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5日 03:19 星期日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2023年度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范例推荐)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03-29 17:18:02

    2023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91岁的新*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范例推荐)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91岁的新*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翻阅历届获奖名单,这些科研巨擘们无不是心系国家命运,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服务人民和国家发展伟业中。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科研事业尤其能体现这一点。经历战火纷飞年代的顾诵芬,自年幼起便种下了航空梦,21岁开始便将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四十年前,王大中看到世界核能事业陷入低谷,他意识到安全性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他带领团队,把*自主创新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两位院士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系在一起,找到了持久的科研动力。

      正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科学家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一代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对自然未知的执着探索,对科技高峰的勇敢攀登,为*人打开仰望星空的大门,为国家自立自强挺起科技脊梁。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凝聚着科学家们的爱国心、报国行和强国志。

      科研不止是个人志趣。这些科研巨擘们的科研逻辑,从来不是将自己束缚在“小阁楼”中,而是把科研同国家和人民利益结合,惟其如此,他们看到科研的长期性、复杂性,甘坐“冷板凳”,甘做“隐姓埋名人”,认准一个目标,矢志不渝。这样的科学家正是人民的科学家,是民族的脊梁。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2

    3日晚,2021感动*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年度人物。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人。

      决赛中,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创造*选手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组成的*队用时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而在奥运会后,国际检测机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的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

      这意味着,包括苏炳添在内的*队有望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可以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改写了*田径的历史。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3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央视直播截图)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期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阅读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1)

    ——2021年感动*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

    2021年感动*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1

      3月3日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

      2021感动*年度人物名单: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在列。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2)

    ——2021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

    2021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脚步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这份自信,既体现在*载人航天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稳步推进航天“三步走”规划,使得*空间站具备鲜明的*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反映在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射,都提前宣布发射时间并精准到分。“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身影、*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3个月之久,*载人航天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三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11年,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如同刘伯明所说的,他从2008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13年,也是*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的情怀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利用、*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利用太空贡献*人的智慧和力量。

    2021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2

      本次,感动*特别致敬*航天人。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为了实现上天航天器研制的“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航天人把“成功是硬道理”的理念融入实际工程实践中,把“严慎细实”刻进了骨子里。**曾说:“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一干到底,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特别能战斗”的姿态,持之以恒做到工作一流、过程一流、成果一流,从全局着眼,把小事做好,不断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加速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的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的力量。“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高水*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发展的战略基石。无论是“天和核心舱”上的机械臂,还是“长征五号”的一飞冲天,它们都见证着*创新爬坡过坎的顽强拼搏,见证着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不断攻关创新的韧劲。征程漫漫,唯有奋斗。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要坚持目标导向,瞄准瓶颈短板,以“排雷兵”的行动,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水*,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在无私奉献中赤心为国。心怀“国之大者”方能为民族复兴立身立行。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为了成就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事业,*航天人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他们不求名利地位,不计个人得失,慷慨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甚至宝贵生命。爱国,是*航天人的精神底色。**指出:“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不断增强做*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筑梦太空,任重道远,站在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的重要节点,我们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以高昂斗志阔步前行,不断建设现代化的.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助力添彩。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3)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 (菁选3篇)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1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91岁的新*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翻阅历届获奖名单,这些科研巨擘们无不是心系国家命运,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服务人民和国家发展伟业中。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科研事业尤其能体现这一点。经历战火纷飞年代的顾诵芬,自年幼起便种下了航空梦,21岁开始便将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四十年前,王大中看到世界核能事业陷入低谷,他意识到安全性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他带领团队,把*自主创新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两位院士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系在一起,找到了持久的科研动力。

      正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科学家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一代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对自然未知的执着探索,对科技高峰的勇敢攀登,为*人打开仰望星空的大门,为国家自立自强挺起科技脊梁。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凝聚着科学家们的爱国心、报国行和强国志。

      科研不止是个人志趣。这些科研巨擘们的科研逻辑,从来不是将自己束缚在“小阁楼”中,而是把科研同国家和人民利益结合,惟其如此,他们看到科研的长期性、复杂性,甘坐“冷板凳”,甘做“隐姓埋名人”,认准一个目标,矢志不渝。这样的科学家正是人民的科学家,是民族的脊梁。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2

    3日晚,2021感动*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年度人物。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人。

      决赛中,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创造*选手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组成的*队用时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而在奥运会后,国际检测机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的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

      这意味着,包括苏炳添在内的*队有望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可以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改写了*田径的历史。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后感3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央视直播截图)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幅厚重长卷被徐徐展开,红底洒金纸上,启功先生亲题的“感动*”四个字缓缓出现。紧接着,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张张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画面,书页犹如片片“龙鳞”,记录了《感动*》创办以来留下的感动瞬间……这是《感动*2021》宣传片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这档栏目已陪伴观众走过20年,那些*凡英雄的精神事迹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开篇人物将目光聚焦在归根清华、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长达20余年的僵局,当美国刚发布公告解除外国人访问*的禁令时,思乡的杨振宁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在受到阻碍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取得了多项顶尖的科学成果,使他背后的“*”二字越发熠熠生辉。回国定居后,杨振宁为吸引*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始终关心*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岁月须臾而过,杨振宁用50年的时间回应邓稼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约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动容、引人落泪。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与祖国同心同向,一起向未来是本次感动*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深潜”一生,只为永远守望祖国海洋;超越年龄、伤病、体能局限,被称为“*飞人”的运动员苏炳添,始终坚信“我们*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的*工程院院士吴天一,让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1年是*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航天人。

      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记录真实,在20年的岁月中传承发扬*精神力量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时期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4)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0篇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

      星期一上午,我们翻看了历史上记载的伟大人物册的其中一页——《感动*》。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这个节目时,我的心犹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静。我被他们的事例深深地感动,其中最令我佩服的还是聋哑女孩——邰丽华。

      邰丽华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失去听力和说力的女孩,她以前活泼可爱,但不幸的是:她2岁时因高烧失去了听力,从此成了聋哑人。6岁生日时,爸爸送了她一双舞鞋,她非常开心。15岁才有机会正式训练舞蹈,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她的遭遇如此不幸,但她从来都不自暴自弃,并比*常人多了一份东西——坚强。我和邰丽华简直是天壤之别!邰丽华虽然缺少“两只耳朵”但她却以坚强的毅力摘取了事业成功的花朵,在舞蹈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所有这些,对于一个*常人来说都难以实现的梦想,更何况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呢?

      邰丽华奋力拼搏、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增强了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的`信心。而且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面对挫折只有打起精神,坚定信念,不断努力,才能变逆境为顺境,达到理想的彼岸。与邰丽华相比,我什么条件都比她好,但我却没有她坚强。记得小时侯,学校要验血,我竟害怕得哭了起来,怎么也不肯打针,后来还是老师给我几颗糖果才勉强去了,打针的时候,还哭哭啼啼的,现在想起这事都觉得脸红。但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颠峰,难道我就不能和她一样勇敢、乐观吗?

      我们要有百折不讳、乐观进取的精神,不能因为前进的道路上有了拦路虎就知难而退。我们的生活多半是由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才有了新的乐趣,难道不是吗?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2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我觉得它是净化心灵的仪器,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

      《感动*》有几十位让人们感动到流泪的人,可以说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这几十人纯洁、善良的心。

      这几十人中我每个都觉得让人感动,刘盛兰每天省吃俭用,捐钱给孩子们。他那时月薪才300元,可他却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时已经73岁了,后来又一场大火烧了他的房子,回到农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钱,10元、20元、30元、40元这位老人吃东西都是吃垃圾里拾来的,还会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叶,而且17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真善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还有一个叫段爱*的。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可她为村里的牺牲非常大。我们应该想成为百万富翁吧。这个段爱*就是个百万富翁,可是她却把自己的钱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后穷得都没钱看病,而且她还会下雨天帮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们要学习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崇高精神;学习她真心实意地帮民致富、解民困难、化民恩怨、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心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荣誉面前不忘本的淳朴本色。

      看完《感动*》之后,我励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动*》里面的人物学习,帮助、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3

      昨天晚上看《感动*十大人物》的那一个个图片仍历历在目!那一个个感动的故事不禁让我潸然泪下!那一个个人物的精神品质让我震撼,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那一个个人物都让我流连忘返,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为人民的好警察,他叫做:木拉提?西日甫江。他令我记忆深刻。他的好精神令我倍受感动!让我学到了深刻的道理!

      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繁华的都市,放弃了优良的环境。回到了他的家乡――和田,做了一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他为了人民,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和匪徒争斗。为了人民的幸福哪怕放弃生命他也愿意。他的精神令我感动!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面对匪徒的一次次攻击,他永远冲在第一个。面对同伴,他像亲人一样关爱有加。他的那种身先士卒,不怕艰难,热爱同伴,舍已为人的精神让我明白了许多。对于领导的任务,他永远都说:“我愿意。”他从不抱怨。他接受过许多艰巨任务,从没放弃,每次都完美地完成任务。他是一个好警察,一个真真正正的好警察。

      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人,他就是国家的栋梁,他让我感动,他的精神让我感动。他就是我们的榜样,一个好榜样!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吧!争取做国家的栋梁!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警察!他当之无愧被选为“感动*十大人物之一”!

      木拉提·西日甫江这个名字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脑里。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吧!争取做国家的栋梁!为我们的祖*亲效力!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4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5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21年度《感动*》人物颁奖盛典节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动不已。有被称作“*之父”的物理学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10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有为了孩子学习而与孩子同桌16年的陪读母亲;也有敢于与暴恐分子作斗争的警察叔叔木培提;还有为了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

      那是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一代物理学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国进行了首次*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这次试验的测试结果,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核试验基地都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和大漠上,当时40岁的于敏身体虚弱到这样的程度:从宿舍到办公室只有百米的距离,有时要歇好几次,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于过度操劳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现场。但在那样高难度、高辐射的条件下,于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经过无数次的测量,*的*原理实验成功了!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6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三是履行自身职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组织和领导安排的要及时抓落实,自己分管负责的要亲自指导跟踪问效。作为一位公民一名国家干部,要敢于同社会的不良风气说不,要善于带头做合格公民,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7

      “感动你我,感动*,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10日,央视“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我们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动的洗礼,当道德模范们不*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让我们细数那些感动着我们感动着*的道德模范们的先锋事迹,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感动*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里,也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着感动的泪水,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让道德模范们做出这些不*凡的壮举。我想,应该是爱吧。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对生活对美德对正义的爱、对父母对子女亲人的.爱、对工作对战友同事的爱等等,这些满含真情的爱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 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8

      感动*,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1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更多给我们的是叫我们感动就在身边,让我们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9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一度的“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凡之人的不*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20xx年感动*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杜富国,他的故事使我感动。

      杜富国,27岁,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0

      随着时间的交替,岁月的更迭,《感动*》已经走过了十三个春秋,无论是多年前的《感动*》还是如今的《感动*》,每一个人物都令人感动不已,每一个事迹都催人泪下,每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都是当下社会所珍视和敬仰的。

      今年的《感动*》,38岁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王峰火海救人的事迹让无数观众泪奔。20xx年5月18日凌晨,王峰所在的村中的一处民宅突发大火,王峰发现火情后,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而他自己则被烧成了“碳人”,最终在医院因肺栓塞而抢救无效离世。如果说王峰第一次冲入火海救妻儿是亲情使然,第二次冲入火海救老师和学生是责任使然,那么第三次冲入火海救邻居和其他人就是其淳朴善良、侠肝义胆的人性光辉,正如颁奖词所言:他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他高贵的灵魂浴火涅,他在人们心中永生。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虽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和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人们的精神力量,需要有一种能根植于人类灵魂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种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立志进取、永不过时的榜样力量,来与时俱进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传递正能量,而《感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具备这样的力量。他们或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或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亦或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属于国人的风骨和骄傲,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是民族精神的脊梁,也是人生价值的导向。

      面对繁华与纷繁,《感动*》让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怎样去做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我想,每个人都能从感动*中找到答案,《感动*》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有一天它要长成参天大树,且枝繁叶茂。

      这个社会需要家国情怀,需要*,岁月静好只因有榜样前行。《感动*》,感动你我,每一个人物都是在社会上竖起一个学习道德、崇尚道德的时代标杆,都是在弘扬一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许我们一生都无法感动*,但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或风光,或*庸。《感动*》每一次都会泪流满面,感动满怀。每一次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收获许多感动,而每一年将要开始的时候,我们期待感动已经在路。20xx,砥砺前行,向榜样致敬!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5)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3篇

    《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范文1

      在教室里和学生收看感动*的颁奖视频,和学生一起泪流满面。写下自己的一些凌乱的想法。

      看到这些人令人心疼的“执拗”的时候,你可以想见,他们的生活中一定充满了“聪明人”的冷嘲热讽,一定充满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劝,或者是“忙碌者”的熟视无睹,说不定还有“别有用心者”的威逼利诱。生活并不没有因为他们是好人而变得仁慈,而我们更多的人往往就是“聪明人”“精明者”“忙碌者”“别有用心者”当中的一个,悄悄地躲在残忍的现实后面,充当着现实的“无名帮凶”,以制造悲剧的"方式来催生一个好人带给我们所谓“感动”。

      给自己一点勇气,就像吴菊萍伸出双手,就像胡忠夫妇选择高原,就像美丽的张*宜留守在麻风村,就像朱光亚把最好的人生默默无闻地献给了大漠荒滩。做一个好人!

      如果感动会随着泪水一起被擦干,如果感动不能让我们的行动有所转变,

      那么我不愿看到你流泪的脸。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的好人,更需要媒体对我们身边的感动进行正向的报到。不能把所有关注的点都盯着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动带来的温暖来营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来创造。让我们的心里多一些阳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斗角吧。

      从绞尽脑汁把人往坏处演绎的后宫吃饱了撑的轮番抢男人、抢女人、抢权力、抢金银的龌龊剧情中把自己解脱出来,从绞尽脑汁放大家庭矛盾、挖掘阴暗心理的所谓“金牌调节”婆媳矛盾、婚内婚外的唧唧歪歪的鸡毛蒜皮中把自己*出来,从没完没了、乱七八糟、你恨我更狠、你奸我更奸的互相算计的谍战中解脱出来,清清爽爽轻轻松松地做一个阳光善良的幸福的追梦者。


    2021年学生观看感动*颁奖典礼观后感150篇(扩展6)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1

      3月3日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

      2021感动*年度人物名单: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在列。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推荐访问:观后感 颁奖典礼 感动 2023中小学生颁奖典礼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