4.农作物秸秆成为影响美丽乡村景观的重要因素农作物秸秆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逐渐拓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各种农作物秸秆系数(K值)为:玉米2.5、小麦和水稻1.3、大豆2.5、薯类0.25。每一个作物品种的秸秆系数与它的粮食产量之积等于它的秸秆量。由此计算得到,2012年我国农作物产生的秸秆量达到98837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69%,有68197万吨秸秆得到利用,但仍有30639万吨秸秆没有得到利用。由于耕作方式、农业机械等方面的不匹配,农民对农作物秸秆还田的认可度不高。作为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大多都堆放在地头、(村内)路边,其余的则在田间焚烧,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5.农村生态垃圾生活污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难点。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与过去相比,农村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包括厨房垃圾、塑料制品等,垃圾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农民在丢弃垃圾时往往有一个习惯,就是丢弃在房前屋后的河沟里,久而久之这些河沟就成了垃圾堆放点。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已经陷于生活垃圾的包围之中,特别是遇到雨季,这些垃圾随水漂浮。同时,由于很多农民家庭都没有下水道,生活污水则是任意倾倒在院外的路上,或者与固体垃圾倾倒在一起。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呈加重态势,成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的一部分。6.村庄绿化推行困难重重村庄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国家只提供绿化苗木,但没有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二,绿化占用耕地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冲突。

      7

      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性建议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一)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应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不是各个部门想搞什么就搞什么,而是看基层究竟需要什么,基层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否则基层矛盾会持续不断。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不同的发展模式,不要全国一个模式。(二)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名称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自上而下统一管理机构,便于推动开展工作;自上而下的各个部门推行的项目都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要再设立一些其他名称。此外,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围绕农业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特别是粮食主产省份,种植规模将日益扩大,大型机械的推广势在必行。因此,从国家层面,加大田间道路、通村道路、桥涵以及晾晒场地、烘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四)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要尽快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风险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国家应尽快加大对种粮大省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建立粮食安全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在灾害之年农民收入不减少,规避农民因种粮而致贫的风险。最后,建立预期收益贷款模式,设立阳关大厅,减少农民贷款的中间环节,节约贷款的额外费用支出。(五)及时调整不适合基层实际的政策美丽乡村建设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不给基层政府、村集体带来经济负担。应将泥草房、危房改造资金整合,对房子集中改造,不再把资金分配到户;同时,迁村并点应在泥草房改造之前,否则会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这需要民政部门、建设部门、新农村建设部门等相互协调。(六)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的创新机制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确保“工程建一处、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对管理人员

      8

      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考虑到管护资金缺失,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行政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专门划分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

      (七)建立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建立种植业、养殖业相互协同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型农业,一方面可以减少规模化养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根据循环型生态农业原理,在具有规模化养殖的区域,构建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的生态农业产业循环体系,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使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逐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作物秸秆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实现区域内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产业之间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也逐步减少化肥的投入,进而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八)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回收机制制定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回收奖励办法,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销售企业在农药瓶、肥料袋等包装物回收中的作用。以部分补贴的形式,鼓励农药经营单位负责回收,由企业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九)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区域,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实际工作者研究适应于不同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与技术,以供不同区域选择。(十)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近10多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对农村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此过程中,农民权利意识得到强化,但农民的义务意识却呈下降趋势。国家对农民几乎没有任何约束机制,因此,有必要采取刚性政策,强化农民的义务教育。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

      9

      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7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

      10

      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0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1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1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X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1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X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X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镇农技站、X公司、X合作社、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

      12

      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1820人。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

      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X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X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近年来,XX县不断

      13

      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X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X村;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X镇X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

      14

      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15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X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

      16

      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30%。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

      17

      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X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龙泉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

      18

      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x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x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

      19

      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

      20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南城区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南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南城区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北沙河、胡家庄、南杨家庄、孟家庄、杨家庄、申奉,2个农村社区:太纺二社区、天利达二社区。南城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一)发展农业产业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宝葡萄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南城区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申奉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南城区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自“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体

      21

      系,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秸秆焚烧现象也没有了,农村大气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养殖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种养还田和农用有机肥为方向,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处理。各村积极响应上级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进行墙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虽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效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很多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差甚至缺乏,今后还需采取设立环境课堂、加强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短板,还需加强建设高标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22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攻坚脱贫方面,南城区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

      23

      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24

    篇十七: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思考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可以为摆脱农村产业现面临的困境提供新活力。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的发展进行思考与研究,着重阐述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引言:

      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世界各大国的发展史,农业一直是国家实力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受到政府的关注。那么,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动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局限性

      21世纪以来,"农村+互联网"、"农村+旅游",多产业有机结合,同时也急需更先进的指导规划。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基层部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仍停留在字面上,并未认识到其前瞻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着眼点仅在第一产业,一、二、三产业泾渭分明、互不相干,这就容易使乡村发展陷入瓶颈,难以实现乡村产业全面发展,进而走向乡村振兴。

      1.2乡村优质人才的缺失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阻滞产业振兴、乡村发展的一大因素便是人才匮乏。改革开放至今,城市化发展加快,人口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人才输出、资源不对等加剧,人才"虹吸效应"更使城乡失衡问题积重难返。城市高楼大厦林立、高速发展的背后,农村却面临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困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备、

      资源也不多,与此同时,相较于城镇,农村的经济待遇也相对较低,因此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愈演愈烈,政府需要切实向农村倾斜、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1]。否则,农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只得成为主要生产力,这是与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道而驰的。

      1.3一、二、三产业严重分离

      就目前来看,农民固定思维难以扭转、主动求发展的能动性不高、挖掘农产品附加值的能力不够,实现产业化生产还需要很大努力。显而易见,农村一、二、三产业链分离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另外,农民法制意识不强、农村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这就造成了了合同履行上的很多困难。就平台来讲,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共享、息息相关的利益合作机制也尚未形成,目前还未给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合适的发展土壤。

      2.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2.1立足实践,推动顶层设计的完善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产业振兴,只有在科学完备的理论指导下,乡村发展才能有理可依,因此,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势在必行。党的十九大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发展要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各省、市、县制定了五年农村战略规划,为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在笔者看来,该方案的制定为顶层设计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基本原则,基层政府可以在立足党中央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协调发展的产业振兴规划。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因地制宜,尊重发展规律、把握农村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发掘农村多样性。此外,政府还要警惕形式主义,在乡村发展中做好标杆、高效引领。

      2.2加强乡村振兴下的人才支撑

      (1)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型农民

      团队建设是改变农村产业的发展现状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农村产业的振兴,建立专业团队是关键一步,实施企业型领导培养计划,为现代青年提供创业的机会,促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带动农村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2]。

      (2)注重高校毕业生基层锻炼

      大学毕业生的理论掌握水平往往较高、思维较活跃,或可给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在这方面,又恰好有国家政策引领,可以通过"三支一扶"和"三下乡"等计划,实现返乡就业。但要重视的是,还要使大学生"留乡",这就需要切实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经济待遇,同时拓展其上升渠道,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对农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3)注重乡贤互助

      与农村特有的基层组织形式有关,村内乡贤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以村内老干部、老党员等为主的乡贤往往颇具实践经验,发挥其引领作用,可以使乡村振兴事半功倍。另外,通过组织村内乡贤,让更多退休工人、知识分子等发挥余热,能给乡村发展注入信心。

      2.3推动乡村产链业融合发展

      实际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宗旨就是促进乡村产业的全面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政府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产业融合体的构建,这样才能从多个层面满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从而促进乡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

      (1)推动一产二产融合发展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要想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首先就要推动一产二产的融合发展。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不断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同时加强对当地龙头企业的扶持,以此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流程。

      (2)推动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实际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必须要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只有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的无缝衔接,才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此,政府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必须要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发展与推广;同时以第二产业为载体,不断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再以第三产业为“跳板”,注重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渗透到产业发展当中,从而实现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3]。

      (3)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

      现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想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产品电商的培养,通过“互联网+农业”、“农业+旅游”等产业模式发展观光农业,以此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借助互联网拓展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对特色农业的宣传,促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被吸引到当地,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观光旅游让人们更好的了解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以此实现一产三产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乡村产业的发展动力。

      总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努力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发展,才能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注重对产业融合体的构建,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实现乡村产业的深层次、交叉性融合发展,这样才能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有利的条件。

      3.结语

      农村发展虽然已有不小成就,但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一环。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仍然是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好在,在国家的关注下,地方政府逐渐发挥积极性,推动本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农村自身价值是乡村振兴中贯穿的要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对乡村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韩聪聪,商晨阳,余冠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03):103-107.

      [2]陈金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路径探讨[J].经济纵横,2020,16(08):77-78.

      [3]胡茂彪.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J].乡村科技,2019,9(11):86-87.

    篇十八: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三篇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

      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

      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1、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

      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兴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4、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针对乡村干部等管理人员,可

      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问题;

      在提拔晋升上,适当向乡村干部倾斜,让他们感受到组织关心,进一步增强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热情。针对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产业带头人,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出真正素质高、能力强、有情怀、有实绩的村级带头人,并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针对农村科技人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文化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才,要在全面了解人才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建立“户籍在外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使一些在外人才有服务家乡的平台,提高人才集聚程度,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后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作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分别从乡村的产业生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精神面貌、科学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状态这五个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如何解决难题实现振兴成为待解之题。

      面临的困难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青年人才严重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呈单向趋势不断流入城市,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导致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现中空现象,留守农村的只剩下老弱病残,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有限的劳动力无法推动产业发展,农田无人耕种、农村房屋无人居住.等问题比比皆是。加之农村的基础条件很难留住人才,导致农村青年人才缺乏,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紧缺。现下许多农村的村干部呈现年龄老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导致基层管理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长久以往只会导致恶性循环。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小合理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是由第一产业组成。但在由于农村农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形成产业链,造成整体效益较低,增收渠道,小农民增收缺乏后劲。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被局限在“一亩三分田”上,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仅有的少数龙头企业也存在着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农村的客观条件对于企业生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此往复,产业发展根

      源问题得不到改善,农民无法提高增收,乡村振兴战略便很难得以实施。

      三是生搬硬套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乡村的发展普遍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农村的情况、发展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如只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模式则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但往往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获得成功之后,便会出现无数人争相模仿,无视本地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名曰借鉴经验实则生搬硬套,缺乏根据本地特色制定发展战略的创新意识,最终只会出现“昙花一现”短暂效应,无法实现长远目标。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年轻人留得住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基层选人用人机制,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通过“量身定制”的选人用人方法,打造一支专业化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鼓励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培养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所学专业不同,有的放矢的将专业人才用在“刀刃上”,打造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解决如何引进人才的问题,还要确保能留住人才。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模式,挖掘地方特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自古以来,地域差异造成文化、

      习俗、生活习惯等巨大的差异,推动乡村振兴,还需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挖掘与发扬地方特色,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挖掘人文历史,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深挖不同乡村的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如生态游、农家乐等,丰富创收形式,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提好农民幸福感与满足感。

      三是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要转变农村固守发展传统农业的观念,引导农民在勤劳致富、精耕细作上下功夫,紧跟市场需求,引导各村社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的高效农业,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建立健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中力量和努力。

      一、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的比例不超过5%。其中2010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比例均不足1%。从第一产业增长情况来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长值增长平稳,2012年至2016年平均为4.76亿元,2016年达到4.88亿元(2017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来看,乌海市2017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高,比上年增长73.52%,但总量仅完成2.1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小。(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计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造成天然气、排污管网、采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农区交通、医疗卫生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建设、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不足。(3)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和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和法律服务还存在不足之处。二、对策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道路网络,加强农

      村牧区道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逐步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水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管理和村容村貌提高为主要攻击方向,重点开展清污、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齐全、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技家的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提高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3)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重视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进高等学校、研究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头企业、农民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技术研究开发鲜明,努力直接利用农业生产取得的技术成果。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高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权复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致力于发展智能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体系和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5)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区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

      落实各项政策,推动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应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篇十九: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一、关于发展规划问题及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谋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三步走”,从现在到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形成。

      磨刀不误砍柴功。各地“三农”发展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一是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二是各地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规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口、到措施,规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

      建议111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二、关于产业建设问题及建议

      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自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还存在许多短板: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规模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质效已是当务之急;三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发阶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关于人力资源问题及建议

      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

      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格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二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各地应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岀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加速推进城乡人才互动,要素流动。四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Lb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五是积实施“红色头雁工程”o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村支书,就能带动一方白姓致富。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四、关于机制创新问题及建议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永恒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创新机制。近年来全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瓶颈:一是不敢创。不善于将上级普遍号召和要求与各地实际结合,一些政策和办法照搬照抄,特别是当下强化责任追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不敢闯、不敢试,开拓创新不够。二是不愿创。对山区、贫困地区“三农”发展信心不足,悲观失望,不愿意花更多投入和精力。三是不善创。一些同志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无所适从,能力恐慌,不会干,不善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需要加强。

      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已明,政策已定,关键在贯彻落实,而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则要因地制宜,而且空间很大。机制创新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前提下,针对制约山区“三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一度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要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契机,以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为纽带,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村社(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合一.村企(村委会和农业企业)合一、多位一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的经营模式,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将村组变成经营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前提,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格局来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

      庄整治规划。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主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则要依鼎农村产业支撑。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战略,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定力;乡村振兴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不足和问题远不止上述儿个方面。但我深信,在百业正兴的中国,只要我们都尽其所能,全面乡村振兴必将成为现实!

      1.产业短板:农业方面,种植行政命令“一刀切”;农产品种类单一落后,农产品多而不优;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技术不足;优秀人才短缺;道路等配套设施不足;农户种植意愿低;产业链单一。工业方面,招商引资问题,盲目“空头招商”,缺少工人,选址不当,污染严重。服务业方面,电商发展动力不足;配套设施不足。

      2.人才短板:人员在编不在岗,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力资本短缺;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更新速度缓慢,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回乡;乡村能人年龄偏大,发展有局限性;乡村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政策落实以及工作开展缺少支撑;保障机制有待健全,转化渠道不畅;乡贤群体流失,回流难度较大;乡贤乡土情感淡薄,回流难度大;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3.文化短板: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农民教育支出压力大;读书阅读的人少;文化活动单一;优秀农耕文化、淳朴民风遗失;陈规附习大行其道;观念重经济发展、生态良好轻文化建设,错误的“政绩观”作怪,目光短浅、作风漂浮。

      4.生态短板:部分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乡村产业结构与绿色发展的要求差距大;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平衡;农村环境散乱污,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焚烧秸秆;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脏乱差,乱搭乱建;通行不便,道路泥泞;高污染企业向乡村转移。

      5.组织短板: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偏弱,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老化、结构不平衡,事多人少、待遇不高;缺乏常态化培训,领富带富能力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缺少开拓创新、实干苦干的精气神;基层基础保障不力,村级组织建设投入不足,硕件建设滞后;农村党建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党建任务内容及标准制定注重形式,考评偏重内业材料,不够“接地气”;抓党建积极性、主动性欠缺。

      对策建议

      1.产业振兴:要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

      2.人才振兴:要优化环境,筑巢引才返乡,建立人才“飞地”,内外合力实现人才、智力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

      3.文化振兴:要实现乡风建设文明化,把握“城乡融合”的新要义;激发“自觉参与”的内生力,发挥乡贤的引领力;大力移风易俗,推进家风建设。

      4.生态振兴:要实现生态建设宜居化,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完善监管体系,落实LI标责任;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推行垃圾分类;开展测所革命。

      5.组织振兴:要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制定村规民约,深化村民自治;建设法治乡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贤治理。

      一、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亟待培养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惜况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样本村中拥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占比超过20%的分别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村内人口性别不平衡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1.13:1,各区域农村男性人数均多于女性人数。

      农村劳动力务农与非农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样本村中,华北、西北、东北的务农劳动力数接近或超过非农劳动力数的一倍:华北村均务农劳动力639人,非农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的务农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劳动力,华东村均务农劳动力580人,非农劳动力507人;华中村均务农劳动力514人,少于村均非农劳动力600人。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在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来人口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较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3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

      乡村“三农”带头人数量及能力不足。首先,村内党员人数较少,年青党员占比低。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60人,占村均总人口的3%左右,2012年后新发展党员数占党员总人数的17.ll%o40-50岁和50-60岁年龄段的党员人数均为13人,各占21.7%,合计达43.4%;党员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人数18人,占党员总人数的30%;30岁以下的党员平均7人,占11.7%。其次,现任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较低。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占37.4%,高中程度的占24.8%,中专占16.14%,中专以上的占9.5%高中中专及以上合计50.4%与前任村支书相比高出18.9个百分点(前任村支书高中毕业、中专毕业和中专以上的分别为18.6%,5.8%和7.1%),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大专以上的高学历者仍旧缺乏。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较低且低于现任村支书的平均水平。第三,村“两委”干部有异地工作经历的比重较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

      有限。样本村中,现任村支书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的人数占比不到30%,但高于其前任的平均水平约10个白分点。有参军经历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占比约15%,略低于其前任2.75个白分点。从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一般村民好的村支书和主任占25%比一般村民差的村支书和主任占13%左右,与普通村民家庭经济条件一样的占比约60%,可见大部分村领导个人所拥有的资源与一般村民相差不大。当前乡村带头人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致富经验、能力、拥有社会资源等方面依旧缺乏。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亟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口标还有较大差距。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改善。样本村中,贫困村占18.8%,缺水村占8.4%,有线电视信号户占89.3%,有94.3%的村能够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为78.5%o48.7%的村庄有公厕,其中水冲式厕所比重为46.2%,旱厕比重为39.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体成为村庄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开支66.0万元,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41.9万元,占总支岀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16.9万元,占26%;村干部年度工资及补贴平均5.7万元,办公费支出平均1.5万元。

      从村集体集资情况来看,2012-2017年村集体集资数量在降低,东北地区农村基本没有集资,华东地区集资水平最高,2017年平均集资131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修路和建桥。其次,修建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集资占比也较高,2017年为9.1%,2016年为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占比约10%。

      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发私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跃的主体,乡村企业发展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私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村办和乡办企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样本村私营企业吸纳职工数平均为66人,乡办企业为6人,村办企业为6人,个体户为27人;而从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看,村办企业最高,其吸纳本村劳动力就业比例是90%,其次是个体户83%,私营企业是45%,乡办企业是42%。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村来看,村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784.1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涉及户数也最多,分别是2031亩和173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村均养殖牲畜4179头只,远超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42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均户数较少。

      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村中,拥有品牌的比重只有18.6%o在问及LI前村里

      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有28.9%的村庄选择特色产业形不成规模,有25.2%的村庄选择没有产业规划,有18.8%的选择发展思路不清,有14.7%的选择缺少政策支持。

      四、基层自治基础良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较为缺乏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从调查数据看,各村村民代表大会运行和履职情况良好。在262个调查村中,有90.1%的村实行差额选举,当前任职的村民委员会多为第8-10届,2017年各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为4次及以上的占比近70%村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平均为43人,其中党员人数有15人。在村务治理中,村民代表大会也在实际履行自身职能。

      农村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在被调查村中,由村里举办的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村只占38.9%,有电影或录像活动的占54.6%,有球类比赛活动的有18.3%,春节时有全村集体活动的占38.8%。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凝聚和团结人心的作用,此方面活动的缺送一方面与村庄经济缺少可用资金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村庄人气的缺乏。

      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但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样本村中,有村规民约的占80.2%,其中每家每户发放的占比53.4%,有64.14%的村规民约定期修订。总体上看,农村村规民约制定情况良好。红白喜事从简、对份子钱作出明文规定等,这些有助于农村社会交往的风清气正,不过还有37.5%的村庄没有出台这样的规定,说明一些村庄的村规民约中涉及乡风文明的内容还需完善。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产权改革任务艰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差异大。经营性收入和上级拨款是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样本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01.3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51万元,占50.3%,而集体经营性企业收入平均16万元;集体农林业收入平均6.8万元;集体承包收入平均10万元,其中企业承包收入4万元,承包地/果园收入4.5万元;村公益事业费平均5万元,其中集体集资平均1・1万元;上级拨款平均30.2万元,占30%;其他收入平均3・6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区域差异大。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245.9万元,华中和华东地区其次,均为100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少,仅为20万元。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组织收不抵支。2017年华南、西南、西北地区集体经济当年收不抵支,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入可敷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各项权能有待落实。调查发现,只有9・理的样本村进行了村集体资产的折股量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在进行改革的村庄中,折股量化的对象大部分是本村村民,占比57.1%,而量化对象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占比为42.9%o在折股量化的村庄中,股份能够继承的占65.5%,股份能够转让的占57.1%,转让对象限制为家庭内部成员的占52.6%,其余为在村集体成员内部转让,没有村允许对外转让股权。

      六、政策建议首先,要重视乡村“人”的发展。关注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衡问题;

      在全国范用内积极推动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积极培育乡村“三农”带头人和职业农民,为其提供必要的项|_|、资金、人力培训等,提高“三农”带头人的致富经验和资源的获得及利用能力;鼓励农村劳动力务农人数比重大的地区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倾向高的地区促进农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第二,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政府继续加大对村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缺乏的村庄的公共投资,并在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上给予奖补支持。对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给予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和继续倾斜支持。

      笫三,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下,应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企业等市场主体,未来要进一步激发私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体以及相应的企业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并在产业规划、信息供给、规模做大、市场做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发挥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

      笫四,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村各项服务多元供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一方面可继续支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作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明确权利与义务,增强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使村民代表大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农村其他生产生活服务性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为农村社会活动的举办和延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完善,宣传良好乡风,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村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理解和认知。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应着眼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对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好的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为其创造更自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加强政策和项LI扶持。

    篇二十: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P>  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根据区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良”部署,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系列讲话精神,4月9日至13日深化村内走访调研,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掌握一手资料。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并审时度势的提出了我国社会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消费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为人民日益增上的美妙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这里说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是指城乡开展不平衡、农村开展还不够充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国家七大开展战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提出的,直接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的重大战略。中国富,农村必须富;中国强,农业必须强,这就是中央下决心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所在。乡村振兴战略要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来实现,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底和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农村产业振兴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的挑战1、农业经营方式的落后阻碍了产业振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业消费经营方式使消费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农民积极性得到了进步,农业消费脱胎换骨,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但时至今日,经济社会的迅猛开展,使得常规的分散经营形式逐步落伍,消费本钱居高不下,农业收益越来越低,单打独斗的消费格局影响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2、农村人才的流失制约了产业振兴。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村经营能手、乡土人才对农业经营失去信心,大局部外出到经济兴旺的城市创业、经商,留在农村的经济能手越来越少,农村产业振兴缺乏带动力量。

      3、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了产业振兴。常规农业的效益低下,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维持家庭经济运转而外出务工。很多农村成了“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成为村里的中坚力量,仅靠他们如何实现产业振兴。

      二、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p1、农业收益低。由于一家一户缺乏科学的管理形式,过多的施用化肥、农药,地力越来越瘠薄、板结,消费本钱居高不下,农作物产量、质量却越来越不理想,效益低下。

      2、土地流转难。推动农村产业振兴,需要规模化、机械化经营,需要开展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就目前而言,尽管

      农业收益低,但土地流转仍然困难重重。一局部具备劳动才能的老年人外出务工没人用,土地依赖性比拟强,庄稼不收年年种,不同意将土地流转出来;还有的群众土地流转胃口大开,就地涨价,很难操作。

      3、政策不到位。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如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农业产业振兴中来,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科技投入等配套政策和鼓励措施必不可少,只有通过政策落实为新型经营主体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才能唱好产业振兴这出大戏。

      三、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几点建议1、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

      区域优势,利用特色品牌、原产地标识的唯一性优势,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逐步培育起网上、网下两个市场体系,发挥品牌效应将农业这块蛋糕做大。如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淘宝村。大高镇李家村渔网加工已形成产业,带动了就业、开展了经济,但目前出现无序竞争场面,没有成立合作组织,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利润越来越低。假如全村成立合作社,形成品牌统一闯市场,必将做大做强;再如沾化冬枣,利用好原产地地理标志优势,进步品质,打响品牌,抢占市场,群众受益就会大幅提升。

      3、加大科技投入,做强做大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紧靠消费销售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上下功夫。现代农业产业链是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它是一个规模大、构造复杂的网状要素系统,贯穿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3大领域,含括各种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4大链条,链接产前、消费、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现代农业产业链最早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欧洲、大洋洲等一些兴旺国家。目前,美、荷、加、澳等国的农业产业链经营已到达相当高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颇具竞争力。我们必须认真借鉴兴旺地区、兴旺国家的先进经历,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将一些具有地

      域特色的农产品5大环节的产业链做大做强,健全一二三产业交融开展体系,进步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4、强化政策倾斜,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一些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农业产业振兴,亟待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

      一是探究推广加快土地流转的新体制。通过适当方式,让没有经营才能的群众有偿自觉转让土地经营权,加速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入股,政策性农业贴息贷款等灵敏多样的融资方式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运转保障;

      三是强化科技支持力度。推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下乡等形式,进一步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新型经营主体注入科技动力,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开展高科技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通过一系列扶农政策的洼地效应吸引经济能人回农村参加产业振兴之路。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发展 振兴 乡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