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5月04日 05:04 星期六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9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23 16:30:03

    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9篇)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2021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优质五篇】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9篇)

    篇一: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2021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优质五篇】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

      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恒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

      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2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

      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16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3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在日常诊疗中,她总是用微

      笑告诉人们:麻风病人不可怕。每当遇到穷困家庭的患者,李桓英总是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捐钱捐物,从不吝惜。

      2007年3月,一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前来就诊。经了解,这家人中竟有5名新发麻风病患者,平时以捡拾垃圾为生。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部感染,又着急又心疼。她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患者的生活补助。

      2009年5月,一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当时他手部已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随后,她联系了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李桓英又亲自帮忙联系,找到了能做手术的机构和医生。很快,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1993年,云南省文山县有一名高三女学生,临近高考前被诊断为麻风病。此时,李桓英正好来到文山,立即仔细为她检查,并耐心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感悟4

    篇二: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2021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1李桓英,一位100岁的老人,在麻风病防治的道路上,还在继续

      前行。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

      父母,毅然回到国内。“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个“拼”字来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风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曾经是深受歧视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惧。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争——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为病人诊治,从不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

      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16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

      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

      李桓英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2“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

      人”“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

      自己……我诚恳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2017年12月26日下午,96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

      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回国不后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

      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映衬,鲜艳无比。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一如她2016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帮助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决定,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篇三: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时代楷模李恒英个人先进事迹有感2021

      时代楷模李恒英个人先进事迹有感一

      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除了靠在门口的一根拐杖和桌子上的一个玻璃杯是李老师的私人物品外,其他空间全都被各种各样的资料文件所“挤占”。记者注意到,在书架下几有个透明的大整理箱,其中一个箱子里塞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状,被堆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唯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状被端正地挂在墙上。

      面对无数荣誉,这个与麻风病菌打交道数十载,一生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的老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然的心。“这个奖是我碰巧‘撞’上的。”看着墙上的奖状,李桓英笑着说,当年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刚好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取得了最大的治疗效果。“没有这些机遇,也就没有这个奖。”

      如今,已经年近九旬的李桓英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工作习惯,每天清晨就来到办公室,先看看国际上最近的麻风病文献,再指导研究人员做实验,中午累了就在办公桌旁一个简陋的单人沙发里靠一会儿。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

      在全世界实施联合化疗10余年后,原麻风病高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新病人发现下降缓慢。我国的云、贵、川三省,尽管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半数。“当前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很多病人因此而躲进山沟里,贻误了治疗。”李桓英忧心地说,“现在,我国每年仍有1500多例麻风病新发病例,其中有近30%的人在发现时已经造成残疾了。”

      __年4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南新蔡县的麻风病患者马强,他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风病。由于延误治疗长达10余年之久,病情已造成家中多名患者发生爪形手、垂足等不可逆残疾。为了争取解除病人疾苦,保护患者免于歧视,热研所在李桓英教授的带领下无条件地接收了这一家五口患者在京的免费治疗。一次,这一家人来到热研所复诊时,李桓英看到患者的手已溃烂感染,并得知一家人生活艰难窘迫后,着急又心疼,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生活补助捐给他们。同时还将自己的拐棍送给马强,不断叮嘱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李桓英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如今,李桓英教授年岁已高了,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常年战斗在防麻第一线,但她仍然坚持每年到麻风村调研。用她自己的话说,“现在我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精力充沛,只要不是工作的累赘,就应该为消除麻风瘟神而奋斗。”

      本世纪以来,云南省发现数又占我国年总发现数的四分之一。红河州地势山峦起伏,53%为少数民族,多为哈尼族和彝族,居住分散,发现工作极为不便。为了促进麻风病的早期发现,防止残疾发生,李桓英又开始计划对新确诊麻风患者及其家内接触者血清学诊断研究。

      今年2月6日,88岁高龄的李桓英亲自率队再赴云南3县,行程__多公里,深入到麻风病村现场,挨家挨户给全村村民体检和取血,开展调查研究。

      这究竟是李桓英第多少次走进麻风村?连老人自己都记不清了。曾经数次翻车、翻船的遇险经历,膝关节膑骨软化手术后需拐杖行走的困难,都没能挡住这位老人的足迹走遍云贵川17个地州、59个县的麻风病高发区。

      对此,老人只是朴实而坚定地説:“人就应该带着目标去学习和工作,确定了一个方向,就应该胸有成竹地走下去,无论途中遇到多少困难。这么多年来,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时代楷模李恒英个人先进事迹有感二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

      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时代楷模李恒英个人先进事迹有感三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

      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蔓延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定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赤诚爱国之心。

      时代楷模李恒英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四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恒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

      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时代楷模李恒英个人先进事迹有感五“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

      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__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__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

    篇四: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时代楷模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5篇2021

      【篇一】李恒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热带医学

      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品学兼优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来到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有了如此成绩的李恒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1958年,李恒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国,但是只有她婉言谢绝了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瞒着家人回到了祖国。

      1970年,由于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大家可能对麻风病并不了解,不知道有多严重,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响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和其他组织,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本病潜伏期很长,难以早期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感觉麻木、肌无力等症状。麻风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接触传播等。

      在麻风寨后,她做了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她和村里的病人握手,拥抱,甚至一起吃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村干部们,医生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她们用帐篷搭起手术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简陋且艰

      苦的条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来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险,身上已是伤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为常态,终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经她治愈的病人已达1万多人,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经过两年的治疗,十年的观察,有近万名麻风病病人完全治愈。于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广李桓英的做法!

      有患者感激道: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

      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国际医学界。小编愿称之为神,就是这样一个人,85岁高龄的李恒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李恒英说:无惧征程艰难多唯愿此生报祖国!李恒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乐观的奶奶,有网友发出李恒英奶奶的节目的表情包,简直不要太可爱!这是我们祖国最可爱的人,站在前线与病魔做抗争,病魔终究会被击破,这份精神也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人继续传承下去!时代楷模李恒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近些年,医患矛盾频发,事件不断升级。其中不乏个别医生丧失医德,难当白衣天使之名。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百岁老人,却是将自己的人生都献给了医学。她一生救人无数,治愈了上万名麻风病人,被称为麻风战士。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8月20日,百岁老人李恒英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她从医

      近80年,95岁入党,是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浑身充满正能

      量的白衣天使的故事。李恒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祖父是第一代留日的大学生,父亲

      是第一代留英的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之下,李恒英学识渊博,涉猎广泛。

      在祖父的建议下,她选择了学医,从而开启了作为一位白衣天使的人生旅程。

      1945年,她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

      29岁时,李恒英因在校表现出色,被教授推荐进入日内瓦刚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工作,由此成为该组织的首批官员及性病专家。

      她去了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帮助了许许多多贫穷而又受到疾病困扰的人们。

      1958年,36岁的她决定回国。“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国家。”就这样,她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以及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了国内。一回国,她就投入到了祖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去了。1978年,她进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就将自己的余生都交给了防治麻风病这个任务。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曾经困扰人类3000多年。生病的人大多脸部被毁、手脚畸形,形如枯槁,让人谈麻风而色变。

      所以,在古代,一旦有人犯病就会被隔离起来,然后等死。即便在近现代,得了麻风病的人也依然会被大家所排斥。

      直到李恒英的出现,这个难关才终于被攻克,将那些患病的人从“鬼”又变回了人。

      1979年的时候,云南勐腊县有一个麻风寨。这里的人们都是来自各地的麻风患者,他们不容于之前生活的地方,陆陆续续来到了这里。

      大家同命相连,惺惺相惜,在这里,他们才能感受到一丝为人的感觉。但即便如此,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死亡。

      他们的眼里永远有着对生活的茫然和对未来的绝望。一天,他们听说寨里要来一个医生,帮他们治病。对此,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兴奋的表情,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医生了。这天,只见一个长得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步一步走进了寨子里。她身上穿着便衣,眼神温暖而坚定。“竟然没穿隔离衣?!”这是村长见到她以后,心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就一把握住他的手,询问起了他的身体状况。他愣住了,从来没有哪个寨子以外的人敢这么赤手空拳地接近他,接触他,哪怕是医生。这让他心里有了一丝异样,似乎黑暗的天空上终于透过来一束光,这束光穿破了厚厚的云层,照到了他的身上。是那么地温暖又给人以希望。

      这个胖胖的,年近花甲的老人就是李恒英。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著名的麻风寨。

      她不仅没有穿隔离服,她还徒手和寨里每一个患者握手、拥抱,在他们的皮肤上摸来摸去,甚至,她还和他们一个桌子吃饭,彷佛他们患上得根本不是传染病一样。

      她对待病人的态度以及表现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信号:这个病没有那么可怕。

      人们从绝望中挣脱了出来,从心底提起了求生的欲望,一个个变得精神焕发了起来。

      1990年4月13日是云南当地的泼水节。麻风寨的人们在这一天尤为开心,他们尽情地将纯净的水泼洒到各自的身上,那些水流经他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洗礼着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这一天,麻风村摘掉了麻风的帽子,有了一个美丽的新名字——曼喃醒村。“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李恒英用了11年,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终于用“短期联合疗法”治愈了这些麻风病人,复发率只有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篇五: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弘扬2021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一

      李桓英,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虽然__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今年98岁的她到现在还是一名“上班族”,每天都会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上班,她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期颐岁月,本该是安享晚年、乐度余生的时候,李桓英却毅然放弃“小我”的修养生息,为麻风防治事业贡献余生的力量,实属侠之大者,忧国忧民,令无数人敬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青涩懵懂的青葱岁月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时光,从血气方刚的盛年时代到老骥伏枥的迟暮之年,年轮虽抵挡不住岁月的冲刷,生命芳华却因时间而沉淀。即便岁月洪流再猛烈,也冲不走你那颗拳拳赤子之心、你那份敬业担当的执着和永不止步的奋斗之劲。再看百年光辉岁月,流走的是年轮,不变的是你“赤诚无私”的情怀。

      从国外辗转回到国内的“坚决”中,有你的忠肝义胆、家国情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能够成就一生伟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家”,都不失拥有一颗赤诚之心。在当时,29岁

      的李桓英已经就任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和性病专家,但七年任期结束后,她决然地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瞒着家人、经过几经周折,回国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为的是报效祖国、为国奉献。记者在采访李桓英“为什么回到祖国?”李桓英说:“我不忘本、我应该回,正当其时。”正是那根植于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才让她始终不忘当初努力的初心与立下的誓言,才让她义无反顾地放弃外国高薪,也要为国家、为人民履职尽责,这无疑是一种魄力、一种担当、一种奉献。在大家都不愿从事的事业领域,她担起了与麻风病人零距离接触的第一人;当大家在瓶颈于温饱线周围、陷入健康危机之时,她挺身而出、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寨,为病人送去药品与医疗技术;就这样,在一步一步的走访、调研、研究和论证中,研制出了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带领国人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李桓英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情怀的背后,彰显的是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对人民的惦记与关怀,令无数人感动至极。

      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那份“虔诚”中,有你的赤胆忠心、执着坚定。“我回国不后悔,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党旗飘飘,我们始终敬畏那片红色理想;拳拳誓言,我们始终向党致敬靠拢。从南湖红船启航,经历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进行革命建设、托起筑梦底盘,走过改革开放、创造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于伟大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李桓英深深知道并时常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坚定向

      党靠拢、跟党走,始终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精神,虔诚地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从群众到共产党员的“路上”,她执着坚守着那份虔诚,她始终用一言一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担当作为中不断诠释着对党的忠肝赤诚与坚守挚爱,终于在95岁成为光荣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它不止给予我们荣誉自豪,更是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者、推动者,要锤炼坚强党性,培植党性修养,永保共产党人的先锋本色,用忠诚、担当、无畏向党感恩献礼。

      从退休到重回岗位的那份“坚持”中,有你的笃定担当、恪尽职守。李桓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98岁毅然回到工作岗位,要努力工作到100岁。这质朴而又坚定的言语间,我们深深感受你对工作的挚爱和对理想的那股执着。试想,98岁的你会在干什么?也许大多数人都是安享余生岁月,并不会像李桓英这般地伟大,即使接近期颐之年,心中想的不是自己的健康、不是自己安乐的晚年,而是家国责任和使命担当。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桓英要将岁月年华都抛洒在“工作”中,要将一生都奉献给“人民”,这是多么伟大的担当与情怀。处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要学习李桓英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要善于在艰苦环境、基层一线中磨练、拼搏、奉献,牢牢揣紧内心的承诺与誓言,扛起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只为干好本职工作而诠释自己的赤诚。

      心中有初心,人生有使命。这个初心是需要用一生的长度去丈量,这份担当使命需要一生的执着去坚守。只要生命还未真正殆尽,守初心担使命的征程就依然待续……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二

      经常听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奋斗,你凭什么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98岁的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李桓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是什么让鲐背期颐,迟暮之年的李桓英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我想这就是深深根植于她内心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努力、奋进、坚持。而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应该向其学习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她那一份决心和毅力吗。

      基层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些也许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觉得升职无望,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工作,开始存在懈怠、得过且过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说,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岗位数不胜数、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城市环境卫生,他(她)们是平凡的,确也是亮丽的,因为他(她)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也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

      日的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面对的群体也是单一的,但是他(她)们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们成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是平凡的,确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要时刻回想自己最初进入这个岗位的那一份执着与坚持。是的,在一个岗位干一年容易,可是在一个岗位干几十年缺不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那一份冲劲,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初心。努力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而在于我们走过的路程,如何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关键。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为群众干事,就算岗位在平凡,它终将会绽放光彩,基层干部们,努力起来吧。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三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桓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

      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桓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

      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四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桓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桓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

      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五

      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桓英的事迹。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伴的机会,在云南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桓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

      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桓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钉钉子”中创造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一次次翻山越岭走进麻风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的事业之中,多次车祸伤了筋骨,却没有挫伤她的工作干劲,她在别人不敢问津的领域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开展新研究,最终帮助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木匠钉钉子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里韧劲的坚持,都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组工干部,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应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锤一锤接

      着敲,一点一点接着学,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钻研的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在“钉钉子”的过程创造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桓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桓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

      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篇六: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5篇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一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童年时跟随父母在德国柏林生活。她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时,她多次横跨各洲,为贫穷落后地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而努力。7年任期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希望李桓英续签5年合同。而李桓英全家已经移居美国,父母兄弟希望她留在身边。不过,这两个选项都被李桓英排除了。李桓英曾在美国杂志上看过关于钱学森的报道,得知钱学森毅然回国时,她深受触动,时不我待,作为中国人,我很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想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于是,她瞒着家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后终于回到中国。这一年是1958年,她37岁。此后的漫长岁月,她始终无悔最初的选择。1970年,李桓英在江苏第一次见到麻风病患者。他们有的脸部毁容,有的手脚畸形,有的皮肤溃烂。由于没有有效治疗手段,麻风病患者往往被赶到偏僻之地,报团取暖或自生自灭。饱受病痛和歧视双重折磨的患者,给李桓英留下深刻印象,她立志要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后,便将全部精力献给了这一事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着手研究一种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完成,但缺乏临床实验。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走访调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最终获得免费药品和实验项目支持。

      带着这批药品,李桓英来到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寨,劝说这里的每一个麻风病患者服药。

      她的到来引来村民一片惊奇:北京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渴了,她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饿了,她大大方方和麻风病患者一起吃饭;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手长时间不放。她说: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菌可没有子弹厉害。

      李桓英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这一方法使全国麻风病患者从11万人下降到不足1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年复发率小于1%的国际标准。后来,短程联合化疗法在全球得到推广。

      曼南醒村不会忘记李桓英。经过两年治疗,麻风寨的患者全部治愈。1990年泼水节,麻风寨摘掉了帽子,作为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村子取名为曼南醒,意为新生的山寨。

      与麻风病的斗争没有就此停止。1996年,李桓英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李桓英长期辗转于云贵川等贫困边远地区。前往麻风病区总是山高

      路险,李桓英曾2次翻车、2次翻船,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在勐腊坐独木舟过河翻了船,被捞上岸后却仰天大笑:我胖得像个皮球,哪里沉得下去?

      2016年12月27日,李桓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刷屏,因为这位新党员已经95岁了。为什么年逾九旬才申请入党?她说,自己以前还不够格,现在应该合格了。在她看来,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医疗工作者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服务人民也是党员的基本职责。摸着闪亮的党徽,李桓英说: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我要干到100岁。98岁时,李桓英依然奋斗在麻风病防治研究第一线,为彻底消灭麻风病而努力。她曾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二李桓英,一位98岁的老人,在麻风病防治的道路上,还在继续前行。1958年,李桓英拒绝世卫组织续签5年的合同,瞒着定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到国内。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个拼字来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风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曾经是深受歧视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惧。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争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为病人诊治,从不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

      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篇七: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李恒英先进事迹观后感

      李恒英先进事迹观后感一8月20日,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同志被光荣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她不仅付出了毕生精力防治麻风病,让数万麻风病患者重获新生,更是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同世界分享中国防治麻风病的经验。

      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主动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到麻风病防治工作,长期奔波在云、贵、川等偏远山区,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谢绝世界卫生组织挽留毅然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李桓英在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童年时候,她曾跟随父母在德国柏林一起生活,看到了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1945年,在战争中的大后方艰苦学医6年的李桓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初期,李桓英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成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七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艰苦努力,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好评。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然而此时的李桓英内心早已偏向多年未亲近的祖国,她内心知道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在大力搞建设,亟需海外学子的归来和支持。她婉言谢绝了世界卫生组织续签5年合同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从此,在6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祖国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悔当初的选择,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

      报效祖国的决心。付出毕生精力防治麻风病让数万麻风病患者重获新生麻风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历来是倍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

      症。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57岁的李桓英将全部精力贡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这时的麻风病还具有很大危害,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惧。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就连许多从医的人也对麻风病人绕道而行。

      为了寻求更好地治疗方法,李桓英大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短短几年,使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魔成为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国麻风病人从11万人降至不足万人,年复发率仅%,远低于国际组织小于1%的标准,为我国及世界麻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此举证明无需住院隔治疗,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解除了疾苦,对消除社会歧视起到了积极作用。李桓英正是在不断的拼博中超越自我。

      以前人们对麻风病怕得要命,我就不信,就要和这种错误观念斗。她采取的办法不是别的,而是拿自己做试验: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拉着就长时间不松;

      遇见病人,她总是拍拍肩膀,摸摸鞋里有没有沙粒麻风病患者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1994年该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促进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巨大的成功背后,是李桓英为麻风病防治事业付出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她把荣誉和金钱看得很轻,把人民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充分体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积极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到上百万美元防治经费,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镇,几乎每一个村案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李桓英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1989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车翻越雪山时突然打着滚掉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等她苏醒过来,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红鲜血,她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缝了7针,大家都劝她好好休养,她却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就继续投入了新的工作。艰苦与危险没能阻挡李桓英前行脚步,她豪爽地说: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

      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同世界分享中国经验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决定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本次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会上,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七届麻风病专家委员会8位专家之一的李桓英,做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博得与会1000多名中外专家长久热烈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的最好的。三十余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缩短了疗程,消除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做出了重大贡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不忘初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李桓英全身心投入麻风病防治事业,一生未婚。百岁高龄的她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已经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绩,可是仍然精神矍铄地奋斗在麻风病防治研究第一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的就是早日实现彻底消灭麻风病的理想。她说:我国虽然基本上消灭了麻风病,

    篇八: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感想最新5篇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感想一1921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童年时跟随父母在德国柏林生活。她是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生,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时,她多次横跨各洲,为贫穷落后地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而努力。7年任期结束后,世界卫生组织希望李桓英续签5年合同。而李桓英全家已经移居美国,父母兄弟希望她留在身边。不过,这两个选项都被李桓英排除了。李桓英曾在美国杂志上看过关于钱学森的报道,得知钱学森毅然回国时,她深受触动,“时不我待,作为中国人,我很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想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于是,她瞒着家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后终于回到中国。这一年是1958年,她37岁。此后的漫长岁月,她始终无悔最初的选择。1970年,李桓英在江苏第一次见到麻风病患者。他们有的脸部毁容,有的手脚畸形,有的皮肤溃烂。由于没有有效治疗手段,麻风病患者往往被赶到偏僻之地,报团取暖或自生自灭。饱受病痛和歧视双重折磨的患者,给李桓英留下深刻印象,她立志要攻克麻风病。1978年,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后,便将全部精力献给了这一事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着手研究一种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完成,但缺乏临床实验。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走访调查,向世界卫生组

      织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最终获得免费药品和实验项目支持。带着这批药品,李桓英来到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寨”,劝说这里的每一个麻风病患者服药。她的到来引来村民一片惊奇:北京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渴了,她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饿了,她大大方方和麻风病患者一起吃饭;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手长时间不放。她说:“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菌可没有子弹厉害!”李桓英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这一方法使全国麻风病患者从11万人下降到不足1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年复发率小于1%的国际标准。后来,短程联合化疗法在全球得到推广。曼南醒村不会忘记李桓英。经过两年治疗,“麻风寨”的患者全部治愈。1990年泼水节,“麻风寨”摘掉了帽子,作为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村子取名为“曼南醒”,意为“新生的山寨”。与麻风病的斗争没有就此停止。

      1996年,李桓英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李桓英长期辗转于云贵川等贫困边远地区。前往麻风病区总是山高路险,李桓英曾2次翻车、2次翻船,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在勐腊坐独木舟过河翻了船,被捞上岸后却仰天大笑:我胖得像个皮球,哪里沉得下去?2016年12月27日,李桓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刷屏”,因为这位新党员已经95岁了。为什么年逾九旬才申请入党?她说,自己以前还不够格,现在应该合格了。在她看来,入党和

      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医疗工作者就是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服务人民也是党员的基本职责。摸着闪亮的党徽,李桓英说:“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我要干到100岁!”98岁时,李桓英依然奋斗在麻风病防治研究第一线,为彻底消灭麻风病而努力。她曾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感想二人世间,贪婪的人最渴望金钱,世俗的人最倚重权力,不羁的人最看重自由。但是我想,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健康,因为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而李恒英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来为麻风患者捍卫健康,成为麻风患者的守护神,如今她已将98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工作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拼搏鼓舞着身边的人。其实,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生命的活力也在于拼搏,生命在拼搏中获得存在与发展,生命在拼搏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李恒英老人曾这样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有拼搏,才是生命的最好延长,而再长的生命只为自己也将毫无意义。可以说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离开人类而独自生存的。要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就得造福于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人类的发展中去。鹰击长空,搏容乃大!如果没有拼搏的勇气,没有向往蓝天的心愿,鹰就不能在天空翱翔,一展雄姿!当然,拼搏意味着代价,不拼搏则意味着平庸。人因为拼搏而成功,也因为拼搏而充实。归根结底,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会出于本

      能的需求而不停的拼搏。当进入了老年的时候,回首往事,留在脑海中的是因为拼搏而显得珍贵和难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

      苦心人,天不负。李恒英的实绩得到了国际麻防界的高度赞誉。人生是有限的,但人生的事业却是无限的。人生也只有每一分钟都去拼搏才能获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才能在拼搏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感想三“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诚恳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2017年12月26日下午,96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回国不后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映衬,鲜艳无比。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一如她2016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篇九: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新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感悟

      新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感悟一

      人类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为无数人带来新的希望,背后是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无比艰辛的努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李桓英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专注和拼搏,看到了乐观和大爱,看到了人类对抗疾病过程的中国力量!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也将继续前行,以实际行动致敬医学前辈,致敬时代楷模!

      新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感悟二

      李桓英同志37岁那年,毅然决然投入祖国的怀抱;95岁时,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如今百岁的她,仍奋战在麻风病防治的第一线,她的事迹让也我再次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从风雨如磐到走向繁荣富强,从积贫积弱到迈向伟大复兴,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以满腔热血和坚韧意志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而今,信仰的力量依旧不变,中国人民依旧初心不改,九千万党员共同瞻仰一个信仰,代代先驱勇往直前。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向英雄楷模学习,牢记初心使命,砥砺担当奋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新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感悟三

      看过李桓英医师的事迹后,我不禁感慨道:向一位视病如亲的医疗前辈致敬;向一位一生奉献给麻风病人的专家致敬;向一位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医师致敬!

      1/3

      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无法预知它的长度,但可以拓宽它的宽度,在医疗的这条路上,坚持生命至上,坚持为人民做成、做好一件事,人就拥有了至高的社会价值。以榜样为标杆,不断向上向前!

      新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感悟四

      即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今天之前,我对“李桓英”这个名字依然是陌生的。但就是在今天,通过荧屏,这位百岁老人成功地走进了我的内心。

      “赤胆忠心,医者仁心!”,这是李桓英老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才能支撑老人抛弃名利、拜别父母,毅然决然的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信念,才能让一名医者不顾自身安危,用自己做实验,去换回传染病患者的新生。我想,这不仅仅是信念,更应该是一种信仰!正如老人以95岁高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可以说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坚持。从医八十余载,虽耄耋之年亦步履铿锵,李桓英老人用她的一生谱写着“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而“曼喃醒”这个名字,就是为这位百岁老人树下的一座永远不会磨灭的丰碑!

      “这是我选择的生活,我很满意,我不后悔!”初心可鉴超凡风骨,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谢谢李桓英,谢谢她用一生实践告诉我们,人可以这样活着!

      新时代楷模李桓英事迹心得感悟五

      看到李桓英医生的传奇一生和她的光辉事迹,我首先想到了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写的《纪念白求恩》,其中“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正是李桓英一生的真实写照。

      2/3

      李桓英医生的一生,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一生,是对医术精益求精的一生,是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一生,对党无限忠诚旳一生。她一生都为战胜麻风病而奋斗,把麻风赛变成了幸福村是她终身的追求,这种医者仁心的大爱,大道至简的执著正是我们的身边榜样,我们一生学习的楷模!

      3/3

    推荐访问:李桓英时代楷模观后感 观后感 楷模 时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