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秘网 - www.nagforex.cn 2024年04月24日 15:41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我教育理想》读后感公开课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7-27 13:5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教育理想》读后感公开课,供大家参考。

    《我教育理想》读后感公开课

     

      带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该书从教育的多个要素以及教育的多个层面展开,朱永新老师想表达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呈现在我眼前。他与无数仁人志士一样,对踏上“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之路充满期待。

     特别是他所讲述的“重视实践,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一章,使我深有感触。他主张智育同生活相联系,同社会相联系,注重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和教室,带领学生去关注窗外的世界。但这也绝不是反对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希望教师们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知识活学活用,同时把这种活的知识变成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去运用于生活。这种理论,对于我们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围绕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这样的梯度展开,跟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他们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有道德底线和道德约束。这门课程也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刻地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从而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合理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现实社会,以及如何在社会中生活。这样的一门学科,如何能够囿于课堂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记忆之上? 然而,就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来看,课堂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主要是以说教和记忆为主。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因为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行闭卷考试的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与个人生活实际的联系,忽视了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单一地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即我们的社会生活,学生没有在课堂上感受到课本里面的知识就是我们身边非常具象的事物。而有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单一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健康的品格。

      而朱永新老师的文字当中,非常注重教育为何而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一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

     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以教材课本的内容为依据的基础之上,主动结合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合适的情景,加入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加认同感。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这一课中,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课的知识就非常的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作为对象,密切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我们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将教材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

     那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呢?就要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出发,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上文中,叙述了在中学生学习《我与社会》这一课时,教师应该精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将全班的学生当成教学的对象,选取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因此在这课内容教学中,可以以班上某位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为例,选取他的一天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以小见大,来展开和贯穿本课内容。同时,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感和代入感,让该同学自己叙述自己一天的行动轨迹,并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去积极探讨这个同学的叙述中的事例里面,他是什么社会身份?并对比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身份?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我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

     在这样的一个课堂中,学生的代入感会非常强烈。整个课堂都可以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去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让我们书本上的知识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构建生活中的实践与我们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会再难以理解知识点,也不会去死记硬背。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的生活中反映的知识,非常具象。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最终还是要归于让学生与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隔着窗户”去观察世界,不会去学以致用而将课堂上了解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割裂开。就像朱永新老师《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中所说的,“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因此,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将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相结

      合,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带着这样的知识,带领着我们的现实去融入社会,去学以致用,带领他们“关注窗外的世界”。

    推荐访问:读后感 公开课 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公开课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Top